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生命”在于“活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89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的抽象性和枯燥化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阻碍,但数学又是严谨的,游戏化的课堂活动与数学课程的特性相悖。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应用数学史、动手操作等与数学课程特性相契合的课堂活动,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活动;数学史
  课堂活动是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媒介,然而,课堂活动的设计需要结合数学课程的特性,即:从数学严谨性的角度,设计与其相契合的活动类型,使学生感知和体验数学的核心思想,对数学课程形成理性认识。严格来说,数学的抽象性和枯燥化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阻碍,因此,创设课堂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从目前来看,很多一线教师并没能真正了解和掌握数学课堂活动的内涵,一味从营造课堂气氛的角度,主观性、随意性地组织课堂活动,导致教学过程热闹而低效,学生的学习盲目而被动,降低了教学质量。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设计和开展课堂活动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一、 从数学史入手,创设“读史”性课堂活动
  与其他学科理论知识从提出到不断发展、演变并最终完善的特性不同,很多数学概念或定义在历史上一经发现便已定型并应用于生产实际,换言之,很多学生接触和学习的数学知识其实是古人智慧的原始原貌。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可充分利用数学课程的这一特性,从数学史入手,创设读史性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面貌,构建学习型认知图式,从而改变学生从单一视角理解知识的现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如“勾股定理”一课,在导入新课环节,笔者首先从中、外两个视角向学生展示勾股定理的数学史,组织学生开展“读史”活动。
  其中,中国数学史方面引入西周《周髀算经》中“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一段话引导学生阅读。
  提问:《周髀算经》成书于西周,是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数学著作,课件中这段文本即源于其中。仔细阅读,分析一下这九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
  ①初步探究:文本中出现了“勾”“股”“经”的字样,又有“三”“四”“五”三个数字,说明这段话描述的是一种数学现象。
  ②深入探究: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勾”“股”“经”可分别对应A、B、C三个符号,“三”“四”“五”则代表了三个符号的量,而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勾股定理,因此,《周髀算经》中的这段话所描述的就是勾股定理。
  外国数学史方面,选用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著作《几何原本》中提出的证明引导学生阅读:①若△ABC,A边为3、B边为4、B边为5,则它属于直角三角形;②若A边为5、B边为7,则C2=A2 B2。
  学生活动:这段话描述的仍然是勾股定理的原理,其中证①为反证,即从量的角度证明三角形的性质;而证②作为延伸,其中的量与证①是相等的,因此证②描述的图形必然也是直角形。
  如此,通过运用“读史”活动在课堂开始阶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古人著作,并借助活动了解古人智慧的原始形态,会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恍然大悟,理解了所学知识其实是古人发现并一直沿用至今的,从而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乐于探究和阅读数学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从实践性入手,创设动手操作性课堂活动
  严格来说,数学之所以具有工具性特征,是因为数学的形成来源于古人的動手操作和生产劳动。如数学中的几何学,每一个线条都象征了古人解决问题时所用的手段,而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还原这些场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创设实践性课堂活动,以加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一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知识重点。
  导入新课后提问:在上节课中,同学们掌握了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那么,接下来大家怎样继续用不同工具来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画出两条平行直线,用三角板画另一条直线截断它。
  活动:用量角器测量平行直线截断后出现的所有同位角、内错角和内角,测量后记录结果。根据量结果中的同等量,分别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
  综上,相较于教师口述、学生记录的教学方式,或让学生直接观察课件中展示的图形,以及用其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与之互动,设计以动手操作为核心的实践性探究活动更具实效性,同时也使学生更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平行线的不同性质。究其原因,是因为笔者抓住了本课的特性。学习几何知识的关键在于掌握线、角等不同几何术语的属性,而了解它们属性的直接方法即是动手操作,用大量实验和测量获取具体数据,进而用数据来反映几何的性质。因此,上述课堂活动给予了学生更具体直观的学习过程,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习质量。
  三、 结语
  总之,虽然课堂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立足于数学课程的特点,在实践中教师必须要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数学的特性,进而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雷晓莉.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2]孙学东.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07(2).
  [3]崔长荣.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尝试[J].考试周刊,2014(24):60-61.
  作者简介:
  杨凯东,江苏省启东市,江苏省启东市折桂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改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幼儿身心健康以及各方面兴趣和爱好的习惯培养,都有很大的改变。如果学前教育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但能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逐渐使幼儿各方面的行为习惯慢慢养成,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行为习惯;家园共育  幼儿是人生最开始的时期,像春天刚刚发芽的幼苗,一切都是新的。像一张空白的纸,所有的都是从头开始,有很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转化观念,敢于创新,努力在课前备课、课上实施教学及课外活动三个方面着手,将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二、善于抓住课堂中的契机,进行有意渗透。三、创设英语课外活动,进行德育熏陶。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教书
摘要:尽管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与女性相关,但多数女性都是站在男性的视角里去解读,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要么完全没有性别意识,要么女性处于被压迫、被歧视的地位,女性角色彻底融化在男性经验里。然而,作为一部富有幻想色彩的小说,《奥兰多》看似荒诞不稽,实则蕴含着鲜明的超越性别的论调,通过性别的转化超越性别,探寻真正自我。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探索《奥兰多》关于死亡与自由的主题。  关键词:《奥兰多》;生态
摘要:网络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课程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的是基于D2L8.0平台的教学设计介绍以及网络环境下师生交流评价等一些细节问题,旨在给教学设计者提供一些实践性的经验,以开阔网络教学与网络课程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平台;语言教学  一、 引言  网络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课程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截止2013年秋季,超过7
摘要:童话故事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还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而且利于思想教育。在教学童话故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用多种方法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想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催化体验,再展开想象的翅膀,延续童话故事。我们应有效地利用这个资源,让童话成为一把开启儿童心智的金钥匙。  关键词:低年级儿童;童话;作用;教学方法  无论是之前的人教版语文教
摘 要:幸福的语文课堂拥有和谐的师生气氛,教师课堂教学充满激情,能带领学生遨游在知识海洋,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如何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营造幸福的初中语文课堂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课堂幸福就存在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拥有健康平和的心态,善于改变课堂教学的努力,有效去营造幸福的课堂,去实践幸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幸福的课堂中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幸福课堂;高效教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能够在实际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的逻辑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与素养。那么我们生活当中也会应用很多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利用此一点,改革与调整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水平。基于此,本文就以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融合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如何运用此方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同时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与环境。  关键词:小学
摘要: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通过结合课堂实际内容,聚焦当下社会热点,让学生进行时文阅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够开阔学生眼界,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英语时文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分析论述,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时文阅读;运用策略  一、 引言  所谓时文阅读
摘要:一年高考三年备,三年教学一盘棋,研究高考,掌握动向,把准方向,解决困惑,运用“学生高考、重在实践、寓教于乐、相信学生”的复习理念,重视研究、注重基础、重视拓展、注重方法、提升能力、注重体系,努力实现备考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三政治;备考策略;复习理念;复习方法  时光如流,岁月不居。高三政治二模后,离高考不到50天,如何用好这些时间,努力实现备考效率的最大化,考验着我们的智慧。笔者结合
摘 要: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想要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证,课前准备显得更加重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老师们备课时的立足点不再是“我想怎样去讲这堂课”,而是已经转变成了“我的学生们希望我怎么去更有趣地讲这堂课”。本文将立足于笔者自己开展过的一节公开课,试探究教师们在备课时应更加重视备学生。  关键词:课前准备;学生感受;教育教学  作为一名已有20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