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与德育的整合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育与德育同属健全学生人格培养的范畴,两者的相互作用与整合,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小学班主任而言,结合工作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是要真正培养出知识、品德、性情俱佳,具有完整健全人格的学生。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传授学生基本知识的能力,更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作为小学班主任,将班级管理者与心理健康医生的角色有机融合,将对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产生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1.促使教育观念更新
  传统的教育方法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大多停留在说服教育、确立规范等层面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从者”“执行者”。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班主任惯用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它要求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基准,要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学生、看待学生、教育学生。
  2.促使工作重心调整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班主任,固然要管理好学生的学业,规范好学生的行为,然而重中之重的任务却是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施,帮助这些几乎没有涉世经验、身心处于发展变化特殊阶段的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3.促进健全人格塑造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塑造小学生和小学班主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活动中,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将是双管齐发、相辅相成的。不仅学生能在其中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一样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使自身的心理品质得到提升和完善。
  二、小学班主任有效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1.基础性渗透方法:营造和谐融洽的班集体环境
  和谐融洽的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环境虽然看不到,也摸不着,但是却能给人以无形的压力和影响。作为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营造宽松愉快的班集体氛围、和谐美好的团队环境。良好的集体氛围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熏陶小学生的创新创造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小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引导,并逐渐走向完善。
  2.拓展式渗透方法:课堂教学渗入心理辅导艺术
  目前的教育机制中,小学班主任一般都兼有专业学科的教学。这为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更有利的拓展途径。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洞察学生的微妙心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班主任要把握好机会,积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结合教材,充分激发学生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无声的心理浇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亦能得到心理品质的良好锻炼和培养。
  3.针对性渗透方法:开展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指心理辅导课等有针对性的主动渗透行为。作为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注意操作要领,使活动的形式、内容更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并从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总结经验。
  4.全面性渗透方法:建立三维立体化心理教育网络
  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基本环境。为此,要有效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还要扮演好协调三方积极合作的角色,使三方各自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形成网络,整合为系统,保证小学生知识、品德、性情发展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小学生在成长阶段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必须懂得,我们的使命是教书,更是育人。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修养,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量、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有义务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结合,不断探索、实践并切磋这些方法,共同推动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四清,刘金明.通过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提升学生思想品德[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3):44—47.
  [2]孙俊亚.集体主义精神与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浅谈小学高年级班级教育中德育和心育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3.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分钟寺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由此,作者觉得教育的关注点应是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师的职责应是借助知识让智慧走进课堂,为学生架起一座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桥梁。文章提出了以科学史为课程资源的“探究·重构”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课例,谈谈作者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教育;终身发展;探究;重构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难以突破传统知识型的范式,
笔者曾读贾馥茗教授的《教育的本质》,领会到教育的本质就是回到原点的思考;2015年有机会聆听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建琼研究员关于教育科研的报告,对他“当教育的行动有些匆忙或者说有些烦乱时,我们的研究要审慎,可以回到原点去,不至于走错了方向”的论述,现在都记忆犹新,对教育又增添了不少思索;近日走出学生自习室回到办公室,静下心读起了同仁郭菊英老师所著的《县域内教育督导与评价文化建设研究——以湖南为例
一、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笔者通过反思自己困惑与纠结的原因,明确了开放的游戏环境对幼儿自主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几点认识。  二、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  1.将主题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在一个新主题还没开始之前,我有意识地在某个或某些游戏区中投放一些与新主题有关的材料,以激发幼儿对新主题的
《可能性》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对概率与统计的初步认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好《可能性》学习的基础,以《可能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奥秘,掌握学习方法和数学规律,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巧妙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于未知、有趣的事物较为感兴趣。数学学科具有思维性、复杂性与逻辑性特点,枯燥的灌输式教学会极大地降低教学质量。由此,结合新课
福建省长汀县东区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创办于191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教职工41人,在校学生803人。近年来,学校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围绕福建省龙岩市“红土书香”教育品牌建设要求,在“营造书香校园,创建精品学校”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以读书打造特色,以读书追求卓越,在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中初显成效。  一、新理念提出的背景
朱永新教授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可见,阅读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脱离了考试的繁重负担,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此提高中职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升中职学生思想文化境界,培养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优秀中职毕业生。但就目
某日,我在湖南女子学院听了我的偶像—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正宪老师教学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还认真听了评课和讲座,感到豁然开朗。吴正宪老师创造了学生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课堂是“爱与美的旋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是老师想象不到的,包括吴老师。吴老师告诉我们,看一个老师不仅仅是看一堂课的效果,主要是看老师在课堂中的执教理念,是真的为了学生的长足发展,还是只是传授某个知识点,或为
摘 要:通过反思,可以知道我们上课的得失;通过反思,去改善我们上课的方法;通过反思,去提高我们的教学的效果;通过反思去促进自己的进步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以供商榷。关键词:反思;任务;方法;能力与习惯  当我们上了一节课后,如何去评价我们上的这一节课呢?是成功或是失败?很多的时候依靠我们自己去反思。  那么,我们怎样去反思呢?  1.反思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在小学阶段,数学课每周四~五节课,显然要在较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如何做到呢?下面笔者就结合《用字母表示数》这课谈谈如何使课堂优化高效。  1.了解学生——优化高效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常关注教什么、怎么教,却常常忽略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学生因素。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通过坚持校企合作等教育教学活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  湖南省永州市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中,开展“订单培养”,以期提升我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  一、准确把握“订单培养”人才模式的内涵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