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马来西亚的语言生态及语言政策研究

来源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p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民族概况和语言概况两个层面分析马来西亚的语言生态,并从地位规划、本体规划、习得规划三方面探讨马来西亚的语言政策。研究发现,马来西亚的语言生态趋于多样化,语言政策时代特色鲜明,推崇马来语国语地位,并因经济因素逐步重视英语、华语。为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马合作,应重视领域外语规划,提升语言产业服务能力;把握“一带一路”汉语国际传播的新机遇,支持马来西亚华语教学,促进中马合作语言互通、民心相通。
其他文献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孙志伟所著的《从客居到融入:马来亚华侨华人身份认同的生成与嬗变》一书于2021年4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0.5万字。该书以东南亚华侨华人为典型案例,依托国际移民这一概念,从历史的视角剖析中、英两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华侨华人,尤其是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相关政策。该书既关注政策轨迹,考察相关各方政策梳理与东南亚国际关系间的互动关联;又眼光向下,专注于普通人
期刊
马来西亚华人的移民史可追溯至汉代,唐宋时期中国和马来群岛已有频密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元代时已有中国人在当地定居的明确记载。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曾多次在马六甲停留,至今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一些华人与当地人通婚,开始在马六甲定居,渐渐受马来文化影响,繁衍开来。马来西亚华人主体是清朝末年及民国成立后自福建、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地迁徙至马来西亚的移民及其后代。在马来西亚公民中,
期刊
东南亚华人身份认同上具有复杂性,其本身的认同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巨变,东南亚华人的多元文化认同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但总体趋势是逐渐认同于当地社会。该文以文化认同、族群认同为切入点,从华人多元文化认同的转变及发生转变的影响因素出发,探讨东南亚华人在时代的转折中如何处理与当地族群的关系并选择自身的价值取向。
新世纪以来,华语研究经历了正名、定位、事实采集、建库和发掘的过程,新成果不断问世,认识逐步加深,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格局。海外华语不只是一种交际工具,也不单单是语言资源,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华语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缘—历史性和文化韧性,传承模式独特。重视海外华语的文化遗产属性,重新认识海外华语研究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各区域华语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深化华语作为祖语的
马来西亚是个多族群多宗教国家,作为第三大族群,印度人占总人口的8%左右,其中80%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随着20世纪70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工业化和伊斯兰教政治化的发展,印度人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日益被边缘化,印度教也受到极大的冲击。面对边缘化困境,印度人亟须加强族群团结,于是复兴印度教就成为加强印度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国际新印度教运动的推动下,马来西亚印度教复兴运动持续发展,印度
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华文报刊被称为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简称“华社三大支柱”)。长久以来,这三大支柱一直是华人社会存在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记录着华人的历史、彰显着华人的民族情感,在传承发扬中华文化、促进语言与民心相通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作用。梳理华社三大支柱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性,对于新时代凝聚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思想共识、发挥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农业物联网的通信协议并不统一。为更好地组织和传输农业信息,通过物联网通信协议,提出基于AGCP的农业互联网。结合AGCP协议和物联网体系结构,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温室监测系统,专注于设计传感器协调器和终端信息采集设备的软件与硬件。详细设计设备温度模块、控制模块、照明模块和灌溉模块。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监测和控制温室土壤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与湿度。AGCP协议的有效性和系统的可行性将
为研究牛栏江-滇池水源区及输水区水环境保护的问题,通过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运行以来水源区和输水区出现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及治理尝试分析总结,探索跨区域调水工程水环境保护思路。
为了解决某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冒烟数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航空煤油的燃烧化学反应过程和燃烧室内油气掺混燃烧过程,确认了炭烟的产生主要发生在初级反应阶段火焰筒的头部区域。因此提出改进措施,将火焰筒头部的单级旋流器更换为旋流杯,并对旋流杯的结构参数进行调整。采用数值模拟及扇形试验对改进前后的火焰筒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单级旋流器,旋流杯使燃烧室头部流场由单涡结构变为双涡结构,燃油分布更加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