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作收马铃薯是林口县的主要农业经济作物之一,马铃薯产量的高低,关系到做为一个农业大县农民的民计、民生问题。随着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和商品价值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各地都在积极研究探讨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措施。
  
  1 选用良种
  
  选用适应当地条件栽培的优良品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品种选用克新12号、克新15、克新17、克新20号等;昭通市种植的优良品种中,“会~2”、“威芋3号”抗病性强,适宜净、套种,适种范围较广;“会顺88”品质优于其它品种,但高棵晚熟,适种区是高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
  
  2 选地整地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深度应达20~30厘米,然后作畦。畦的宽窄和高低要视地势、土壤水分而定。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宽畦,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则要作窄畦或高畦。
  
  3 施足基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的基肥要占总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播种时,亩施有肥机1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每亩用硫酸钾10~20公斤,尿素10公斤,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健壮生长。
  
  4 种薯处理
  
  4.1 高山换种
  高山冷凉地区是天然脱毒基地,利用高山冷凉地区引种薯,发挥了长势强的特点。
  4.2 精选种薯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30~50克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4.3 切块与小整薯作种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切块过大,用种量大,一般以切成30~50克为宜。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小整薯作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播后出苗早而整齐,每穴芽数、主茎数及块茎数增多。因而采用25克左右健壮小薯作种,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4.4 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有利于全苗壮苗。催芽方法:播种前15~20天将种薯顶部向上一个挨一个摊放在室内通风见光处(严冬须注意防冻),使种薯缓慢发芽,形成绿色粗壮短壮芽。秋播种薯用0,5~1ppm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分钟或用2%硫脲浸种20分钟,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5 适时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而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总重量也愈高。昭通坝区播种在春分前后;高寒山区在清明节前后为宜。
  
  6 合理密植
  
  构成马铃薯的产量因素是单位面积株数与单株产量的乘积。单株产量是由单株结薯数字与单薯重确定的。而群体增产与单株增产之间是矛盾的。因此,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单位面积内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发育良好,又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从而获得高产。从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考虑,马铃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亩种3400株左右,株距0.4m,行距0.5m较为适宜。
  
  7 田间管理
  
  7.1 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补苗的方法是:播种时将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要先将病薯和其周围土挖掉再补苗。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且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
  7.2 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土,以利出苗。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浅。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过10厘米,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7.3 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一般为一个月,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氮肥为主,施肥量视植株长势长相而定,一般每亩施尿素10~20公斤。开花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
  7.4 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癌肿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进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药剂防治较难,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土蚕、蚜虫、蛴螬、蝼蛄等,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
  
  8 收获
  
  马铃薯当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利用块茎应提前5~7天收获,以减轻生长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提高种性。
其他文献
玉米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畜牧业、加工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发展玉米生产有着许多优势:一是玉米光合效率高.光呼吸低,在生产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二是玉米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光、热、水、肥资源的利用比较充分,在中低产地块种植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三是玉米用途广泛,是优质的饲料和工业原料,需求量不断加大。  一、选地  玉米植株高大、
摘要: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森林资源既有不可代替的生态效益,又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林业 生态环境 建设  一、着重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在平原地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绿化工程,提高农田防护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实和兑现补偿政策,加大造林地管理、管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把握蟾蜍养殖概括如下。  1, 投入低、效益高、管理省事、技术简单、劳动强度小。  2, 蟾蜍浑身是宝,最珍贵的提取物是蟾酥和蟾衣,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蟾头、蟾肝等均可入药,是一种经济价值相当高的药用动物。  3, 捕获野生蟾蜍有悖生态平衡,人工繁殖蟾蜍势在必行。  4, 杀蟾取衣和利用激素和中药取衣是行不通的,容易采下碎衣,必须是自然脱衣和利用采集器脱
移栽苗木的管护是一个长期过程。苗木移栽后,一定要加强后期管理,方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其成活。通常说第一年是最关键的时期,但对于生根较难、珍贵稀有以及树龄较大的苗木在第二、三年仍要精心管护。因此要得到较高的成活率和较好的生长势就离不开苗木移栽后的适时管护。  一、水分管理及药物处理  移植后的大树,根系受到严重损伤,尤其是土球内的老根,再生能力差,新根形成慢,从而导致吸收能力弱。但此时地上部分仍然进行
黄冠龙为安徽省临泉县李湖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一个极早熟、特大果、浅黄皮辣椒新品种。  一、该椒果长28~36 cm,个别果可达40 cm,果实光滑顺直、光泽亮丽浅黄,横径4 cm,单果重150~200 g,味辣。  二、该椒具有极强的早熟性,且抗寒性突出,耐低温弱光,即耐低温又耐高温。一般门椒着于7~8叶,极易坐果,膨果速度极快,坐果集中,单株结椒可达100-~150个,上下果大小无差异,亩产75
山东济阳县新市镇张园村农民张富范,发现许多农民脱粒后的玉米芯被遗弃,而外地很多糠醛厂、食用菌养殖专业户却面临着玉米芯短缺的情况,收购价格也不低。于是,他萌生了“两头赚钱增加收入”的想法。他购置了一台玉米脱粒机,安装在拖拉机上,走村串户帮人脱玉米粒,同时回收玉米芯运到外地销售,这样帮人脱粒与贩卖玉米芯结合起来,一个冬季可盈利2万多元,还不耽误其它季节种地和外出打工。张富范既帮人脱粒、又贩卖玉米芯“赚
蓝莓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p.)蓝浆果组。美国最早进行蓝莓的栽培驯化工作,至今已选育出适应各地气候的优良品种100多个。迄今为止,各国根据自己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展具有本国特色的蓝莓研究和栽培工作。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蓝莓的引种和研究工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自2006年起引入一系列蓝莓栽培品种,其中代号为“06-A1”,原英文名Nort
据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介绍:用蟾衣采集器获取的蟾衣是一种名贵中药材;用蟾衣治疑难杂症,民间早已有之,自然蜕衣很难得到;因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只有通过蟾衣采集器采集到大量的天然蟾衣。为开发这一药材,研究所在继续做好回收蟾衣的同时,不断寻求与医药部门合作,开发蟾衣制药,养殖蟾蜍仍成为一大亮点。为此,更多的人发了蟾衣财,研究所通过办培训班的形式传授蟾蜍蜕衣技术,帮助广大农民掌握蟾蜍
狍子食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成活率高。人工饲养,可喂秸秆秧蔓、树枝叶、杂草、牧草、粮食等只要合理搭配饲料,做好防疫工作,狍子基本上常年不生病。狍子年产一胎刀羔,多者3羔,产羔率是其他鹿科动物的2倍以上。狍子全身是宝:狍子肉脂肪含量极低,有“瘦肉之王”的美誉;狍血可以补血、解毒;狍胎可以催乳;狍鞭可以益气补肾。养殖狍子周期短、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仔狍出生后约400天可长成成年狍,体重可达40千克
我市于2008年春承担了日本曹达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大豆田防除单子叶杂草的茎叶除草剂-10%NP-6l乳油的探索研究,目的是為了了解该药的除草效果及对大豆的安全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