中英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评价功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闻报道中普遍使用模糊限制语,它是新闻报道中的评价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中英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来看作者的态度、观点和立场,进而说明新闻报道的客观的相对性。
  关键词: 中英新闻报道 模糊限制语 评价功能 对比
  
  一、引言
  《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前总编、著名记者埃文斯(Evans) 曾说,任何一位语言大师对语言的影响,都不可能像新闻记者的语言影响得那样广泛,那样巨大,那样深远。新闻报道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对受众有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报道虽然理论上要求客观公正地呈现事件的真相,但事实上这种客观公正只是相对的;同一个客观事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给受众的事实可能大不相同。
  模糊限制语是新闻语篇评价资源的一种,可以反映作者的态度、立场和观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似乎有悖于新闻报道的准确原则。实则不然,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为了让新闻报道的语言更精确、更严谨、更恰当、更礼貌、更简洁、更客观。因而,准确性和模糊性同时存在于新闻语篇中。
  本文首先介绍模糊限制语的发展及分类,然后通过对比分析中国、英国和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及群众游行的新闻报道中模糊限制语的评价功能,来看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二、模糊限制语的发展与分类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查德)在《信息与控制》(Information and Control) 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模糊集” (“Fuzzy Sets”),提出了著名的模糊集理论,它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 随着模糊理论研究的发展,模糊语言学应运而生。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Lakoff(拉科夫)认为:模糊限制语就是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或把那些看起来比较模糊的事物变得比较清楚的词语(Lakoff G.Hedges,1972:183-186)。他最早提出“模糊限制语”(hedge)或“模糊限制”(hedging)的概念(亢娟妮,2009:90)。也就是说模糊限制语是指对某个模糊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而改变其模糊程度,或者对某个明晰中心词语进行修饰限制而使其变得模糊的词语。北京师范大学的伍铁平教授是我国第一位研究模糊语言的学者。1979 年,他发表了论文“模糊语言初探”,标志着模糊语言学在中国的诞生(黄广玲,2009:104)。
  根据E.F.Prince ,J .Frader 和C.Bosk 从语用的角度对模糊语的分类,可以把模糊分为两类:“一种模糊存在于命题本身,而另一种存在于命题内容和说话人之间,用以表明说话人对命题所持的态度”,即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指对数量、时间、程度和范围等进行润色的词语,如:about ,nearly ,more than ,sometimes ,usually ,most ,always ,hundreds of ,a few ,a number of ,hardly ,more or less等。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又称保护型模糊限制语,表达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所持的个人态度和主观猜测或推断,缓和语气,减少说话人对观点和结论所承担的责任,如:may,could,I think,I believe,according to,it is said that,probably,it seems that等(屈闻明,2008:102)。
  三、模糊限制语在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中英报道中的评价功能
  在阅读新闻报道时,了解作者的态度、立场是必要的。完全客观、不掺杂一点个人主观判断的报道是不存在的,也是无趣的。除了直接表示态度的词句、引用、隐喻等评价资源外,模糊限制语也是一种评价手段。只要细细揣摩,就能体会到模糊限制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态度、观点和立场。对于同一事件——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的中西方报道,可以看出中外的记者对于这一事件的主观态度的差异。
  1.语篇中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评价功能
  在新闻报道中,如果对数量、时间、程度和范围的精确程度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客观条件不允许得到精确的数据的话,可以运用模糊限制语表达。这样,不仅可以通过给出的模糊的数据让读者了解大概的规模、时间等,又使报道更加接近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而且或多或少流露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例一:From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the politburo reviewed an array of unmanned drones,Long Sword cruise missiles and other modern weaponry,most of which was developed in China and being shown to the public for the first time.(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09/oct/01/)
  例二:All of the weapons on display were developed and made in China...(China Daily,10/02/2009)
  例三:在今天的阅兵式中,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化武器装备集中亮相。展示的装备百分之百是国产装备,近百分之九十是首次参阅。(新华网10月1日)
  同样是报道参阅的武器,中外记者对于这些武器的制造情况描述是不一样的。例一中,英国卫报记者写道:大多数武器是在中国研制并第一次参阅;例二中,中国记者称参阅的所有武器都是中国研究和制造的;例三中讲得很清楚,武器百分之百是国产的,其中近百分之九十是首次参阅。例一中作者用了模糊限制语most,就给读者一个印象,那就是还有少部分武器不是中国制造的,是由其他国家制造或提供帮助的。例三中,模糊限制语“近”就使数据的上限模糊了,让读者感觉有更多的武器是首次参阅。在这些例子中,通过分析模糊限制语,读者很容易就能感觉到作者的立场。
  例四:The country’s first female fighter pilots were among those flying the 151 jets,“reminders of our heroines in history”.But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after Mao declared that “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the frequent shots of leaders on the Tiananmen rostrum were a reminder that no women serve in the Politburo select committee.(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09/oct/01/)
  其实,毛主席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年份不难知道,但是作者在这里用了模糊语“more than half a century”,将时间的上限模糊了,显得时间更长了。下文中说至今天安门城楼上观看阅兵仪式的政治局委员会中尚无女性。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虽然毛泽东很多年前就倡导男女平等,但中国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太大进步。这里的模糊语“more than half a century”的使用或多或少在表达作者态度上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2.语篇中的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评价功能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是一种体现语言人际功能的模糊限制语。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或表明自己的立场,为了稳妥起见,避免绝对化和极端化,出于探讨的态度和基于个人推断的原因,就采用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这样既给读者以考虑选择的余地,又减轻了报道者对观点和结论所承担的责任。
  例一: Security in Beijing has been intensifying for weeks over worries that protests,which are common in China,or an over exuberant crowd might mar the ceremonies.(http://www.time.com/2009/oct/02/)
  作者认为,抗议在中国很普遍,因此,他推断可能有人会破坏阅兵仪式。模糊语“might”表明这只是作者的推测,但读者还是能体会到他的观点。作者可能对中国的安保工作没有十足的信心,认为还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即使抗议和破坏活动没有发生,他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例二:Historical sections paid tribute to Mao Zedong thought,which state television commentators said had been “proved correct”.(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09/oct/01)
  作者在写到事实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时,加了“国家电视台评论员说”,没有掺杂自己的观点,减轻了他对这个结论所承担的责任,并且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判断的空间和自由。不过,他对这句话正确与否的不表态让读者感觉似乎暗示了他不赞成中国评论员的观点。
  例三: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floats were at the front.These showed China’s leaders.Behind-the-scenes fighting had been fierce in the secrets at which Communist Party leaders make their decisions.(http://www.timesonline.co.uk/2009/oct/01/)
  作者认为游行时最重要的彩车很可能在队伍的前面,而前面展示的是中国的领导人。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在中国最重要的是领导人。但出于客观、礼貌的原则,他用“perhaps”缓冲了语气。“perhaps”减轻了作者对这件话所要负的责任,表明这只是他的推断,避免了绝对化,但是读者能分明感觉出作者对于这个结论所持的肯定态度。
  例四:The idea of unity and ethnic harmony looked like a late arrival to this parade,apparently spurred by that unrest.(http://www.timesonline.co.uk/2009/oct/01/)
  “looked like”使得语言更委婉、更客观,表明了不确定性和猜测性,但实则作者想表达他认为民族团结和谐的主题是受动乱影响,后来才加入游行主题的。模糊语“look like”使作者既表明观点,又不至于很绝对化,较为稳妥。
  例五:据了解,孙中山曾阐述“中山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扬子晚报》 10月2日)
  在阅兵仪式上,胡锦涛主席首度放弃军装而该穿中山装阅兵,引起了国内外很多人的讨论。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有特别含义的中山装上。“据了解”就表明了记者严谨、客观、说话留有余地和对中山装含义的重视程度。如果他表述的中山装的含义不完全准确或不完整,他就可以减轻责任。而且还表明,他还专门去了解了一番中山装的含义。
  四、结语
  模糊限制语并不意味着模棱两可。只要正确、得当得运用模糊限制语,它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反而可以弥补精确语言的局限,使新闻报道更客观、更准确、更贴近事实的真相。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新闻语篇的评价资源,有一定的评价功能,可以反映作者的态度、立场和观点。对于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及群众游行同一事件的报道,中外记者都使用了很多模糊限制语。通过揣摩和分析这些模糊限制语,可以看出中外记者在报道时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总地说来,外国记者更倾向于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揭露中国的弊端;而中国记者更倾向于报道正面的新闻,塑造中国更美好的形象。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模糊限制语的评价功能看出新闻报道的客观的相对性,并进行批评性阅读。
  
  参考文献:
  [1]亢娟妮.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广播新闻报道中的功能[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90.
  [2]屈闻明.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评价[J].晋中学院学报,2008:102.
  [3]黄广玲.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J].琼州学院学报,2009:104.
  [4]Lakoff 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Papers,1972:183-186.
  
  指导老师:沈继荣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焦虑学习是阻碍职高生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一焦虑不但会降低职高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交际等问题。本文从学生、课堂、教师等方面阐述了如何降低职高生的英语学习焦虑,增添职高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关键词: 职高生 英语学习焦虑 自信心 策略    在多数的职高英语课堂中,当学生跟读时,学生的声音都挺响亮,跟读不错。学生齐答时,也能听到整齐的声音。但在操练后让学生自己举手站
摘 要: 职业学校里有很多学习成绩很差,各方面问题比较多,教育起来比较棘手的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自我意识的加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一味地批评训斥,应正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及时转化矛盾,培养新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学校 “问题
创新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朱广潜,《论美》)  不作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对这一点,国际上已达成共识。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一  我们在把握“平常的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不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几年来,许多中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已成为现实。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我们发现课堂上随着教师不断地敲击鼠标,学生被“牵”着鼻子走,教师
摘 要: 技校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过程。作者认为培养的要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民主鼓励,有话敢讲;曲径通幽,乐讲不疲;交际得体,言之有“礼”。  关键词: 技校生 口语交际 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们需要通过相互协作以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因此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需要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与全球化关系的分析,对跨文化交际方式的论述,以及对一些现实状况的阐释,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采取新儒学的文化观,以我为主,大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新儒学 跨文化交际 全球化 启示    一、什么是新儒学    简而言之,新儒学是一种文化观。所谓新儒学,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外张力的肯定,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不
何谓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生活化。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不仅仅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课本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要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它的精髓是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它的最终目标是在不断丰富、变化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下,通过以课堂教学为轴心的多翼展开,增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向学生传授真知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在一个真实的课堂,学生会永远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真实的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那么“真”的英语课堂是怎样的?  一、精心预设,求真  王鉴先生认为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它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预案的设计是先进理念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护理教育的效果,本文对其他中等、高职学校的教师培训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方法。  关键词: 中等卫生学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养    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专业人才的主力军。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中等卫生学校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为了更好地提高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了实现课堂的多元化,多媒体教学为课堂增色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的名画,通过这些作品与大师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