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专院校思政教育中辅导员功能的发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v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专院校的教育中,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大专院校还没真正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甚至在对辅导员工作职能的理解上都有所偏差,这些问题都严重减弱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主要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专院校 思政教育 辅导员 功能
  一、目前大专院校中存在对辅导员定位不清的状况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大专院校没有对辅导员的岗位职能以及工作范围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位。在实际运行中,往往过分注重辅导员的管理职能,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这就使辅导员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管理学生、组织活动上,而且由于要服从多个部门的领导,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事务性工作,很少有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更没有时间去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辅导员同时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等诸多角色,多重角色导致辅导员难以把握尺度,常常顾此失彼。这样下去,必然会导致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落实。
  许多大专院校在配备辅导员时,只考虑数量,大大降低了对其素质的要求,没充分考虑辅导员的专业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专院校中的许多辅导员并非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些甚至不是师范出身。这些辅导员缺乏学生教育与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性,必然很难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专院校思政教育中辅导员功能的发挥
  1、精确定位辅导员的角色,加强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等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其最主要的职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专院校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辅导员进行定位,要促进辅导员转变观念,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上来。
  大专院校应对辅导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其知识的专业性,对辅导员开展有关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的专业培训,支持他们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学位,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2、实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
  大专院校应构建出一个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这个模式应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一体化的思想。所谓的一体化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行为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用集合的力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该校的教育目的。
  大专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在知识水平、学习主动性、纪律意识以及自控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不能一味地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就目前情况来,大专院校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不按时就寝、纪律差等现象。
  大专院校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日常行为管理制度,来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状况。辅导员在日常行为管理的过程中,要掌握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才能够有效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使辅导员思政工作与“两课教学”相结合
  “两课”指的是思想品德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大专院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效辅导,这恰恰与两课中的内容相符合。因此,要使辅导员的工作与“两课教学”相结合,使他们达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效能。
  “两课教学”要走出课堂,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渗入辅导员的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要走进“两课教学”的课堂中去,这样才可以加强实践效果。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要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如果让辅导员兼任“两课”的教师,就能够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年龄优势也使他们与学生更容易沟通;辅导员工作载体的多样化,可以有效增強“两课教学”课堂的实效性。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辅导员长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最了解学生喜欢哪些文化活动,哪些文化活动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哪些活动最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载体,可以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4、利用现代网络,开发多种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面对教育新形势,应该主动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利用网络的力量,将网络作为思政教育的新载体、新阵地。
  辅导员可以设立校园网络平台,开通一些学生较为关注的栏目,如:环境保护栏目、时事政治等,使网络成为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辅导员应采取有效方式加强思政教育的灵活性、生动性,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接受辅导员的思想教育。
  结语:大专院校中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该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大专院校应给辅导员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并采取有效手段保障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洪晓林.辅导员工作视阈下的“全程式”大学生职业指导模式探索[J].科技致富向导
  [2]张秋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J].科技致富向导
  [3]周艳萍,惠慧.关于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网友世界
其他文献
如何把思想政治课上得更好呢?我认为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运用巧妙的方法,以便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的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喝下"思想政治课的"饮料",在轻松气氛中掌握知识、接受熏陶、受到教育;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巧妙导入,启动思维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
【摘 要】 高中政治教学课标要求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可是政治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创设情境 合作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课标要求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又要指导好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才能明显,学生才能对学好思想品德课程充满信心,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手段 想象能力 手段 教学方式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是
输电线路“三跨”跨越补偿费受管理模式、地域差异影响,费用计列、结算等方面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跨”跨越补偿费用计列与结算的规范性.现通过收集、分析“三跨”
期刊
近几年来各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悄然定格在道德品质第一位,社会上有了这样一条潜规则:有德有才最受欢迎,有德无才可改造,无德有才靠边站。这也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指明了方向,对于住校生占90%的职业学校来说,住校生的管理逐渐变成了学校德育管理的薄弱的环节之一。对于学校德育管理而言,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学校德育工作就会断层,更无从谈起针对性和时效性,问题不断,自2007年我校针对这一情况,把宿舍管理从后勤管
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同时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执行了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资本倾向东部的地区倾斜政策,使得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东部缓慢。西部地区聚集了我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由于九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所以对实验的探究程度还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将实验探究的主动权慢慢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