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集群形成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ha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引言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具有地理边界约束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企业集群发展差异的比较及其原因的分析,试图揭示文化在企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取得对企业集群建设的一些启发。
  
  二、 企业集群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企业集群是一种复杂性知识系统。要成其为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首先,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其次,各构成要素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联系。因此,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企业集群的形成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形成企业群。二是企业间存在分工协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群内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并产生了集群效应。
  
  三、 特定的地域文化催生企业群
  
  分析中西部和东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差异,可以发现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禀赋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又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生存方式和就业选择。总结企业集群最为发达的浙江、江苏、广东三省的文化传统,发现它们都具有有利于商品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共同特点。
  (一) 历史悠久的商业传统
  江、浙沿海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受主流文化的羁绊较小,加之海上交通的便利,当地人很早就与外界有了贸易往来。广东从商的历史更悠久。早在西汉时期, 广州已是南方的商品集散地。重商的传统使人们将做生意看成天经地义的事,容易接受改革开放的新观念,并很快融入市场经济。而中西部地区的人们长期在传统的小农经济文化条件下生活,在思想观念上对经商形成天然的对立,自己不愿意经商,也看不起并反对别人经商,因此对市场经济改革显得不适应,动作迟缓。
  (二)勇于创业的精神
  历史形成的商业传统为个人经商提供了宽容的社会氛围和学习经商技能的机会,而能否抓住商机、敢于承担商业风险则需要创业精神。商业传统与创业精神的区别如同“想干”与“肯干”的区别。东南沿海普遍人多地少,仅靠从事农业生产无法满足生存的需要,必须想方设法寻求其他谋生手段,这就迫使当地的民众尝试商品贸易来维持生计。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农民生活虽然贫穷,但守着一份薄田总能得以糊口,便形成了熬苦日子、安于现状的陋习。
  (三)注重效率和利益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一个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重德轻利。处于“边缘文化”的江、浙、粤摆脱了中原传统的“耻言利”意识,倡导“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形成了重效率与利益的价值观。这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相符,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而中西部地区的人们至今还期待着这种理性精神的形成。同时,这种价值观使人们对有能力、会赚钱的人倍加推崇,从而刺激了个人学习与创新的热情。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往往能赢得较高的声望,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形成一大批相关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商业传统、创业精神、注重效率和利益的价值取向是企业集群发达地区显著的文化特征,是这些地区的居民在特定的物质环境中,为解决生存问题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习得的。这种文化使人天然地具有自发创业的就业行为倾向:一方面,它对人们从事工商活动的评价是正面的、鼓励的,强化了行为者的意愿;另一方面,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起了大量模仿行为。当上述各种因素形成一种协同机制时,由此所产生的整合效应往往是高效率的。因此,这种地域文化为企业集群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技术、人才的准备,一旦机会来临,企业群就会产生。
  
  四、 文化共性催生企业群内的关系要素
  
  特定的地域文化使特定的人群能够迅速抓住改革开放初期小商品短缺带来的机遇,由此形成大量的中小企业。而文化固有的社会经济功能则把散落的企业穿成一串,在企业间建立起相互合作的关系要素。文化的这种社会经济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文化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的存在是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当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组织交易所花费的费用低于通过市场机制组织交易所花费的费用时,该交易倾向于以“企业层级”方式来组织,形成交易的内部化。与企业类似,企业集群的存在也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使群内企业获得比彼此孤立时更大的竞争优势。作为一种松散的组织,企业集群不可能形成企业内部基于契约的行政层级,但基于共同文化而建立起来的信任则替代了行政层级的作用,同样有助于减少企业间合作的摩擦,促使双方很快达成并履行和约。因此文化起到了降低交易费用的作用,这对集群内企业得以建立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二)共同的文化有助于在集群内形成社会资本,使企业在创业初期充分调动各种资源
  共同的文化在人们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感编织成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包括以家庭为核心的家庭关系网络和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了丰富的社会资本。企业集群不仅处理信息和技术解决方案,而且发展自己的社会结构、集体形象,是一种当地化的生态系统。集群内的关系是通过历史累积形成的,按照其自身的逻辑组织起来的。从管理角度看,社会资本与企业这种经济组织合而为一,大大降低了激励成本和监督成本。同时,廉价的生产要素得以动员并得到有效使用。这又大大降低了新企业的进入门槛,为企业集群形成的早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创业环境和条件。
  (三)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文化的功能在于它是某一群体生活的整合模式,即人要聚群而居,在价值观念或行为模式上必须有公认而且共守的“整合”模式,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打交道,彼此之间才有安全感,否则,社会就会分崩离析。企业集群不仅是一种产业组织,它还是一个具有社会特质的生活系统,是人们获取非经济需要的场所,包括人们之间的日常沟通、交往以及感觉。有着共同文化的人们,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和习惯而更容易沟通和相处,也更容易产生信任感和建立亲密的关系,从而整合为一个集群。
  五、结论和启示
  本文关于文化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说明在中西部不可以发展企业集群,而是强调在建设企业集群的过程中对文化的重要性应有清醒地认识,有意识地培养社会对经商的宽容心态,并积极促进企业间交流与合作,使其尽快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群。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CSH012)〕
  (奚菁,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跨文化管理、家族企业研究)
其他文献
为切实解决群众难题,提升群众满意度,彭州市纪委监委与彭州市传媒中心共同策划制播了《阳光问廉·对话民声》电视问政节目,通过媒体监督,搭建政府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平台,推动问题整改,实现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  “点对点”切入,问需于民。成立“阳光问廉·对话民声”节目组,聚焦民生领域、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过电话、微信、网站、记者走访等形式公开收集问题线索,梳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
期刊
一、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影响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目的在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目前,新医改的目标就是要让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全部人口,确保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基本药物制度的影响 
2012年3月24日,由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办的“机遇与挑战——检察机关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研讨会”在西南重镇重庆召开,来自最
摘要: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设计人员首先需要根据客户的相关要求设计出加工图纸,然后由相关的工人根据图纸加工出对应的零件,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相辅相成,二者在机械行业的发展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机械工作之中必须要重视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技术分析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机械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分析  1、机械设计的技术分析  1.1 初期计划设计  当客户订单被传送到设计师手中以后,设
近日,在某知名代码托管平台上,有人发起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抵制某些公司实行的“996”工作制(主要人群是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此举立即得到很多人响应.据不完全统计,目
期刊
众多的读者认为,丰太郎最后选择抛弃爱情,走上仕途是基于近代自我的觉醒.于是文章结尾处的“至今对相泽还有点憎恨”,也可以顺其自然地理解为是相泽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但是笔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简述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学者海默对跨国公司的分析,他认为,大企业之所以到海外投资,主要原因在于其特定优势,这种优势具有垄断性,导致市场具有不完全性。正因为企业具有垄断优势,而东道国的贸易政策恰好使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于是便发生了对外投资。但现实经济生活中,不仅仅是跨国公司,很多小企业也纷纷进行国外投资,因此该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不具普遍性。  英国里丁大学
最近,遂宁安居区开展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大兴村行动”,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之路。  组织兴村把航向。细化党委(党组)书记等六类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责任清单,开设后进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班;探索“强村带弱村”“村企结对”“产业党委”等共建联建模式;实施村级党组织设置科学化、制度建设全面化等八个标准化建设。人才兴村激活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回引、农村工匠培育认证、农村实用人才选塑、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育“四大
期刊
代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协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代表法第三十条规定,
摘要:机修钳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保证设备保养维修的正常施行,机修钳工应该严格遵守相应的制度规范。机械设备的成功安装并不能保证它的长久运行,在作业之时还要时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故障要着重检测,平时的设备维护是保证机械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作为机修钳工,对设备的种类,特点,以及工作性能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对设备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