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半年,全国电力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839.7亿元,同比增长15.4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生产完成工业总产值5037亿元,同比增长15.72%,电力供应完成工业总产值8522.6亿元,同比增长15.33%。 电力行业利润总额由2007年同期的592.31亿元下降到172.76亿元,同比下降70.83%。各子行业中,火电亏损22.93 亿元,水电实现利润47.39 亿元,同比下降22.86%,核电行业和新能源发电行业分别实现利润32.34 和6.10亿元。电力供应业在雪灾和地震灾害中受损严重,虽然实现利润109.86亿元,但是也大幅下降了52.56%。
2008年上半年,受严重灾害以及电煤供应紧张、价格高涨等因素影响,电力供应能力未能充分释放,全国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全国电力消费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增速明显回落,行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工作继续推进,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发电厂发电量16803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2.9%, 增速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690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7%,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增速分别回落3.89 和3.13个百分点。受电煤供应和多次严重灾害影响,虽然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比前两年严峻,缺煤停机和缺电问题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一、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总体生产情况
上半年,电力供应能力快速增长。受电煤供应和多次严重灾害影响,虽然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比前两年严峻,缺煤停机和缺电问题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上半年,全国共有22个省级电网的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出现短时电力紧张或拉限电情况。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全国尖峰负荷最大电力缺口在4000万千瓦左右。3月份以后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1700万千瓦左右。
截止到2008年6月底,全国6000千瓦以上电厂发电设备总容量为7.12亿千瓦,关停小火电机组836万千瓦,考虑6000千瓦以下机组规模及上半年关停小火电情况分析,6月底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在7.4亿千瓦左右。由于新增发电机组较多,电力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格局。1~6月,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839.7亿元,同比增长15.4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生产完成工业总产值5037 亿元,同比增长15.72%,电力供应完成工业总产值8522.6亿元,同比增长15.33%。
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380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52小时(下降幅度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少了48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553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61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555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50小时(下降幅度比去年同期的下降幅度少了53小时)。
(二)产品销售情况
1~6月,全行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值13792.59亿元,同比增长15.4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6.7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生产实现工业销售值4996.99亿元,同比增长15.6%,电力供应完成工业销售值8520.43亿元,同比增长15.29%,全社会对电力需求仍然比较稳定。
(三)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份,电力行业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的592.31亿元下降到172.76亿元,同比下降70.83%。各子行业中。火电行业亏损22.93亿元,同比下降108.54%;水电行业实现利润47.39亿元,同比下降22.86%;核电行业和新能源发电行业分别实现利润32.34和6.10亿元;电力供应业在雪灾和地震灾害中受损严重,虽然实现利润109.86亿元,但是也大幅下降了52.56%。特别是3~5月份,电力行业实现利润77.36亿元,同比下降79.44%。其中,火电行业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65.07亿元下降到今年3~5月份的亏损48.42亿元,同比下降129.33%;电力供应业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34.93亿元下降到今年3~5月份49.58亿元,同比下降63.26%。
(四)影响电力行业的相关因素分析
1.自然灾害的影响。由于许多电力企业都处在我国南方,雪灾、地震等都对这些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例如,川投能源由于受地震影响公司办公楼、职工宿舍及部分厂房毁坏报废,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损失7336165.81元,以及取水枢纽、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电站送出线路等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进行修复、加固,该部分资产预计损失为7355700.00元。
2.提高电价对电力企业的影响。2008年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上调销售电价,规定自2008年7月1日起,将全国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省级电网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0.025元,居民用电、生产用电等不做调整。7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全国各省区上网、输配及销售电价调整情况,经初步测算,全国各省区平均上网电价上调约1.78分/千瓦时。同时,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对全国发电用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公告》,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到今年年底,对全国电煤价格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即对电煤价格进行“冻结”。此次电价上调对煤电企业的盈利能力所起的作用不是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我国不可能长期对电煤价格进行管制,因为电煤价格过低,将会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不利影响,长期看,也不利于电力长期的发展。
3.新《节约能源法》实施的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2008年4月1日起,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施行。该法鼓励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燃料。通过对节能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机组发电、调整能源价格等鼓励措施,将有利于水电、风电等电力企业的发展,而火电企业则成了重点管理对象。可以看出,清洁能源发电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高耗能企业将被逐步淘汰。这使得许多火电企业都加大了对其他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投入,投入的增加增加了公司的融资需求,从而增加了公司财务成本,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压力。
(五)行业景气状况及走势预测
2008年上半年,电力行业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时期,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带动了电力成本上涨,国内火电行业处于整体亏损状态。电煤价格上涨、电力行业亏损是2008年上半年电力的主旋律。在2008年的煤炭供货会上,重点合同电煤涨幅在15%左右。2008年初国内冰冻灾害、国外澳大利亚洪水、南非电力短缺等因素导致国内煤炭价格大幅飙升,以秦皇岛大同优混(6000大卡)为例,由年初的55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880元/吨,上涨幅度高达60%。在煤价大幅上涨、电价管制和财务成本上升的三重因素冲击下,电力行业出现了亏损,特别是火电行业。据统计,2008年1~5月火电行业亏损达到了22.9亿元,加上6月,亏损更严重。煤炭价格上涨使得不少地方电厂的电煤库存出现了告急,电力企业出现亏损的就会对相关费用进行压缩。
预计2008年下半,年我国电力需求仍将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有所回落,特别是外向型经济比重较大的省份回落会更加明显一些。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判断:2008年在经济没有大的波动的情况下,用电增长基本能够保持在11%左右的水平上,全年累计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将在4900小时左右,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在5200小时左右。
2008年,全国电源投资和投产规模预计将在去年的高水平上略有回落,投资完成规模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基建新增装机在9000万千瓦左右,全年国家计划安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电网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到3000亿左右,与电源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基本持平。
预计今年下半年,电力供需在装机规模和输配规模稳步增长的良好情况下,电力装机短缺的局面已经基本消除,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基本平衡,个别省份略有紧张,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容量相对富裕的现象。由于目前电煤供应及其运输严重制约电力供应能力,全国电力平衡较为脆弱,制约因素较多,尤其是电煤供应、来水和气候情况,将是影响今年电力供需的决定性因素。迎峰度夏期间夏季高温负荷与其它因素叠加,造成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下半年,全国范围内最大电力缺口在1500万千瓦左右。
二、本季度行业热点或焦点问题
(一)电煤供需地区性矛盾凸显
多重因素将继续推动煤价上涨,造成下半年电煤供需地区性矛盾比较突出。根据上半年电煤消费情况及全年发电量情况,预测全年电煤消耗量在16亿吨左右,比上年增长11.5%左右。 根据分析,今年以来,电煤供求呈现总体偏紧态势,局部地区、部分煤种出现了煤炭供应紧张的现象,煤炭价格持续走高。电煤资源紧张、电厂库存下降、缺煤停机容量增多是导致今年部分省区电力供需紧张甚至出现缺口的最主要原因。2008年,全国电源投资和投产规模预计将在去年的高水平上略有回落,电网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计入电网受灾恢复重建投资)预计将进一步扩大到3000亿左右,与电源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基本持平。由于目前电煤供应及其运输严重制约电力供应能力,全国电力平衡较为脆弱,制约因素较多,尤其是电煤供应、来水和气候情况,将是影响今年电力供需的决定性因素。
上半年,电力供应能力快速增长。受电煤供应和多次严重灾害影响,虽然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比前两年严峻,缺煤停机和缺电问题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上半年,全国共有22个省级电网的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出现短时电力紧张或拉限电情况。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全国尖峰负荷最大电力缺口在4000万千瓦左右。3月份以后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1000万千瓦左右。从电煤情况看,电煤消耗和价格过快增长,缺煤停机问题比较严重。上半年,全国发电和供热合计消耗原煤75458万吨,占全国原煤生产总量的60.06%,比2007年全年比重提高3.39个百分点。6月底直供电网库存2174万吨,可耗用11天,同比减少6天。电煤价格继续高位上涨,电煤质量明显下降。
从效益看,电力行业效益继续下滑,火电企业全面亏损,行业发展处于比较困难时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份,电力行业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的592.31亿元下降到172.76亿元,同比下降70.83%。由于电煤问题仍是症结,中电联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电价调整、电煤价格临时干预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合同兑现率,坚决防止煤价无序上涨, 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值得注意的是,中电联建议,国家在电价调整难以到位的情况下,为维持电力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安全生产,可以在下半年这个特定条件下尽快研究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如对电力企业适当减免增值税或实施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同时适当增加对发电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二)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是电力节能减排当务之急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2351万千瓦,占“十一五”关停目标的47%,这些小火电机组关停后,每年可节约燃煤296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万吨。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电力供应能力显著增强。自2003年以来,全国年均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成倍增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电力装机又连续三年跨上新的台阶,由5.17亿千瓦新增到7.13亿千瓦,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已从总体上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我国电力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比重仍然过大,致使我国电力工业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偏高,每年多消耗了大量宝贵的煤炭资源。因此,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是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实现科学发展、清洁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当务之急。
(三)提高系统抗灾能力将成电力行业主攻目标
国家电监会发布了《2007年电力安全监管报告》。电监会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电力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平稳态势,电力人身伤亡事故较2006年有所减少,基本实现了年度电力安全生产目标。报告统计,在2007年,我国电力行业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电网事故、没有发生特大设备事故、没有发生垮坝、洪水漫坝等灾难性事故以及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
2007年,我国电力行业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报告指出,电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尚在,电网结构总体仍较薄弱,部分地区电网规划和电源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受端电网缺乏必要的电源支撑,部分输变电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报告强调,燃煤供应紧张对电力安全带来一定影响,这表现为全国发电用煤总体产量不足、电煤价格持续上涨使火力发电生产成本增加、缺煤停机时有发生、电煤质量下降致使发电设备损耗增加,发电设备可靠性降低。水电站大坝安全运行存在隐患。报告披露,个别企业大坝投入运行后未按规定办理注册;部分大坝安全监测等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泄洪设施存在缺陷;有的企业将大坝安全管理工作外包,以包代管;一些企业大坝应急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相对较差,预案不能满足大坝应急工作的需求。
电监会要求电力行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推进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严密的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完善梯级水库洪水调度方案,建立并完善燃煤供应预警和应急机制,努力提高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水平。
(四)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7亿千瓦
7月31日,经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审核,正式确认于2007 年底投产的国电集团泰州发电公司1号机组,为我国7亿千瓦标志性机组。作为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泰州发电公司1 号机组成为7亿千瓦标志性机组,这意味着中国电力工业正在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猛,大型高效发电机组批量投产,全国发电装机继2006年底突破6亿千瓦之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我国发电装机迈上7亿千瓦新台阶。自2002年至2007年五年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约3.5亿千瓦,相当于建国至2002年50多年的总和,也相当于英国、法国、意大利三个发达国家电力装机的总和,创造了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的奇迹。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目前,我们30万千瓦、60万千瓦发电机组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电站基本可自主设计;70万千瓦水电机组实现了自行成套;第三代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自主化工作启动;500千伏及以下交流输变电工程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已掌握;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成套设备基本实现国内制造;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试验示范工程正在有序建设。我国电力装机的快速发展,决不只是量的“扩容”,更是质的飞跃。在电力装机规模壮大的同时,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近年来,我们大力调整电力工业结构,走出一条通过“上大压小”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之路。占发电总装机77%的火电结构调整成绩显著,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高效率、低排放大型发电机组比重,已从2002年占火电装机的43%提高到目前的61%;10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组由2005年的31%降低到目前的18%。高效、节能、环保的大机组建成投产、电网结构优化,促使我国火电煤耗、厂用电率大幅下降,2007年全国火电厂平均供电标准煤耗356克/千瓦时,比2002 年下降27 克;厂用电率从6.15%下降到5.83%。
据统计,“十一五”初至今,电力行业累计关停小机组2587万千瓦,占“十一五”承诺关停5000万千瓦目标的51.74%,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测算表明,这些小火电机组关停后,如采用节能高效的大机组发同样的电量,每年可节约煤炭大约326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5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同时,电力工业结构也在发生显著变化。2007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1.48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一;核电装机达908万千瓦,在建规模1210万千瓦,一大批核电项目列入发展规划,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风电装机由2005 年底的105万千瓦,增加到2007年底的600多万千瓦。
2008年上半年,受严重灾害以及电煤供应紧张、价格高涨等因素影响,电力供应能力未能充分释放,全国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全国电力消费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增速明显回落,行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工作继续推进,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发电厂发电量16803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2.9%, 增速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690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7%,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增速分别回落3.89 和3.13个百分点。受电煤供应和多次严重灾害影响,虽然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比前两年严峻,缺煤停机和缺电问题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一、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总体生产情况
上半年,电力供应能力快速增长。受电煤供应和多次严重灾害影响,虽然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比前两年严峻,缺煤停机和缺电问题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上半年,全国共有22个省级电网的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出现短时电力紧张或拉限电情况。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全国尖峰负荷最大电力缺口在4000万千瓦左右。3月份以后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1700万千瓦左右。
截止到2008年6月底,全国6000千瓦以上电厂发电设备总容量为7.12亿千瓦,关停小火电机组836万千瓦,考虑6000千瓦以下机组规模及上半年关停小火电情况分析,6月底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在7.4亿千瓦左右。由于新增发电机组较多,电力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格局。1~6月,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839.7亿元,同比增长15.4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生产完成工业总产值5037 亿元,同比增长15.72%,电力供应完成工业总产值8522.6亿元,同比增长15.33%。
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380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52小时(下降幅度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少了48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553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61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555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50小时(下降幅度比去年同期的下降幅度少了53小时)。
(二)产品销售情况
1~6月,全行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值13792.59亿元,同比增长15.4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6.7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生产实现工业销售值4996.99亿元,同比增长15.6%,电力供应完成工业销售值8520.43亿元,同比增长15.29%,全社会对电力需求仍然比较稳定。
(三)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份,电力行业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的592.31亿元下降到172.76亿元,同比下降70.83%。各子行业中。火电行业亏损22.93亿元,同比下降108.54%;水电行业实现利润47.39亿元,同比下降22.86%;核电行业和新能源发电行业分别实现利润32.34和6.10亿元;电力供应业在雪灾和地震灾害中受损严重,虽然实现利润109.86亿元,但是也大幅下降了52.56%。特别是3~5月份,电力行业实现利润77.36亿元,同比下降79.44%。其中,火电行业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65.07亿元下降到今年3~5月份的亏损48.42亿元,同比下降129.33%;电力供应业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34.93亿元下降到今年3~5月份49.58亿元,同比下降63.26%。
(四)影响电力行业的相关因素分析
1.自然灾害的影响。由于许多电力企业都处在我国南方,雪灾、地震等都对这些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例如,川投能源由于受地震影响公司办公楼、职工宿舍及部分厂房毁坏报废,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损失7336165.81元,以及取水枢纽、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电站送出线路等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进行修复、加固,该部分资产预计损失为7355700.00元。
2.提高电价对电力企业的影响。2008年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上调销售电价,规定自2008年7月1日起,将全国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省级电网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0.025元,居民用电、生产用电等不做调整。7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全国各省区上网、输配及销售电价调整情况,经初步测算,全国各省区平均上网电价上调约1.78分/千瓦时。同时,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对全国发电用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公告》,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到今年年底,对全国电煤价格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即对电煤价格进行“冻结”。此次电价上调对煤电企业的盈利能力所起的作用不是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我国不可能长期对电煤价格进行管制,因为电煤价格过低,将会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不利影响,长期看,也不利于电力长期的发展。
3.新《节约能源法》实施的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2008年4月1日起,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施行。该法鼓励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燃料。通过对节能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机组发电、调整能源价格等鼓励措施,将有利于水电、风电等电力企业的发展,而火电企业则成了重点管理对象。可以看出,清洁能源发电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高耗能企业将被逐步淘汰。这使得许多火电企业都加大了对其他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投入,投入的增加增加了公司的融资需求,从而增加了公司财务成本,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压力。

(五)行业景气状况及走势预测
2008年上半年,电力行业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时期,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带动了电力成本上涨,国内火电行业处于整体亏损状态。电煤价格上涨、电力行业亏损是2008年上半年电力的主旋律。在2008年的煤炭供货会上,重点合同电煤涨幅在15%左右。2008年初国内冰冻灾害、国外澳大利亚洪水、南非电力短缺等因素导致国内煤炭价格大幅飙升,以秦皇岛大同优混(6000大卡)为例,由年初的55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880元/吨,上涨幅度高达60%。在煤价大幅上涨、电价管制和财务成本上升的三重因素冲击下,电力行业出现了亏损,特别是火电行业。据统计,2008年1~5月火电行业亏损达到了22.9亿元,加上6月,亏损更严重。煤炭价格上涨使得不少地方电厂的电煤库存出现了告急,电力企业出现亏损的就会对相关费用进行压缩。
预计2008年下半,年我国电力需求仍将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有所回落,特别是外向型经济比重较大的省份回落会更加明显一些。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判断:2008年在经济没有大的波动的情况下,用电增长基本能够保持在11%左右的水平上,全年累计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将在4900小时左右,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在5200小时左右。
2008年,全国电源投资和投产规模预计将在去年的高水平上略有回落,投资完成规模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基建新增装机在9000万千瓦左右,全年国家计划安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电网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到3000亿左右,与电源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基本持平。
预计今年下半年,电力供需在装机规模和输配规模稳步增长的良好情况下,电力装机短缺的局面已经基本消除,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基本平衡,个别省份略有紧张,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容量相对富裕的现象。由于目前电煤供应及其运输严重制约电力供应能力,全国电力平衡较为脆弱,制约因素较多,尤其是电煤供应、来水和气候情况,将是影响今年电力供需的决定性因素。迎峰度夏期间夏季高温负荷与其它因素叠加,造成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下半年,全国范围内最大电力缺口在1500万千瓦左右。
二、本季度行业热点或焦点问题
(一)电煤供需地区性矛盾凸显
多重因素将继续推动煤价上涨,造成下半年电煤供需地区性矛盾比较突出。根据上半年电煤消费情况及全年发电量情况,预测全年电煤消耗量在16亿吨左右,比上年增长11.5%左右。 根据分析,今年以来,电煤供求呈现总体偏紧态势,局部地区、部分煤种出现了煤炭供应紧张的现象,煤炭价格持续走高。电煤资源紧张、电厂库存下降、缺煤停机容量增多是导致今年部分省区电力供需紧张甚至出现缺口的最主要原因。2008年,全国电源投资和投产规模预计将在去年的高水平上略有回落,电网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计入电网受灾恢复重建投资)预计将进一步扩大到3000亿左右,与电源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基本持平。由于目前电煤供应及其运输严重制约电力供应能力,全国电力平衡较为脆弱,制约因素较多,尤其是电煤供应、来水和气候情况,将是影响今年电力供需的决定性因素。
上半年,电力供应能力快速增长。受电煤供应和多次严重灾害影响,虽然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比前两年严峻,缺煤停机和缺电问题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上半年,全国共有22个省级电网的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出现短时电力紧张或拉限电情况。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全国尖峰负荷最大电力缺口在4000万千瓦左右。3月份以后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1000万千瓦左右。从电煤情况看,电煤消耗和价格过快增长,缺煤停机问题比较严重。上半年,全国发电和供热合计消耗原煤75458万吨,占全国原煤生产总量的60.06%,比2007年全年比重提高3.39个百分点。6月底直供电网库存2174万吨,可耗用11天,同比减少6天。电煤价格继续高位上涨,电煤质量明显下降。
从效益看,电力行业效益继续下滑,火电企业全面亏损,行业发展处于比较困难时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份,电力行业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的592.31亿元下降到172.76亿元,同比下降70.83%。由于电煤问题仍是症结,中电联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电价调整、电煤价格临时干预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合同兑现率,坚决防止煤价无序上涨, 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值得注意的是,中电联建议,国家在电价调整难以到位的情况下,为维持电力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安全生产,可以在下半年这个特定条件下尽快研究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如对电力企业适当减免增值税或实施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同时适当增加对发电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二)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是电力节能减排当务之急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2351万千瓦,占“十一五”关停目标的47%,这些小火电机组关停后,每年可节约燃煤296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万吨。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电力供应能力显著增强。自2003年以来,全国年均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成倍增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电力装机又连续三年跨上新的台阶,由5.17亿千瓦新增到7.13亿千瓦,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已从总体上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我国电力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比重仍然过大,致使我国电力工业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偏高,每年多消耗了大量宝贵的煤炭资源。因此,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是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实现科学发展、清洁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当务之急。
(三)提高系统抗灾能力将成电力行业主攻目标
国家电监会发布了《2007年电力安全监管报告》。电监会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电力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平稳态势,电力人身伤亡事故较2006年有所减少,基本实现了年度电力安全生产目标。报告统计,在2007年,我国电力行业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电网事故、没有发生特大设备事故、没有发生垮坝、洪水漫坝等灾难性事故以及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
2007年,我国电力行业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报告指出,电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尚在,电网结构总体仍较薄弱,部分地区电网规划和电源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受端电网缺乏必要的电源支撑,部分输变电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报告强调,燃煤供应紧张对电力安全带来一定影响,这表现为全国发电用煤总体产量不足、电煤价格持续上涨使火力发电生产成本增加、缺煤停机时有发生、电煤质量下降致使发电设备损耗增加,发电设备可靠性降低。水电站大坝安全运行存在隐患。报告披露,个别企业大坝投入运行后未按规定办理注册;部分大坝安全监测等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泄洪设施存在缺陷;有的企业将大坝安全管理工作外包,以包代管;一些企业大坝应急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相对较差,预案不能满足大坝应急工作的需求。
电监会要求电力行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推进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严密的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完善梯级水库洪水调度方案,建立并完善燃煤供应预警和应急机制,努力提高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水平。
(四)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7亿千瓦
7月31日,经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审核,正式确认于2007 年底投产的国电集团泰州发电公司1号机组,为我国7亿千瓦标志性机组。作为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泰州发电公司1 号机组成为7亿千瓦标志性机组,这意味着中国电力工业正在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猛,大型高效发电机组批量投产,全国发电装机继2006年底突破6亿千瓦之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我国发电装机迈上7亿千瓦新台阶。自2002年至2007年五年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约3.5亿千瓦,相当于建国至2002年50多年的总和,也相当于英国、法国、意大利三个发达国家电力装机的总和,创造了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的奇迹。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目前,我们30万千瓦、60万千瓦发电机组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电站基本可自主设计;70万千瓦水电机组实现了自行成套;第三代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自主化工作启动;500千伏及以下交流输变电工程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已掌握;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成套设备基本实现国内制造;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试验示范工程正在有序建设。我国电力装机的快速发展,决不只是量的“扩容”,更是质的飞跃。在电力装机规模壮大的同时,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近年来,我们大力调整电力工业结构,走出一条通过“上大压小”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之路。占发电总装机77%的火电结构调整成绩显著,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高效率、低排放大型发电机组比重,已从2002年占火电装机的43%提高到目前的61%;10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组由2005年的31%降低到目前的18%。高效、节能、环保的大机组建成投产、电网结构优化,促使我国火电煤耗、厂用电率大幅下降,2007年全国火电厂平均供电标准煤耗356克/千瓦时,比2002 年下降27 克;厂用电率从6.15%下降到5.83%。
据统计,“十一五”初至今,电力行业累计关停小机组2587万千瓦,占“十一五”承诺关停5000万千瓦目标的51.74%,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测算表明,这些小火电机组关停后,如采用节能高效的大机组发同样的电量,每年可节约煤炭大约326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5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同时,电力工业结构也在发生显著变化。2007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1.48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一;核电装机达908万千瓦,在建规模1210万千瓦,一大批核电项目列入发展规划,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风电装机由2005 年底的105万千瓦,增加到2007年底的600多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