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更好地组织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堂,怎样提高思品课堂效率是思品教师共同关注和极力解决的核心问题。确实,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摸索认为,借助倾听与倾诉的情境课堂,通过合作与探讨的模式,是打造思想品德魅力课堂的有效方式。关键词:倾听;倾诉;“知音”课堂;思想政治课堂
倾诉,是人的心理需求,是求得精神解脱和心理升华的需要。学生是具有倾诉需求的个体,思想品德课堂里的学生更是一个需要倾诉的群体。课堂教学中的思品教师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倾诉,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倾诉。如果放任压抑的情感在学生心里发芽、成长、开花,结出苦涩的果实,不仅是思品老师的痛楚,更有碍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倾听,即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一个热情好学的人,应该懂得倾听别人,用心去倾听,在倾听中收集新的知识,决不放过任何机会,把未知化为已知;一个聪明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时间和机会,更多地倾听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心;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懂得怎样倾听,倾听着错误和失败、坚强和胜利,用行动去倾听,化为行动。
身边最优的倾听者是知音,课堂教学最佳境界就是所谓的 “知音”的境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追求的“知音”境界,应该是指师生围绕某一情境或话题,能达到的一种审美的愉悦、心灵的沟通和价值的肯定;能分享在课堂教学知识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焦虑、赞同和反对、痛苦和喜悦;能交流对社会生活中大小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孔子与弟子,在《子路曾晳冉有公孙华侍坐》中,如此的师生交流与探讨,达到“知音”的完美境界,不失为一种典范。思品课堂教学的“知音”境界,尽管内容和形式可以多元化,但师生间的平等沟通,同心探索,互相激励,教学相长,在现今课堂教学中亟待加强。
思品课堂教学中,能否展现倾听与倾诉的教学环境,甚至达到“知音”课堂的境界,更多地取决于教师有效的组织。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课堂实践中,提问是思品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互动形式,课堂提问改变了以前教师自说自得的“满堂灌”,把教学的主角转移到了学生身上,这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明显转变。略带遗憾的是,这种思品课堂主角的转变并不到位,一个表现为不少课堂提问是只有唯一的,所谓“标准的答案”,而且答案就在课本上。老师提问,学生翻书,找到句子或段落,积极举手,站起来读一下或是背一下,准确无误。老师面带笑容,点头肯定,“不错不错”,学生更是踊跃答题,皆大欢喜。本人统计过一节思品公开课,教师课堂设问34次,但大约28次的提问是只有唯一的且标准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多为“什么是”“是不是”,这种“满堂问”的教学,冲淡了教学重点,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发散性和辩证思维能力,本质与“满堂灌”没有多少差别。课堂气氛是活跃了,感觉学生是课堂主体,似乎学生积极参与,最终师生得益都不多。
要追求和实现思品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知音”境界,关键在于教师。
第一,教师在思想上需要转变角色,并落实到教学行为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持人,不是垄断者,更不是独裁者。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技巧,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出声音,努力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只要学生肯倾诉,定会精彩。尤其要注意的是,思品教师也要倾听教室里“弱势群体”的声音,不要让强势学生、优等学生独霸课堂。思品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倾诉的话题,如在初二教材中,关于“意志的力量”“跨越代沟”“承诺的分量”等。
第二,借助情景模式,在知识层面共筑师生对话的基础。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不难发现,教师与学生、教材与生活之间,多多少少客观存在着认知和感悟的差距。提高思品课堂魅力,就必须把精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雅俗共赏的“高山流水”和“阳春白雪”,让学生接受。为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及环节精心设计,寻找心仪的情境和话题,让彼此亲近,乃至成为知音。如在初三教材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一课,“汉字听写大赛”不失为很好的切入口,在倾听和诉说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三,关键在于教师有效提问和倾听,让课堂学会“放手”。学生的倾诉与否,和老师的设问、留白、倾听、评价有很大关系。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是唯一的,带有多样性和思辨性;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有兴趣参与,乐于思考并提出见解;问题带有一定的知识性,学生正确运用教材知识,理论结合实际,得到知识的升华。提问绝不只是“是不是”“对不对”的迎合,应该是教师导入话题,学生参与讨论,学生代表提出线索,其他学生也适时加入。当学生出现讨论困境时,教师加入,适当点拨或引导。国外的学者提出“课堂对话的五项原则”:①教师与学生讨论争议性问题;②处理争议时,教师保持中立;③探讨方式是讨论,不是灌输;④教师尊重不同观点,绝不强求;⑤教师是主持人,不是决策人。如在初三教材《学会亲近社会》,说到“不做看客”,教材已经设置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材料,在课堂上只要老师肯听、留足时间听,学生一定肯说,愿意说真心话,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这时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更能欣然接受。
第四,既然是“知音”课堂,当然需要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足够的“可信任感”。本人通过的学生调查分析得到第一手资料,数据表明,学生“最愿意倾诉的对象”中,前三位的依次是:父母、好友、老师。调查数据还表明,随着学生年龄增长,特别是初高中阶段,教师想要得到这些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的信任,变得越来越难。因为教学内容的特点,特别是作为初中阶段的思品老师,带给学生的“可信任度”非常重要,毫不夸张地说会影响到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信任度。怎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呢?调查数据显示,教师要提高在学生中“可信任感”,必须关注自身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自身的学识;二就是自身的人格魅力。学生期望与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民主友善的老师诉说心声、交流观点。“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学生感叹老师的才华而模仿、追随,是老师成功的表现。反之,一位患得患失、满腹牢骚、毫无主见教师,怎能让学生感兴趣?结合学科特点,思品老师在学识之外,重要的当然就是人格魅力。在思品教学中,应适时地给在学生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法、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必要的指导,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德国学者林德说:“真正教导学生的就是教师的人格,而不是所谓的教学方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用心灵碰撞心灵,用人格引导人格,做学生的榜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最微妙的接触。”倾诉和倾听,是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一种真诚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撞击,知识的火花就来自这样的碰撞,这种撞击对思品课堂是重要而珍贵的。思品课堂的魅力就在于倾诉和倾听中各种火花的绽放,达到完美的结局。思品课堂上,破坏谈话的人总是喋喋不休,讲得眉飞色舞、吐沫横飞、声嘶力竭的老师,并不能得到学生的真心。可爱的老师是善于发问和乐于倾听的,总是能够激发学生倾诉的欲望,谈出来、笑出来,哪怕是争吵。我们应该做能倾听的老师,要始终让学生感到我们在等待倾听,让学生享受我们的倾听。倾听和倾诉的“知音”课堂,学生和老师享受其中,这应该就是思品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彭钢位.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实践研究的新范[J].因素,教育理论实践,2005(01).
[2]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7).
[3]史金榜.倾听的艺术[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
[4]袁俊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倾听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03).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倾诉,是人的心理需求,是求得精神解脱和心理升华的需要。学生是具有倾诉需求的个体,思想品德课堂里的学生更是一个需要倾诉的群体。课堂教学中的思品教师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倾诉,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倾诉。如果放任压抑的情感在学生心里发芽、成长、开花,结出苦涩的果实,不仅是思品老师的痛楚,更有碍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倾听,即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一个热情好学的人,应该懂得倾听别人,用心去倾听,在倾听中收集新的知识,决不放过任何机会,把未知化为已知;一个聪明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时间和机会,更多地倾听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心;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懂得怎样倾听,倾听着错误和失败、坚强和胜利,用行动去倾听,化为行动。
身边最优的倾听者是知音,课堂教学最佳境界就是所谓的 “知音”的境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追求的“知音”境界,应该是指师生围绕某一情境或话题,能达到的一种审美的愉悦、心灵的沟通和价值的肯定;能分享在课堂教学知识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焦虑、赞同和反对、痛苦和喜悦;能交流对社会生活中大小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孔子与弟子,在《子路曾晳冉有公孙华侍坐》中,如此的师生交流与探讨,达到“知音”的完美境界,不失为一种典范。思品课堂教学的“知音”境界,尽管内容和形式可以多元化,但师生间的平等沟通,同心探索,互相激励,教学相长,在现今课堂教学中亟待加强。
思品课堂教学中,能否展现倾听与倾诉的教学环境,甚至达到“知音”课堂的境界,更多地取决于教师有效的组织。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课堂实践中,提问是思品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互动形式,课堂提问改变了以前教师自说自得的“满堂灌”,把教学的主角转移到了学生身上,这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明显转变。略带遗憾的是,这种思品课堂主角的转变并不到位,一个表现为不少课堂提问是只有唯一的,所谓“标准的答案”,而且答案就在课本上。老师提问,学生翻书,找到句子或段落,积极举手,站起来读一下或是背一下,准确无误。老师面带笑容,点头肯定,“不错不错”,学生更是踊跃答题,皆大欢喜。本人统计过一节思品公开课,教师课堂设问34次,但大约28次的提问是只有唯一的且标准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多为“什么是”“是不是”,这种“满堂问”的教学,冲淡了教学重点,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发散性和辩证思维能力,本质与“满堂灌”没有多少差别。课堂气氛是活跃了,感觉学生是课堂主体,似乎学生积极参与,最终师生得益都不多。
要追求和实现思品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知音”境界,关键在于教师。
第一,教师在思想上需要转变角色,并落实到教学行为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持人,不是垄断者,更不是独裁者。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技巧,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出声音,努力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只要学生肯倾诉,定会精彩。尤其要注意的是,思品教师也要倾听教室里“弱势群体”的声音,不要让强势学生、优等学生独霸课堂。思品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倾诉的话题,如在初二教材中,关于“意志的力量”“跨越代沟”“承诺的分量”等。
第二,借助情景模式,在知识层面共筑师生对话的基础。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不难发现,教师与学生、教材与生活之间,多多少少客观存在着认知和感悟的差距。提高思品课堂魅力,就必须把精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雅俗共赏的“高山流水”和“阳春白雪”,让学生接受。为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及环节精心设计,寻找心仪的情境和话题,让彼此亲近,乃至成为知音。如在初三教材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一课,“汉字听写大赛”不失为很好的切入口,在倾听和诉说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三,关键在于教师有效提问和倾听,让课堂学会“放手”。学生的倾诉与否,和老师的设问、留白、倾听、评价有很大关系。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是唯一的,带有多样性和思辨性;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有兴趣参与,乐于思考并提出见解;问题带有一定的知识性,学生正确运用教材知识,理论结合实际,得到知识的升华。提问绝不只是“是不是”“对不对”的迎合,应该是教师导入话题,学生参与讨论,学生代表提出线索,其他学生也适时加入。当学生出现讨论困境时,教师加入,适当点拨或引导。国外的学者提出“课堂对话的五项原则”:①教师与学生讨论争议性问题;②处理争议时,教师保持中立;③探讨方式是讨论,不是灌输;④教师尊重不同观点,绝不强求;⑤教师是主持人,不是决策人。如在初三教材《学会亲近社会》,说到“不做看客”,教材已经设置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材料,在课堂上只要老师肯听、留足时间听,学生一定肯说,愿意说真心话,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这时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更能欣然接受。
第四,既然是“知音”课堂,当然需要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足够的“可信任感”。本人通过的学生调查分析得到第一手资料,数据表明,学生“最愿意倾诉的对象”中,前三位的依次是:父母、好友、老师。调查数据还表明,随着学生年龄增长,特别是初高中阶段,教师想要得到这些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的信任,变得越来越难。因为教学内容的特点,特别是作为初中阶段的思品老师,带给学生的“可信任度”非常重要,毫不夸张地说会影响到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信任度。怎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呢?调查数据显示,教师要提高在学生中“可信任感”,必须关注自身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自身的学识;二就是自身的人格魅力。学生期望与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民主友善的老师诉说心声、交流观点。“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学生感叹老师的才华而模仿、追随,是老师成功的表现。反之,一位患得患失、满腹牢骚、毫无主见教师,怎能让学生感兴趣?结合学科特点,思品老师在学识之外,重要的当然就是人格魅力。在思品教学中,应适时地给在学生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法、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必要的指导,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德国学者林德说:“真正教导学生的就是教师的人格,而不是所谓的教学方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用心灵碰撞心灵,用人格引导人格,做学生的榜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最微妙的接触。”倾诉和倾听,是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一种真诚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撞击,知识的火花就来自这样的碰撞,这种撞击对思品课堂是重要而珍贵的。思品课堂的魅力就在于倾诉和倾听中各种火花的绽放,达到完美的结局。思品课堂上,破坏谈话的人总是喋喋不休,讲得眉飞色舞、吐沫横飞、声嘶力竭的老师,并不能得到学生的真心。可爱的老师是善于发问和乐于倾听的,总是能够激发学生倾诉的欲望,谈出来、笑出来,哪怕是争吵。我们应该做能倾听的老师,要始终让学生感到我们在等待倾听,让学生享受我们的倾听。倾听和倾诉的“知音”课堂,学生和老师享受其中,这应该就是思品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彭钢位.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实践研究的新范[J].因素,教育理论实践,2005(01).
[2]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7).
[3]史金榜.倾听的艺术[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
[4]袁俊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倾听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03).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