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管理工作,是疏导学生思想的工作。班主任具有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在简述亲和力概念、产生基础上,提出了培养班主任亲和力的四个途径。
关键词: 高中班主任亲和力概念产生基础培养途径
高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具有个性突出、逆反心理强、难以管理的特点,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班主任工作,是教育管理工作,是疏导学生思想的工作,也是以理服人的工作。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以自己的品德、情操、感情、风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对学生要有一种亲和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具有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亲和力的概念
亲和力,是指“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1]。
班主任的亲和力,实质上是指班主任以自己特有的素质,在班主任工作中所产生的一种亲近、和谐的力量,一种感染、凝聚的力量。通过形成亲和力,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使学生真正感到心悦诚服。增强亲和力,是在当前形势下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亲和力可以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心灵和情感的桥梁。
二、“亲和力”的产生基础
亲和力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使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稳固的黏合剂,也是使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健康发展的催化剂[2]。师生关系良好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以真诚、真实和正当构建起自身的亲和力,这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同时也是教师修习的一个过程[3]。
三、高中班主任亲和力培养途径
1.培养真挚情感的亲和力
人既有思想又有情感。班主任工作虽然主要在于“晓之以理”,但也离不开“动之以情”,情理交融、寓情于理的班主任工作是最有效的。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能产生极大的亲和力,从而使人们对某些道理不言自明,激发人们自觉地实现共同的目标。
(1)以情感密切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实际上是多重关系,如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外,还有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班主任学会以情感密切其中的关系。
(2)以情感凝聚人心。
班主任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好学生存在的某些问题和困难,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要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很多时候需要领导者有真挚的情感,要有体现这种情感的实际行动。
(3)以情感振奋精神。
班主任工作,不仅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的工作,更是鼓舞人、激励人的工作。这就需要班主任学会以情感振奋学生的精神,鼓舞大家团结一致,矢志不移,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2.培养人格魅力的亲和力
人格,是一个人品德、情操、气质的集中体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而由于教育、修养、经历的不同,人格便有所不同,如有的高尚,有的卑下。班主任应具备高尚的人格。也就是说,班主任的品德、情操,应当是他人的楷模,应当在他人中间产生一种榜样的力量。班主任应通过榜样作用,形成亲和力,做到“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团结学生实现共同的目标。这种人格力量的亲和力,主要体现在:
(1)德在人先,利在人后。
在品德方面将自己摆在学生的前面,在利益方面将自己摆在学生的后面,这是班主任人格力量的基本立足点。班主任只有在品德、情操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才能在学生中间有信服力;也只有在各种利益面前,首先为学生着想,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佩。
(2)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一个重要准则,也是班主任在学生中形成亲和力的重要前提。班主任工作是以理服人的工作,而以理服人,不仅要求所讲的道理正确,而且要求讲道理的人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实践这种道理。因此,班主任不仅要会说,更重要的是要会做,要使所说的正确道理与自己的实践行动保持一致。
(3)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热情宽厚,是一个人情操、胸怀的根本体现。班主任只有时时、处处、事事对自己要求严格,才能站得直、行得正;也只有对他人热情宽厚,才能虚怀若谷,得到理解和支持。只有在以上这些基础上,班主任才能将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3.培养平等态度的亲和力
(1)相互尊重,不居高临下。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在工作责任上都是平等的。班主任只有对学生采取了平等态度,学生感受到了尊重,才会说真话,才会按照正确的道理实践。
(2)相互理解,不强词夺理。
班主任工作的过程,是心境相互沟通的过程,也是人际关系相互梳理的过程。这中间有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问题。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道理,妥善解决好有关学生的思想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讲述某些道理,平等沟通,达成共识。
(3)友善相待,不疾言厉色。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学生,更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各方面工作。因此,与人为善,和颜悦色,十分重要。
4.培养正确方法的亲和力
亲和力,还来源于正确的方法。方法对头,便少走弯路;方法不对,便费力受累。这就要求班主任寻求正确的方法,恰当地解决好某些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达到团结人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葛明霞.论语文课堂的亲和力[J].2006/7:72-73.
[2]倪瑞.试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亲和力的形成[J].成才之路,2009/13:57.
[3]李春风.亲和力是教师的生命线[J].才智,2009/09:231.
关键词: 高中班主任亲和力概念产生基础培养途径
高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具有个性突出、逆反心理强、难以管理的特点,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班主任工作,是教育管理工作,是疏导学生思想的工作,也是以理服人的工作。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以自己的品德、情操、感情、风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对学生要有一种亲和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具有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亲和力的概念
亲和力,是指“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1]。
班主任的亲和力,实质上是指班主任以自己特有的素质,在班主任工作中所产生的一种亲近、和谐的力量,一种感染、凝聚的力量。通过形成亲和力,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使学生真正感到心悦诚服。增强亲和力,是在当前形势下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亲和力可以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心灵和情感的桥梁。
二、“亲和力”的产生基础
亲和力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使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稳固的黏合剂,也是使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健康发展的催化剂[2]。师生关系良好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以真诚、真实和正当构建起自身的亲和力,这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同时也是教师修习的一个过程[3]。
三、高中班主任亲和力培养途径
1.培养真挚情感的亲和力
人既有思想又有情感。班主任工作虽然主要在于“晓之以理”,但也离不开“动之以情”,情理交融、寓情于理的班主任工作是最有效的。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能产生极大的亲和力,从而使人们对某些道理不言自明,激发人们自觉地实现共同的目标。
(1)以情感密切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实际上是多重关系,如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外,还有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班主任学会以情感密切其中的关系。
(2)以情感凝聚人心。
班主任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好学生存在的某些问题和困难,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要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很多时候需要领导者有真挚的情感,要有体现这种情感的实际行动。
(3)以情感振奋精神。
班主任工作,不仅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的工作,更是鼓舞人、激励人的工作。这就需要班主任学会以情感振奋学生的精神,鼓舞大家团结一致,矢志不移,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2.培养人格魅力的亲和力
人格,是一个人品德、情操、气质的集中体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而由于教育、修养、经历的不同,人格便有所不同,如有的高尚,有的卑下。班主任应具备高尚的人格。也就是说,班主任的品德、情操,应当是他人的楷模,应当在他人中间产生一种榜样的力量。班主任应通过榜样作用,形成亲和力,做到“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团结学生实现共同的目标。这种人格力量的亲和力,主要体现在:
(1)德在人先,利在人后。
在品德方面将自己摆在学生的前面,在利益方面将自己摆在学生的后面,这是班主任人格力量的基本立足点。班主任只有在品德、情操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才能在学生中间有信服力;也只有在各种利益面前,首先为学生着想,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佩。
(2)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一个重要准则,也是班主任在学生中形成亲和力的重要前提。班主任工作是以理服人的工作,而以理服人,不仅要求所讲的道理正确,而且要求讲道理的人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实践这种道理。因此,班主任不仅要会说,更重要的是要会做,要使所说的正确道理与自己的实践行动保持一致。
(3)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热情宽厚,是一个人情操、胸怀的根本体现。班主任只有时时、处处、事事对自己要求严格,才能站得直、行得正;也只有对他人热情宽厚,才能虚怀若谷,得到理解和支持。只有在以上这些基础上,班主任才能将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3.培养平等态度的亲和力
(1)相互尊重,不居高临下。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在工作责任上都是平等的。班主任只有对学生采取了平等态度,学生感受到了尊重,才会说真话,才会按照正确的道理实践。
(2)相互理解,不强词夺理。
班主任工作的过程,是心境相互沟通的过程,也是人际关系相互梳理的过程。这中间有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问题。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道理,妥善解决好有关学生的思想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讲述某些道理,平等沟通,达成共识。
(3)友善相待,不疾言厉色。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学生,更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各方面工作。因此,与人为善,和颜悦色,十分重要。
4.培养正确方法的亲和力
亲和力,还来源于正确的方法。方法对头,便少走弯路;方法不对,便费力受累。这就要求班主任寻求正确的方法,恰当地解决好某些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达到团结人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葛明霞.论语文课堂的亲和力[J].2006/7:72-73.
[2]倪瑞.试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亲和力的形成[J].成才之路,2009/13:57.
[3]李春风.亲和力是教师的生命线[J].才智,2009/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