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当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来源 :天津教育(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讲话中强调法治人才对依法治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对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2020年4月,全国政协专门以“建设高素质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为主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2020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在北京部分高校调研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为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其他文献
小学时期是学生一生成长的基础阶段,对于青少年思想观念培养发挥着启蒙作用,需要教师认真引导。在新时期,n小学思政课程需要着眼于立德树人理念落实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持续提升思想性、理论性以及针对性教学。基于n此,文章根据昆明市小学思政课程调研情况,分析当前小学思政课程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愉悦地度过,并能够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幸福,教育者必须为他们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rn学校教育的空间看似有限,实为无限.学校教育的生活范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活生生的、紧跟时代步伐的无限空间,它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才的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激励和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学生.
期刊
“世 界上 有 很 多花,唯有葵花向日倾,葵花作为我们学校的校花,象征着积极向上,向阳奔跑,心向阳光心向党.而刘校长就是老师们心中的\'葵花姐姐\',给了我们温暖和爱.她是我们心中的阳光,带着我们向阳奔跑!”提起滨海新区塘沽新港第四小学(以下简称“新港四小”)校长刘云香,该校大队辅导员丁阳阳感触特别深.
期刊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首次把美育进中考正式纳入到美育评价改革的举措中.目前,全国已经有江苏、湖南、云南3个省全面启动美育中考,河南省正在部署.同时,山东、四川、山西、内蒙古和吉林5个省(自治区)的12个地市已经开始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30分之间不等,云南省于2021年将中考美育成绩增加到40分.本文基于现状,
期刊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目的是通过阅读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建构学生的阅读经验,形成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n动员前期规划、批注阅读整体理解、专题研讨展示交流、主题整合延伸思维、读写结合巩固成果,可作为实施整本n书阅读教学的五个环节。
立足京津冀三地自然、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相对优势,以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资源要素空间的有效统筹与优化为主线,以协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为保障,以京津冀老年教育特色课程的本土化与区域化发展为抓手,推进京津冀老年教育协同发展,是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中副词的易位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分析.考察发现,易位副词在语义、句法、语用层面都呈现出范畴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语义方面,表示语气、时间、情态、范围等副词均可易位,其中语气副词最为典型;在句法方面,副词易位多是“主语+中心语,状语”或“中心语,状语”格式,且以陈述句为主;在语用方面,易位副词主要用于补充说明,凸显言者视角和立场.认为通过对易位副词范畴化的描写与分析,可以为副词的多角度研究提供新视野,同时也为对外汉语中的副词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人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发展有显在与潜在的不同样态,教育应该重视潜能发展,重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并因势利导.学校教育应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通过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身蕴藏着的、潜在的、可以转化为现实发展的能量.
期刊
低年级语文课堂若规矩太严,儿童天性受到束缚,课堂气氛就会沉闷;若给孩子太多空间和自由,又容易让课堂失n控、纪律涣散。“开放”与“规范”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难以把握的矛盾。本文基于儿童心理,旨在n探究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教育均衡”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在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天津市这几年从市级层面到各区都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中心城区与环中心城区、远城区结成区域发展共同体,市直属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远郊区等各种教育均衡举措.这一系列举措给区域办学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身处其中的教师感受到的教育均衡带来的变化是什么样,家长们又有着怎样的印象.本期报道,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多个区、多所学校和一线教师,探访教育均衡举措带给本市教育的变化和影响,从更加直观细微的角度感受教育均衡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