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山脚]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淹没在课改的浪潮中,几乎没人去研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无从谈起。有见于此,我就高年级的的语文阅读课,浅谈第一课时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从而让我们的第一课时语文教学也能焕发熠彩。
  误区一:揠苗助长
  识字与写字,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理应作为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很多教师为了出彩,几乎都把第二课时应上的“分析课文内容”都调了一部分或是全部放到第一课时来上。学生文本还没来得及读正确,脉络还没来得及梳理清晰,便在老师的指令下牵强附会地读得摇头晃脑,制造出一轮轮高潮迭起的假象。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足。这样的第一课时教学,学生能学有所得吗?如果再上第二课时,课文中还剩什么内容可上呢?难道说一堂公开课一定要分析课文,制造一些噱头、花样才算成功的吗?
  误区二:隔靴搔痒
  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蜻蜓点水,新词的理解隔靴搔痒,写字的指导示范无影无踪,初读课文雾里看花。花了大量的时间启发学生质疑,问题提了一大堆,正需要老师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时,教师又把学生硬拽回机械浅层的字词教学,浮光掠影地感知文本。这样的课堂如镜中花,水中月,学生又怎能实实在在学有所获呢?
  策略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作文语文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课时观,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争议,如听了某一节课,说它是第一课时吧,没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全文的教学内容,但从课的开始,学生对课文是一无所知的,按道理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说它第二课时,不可能学生在一无所知的基础上教学,但从课的结束,学生已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了。特级教师周一贯说:第一课时应包括以下几步,揭题开讲,初读课文,字词学习,了解大意,部分课文还要理清层次。
  的确从我们的家常课来说,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请文脉是第一课时的目标,当然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侧重。 高年级语文识字、写字主要靠课前预习,课上检查。重在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理清文脉和部分课文内容的学习。必不可少的事为:
  △识字(写字)、初读课文(朗读训练)、整体把握全文大意(高年级要初步感知布局谋篇)。
  △识生字是读文的前提。
  △初读是学生阅读的实践平台,是以识促读的体现。
  △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是进一步学文的铺垫,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整体感知是品读课文的基础。
  △理清文脉是读写结合的途径之一。
  策略二:落实核心教学目标
  1、注重预习,提出具体预习要求。高年级,课文会越来越长,可能让孩子们去读几遍,时间就到了,如果喊上一个书读不好的,可能一节课都用在指导上了,还谈什么完成教学任务了。所以,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不是说:“今天回家预习第×课。”这样等于废话一句。我设计了一种预习卡,基本内容是这样的:A、默读(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我初读的收获是: 。(2)本课的生字 。B、查问:(1)我不认识的字是: ,想办法记一记,记住后画笑脸: 。我给生字扩的词语(一个字扩三个词) 。(2)我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者问其他人我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在文中词语的旁边。C、朗读“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三遍,家长签字。D摘抄(1)好词: ;(2)好句: 。E思考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最终我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上课认真听或者请教老师或同学的。
  同样,再好的预习作业布置了,长期不进行检查也会落空。第一课时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有机渗透式”地检查、点评是很重要的。合理安排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活动要精当。要使核心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设计精当的教学活动是重中之重。精当的教学活动必须紧扣核心目标,教学活动力求整合,让每一项教学活动发挥最大的功效。
  (1)紧扣题眼读课文。例如《陶校长的演讲》一课,我由课题质疑:“陶校长的演讲中讲了那些话题?”“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演讲?”这样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能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接着我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课文读通顺就水到渠成,概括主要内容就轻而易举。学生在成功感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2)紧抓段落寻实效。如《陶校长的演讲》一课,课文重点就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我紧抓二、三自然段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意境,积累语言,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为第二课时的核心目标达成打下根基。
  (3)围绕重点设悬念。“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束时,教师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每篇课文的课时目标也不一样,但每课时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作为语文老师应有明确的课时观,把第一课时这块“田”种好,让学生学有所得。不要以为山脚没有宜人风光,只要我们驻足在这里——第一课时,我们同样可以领略到无限的风光。
  【作者单位:扬中市油坊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要通过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最终服务与生活实践。”要高质量地完成此目标,必须要强化数学课堂教学。应将教学内容融于教学形式之中,改变以往严肃而沉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喜爱数学。笔者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提几点自己的建议:  一、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的欲望、需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段的写话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但是,我们根据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感到当前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部分是学生怕说、怕写。可想而知,对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又会说什么,又想写什么呢。  所以说,如何给低年级学生的说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光靠科学课内的探究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不断地拓展科学课外活动,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科学素养对人的一生具有十分重要
一、“将心比心”——走进孩子的心灵  我曾经自我感觉良好,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所谓的经验。可是,在一次师生交流中,我败下阵来:  我正在布置回家作业,其中有一项是课外阅读并摘录好词佳句,写下自己的感受,每周必做。  一孩子边抄边嘀咕:哦,又要做阅读摘录了。  语文老师我:(试图说服)这个作业挺有意义啊!既能提高阅读水平,又能增长课外知识,不好吗?  孩子:(不做声,表情上看,
纵观古往今来,教育从不曾离开老子的“善水哲学”,水以它至刚至柔的品行、驰聘天下大行其道,哺育出多少仁人士士!  一、“治国若烹鲜”,挥洒自如  用在教学上,套用老子的话亦可为:“上大课若烹小鲜。”多少教师已经把课堂修炼成了与学生激情燃烧的知识殿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课始激情情始生,课中悟情情更浓,课终谙情情未了。”名师薛瑞萍的“开头如爆竹之燃放,突如其来;结尾如钟馨之轻叩,余音绕梁;该问处问,该议
一、真实的体验——引领知识建构,搭起自主桥梁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Unit 6 Holidays一课时, 就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只谈论中西方三个最重要的节日,由猜谜语、看录像,让学生猜What holiday is it?进行导入,接下来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外收集到的世界各地的有名的节日,然后让学生比较国内外节日的异同,了解举办节日的意义,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并在探索中积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一、明确要求,善导听题。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限,老师要及时帮孩子扫清障碍,可以自己范读,也可以让有识字基础的学生做小老师读题。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
一、小学数学生态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生态化教学,即是将数学教学与生活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问题来获得数学知识。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生态化的数学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指生活实际问题,同时也是指与生态教学有关的数学教学内容、作业设计、教学情境等等,教师构建生态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小学数学生态化教学现状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多是周边的农村孩子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孩子缺少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和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就造成了孩子们知识面窄、视野不开阔等现状,他们接受新知的能力也相对滞后。由于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导致处于农村的孩子不能生搬硬套城市孩子的一些有关预习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应该考虑我们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一些符合实际的预习方案,帮助学生提高预习能力。  一、预习的意义  1、
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开展得好,能使幼儿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学习,还能促进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幼儿体质。小班幼儿已能完成走、跑、爬、钻等基本动作,但动作协调能力还比较弱,身体控制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晨间活动中他们的集体意识薄弱,随意性大,常常只会随意摆弄玩具、或相互追逐打闹、或一味机械模仿,不能很好地达到锻炼的目的。老师作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