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拓展与文化引领

来源 :现代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kjhnng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展览服务在提升高校图书馆综合服务水平、引领与发扬大学文化、治学育人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跟随信息时代的变化,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展览服务体现出了在形式和内涵方面的崭新特点。清华大学图书馆立足于展览服务的具体实践,从挖掘馆藏、贴近读者和追踪前沿的多元化视野出发,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展示方式,补充微博与微信等不同平台渠道,有效地实现了图书馆展览的服务拓展与文化引领功能。基于不同智能终端的全面立体化展览成为了展览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展览;服务拓展;文化引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3.028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3-0157-04
  2003年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要求将公共图书馆的展览活动纳入“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之中,而在2013年发布的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中,展览由原来的“读者活动”部分评价范围调整为“社会教育活动”部分,并提高了评价的分值比重。公共图书馆的展览服务成为了其核心业务之一。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展览服务作为大学知识文化展示及传播的窗口,在拓展图书馆服务、引领传承大学文化、治学育人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展览服务上进行了不同的实践与创新,逐步扩展了展览的社会服务范围,展示了高校图书馆特有的组织文化,促进了大学文化的引领、传承与交流。
  1.高校图书馆展览服务
  1.1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定义及发展
  图书馆的展览服务主要是在图书馆的地域空间、网络空间,通过展品陈列、技术展现等各种方式,以展示文化艺术、馆藏资源等为主要内容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展览服务与经济商业领域的会展有着显著的区别。商业会展是一种关注经济效益,面向市场客户的经济行为;图书馆展览具有显著的公益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的特点,是面向图书馆读者的以宣传及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服务。
  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可综合借鉴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在展览方面的优势。展览内容选择更为宽广,除了馆藏资源推荐之外,书画展、文献展、文物古籍展等题材均可包括在内。在展示技术上,可利用当前的热点技术,贴近读者。清华大学在百年校庆之际,推出了数字博物馆,将展览推送到了读者身边,以数字化形式推出了一场“永不落幕”的展览。国外多家博物馆尝试在移动服务领域利用3D等技术推出展览应用,并配合展览推出主题游戏、多媒体平台。例如,美国国立邮政博物馆在推出“英雄邮差狗欧尼”的展览时,采用AR技术制作了可由观众通过屏幕点击呈现动画表演的小狗复活系列邮票。灵活多样的展示形式不仅为展览增色,也提高了读者参与度。
  1.2高校图书馆展览服务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支撑基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信息服务及文化交流的平台。高校图书馆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应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展览服务将是高校图书馆引领、传承、弘扬大学文化,发挥其“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高校图书馆向校外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展览服务也可作为高校图书馆拓展社会服务范围的有效渠道,利用展览的文化交流功能,践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和文化传播职能。
  由于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图书馆服务能力与工作侧重的不同,其展览服务各有特色。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在展览服务平台的开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展览委员会,通过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开放平台的展览进行审核、指导和支持。包括学生、校友、教职员工在内的策展人可以在委员会的协助下申请查考图书馆资料,并结合策展人的准备安排特色展览。通过积极的引导,读者得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做出创新性的展览贡献,最终实现教育与服务功能的良好结合。哈佛大学的在线展览是其图书馆展览服务的亮点之一,通常会涵盖不同学院带有相当专业性质的收藏与研究成果。在2013年的“辅助疗法:中医论著与植物药品”展览中,哈佛图书馆医学院由收藏的两本中医药及植物药品专著出发,结合当下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介绍了主流医学以外的两个辅助疗法分支:使用草药的自然疗法和针灸。历史悠久的馆藏与具有时代感的需求以及专业医药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了展览中,给读者以很大的启迪。
  高校图书馆立足于其丰富的馆藏和突出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展览服务较为完整的运行体系。展览安排由专人负责,图书馆网站设立展览专区,展览活动实现了从组织安排、信息通告、多方位展示到内容存档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化管理,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这些高校的展览服务中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应用。
  2.展览中的服务拓展与文化引领
  清华大学图书馆仅校图书馆每日进馆人次超过了3600人次,高峰期每日甚至超过6000人次。密集的读者流量,丰富的馆藏,优雅的环境,便捷的设施,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览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发展与实践中,注重从多元化展示角度、以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展现方式人手,不断探索适应高校图书馆特点的展览服务模式。
  2.1展览服务扩展的多元化
  2.1.1挖掘馆藏,研究服务并重
  高校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应立足本校办学方向,深度挖掘馆藏价值,在选题上考虑文化艺术特点、结合时事政治、关注创新发展,教育服务并重。
  馆藏珍品展览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展览主题。馆藏珍品既是历代图书馆人辛勤收集的结果,也是中外文化在大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汇聚与沉淀。清华大学图书馆每年校庆之际,均会推出馆藏珍品展览,展出馆藏的古籍以及甲骨文、青铜器等文物。在展出的同时,图书馆结合相关课程及讲座,向学生和读者讲解科技史的发展、古文献背后的研究热点等。2013年清华大学校庆期间,在校史馆及图书馆同时推出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成果汇报展”。清华大学所藏的战国竹简绝大部分是久已失传的经、史类典籍,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该展览集中展示了近五年来清华简整理研究取得的硕果,吸引了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观展,引发了多次专题讨论热点。珍品的展览不是财富的炫耀,而是通过展览,推动学术交流,激发新的研究动力和方向。   专题图书展览是高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的主要活动之一。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校庆时推出了“清华人与清华大学”专题书展,包括了校史研究、校友忆作等;在“世界环境日”针对环境污染及环境治理的热点话题举办“人与大气环境”专题书展;在新生入学之际,引导新生了解“大学第一课”专题书展,从新生心理调适、大学生活规划、体育锻炼、读书技巧、清华校史等方面推荐图书,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融入校园文化。专题图书展览推出后,专题图书的借阅次数有了明显增加,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展览的教育及文化引领作用在专题书展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图书馆特藏展览更是紧扣大学文化主题,极具馆藏特色。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展览长期展出的主题有“保钓、统运实物资料展”。2007年9月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始收藏“保钓、统运”资料,现已成为国内外收藏保钓资料最为丰富完整的机构,在长期展览中重视海外保钓运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以学术促进交流,以交流建构认同”。“保钓统运实物资料展”的推出,不但发挥其教育与宣传作用,更是吸引了大量“老保钓”们将资料无偿捐献给图书馆,不断充实馆藏,填补空缺。
  2.1.2贴近读者,文化展示交流
  贴近读者,提供深度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扩展的方向。展览服务作为图书馆互动性较强的一项服务,在吸引读者的同时,也成了图书馆展示文化,为读者提供文化交流平台的一个重要方式。
  清华大学图书馆与出版社、书商等合作推出新书展览,将新近出版、外文原版、台版等图书在图书馆展厅展出,专业性较强的新书展览有时甚至直接推送到院系所在的办公场所,为读者提供了足不出校逛书店的机会。学科馆员及采访馆员在新书展览现场与院系师生、教师顾问、学生顾问面对面沟通,了解读者的需求,并通过读者的现场荐购,为图书馆补充馆藏。2006年至今,累计举办的书展超过110多场次,现场推荐图书种类过万。图书馆通过新书展览服务,进一步贴近了读者,拓展了服务范围。
  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展示基地之一,通过展览服务为学生社团提供了展示平台。清华大学的学生社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社团传统。据2013年统计,清华已经成立了近180家社团协会。各类学生社团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举办的展览的内容涵盖了体育、文化、艺术、科创、素质拓展、公益等6个大类。2013年展出次数超过20场次,展出规模及质量均有明显提升。
  图书馆的展览服务也成为学校推进学生素质扩展、提高师生文化修养的重要方式。清华大学历经百年,学者云集、名师荟萃,“钱钟书纪念活动展览”、“朱自清生平事迹展”、“院士摄影展”、“百年树人文化展”等均在图书馆展出,反响热烈。2013年适逢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同志诞辰100周年,图书馆与校史馆从不同的展示角度同期推出了主题展览,图书馆的展览从馆藏资源中挖掘亮点,以小见大,在缅怀纪念老校长的同时,也对馆藏资源进行了推介宣传。
  2.1.3追踪前沿,科技文化导览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支撑平台,图书馆的展览不仅展示了图书馆的新技术新服务,同时也在不断关注科技前沿、时事热点。高校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应扩展到宣传科技创新精神,促进学术创新能力,提供创新思维交流的平台。
  清华大学图书馆在读者服务宣传月中,集中展示了图书馆新技术、新服务。通过展板介绍、视频演播、实景体验等方式,倡导读者自助服务,推动移动图书馆应用,展示机器人小图服务功能等,让读者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地应用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图书馆可与校内外单位合作,针对读者关注的时事热点、科技前沿,通过展览及讲座并行的形式,扩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体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2008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举办的“世界各国货币展览”首都高校巡回展首场展览,展出了从1952-2008年的奥运纪念币,部分特色纪念铸币,以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包含流通铸币和专题币两部分主题的226块展板。展览期间还举办了专题报告会,傅维慈教授、梁贻斌少将和刘振堂大使分别以“世界货币漫谈”、“奥运会与奥运纪念币”、“地中海——西亚地区钱币特点与中国钱币的对比”为主题做了专题讲座。展览及讲座为读者提供了学习外国钱币知识的机会,增进了读者对外部世界的历史、地理、社会、人文、经济、传统和习俗的了解。此外,清华大学图书馆还举办过“澳门回归——基本法颁布15周年展览”、“第四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览”、“《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冰雪线》高校巡展”、“最美北京摄影展”、“胡适图片文物展”等展览,带有独特内涵的展览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文化视野。
  2.2展览中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传承
  2.2.1触摸历史,实物实景展览
  实物实景展览给读者提供的感受最为直接与真实。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展室中常年展示着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使用过的木椅、茶几、书柜,还有朱自清先生使用过的扶手椅与书架。在每年校庆或馆庆期间,平时闭架管理的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大库的开放日活动总能吸引众多校友及在校师生前来参观。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图书馆,一砖一瓦散发着历史的味道,一书一架保存着发展的印记。大理石墙面、古朴的书架、简单的书斗、玻璃地板、教授桌椅、各类图书,使得读者在参观中穿越了世纪风雨,品味到了百年书香,所感受到的不仅是心灵的震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
  2.2.2虚实呼应,立体网络展厅
  现代化的展示技术为展览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是扩大展览范围及影响的重要平台。移动技术的发展,更是将展览推送到读者手中,使得随时随地观展成为可能。
  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上常设“网上展厅”栏目,内容包括了视频展播、主题展览、清华艺廊以及历次服务宣传月的相关展览。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网站上展览系列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馆庆纪念网站发布后的2个月内,系列展览栏目的点击量高达6392页次,占百年馆庆专题网站9个专栏点击总量的22.2%。值得一提的是,馆庆纪念网站借助了新的展示技术更好地进行了网络展示,采用了shiftzoom等工具实现类似于地图的图片漫游和缩放功能,改善了网络用户体验,增加用户满意度。2013年清华大学图书馆还推出了虚拟导览系统,3D全景技术应用更是使得读者对图书馆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对大学文化环境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导览作用。
  2.2.3微博微信,便捷移动推送
  伴随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展览服务也逐渐关注移动服务领域,借助移动服务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推出展览服务。在微信用户迅猛增长之时,图书馆启用了官方微信服务。微信栏目中“新书放送”是馆藏图书包括电子书推介的常设栏目,“清华藏珍”将在展览中展出多次的馆藏珍品通过系列栏目形式更为详细地逐一介绍,“特藏组曲”除了介绍特藏收集的故事外,也分期展示了特藏资源。
  不定期的通过微博、微信、图书馆主页、校园信息门户等各种渠道发布展览信息,也为实体展览扩大了宣传范围,聚集了人气。微博的良好互动功能,为读者提供了评论交流的空间,补充了展览的互动环节。
  3.未来的展览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广泛应用,未来的图书馆展览服务将越来越重视在移动区域的拓展。移动时代的4a理念“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使展览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现场感,微博、微信的公开性和扩散性不仅加强了展览的宣传即时效果和互动体验,也使得展览服务的接受者从到馆读者拓展到了关注图书馆信息的各类人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文化吸引力。与此同时,伴随着各类图书馆联盟、博物馆联盟资源共建共享的逐步深入,图书馆的展览从内容的共享到服务的协作都会实现不断整合的趋势。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集合不同馆藏的优势资源进行实体与虚拟空间的多维度呈现,结合移动通讯设备优势、通过“微平台”进行信息的发布与展览的互动将成为图书馆展览服务发展的新方向。
  在清华大学百年馆庆研讨会中,清华大学图书馆邓景康馆长明确阐述了图书馆是大学的文化育人中心的思想,指出“建筑是载体、资源是基础、服务是宗旨、馆员是保障”。展览服务正是依托建筑载体,立足资源基础,体现服务宗旨,在不断扩展服务范围之时,发挥文化传承、服务育人的作用。改进并扩展图书馆展览服务可作为高校图书馆逐步对外开放的业务之一,同时也能更好地履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以藏促展,以展拓藏,体现图书馆保存资源、整理资源,公平服务、免费服务的基本社会价值。
其他文献
很多人调侃自己语文水平的最高峰是在高考前夕:背得了古诗词,认得出生僻字,分得清“的地得”。高考过去了那么多年,谁还记得上一次念古诗是什么时候?  最近,一个以古诗为手段的情绪辅导团体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宋振韶博士的召集下成立。在这里,古诗除了可以用来“劈”情操、应付考试,还有了一个新的功能——管理情绪。  情绪像一条河  不流动就会阻塞溃坝  宋振韶在大学做了十年心理咨询,他发现大部分前来咨
每个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段黑暗的时光,点亮黑暗的这道光,应该是爱吧。  1  夜深人静,马路上只有路灯微弱的光芒。这条道路地处郊区,较为偏僻,很少有汽车经过。  一辆轿车驶了过来,车上坐着一个中年男子。他刚跟客户应酬完,看了看腕上的手表,已经快到凌晨。路上车少,他加大油门,想早点回家。转过一个路口时,隐隐约约看到一个打着伞的女孩。  女孩在道路中间慢悠悠地走着。他鸣了下喇叭,提醒她让道。女
春天刚刚过去的时候,我回老家办些事。由于老宅一直空着,身处其中,仿佛周围只有往事拥挤。所以,当敲门声响起,竟吓了一跳。是老邻居,她家几十年未动,一直坚守故地。邻家阿姨递给我一封信,说是收到一年多了,一直没机会交给我。  很是奇怪,怎么会有人把信寄到老宅,而且,这个年代,信已是很古老之物。看信封上的寄信人地址,是一个遥远的山区,有些熟悉。仔细回想,记忆的迷雾散尽,20年前的往事清晰如昨。  当时正是
〔摘要〕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竭力建設数字化政府,但现有的网络舆情管控系统还不完善。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访谈,设计问卷,应用系统工程相关理论绘制网络舆情管控系统的因果回路图,找出网络舆情管控的重点,并据此提出优化网络舆情管控系统的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职能部门科学管控网络舆情提供思路。  〔关键词〕网络舆情;管控系统;优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11.0
世情:贡献并完善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今天的世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对于国际变局,早在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这样的判断: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  对于世情,中国怎么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看世界,不能被
朋友从法国回来,向我讲述她的一路见闻与收获。她说,走过那么多城市,如果问她记忆里最难忘的是哪一座,那么大概就是巴黎了。  然而朋友并没有提到那座城的时尚和小资,对于那里的著名景点也没有侃侃而谈。她说得最多的,却是巴黎的一间古旧的书店。那间书店,被人们称为“塞纳河边的一颗珍珠”。  到底是怎样的一间书店呢?  书店坐落在塞纳河左岸。仔细寻找,一间狭小、拥挤甚至外观很破旧的门面隐藏在众多建筑物之中。从
穿过日本京都狭窄的学生街,会邂逅这样一家小店,它外部装修简简单单,内在环境也质朴无华,放眼整条街,显得那么的不起眼。  但就是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却是附近学生的最爱,不是因为菜多好吃,而是因为67岁的老板,贴出這样一则告示:“没钱吃饭的人,可以在这免费吃到饱。吃完后,只需刷半个小时的餐盘(限18岁以上的学生)。”  或许你会以为这家店的老板疯了,这么个吃法,小店还不很快被吃垮?但事实上,老板井上
《红楼梦》的主题是情,《三国演义》的主题是争,《水浒传》的主题是义,《西游记》的主题是悟  读红楼,过情关  《红楼梦》一开始,曹公便借空空道人之口,说出了此书的主旨:谈情。  情之一字,最是迷乱人。情,有时是最美好的事,有时也是最磨人的事。男女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莫不如此。因为情的内涵太过丰蕴,它是爱情亲情友情,也是纵情痴情,还是人情世情。而这些,正是红楼一梦中的情天恨海。  《红楼梦》中最为动
应试教育的变与不变。  根据中国睡眠协会发布的“睡眠白皮书”,在2020年9月,淘宝上仅“失眠”一词的搜索量就增加了50%,其中“90后”用户群体占30%以上。失眠导致的脱发、精神疾病、肠胃疾病等严重影响了年轻人的生活质量。这些问题背后,是中国年轻人日趋下降的身体素質和健康状态。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年轻人所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工作和学习占用了大部分时间,用于关注“健康问题”的精力和财
常听人说:“对于一个有教养的人,能被你伤害的,往往是那些你爱或者爱你的人。”多么悲凉的真理。  也常听人说:“某某真是有教养。”可事实却是,很多人都是两面派,满面春风、温言细语给别人,面目可憎、粗口横飞留给最亲的人。  记得,我曾教过一个13岁的男孩。他家境优渥,父母均是看着很有修养的人。男孩门门功课都是优,我以为他很快乐,可他却在一个下午对我吐露了想轻生的想法,令我诧异之极。  一个天真、优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