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六个方面阐释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审美情趣 培养情操 求知欲 唤醒思维
  
  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好、真实的学习氛围,提供畅所欲言的活动空间,学生创作灵感的火花才会自由绽放。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通讯技术,继承多种新载体(如声音、图形、图像、文本)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它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因此,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轻松、活泼地学习,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笔者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新要求,现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景,提高审美情趣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草、花、风、雨,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在描绘春草时,一幅幅春草图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大饱眼福的同时,体会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及“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在描绘春花时,一段“百花竞放”的视频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蝶飞蜜舞的盎然春意。屏幕上那随风飘动的春雨,又让学生领略到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特征。声情并茂的视频朗读,更将学生领进大自然和作者一起感受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体会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学生这时已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全身心的投入。从学生发亮的眼中,我看到了他们学习的欢乐。
  
  二、渲染气氛,培养情操
  
  老舍的《第一堂课》描写北平沦陷后某校祁瑞宣老师上的第一堂课,课文以一系列动作、心理再现瑞宣老师面对民族耻辱的痛苦心情。衣食无忧的现代孩子很难真正体会主人公面对国土沦陷时内心的惶惑不安。于是在导课时,笔者精心设计一段北平沦陷的历史视频,课堂气氛沉浸在一种沉痛的氛围中,带着这种心情,学生很快和瑞宣老师融为一体,对老师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紧张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配乐朗读,随后又展示在那段屈辱的历史中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残酷迫害。让学生在震撼中了解历史,体会“真正的痛苦是说不出来的”,那是一种耻辱,一种民族的耻辱。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
  
  说明文相对比较枯燥。在教学叶其扬的《壶口与龙门》时,作者的文字解说加上媒体图片的展示,学生既开阔了眼界又理解了“壶口瀑布”的雄猛,“红霞瑞马”的壮美,“龙门三激浪”的汹涌。媒体形象、直观、具体的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又如,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幅幅美艳绝伦的图片,尽显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学生惊叹的同时,老师适时提问“同学们,当你尽情享受春之兰,夏之荷,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即明白了“红”是花儿万紫千红的色彩,又激起求知的欲望。带着疑问,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四、营造气氛,唤醒思维
  
  在“我爱我家”话题作文教学中,一首优美的旋律《我爱我家》,爸爸的体贴,妈妈的温柔,孩子的可爱,一家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的场景走进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思维。于是在接下来的“我说我家”板块中,学生思维涌动,畅所欲言。把音乐引入课堂,既可以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又能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听说潜能,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五、吟咏诵读,理解诗意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常常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由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隐喻性的特点,加之学生受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在教学诗歌时往往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时,坐在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标准而抑扬顿挫的录音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其次,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诗歌有关的各种信息,让学生在兴趣中逐渐把握诗歌内涵及作者的情感。如在教学南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首先请学生在自己反复吟咏背诵的基础上在听录音朗读,把握詩歌的朗读节奏,纠正自己读不准的字音。一段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作者其人、其诗。在自己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观看诗歌视屏,详实的解说,精湛的表演。图文声并茂,学生很投入,很快理解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推测,“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失落,“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美景,“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惊喜。多媒体和网络环境可以方便快捷地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情境和抑扬顿挫的有声语言。这种融声、光、色于一体的形象刺激,能迅速地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思维指向,拉近学生和诗文的距离,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对诗文的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使课堂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六、形象传神,寓教于乐
  
  在当代,学习文言文的要义在于扫除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语言障碍,了解古代社会和古人生活,解读古人思想,从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这时如果用传统的学究式的教学思想去教学生,循规蹈矩,让学生在纯粹的古人世界里苦苦寻觅,非但不能轻松地理解古文,还可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多媒体适应新形势下课改的要求,在内容上和解读方式上打破了古人训诂的思维框框,将现代理念注入教学过程之中,教会学生以现代理念解读古人思想。如教学《愚公移山》时,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适时插入现代动画版的“愚公移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了文言文的文意及愚公的精神:“不惧怕困难,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能持之以恒”。及时鼓励学生将这种精神用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拓展延伸中,学生观看了“蓝天下的太行山风光”,“云雾缭绕的王屋山风光”,“仿古风格的中华愚公村”,“愚公移山纪念雕塑”,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眼界。一曲江涛的《愚公移山》又让学生在歌曲中体会愚公移山的感人魅力! 贴近生活的课堂,形象传神,寓教于乐。
  总之,把多媒体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活”了起来。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适时利用媒体使整个课堂形象化、趣味化,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精彩起来。
其他文献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师范院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立以及学校的大学形象建设。作为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志愿服务队的引导、组织和管理,做到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制度化;进一步拓展活动的内容;并且有学校资金的投入和社会的关注。  师范生志愿服务活动德育成效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启动中国青
[摘要]“阳光体育运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体育锻炼,要有健康的理念,丰富的卫生保健知识,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阳光体育 运动 健康    阳光体育运动已全面启动,这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却看见过许多这样的案例:有的学生不做准备活动便上场打比赛,造成运动损伤;有的学生患有某种疾病不适合参加一些项目的运
[摘要] 本文提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视角,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以此为高校大学生提出可行之路,鼓励大学生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大胆自主创业,为扩充大学生就业渠道和缓解就业压力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创业教育 研究    近几年,大学生创业被社会和政府提到一定工作高度,同时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已引起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目前社会上大学生创业率并不是很高。据某高校研究数据表
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中存在的障碍及其原因是影响中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在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从SECI相关理论视角,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中存在的障碍,并分析了原因。  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知识转化障碍原因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间实践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可以使教师之间充分利用彼此的知识和经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思考或劳动,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意识,从而推动教师
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历经近百年,从时间纬度上对当代中国音乐哲学教育研究作一归纳。当代我国对于明确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哲学研究起步比较晚,从三个历史时期进行研究。中国音乐哲学教育美育一、美育研究与哲学观的觉醒20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育作为音乐教育哲学最主要的实践途径和落实方式,在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意义上受到关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陷入危机、经历变革的现实基础上确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小学四五年级学生进行的孤独感问卷调查,努力了解外来务工子女的孤独感程度,分析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本地学生孤独感的差异,探讨外来务工子女孤独感的成因及防止或减轻外来务工子女孤独感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 孤独感 成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二元制城乡结构中户籍限制的逐步放松,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乡村的土地进入城市谋求发展
[摘要] 本文试图对言语表达的过程进一步细化,包括思维中的言语和思维的言语表达,来探讨言语表达中具有“统摄”作用的原则,即“言有序”原则。进一步得出“言有序”在言语生成和言语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指导言语交际活动。  [关键词] 思维 言语 言有序 统摄作用     一、思维中的言语  根据认知语言学,认识能力的发展是先于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言语能力的发展。加上言语是一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主要任务,随着教育观念的演变,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成为大学的核心理念。“第二课堂学分制”是将学分制的自由学习方式应用于第二课堂领域的教育方式,对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繁荣和学生自主、平等、和谐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大学理念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学分制大学的发展取决于理念的发展。伴随历史的不断演变,也使大学的理念不断丰富演变而富有更加深邃的内涵。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摘要] 被动语态在英语里面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基于英汉在思维方式及其文化的差异,汉语中极少使用结构被动句,而更偏向于采用其他词转为意义被动,或者直接用主动形式表达。本文就英语中的被动句正确转为符合表达习惯的汉语做以探讨。  [关键词] 英语被动句 汉语被动句 意义被动句    一、英语中习惯使用被动句  英语中的被动句比起汉语使用频率要大很多,在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句子就是被动句,一般来说由“
摘要: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造成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除了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等几个因素之外,更深层次在于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发生了偏离,即:片面强调高等教育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继而提出,“人本化”的价值取向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价值依归。  关键词:高等教育 个人价值 个体价值 回归    一、问题的提出  又一年毕业季,爆满的人才市场上,人们再次将目光聚集在大学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