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6年是我省这些年来发展最好的年份之一,您认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林主任:2006年,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超出预期,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中部地区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亮点:一是经济规模和效益有了新突破。初步预计,2006年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左右,增幅居全国第六位,已连续12个季度增长1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增长23%左右,连续34个月增长20%以上;完成销售收入突破1.3万亿元,增长35%左右;实现利润突破1000亿元,增长75%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70亿元,增长25%左右。二是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亿斤,达到1011亿斤,增长10.3%,增产量占全国的47%。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7%。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00亿元,增长35%左右。其中,城镇投资达到4800亿元,增长39%。全年新增高速公路761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3439公里,由上年全国的第四位跃居第一位;新增电力装机630.5万千瓦,电力装机总容量突破3500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五位。四是开放型经济有了新发展。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达到68亿美元,增长33.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亿美元,增长46.3%;利用省外资金突破900亿元,增长78%以上。五是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00元,实际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0元,实际增长11%,增幅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左右。六是节能减排有了好开端。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8%和2.2%。
记者: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徐光春书记和李成玉省长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并明确今年经济工作要以“又好又快发展为方向”,要求全省 “因势利导,在宏观调控中谋求新发展”,请谈一谈省发改委如何寻求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促进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点的。
林主任:“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思想,是今年经济工作的落脚点。“好”在“快”前,说明国家将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结构和效益的提升,也说明国家不是以“好”否定“快”,而是在“好”中求“快”。这与我省提出的“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等战略目标完全一致。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国家今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手段,也是我省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积极寻找宏观调控和发展地方经济的结合点,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是抓住国家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的机遇,抓紧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事业、“三农”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做好汇报衔接,努力争取更多支持。二是抓住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崛起具体措施出台的机遇,抓紧把政策研究透,把项目储备足,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把各项政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三是抓住国家加强对土地调控的机遇,充分发挥我省集约利用土地、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大的优势,顺势承接东部和国外更高层次的产业转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层次。四是抓住国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机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等落后产能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记者: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节能降耗、保护环境、集约土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请问您如何理解这一阐述?在2007年的工作中,省发改委应该怎样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林主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集约土地,作为今年我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省委省政府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本质要求和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省委省政府应对我省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矛盾,推动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部署和现实选择;是省委省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问题的具体体现。2006年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节能减排、集约利用土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人均资源匮乏、建设用地短缺与浪费利用并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部分区域流域行业污染较重。随着经济总量的进一步增大,继续靠高污染、高消耗、高投入这样的粗放式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只有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动节能减排、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节能降耗目标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发展改革部门将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集约利用土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完成这项约束性目标。一是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我们将抓紧报请省政府下达全省“十一五”和今年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计划,尽快制定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年终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节能降耗和土地集约利用的法规和政策。抓紧研究出台利用产业政策、价格、财税等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措施。认真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完善鼓励集约利用土地的优惠政策。三是着力抓重点行业和重点流域区域节能减排。抓好冶金、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工作;积极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行动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卫河、惠济河、贾鲁河等重点流域和化工(化肥)、医药、电力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四是实施好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十大节能重点工程”、重点流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污染治理、铬渣污染治理、火电厂脱硫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增强我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继续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争取更多企业和城市纳入国家第二批试点范围;加快八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使循环经济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亮点。六是积极推动集约节约土地。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强力推进空心村等三项整治,积极盘活城镇闲置、低效使用土地,积极推广使用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投资强度。
记者: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投资拉动是我省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要求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作为投资主管部门,省发改委将如何落实?
林主任: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结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国家将进一步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新开工项目审核程序,项目前期工作的各个环节所需时间都有所增加,处理不好可能影响一些重点项目进展。从长远看,随着明后两年我省一批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投用,如不在其他领域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十一五”后几年保持投资高速增长的难度将加大。针对这种情况,去年我们报请省政府同意,探索建立了省直部门、地市、金融机构、骨干企业配合联动推进重大项目的新机制,筛选了14个重大项目,召开了配合联动会议,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办结时限。从目前进展情况看,效果很好。今年我们将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完善,努力形成配合联动推进重大项目的长效机制。在项目谋划上配合联动,充分调动省直各部门、金融机构、各市政府及骨干企业的积极性,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超前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规模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升级项目,确保“十一五”期间投资和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在项目推介上配合联动,组织针对性强的招商活动,促进一批重大项目的投资主体和建设资金及早落实。在项目前期工作上配合联动,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手续进行集中审核,促进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在项目建设上配合联动,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继续落实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加强重大项目稽察和协调力度,努力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计划新开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达产。在政策支持上配合联动,对进入配合联动机制程序的重大项目,在信贷资金、建设用地、环境容量等重要资源配置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策合力。
记者: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工业必须在“新”字上做文章,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相统一。今年在这方面有哪些工作要做?
林主任: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工业化这个牛鼻子,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有了很大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兴工业大省。这说明我们抓工业的方法是对路的、正确的。今年将继续坚持以产业技术升级引领结构调整,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重点骨干企业,全面提升工业竞争力。具体地说,一是明确重点行业发展方向。大力支持光电、硅产业、超硬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形成规模优势;支持重大装备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有色金属深加工、大型煤化工和盐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扩大高档产品、终端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规模;支持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二是抓好重点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的实施。重点组织实施好820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一拖两万台重型柴油机等270个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中原大化和永煤50万吨甲醇等430个项目建成投产。三是抓好重点企业发展。今年将对省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重新洗牌、重新排队,优胜劣汰,对重新确定的150户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再有五家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四是积极推进产业整合和集聚发展。继续抓好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造纸等行业整合。推进郑汴洛工业走廊、沿京广产业带等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支持特色工业园区示范试点建设,促进工业集约化、园区化、基地化发展。落实好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加快郑州、洛阳、开封、平顶山、焦作等老工业基地改造。五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省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全部建立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20个以上。构建精品钢产业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装备等重大自主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加大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技术开发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位一体”项目的投入。
林主任:2006年,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超出预期,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中部地区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亮点:一是经济规模和效益有了新突破。初步预计,2006年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左右,增幅居全国第六位,已连续12个季度增长1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增长23%左右,连续34个月增长20%以上;完成销售收入突破1.3万亿元,增长35%左右;实现利润突破1000亿元,增长75%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70亿元,增长25%左右。二是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亿斤,达到1011亿斤,增长10.3%,增产量占全国的47%。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7%。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00亿元,增长35%左右。其中,城镇投资达到4800亿元,增长39%。全年新增高速公路761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3439公里,由上年全国的第四位跃居第一位;新增电力装机630.5万千瓦,电力装机总容量突破3500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五位。四是开放型经济有了新发展。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达到68亿美元,增长33.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亿美元,增长46.3%;利用省外资金突破900亿元,增长78%以上。五是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00元,实际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0元,实际增长11%,增幅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左右。六是节能减排有了好开端。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8%和2.2%。
记者: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徐光春书记和李成玉省长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并明确今年经济工作要以“又好又快发展为方向”,要求全省 “因势利导,在宏观调控中谋求新发展”,请谈一谈省发改委如何寻求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促进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点的。
林主任:“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思想,是今年经济工作的落脚点。“好”在“快”前,说明国家将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结构和效益的提升,也说明国家不是以“好”否定“快”,而是在“好”中求“快”。这与我省提出的“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等战略目标完全一致。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国家今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手段,也是我省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积极寻找宏观调控和发展地方经济的结合点,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是抓住国家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的机遇,抓紧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事业、“三农”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做好汇报衔接,努力争取更多支持。二是抓住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崛起具体措施出台的机遇,抓紧把政策研究透,把项目储备足,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把各项政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三是抓住国家加强对土地调控的机遇,充分发挥我省集约利用土地、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大的优势,顺势承接东部和国外更高层次的产业转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层次。四是抓住国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机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等落后产能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记者: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节能降耗、保护环境、集约土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请问您如何理解这一阐述?在2007年的工作中,省发改委应该怎样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林主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集约土地,作为今年我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省委省政府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本质要求和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省委省政府应对我省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矛盾,推动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部署和现实选择;是省委省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问题的具体体现。2006年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节能减排、集约利用土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人均资源匮乏、建设用地短缺与浪费利用并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部分区域流域行业污染较重。随着经济总量的进一步增大,继续靠高污染、高消耗、高投入这样的粗放式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只有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动节能减排、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节能降耗目标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发展改革部门将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集约利用土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完成这项约束性目标。一是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我们将抓紧报请省政府下达全省“十一五”和今年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计划,尽快制定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年终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节能降耗和土地集约利用的法规和政策。抓紧研究出台利用产业政策、价格、财税等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措施。认真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完善鼓励集约利用土地的优惠政策。三是着力抓重点行业和重点流域区域节能减排。抓好冶金、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工作;积极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行动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卫河、惠济河、贾鲁河等重点流域和化工(化肥)、医药、电力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四是实施好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十大节能重点工程”、重点流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污染治理、铬渣污染治理、火电厂脱硫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增强我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继续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争取更多企业和城市纳入国家第二批试点范围;加快八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使循环经济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亮点。六是积极推动集约节约土地。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强力推进空心村等三项整治,积极盘活城镇闲置、低效使用土地,积极推广使用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投资强度。
记者: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投资拉动是我省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要求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作为投资主管部门,省发改委将如何落实?
林主任: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结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国家将进一步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新开工项目审核程序,项目前期工作的各个环节所需时间都有所增加,处理不好可能影响一些重点项目进展。从长远看,随着明后两年我省一批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投用,如不在其他领域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十一五”后几年保持投资高速增长的难度将加大。针对这种情况,去年我们报请省政府同意,探索建立了省直部门、地市、金融机构、骨干企业配合联动推进重大项目的新机制,筛选了14个重大项目,召开了配合联动会议,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办结时限。从目前进展情况看,效果很好。今年我们将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完善,努力形成配合联动推进重大项目的长效机制。在项目谋划上配合联动,充分调动省直各部门、金融机构、各市政府及骨干企业的积极性,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超前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规模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升级项目,确保“十一五”期间投资和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在项目推介上配合联动,组织针对性强的招商活动,促进一批重大项目的投资主体和建设资金及早落实。在项目前期工作上配合联动,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手续进行集中审核,促进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在项目建设上配合联动,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继续落实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加强重大项目稽察和协调力度,努力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计划新开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达产。在政策支持上配合联动,对进入配合联动机制程序的重大项目,在信贷资金、建设用地、环境容量等重要资源配置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策合力。
记者: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工业必须在“新”字上做文章,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相统一。今年在这方面有哪些工作要做?
林主任: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工业化这个牛鼻子,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有了很大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兴工业大省。这说明我们抓工业的方法是对路的、正确的。今年将继续坚持以产业技术升级引领结构调整,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重点骨干企业,全面提升工业竞争力。具体地说,一是明确重点行业发展方向。大力支持光电、硅产业、超硬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形成规模优势;支持重大装备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有色金属深加工、大型煤化工和盐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扩大高档产品、终端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规模;支持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二是抓好重点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的实施。重点组织实施好820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一拖两万台重型柴油机等270个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中原大化和永煤50万吨甲醇等430个项目建成投产。三是抓好重点企业发展。今年将对省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重新洗牌、重新排队,优胜劣汰,对重新确定的150户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再有五家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四是积极推进产业整合和集聚发展。继续抓好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造纸等行业整合。推进郑汴洛工业走廊、沿京广产业带等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支持特色工业园区示范试点建设,促进工业集约化、园区化、基地化发展。落实好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加快郑州、洛阳、开封、平顶山、焦作等老工业基地改造。五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省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全部建立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20个以上。构建精品钢产业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装备等重大自主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加大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技术开发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位一体”项目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