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育与德育同属健全学生人格培养的范畴,两者的相互作用与整合,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小学班主任而言,结合工作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是要真正培养出知识、品德、性情俱佳,具有完整健全人格的学生。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传授学生基本知识的能力,更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作为小学班主任,将班级管理者与心理健康医生的角色有机融合,将对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产生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1.促使教育观念更新
传统的教育方法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大多停留在说服教育、确立规范等层面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从者”“执行者”。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班主任惯用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它要求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基准,要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学生、看待学生、教育学生。
2.促使工作重心调整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班主任,固然要管理好学生的学业,规范好学生的行为,然而重中之重的任务却是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施,帮助这些几乎没有涉世经验、身心处于发展变化特殊阶段的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3.促进健全人格塑造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塑造小学生和小学班主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活动中,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将是双管齐发、相辅相成的。不仅学生能在其中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一样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使自身的心理品质得到提升和完善。
二、小学班主任有效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1.基础性渗透方法:营造和谐融洽的班集体环境
和谐融洽的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环境虽然看不到,也摸不着,但是却能给人以无形的压力和影响。作为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营造宽松愉快的班集体氛围、和谐美好的团队环境。良好的集体氛围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熏陶小学生的创新创造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小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引导,并逐渐走向完善。
2.拓展式渗透方法:课堂教学渗入心理辅导艺术
目前的教育机制中,小学班主任一般都兼有专业学科的教学。这为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更有利的拓展途径。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洞察学生的微妙心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班主任要把握好机会,积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结合教材,充分激发学生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无声的心理浇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亦能得到心理品质的良好锻炼和培养。
3.针对性渗透方法:开展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指心理辅导课等有针对性的主动渗透行为。作为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注意操作要领,使活动的形式、内容更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并从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总结经验。
4.全面性渗透方法:建立三维立体化心理教育网络
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基本环境。为此,要有效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还要扮演好协调三方积极合作的角色,使三方各自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形成网络,整合为系统,保证小学生知识、品德、性情发展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小学生在成长阶段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必须懂得,我们的使命是教书,更是育人。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修养,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量、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有义务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结合,不断探索、实践并切磋这些方法,共同推动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四清,刘金明.通过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提升学生思想品德[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3):44—47.
[2]孙俊亚.集体主义精神与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浅谈小学高年级班级教育中德育和心育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3.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分钟寺小学)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是要真正培养出知识、品德、性情俱佳,具有完整健全人格的学生。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传授学生基本知识的能力,更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作为小学班主任,将班级管理者与心理健康医生的角色有机融合,将对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产生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1.促使教育观念更新
传统的教育方法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大多停留在说服教育、确立规范等层面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从者”“执行者”。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班主任惯用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它要求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基准,要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学生、看待学生、教育学生。
2.促使工作重心调整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班主任,固然要管理好学生的学业,规范好学生的行为,然而重中之重的任务却是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施,帮助这些几乎没有涉世经验、身心处于发展变化特殊阶段的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3.促进健全人格塑造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塑造小学生和小学班主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活动中,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将是双管齐发、相辅相成的。不仅学生能在其中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一样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使自身的心理品质得到提升和完善。
二、小学班主任有效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1.基础性渗透方法:营造和谐融洽的班集体环境
和谐融洽的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环境虽然看不到,也摸不着,但是却能给人以无形的压力和影响。作为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营造宽松愉快的班集体氛围、和谐美好的团队环境。良好的集体氛围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熏陶小学生的创新创造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小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引导,并逐渐走向完善。
2.拓展式渗透方法:课堂教学渗入心理辅导艺术
目前的教育机制中,小学班主任一般都兼有专业学科的教学。这为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更有利的拓展途径。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洞察学生的微妙心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班主任要把握好机会,积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结合教材,充分激发学生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无声的心理浇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亦能得到心理品质的良好锻炼和培养。
3.针对性渗透方法:开展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指心理辅导课等有针对性的主动渗透行为。作为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注意操作要领,使活动的形式、内容更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并从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总结经验。
4.全面性渗透方法:建立三维立体化心理教育网络
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基本环境。为此,要有效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还要扮演好协调三方积极合作的角色,使三方各自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形成网络,整合为系统,保证小学生知识、品德、性情发展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小学生在成长阶段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必须懂得,我们的使命是教书,更是育人。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修养,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量、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有义务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结合,不断探索、实践并切磋这些方法,共同推动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四清,刘金明.通过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提升学生思想品德[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3):44—47.
[2]孙俊亚.集体主义精神与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浅谈小学高年级班级教育中德育和心育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3.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分钟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