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好历史的方法和策略:一是让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引导 学好 历史 策略
在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一直在思索: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着一系列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开拓创新,大胆尝试和探索。现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和体会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让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迁的原因;在历史活动课上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事件转,从而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进行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在学习八年级《鸦片战争》一课时,针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我引导学生用两个关键字来概括每一条内容进行记忆,先让学生总结,然后再引导学生概括,从而得出 “ 割地、赔款、通商、关税 ” 四个关键词;在讲述《南京条约》的影响时,我分设四个问题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讨论:(1)割地对中国有何危害?(2)赔款加重了谁的负担?(3)五口通商是互利的吗?其危害是什么?(4)协定关税对中国有何影响?由此引导学生最后得出结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样在教学后面的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其危害时,我放手让学生来讲,学生以分析《南京条约》的方法为借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的内容,并针对每一条内容设计成问题,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我在历史教学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发展。在学习完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时,我先要求学生看目录,了解这一单元由哪几个课题组成,在学完这一单元各课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单元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单元标题的关系;在一册书上完后,再引导学生探讨各单元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对学习历史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对课本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各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并且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也必不可少
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搞好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所谓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完成。开展自主探究时,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对象,设计探究的程序,收集所许信息,检查自身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结论。简而言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各种探究活动独立地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时,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及提示相关信息,起着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总之,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大胆探索、务实的精神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进步、提高、发展。教师的幸福来自于不断被学生超越和不断超越自己。只要我做一天教师,我将以高度的责任心,用心上课,爱我的学生,把我的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精神乐园。教师职业将是我一生中无悔的选择。
(山东兖州市大安镇大安中学;272100)
【关键词】引导 学好 历史 策略
在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一直在思索: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着一系列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开拓创新,大胆尝试和探索。现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和体会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让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迁的原因;在历史活动课上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事件转,从而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进行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在学习八年级《鸦片战争》一课时,针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我引导学生用两个关键字来概括每一条内容进行记忆,先让学生总结,然后再引导学生概括,从而得出 “ 割地、赔款、通商、关税 ” 四个关键词;在讲述《南京条约》的影响时,我分设四个问题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讨论:(1)割地对中国有何危害?(2)赔款加重了谁的负担?(3)五口通商是互利的吗?其危害是什么?(4)协定关税对中国有何影响?由此引导学生最后得出结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样在教学后面的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其危害时,我放手让学生来讲,学生以分析《南京条约》的方法为借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的内容,并针对每一条内容设计成问题,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我在历史教学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发展。在学习完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时,我先要求学生看目录,了解这一单元由哪几个课题组成,在学完这一单元各课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单元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单元标题的关系;在一册书上完后,再引导学生探讨各单元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对学习历史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对课本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各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并且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也必不可少
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搞好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所谓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完成。开展自主探究时,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对象,设计探究的程序,收集所许信息,检查自身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结论。简而言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各种探究活动独立地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时,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及提示相关信息,起着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总之,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大胆探索、务实的精神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进步、提高、发展。教师的幸福来自于不断被学生超越和不断超越自己。只要我做一天教师,我将以高度的责任心,用心上课,爱我的学生,把我的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精神乐园。教师职业将是我一生中无悔的选择。
(山东兖州市大安镇大安中学;2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