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电力新能源及其利用分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能源,电力新能源是新时期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电力新能源的开发是今后世界解决环保以及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尤其是近几年,世界性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如何提高新时期电力新能源及其利用效率,是今后世界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时期电力新能源及其利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新能源;利用分析
  相关统计显示,如果按照当前对能源的使用量来计算,煤炭的产量岌岌可危,只能再供给二十年,而石油只够开采三十年,相对储量丰富的天然气也只够开采六十年使用。基于能源枯竭这种严峻的现实状况,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人类要更多的关注那些可再生能源,从另外的角度来讲,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从环保的角度来讲,可再生能源的清洁性应该被更多的重视
  1、电力新能源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具有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新能源主要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蕴藏具有量大的特点,并且取之不尽,没有二次污染,对于开采运输过程要求较低,常用的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有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的利用技术较为高端,这就造成了初期投入较大,但是随着发电技术的不断提高造价不断降低,这就使得新能源的发电技术为替代传统发电奠定了基础,新能源发电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还具有施工周期短等优势,在诸多优势的情况下新能源发电发展极为迅速,为能源的供应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2、新时期电力新能源的具体利用
  2.1风力风电
  风力发电的原理比较简单,就是利用自然对流运动产生的风力带动风车叶片转动,但是这个转动可能会很慢,达不到风力发电的速度要求,这时就需要借助风力增速机来增强叶片的转动速度,一旦达到了一定的转速,动能就可以转化为电能了。但是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尽管风力发电节省了大量的能源,但是这种发电方式对风能的利用率还是存在偏低的状况,仅仅从理论出发,风能发电机能够发挥的最大风力才只有全部风能的59.6%,实际应用中的利用率则更低。由此可见,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新能源发电方式,其未来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应着力于研究风能的利用技术,推动风能利用率的增长。
  2.2太阳能
  太阳能是目前来说应用最广泛的新能源,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容易收集等特点,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合理的装置就能够进行太阳能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应用排行世界第一,已經实现了商业化,目前对于我国来说更多的需要考虑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在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太阳能,从美观和技术方面综合考虑,我国对于太阳能的重视会使得太阳能利用在建筑上的应用发展较快,更好地提供能源保障,但是太阳能发电的前期投入较高,推广普及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在世界水平上总体较高,随着太阳能科技利用的不断发展,硅材料等太阳能利用材料有可能出现降低等现象,光电元件的效率更高、成本越来越低,这就需要我们在太阳能的发展中从技术方面不断进行突破,保障高效、低价,提高竞争力,保证能源的供应,并降低污染问题。
  2.3潮汐发电
  2.3.1潮汐发电原理
  在海湾或河口,可见到海水或江水每天有两次的涨和落现象,早上的称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在有条件的海湾或河口建筑堤坝、闸门和厂房,将海湾与外海隔开,围成水库;对水闸适当地进行启闭调节,使水库内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海面的变化,水库水位与外海潮位就会形成一定的潮差,从而可驱动永轮发电机组发电。
  2.3.2国内潮汐能发展近况
  我国的潮汐能源也是极为丰富的,早在1985年的时候,有关部门就已经对于我国的潮汐能做过调查以及统计,我国的潮汐能源丰富,而且还主要集中在江浙以及福建一带,这两地的地热资源可以占到我国地热总资源的90%以上。为了进一步发展潮汐能,我国早已经建立了潮汐电站十多所,总的装机容量可以达到近一万两千千瓦。除了江夏潮汐大型试验站之外,我国还准备在长江口建立北支流潮汐电站。对于我国潮汐资源的利用,有关部门仍然还在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当中。
  2.4地热发电
  2.4.1地热发电原理
  除了太阳能以及风能之外,地热能也是重要的新能源,地球内部是储存着大量的能源的,越往地球内部深入,其地热资源也就越丰富,有关数据曾经指出,地球内部核心地区的温度可以达到五千度左右。地热发电原理主要是充分地利用地热能,将地球内部的热能进行释放以及利用,从而经过特殊技术转化为电能。目前来看,人类可以利用的地热资源主要是热岩层、地热蒸汽以及地下热水。
  2.4.2国内地热能发展近况
  我国的地热分布是极为广泛的,而且资源也是极为丰富的,目前我国的地热资源主要是集中于西藏地区。举例来讲,我国早已经建立了著名的羊八井地热站,羊八井地热站出电量极为稳定,可以占到拉萨总电量的20%以上。再举例,尽管广西地区的地热资源不如西藏地区多,但是当地部门也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象州县建立了广西第一个地热站——寺村乡地热站,寺村乡地热站的装机容量大约为3MW左右。
  3、结语
  综上所述,今后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便是新能源开发及其利用,通过世界新能源开发及其利用,不仅仅可以满足世界能源需求,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世界环境以及生态的进一步改善。因此,加强电力新能源开发及其利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在电力新能源开发及其利用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在实际开发及其利用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直接影响到电力新能源开发及其利用效率。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于电力新能源开发及其利用力度,提高我国电力新能源开发及其利用水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灿.电气节能措施与电力新能源的开发问题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8).
  [2]张冰.电气节能措施与电力新能源的开发问题探讨[J].硅谷,2014,(14).
  [3]孔祥力.浅谈电气节能措施与电力新能源的开发[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8).
其他文献
2012年3月24日,由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办的“机遇与挑战——检察机关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研讨会”在西南重镇重庆召开,来自最
摘要: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设计人员首先需要根据客户的相关要求设计出加工图纸,然后由相关的工人根据图纸加工出对应的零件,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相辅相成,二者在机械行业的发展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机械工作之中必须要重视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技术分析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机械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分析  1、机械设计的技术分析  1.1 初期计划设计  当客户订单被传送到设计师手中以后,设
近日,在某知名代码托管平台上,有人发起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抵制某些公司实行的“996”工作制(主要人群是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此举立即得到很多人响应.据不完全统计,目
期刊
众多的读者认为,丰太郎最后选择抛弃爱情,走上仕途是基于近代自我的觉醒.于是文章结尾处的“至今对相泽还有点憎恨”,也可以顺其自然地理解为是相泽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但是笔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简述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学者海默对跨国公司的分析,他认为,大企业之所以到海外投资,主要原因在于其特定优势,这种优势具有垄断性,导致市场具有不完全性。正因为企业具有垄断优势,而东道国的贸易政策恰好使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于是便发生了对外投资。但现实经济生活中,不仅仅是跨国公司,很多小企业也纷纷进行国外投资,因此该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不具普遍性。  英国里丁大学
最近,遂宁安居区开展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大兴村行动”,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之路。  组织兴村把航向。细化党委(党组)书记等六类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责任清单,开设后进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班;探索“强村带弱村”“村企结对”“产业党委”等共建联建模式;实施村级党组织设置科学化、制度建设全面化等八个标准化建设。人才兴村激活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回引、农村工匠培育认证、农村实用人才选塑、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育“四大
期刊
代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协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代表法第三十条规定,
摘要:机修钳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保证设备保养维修的正常施行,机修钳工应该严格遵守相应的制度规范。机械设备的成功安装并不能保证它的长久运行,在作业之时还要时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故障要着重检测,平时的设备维护是保证机械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作为机修钳工,对设备的种类,特点,以及工作性能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对设备的基
一、 引言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具有地理边界约束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企业集群发展差异的比较及其原因的分析,试图揭示文化在企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取得对企业集群建设的一些启发。    二、 企业集群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企业集群是一种复杂性知识系统。要成其为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首先,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其
最近,天府新区坚持“深学、细悟、笃行”认真学习新党章,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佳绩”的浓厚氛围.rn全面系统“深学”,提认识强党性.领导领学,将党章学习纳入各级党(工)委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