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2c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情境是近几年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它是一种“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还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包括对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干巴巴的讲解和毫无趣味性的习题是不可能产生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我们的学校教育的目标应由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模式转化为“情感—知识—能力”模式,即把“情感”作为首要的目标。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更为有效?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案例1:打折问题。
  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有如下两个“问题情境”:
  (1)有两个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商场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商场两次都打(p q)/2折销售。请问:哪个商场的价格更优惠?
  (2)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认为只需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
  评析:以上两个“问题情境”,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教师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就会让学生想学、乐学、主动学。
  
  二、创设人文化的情境
  
  案例2:图形问题。
  在“画三视图”一节的教学中,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
  先让学生欣赏如下的画面和诗篇,并让学生朗诵一遍这首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诗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在学生提出“不是上数学课吗?怎么学起古诗来了?”的疑问声中,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一首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古诗,也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也许同学们会说,这有什么,语文老师早就跟我们很详细地讲解过这首诗了,要数学老师补充什么呢?但这首诗里其实也蕴含了一些普通的数学原理,你看出来了吗?”
  评析:上述生动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在古诗的诵念这种问题情境下学生明白了为何要画三视图,并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画三视图的求知欲。
  
  三、创设趣味性的情境
  
  案例3:实际问题。
  在讲解“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概念时,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能顶上吗?比如在一次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竞赛中,三个臭皮匠答对题目的概率为50%、45%、40%,诸葛亮答对的题目的概率为80%,如果将三个臭皮匠组成一组与诸葛亮比赛,各位选手独立解题,不得商量,在团队中只要有一人解出即可,答对题目多者为胜方,问哪方会胜?
  评析:这是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事情,对此他们非常感兴趣,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创设阶梯式的教学情境
  
  案例4:变式题组。
  在讲解“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时,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
  已知二次方程ax2 bx c=0(a>0),求在实数集上有实根的充要条件。
  这是初中就已掌握的知识,学生积极回答此问题。在学生思维活跃时,围绕中心,我改变了题目条件,创设变式“问题情境”:
  变式1:求在正实数集上有两个实根的充要条件。
  变式2:求在正实数集上有一个实根的充要条件。
  变式3:求在开区间(m,n)上有一个实根的充要条件。
  变式4:求在闭区间[m,n]上有一个实根的充要条件。
  评析:这样使学生在原来认知的知识基础上,构建阶梯性“问题情境”。学生不会觉得有认知冲突,便于接受,并且可以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使教学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教师若能够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使学生积极参与、乐此不疲的问题情境,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新课标、升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针对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补课多、考试多、作业多,学生睡眠时间偏少、课业负担过重的突出问题,省教育厅颁发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取消晚自习,还给学生双休日。这样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怎样利用学生在校时间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农村家长或无能力或都在
期刊
摘要: 本文对逆反心理的本质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教育进行了探讨,以期教育者能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逆反心理青少年表现原因教育    一、逆反心理的本质    “逆反心理”一词在近几年广泛流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提到逆反心理,每个人都可以举出不少例子。比如:对于先进人物的宣传,人们的反应不仅冷淡,而且反感,甚至贬低宣传及宣传者;当见到商品广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在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体育德的意识,使德育达到学生自主育德的目的方面作了探索,以期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 德育主体育德德育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随着信息的全球化,中西方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荡涤,学生直面复杂的生存环境,直面多样化的价值观、人生观,他们往往会感到迷惘和疑惑。传统的单向灌输而遮
期刊
摘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交往性态度,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激励学生,使他们感到被接纳、被信任。本文重点分析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运用积极的交往性态度。  关键词: 积极的交往性态度教师魅力交流后进生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从1—6年级各抽出3个班煞有其事地进行了一次“发展测试”(心理测试的一种),然后向有关老师提出了一份今后有优异发展可能
期刊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小朋友从幼儿园到小学首先心理上就有一个质的飞跃,再加上学习上的课业负担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尤其是一开始就碰到烦琐的拼音。因此,如何使枯燥的拼音变得生动起来是我们该好好探究的课题。我认为,在拼音教学中,应当突出一个“趣”字,用有趣的教学内容、有趣的教学方法、有趣的教学评价等活化拼音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期刊
摘要: 教书育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广大外语教师关注的课题,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是广大外语教师的首要任务,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更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教书育人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一、教书育人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一种与新课程、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历史与社会课也不例外。  但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与教学策略,并不能成为一用就灵的仙丹,相反,有时甚至成为画蛇添足的败笔。特别是在《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中,学生既有课内的小组合作又有课外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的跨度更大、内容更多、难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