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作收马铃薯是林口县的主要农业经济作物之一,马铃薯产量的高低,关系到做为一个农业大县农民的民计、民生问题。随着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和商品价值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各地都在积极研究探讨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措施。
1 选用良种
选用适应当地条件栽培的优良品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品种选用克新12号、克新15、克新17、克新20号等;昭通市种植的优良品种中,“会~2”、“威芋3号”抗病性强,适宜净、套种,适种范围较广;“会顺88”品质优于其它品种,但高棵晚熟,适种区是高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
2 选地整地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深度应达20~30厘米,然后作畦。畦的宽窄和高低要视地势、土壤水分而定。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宽畦,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则要作窄畦或高畦。
3 施足基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的基肥要占总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播种时,亩施有肥机1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每亩用硫酸钾10~20公斤,尿素10公斤,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健壮生长。
4 种薯处理
4.1 高山换种
高山冷凉地区是天然脱毒基地,利用高山冷凉地区引种薯,发挥了长势强的特点。
4.2 精选种薯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30~50克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4.3 切块与小整薯作种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切块过大,用种量大,一般以切成30~50克为宜。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小整薯作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播后出苗早而整齐,每穴芽数、主茎数及块茎数增多。因而采用25克左右健壮小薯作种,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4.4 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有利于全苗壮苗。催芽方法:播种前15~20天将种薯顶部向上一个挨一个摊放在室内通风见光处(严冬须注意防冻),使种薯缓慢发芽,形成绿色粗壮短壮芽。秋播种薯用0,5~1ppm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分钟或用2%硫脲浸种20分钟,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5 适时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而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总重量也愈高。昭通坝区播种在春分前后;高寒山区在清明节前后为宜。
6 合理密植
构成马铃薯的产量因素是单位面积株数与单株产量的乘积。单株产量是由单株结薯数字与单薯重确定的。而群体增产与单株增产之间是矛盾的。因此,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单位面积内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发育良好,又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从而获得高产。从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考虑,马铃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亩种3400株左右,株距0.4m,行距0.5m较为适宜。
7 田间管理
7.1 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补苗的方法是:播种时将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要先将病薯和其周围土挖掉再补苗。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且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
7.2 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土,以利出苗。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浅。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过10厘米,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7.3 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一般为一个月,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氮肥为主,施肥量视植株长势长相而定,一般每亩施尿素10~20公斤。开花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
7.4 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癌肿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进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药剂防治较难,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土蚕、蚜虫、蛴螬、蝼蛄等,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
8 收获
马铃薯当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利用块茎应提前5~7天收获,以减轻生长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提高种性。
1 选用良种
选用适应当地条件栽培的优良品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品种选用克新12号、克新15、克新17、克新20号等;昭通市种植的优良品种中,“会~2”、“威芋3号”抗病性强,适宜净、套种,适种范围较广;“会顺88”品质优于其它品种,但高棵晚熟,适种区是高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
2 选地整地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深度应达20~30厘米,然后作畦。畦的宽窄和高低要视地势、土壤水分而定。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宽畦,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则要作窄畦或高畦。
3 施足基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的基肥要占总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播种时,亩施有肥机1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每亩用硫酸钾10~20公斤,尿素10公斤,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健壮生长。
4 种薯处理
4.1 高山换种
高山冷凉地区是天然脱毒基地,利用高山冷凉地区引种薯,发挥了长势强的特点。
4.2 精选种薯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30~50克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4.3 切块与小整薯作种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切块过大,用种量大,一般以切成30~50克为宜。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小整薯作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播后出苗早而整齐,每穴芽数、主茎数及块茎数增多。因而采用25克左右健壮小薯作种,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4.4 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有利于全苗壮苗。催芽方法:播种前15~20天将种薯顶部向上一个挨一个摊放在室内通风见光处(严冬须注意防冻),使种薯缓慢发芽,形成绿色粗壮短壮芽。秋播种薯用0,5~1ppm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分钟或用2%硫脲浸种20分钟,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5 适时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而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总重量也愈高。昭通坝区播种在春分前后;高寒山区在清明节前后为宜。
6 合理密植
构成马铃薯的产量因素是单位面积株数与单株产量的乘积。单株产量是由单株结薯数字与单薯重确定的。而群体增产与单株增产之间是矛盾的。因此,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单位面积内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发育良好,又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从而获得高产。从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考虑,马铃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亩种3400株左右,株距0.4m,行距0.5m较为适宜。
7 田间管理
7.1 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补苗的方法是:播种时将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要先将病薯和其周围土挖掉再补苗。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且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
7.2 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土,以利出苗。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浅。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过10厘米,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7.3 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一般为一个月,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氮肥为主,施肥量视植株长势长相而定,一般每亩施尿素10~20公斤。开花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
7.4 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癌肿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进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药剂防治较难,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土蚕、蚜虫、蛴螬、蝼蛄等,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
8 收获
马铃薯当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利用块茎应提前5~7天收获,以减轻生长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提高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