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政治教学课标要求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可是政治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创设情境 合作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课标要求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小组、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学习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而是要以学生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教师怎样创设情境,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培养学生个体的独立自主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助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提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促进合作探究的常用方法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合作探究欲望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和需要,当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有力的动机。”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去创设问题情境,既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又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其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在讲《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时,根据本班学生多数是“留守”青少年,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过于溺爱,因此,教学时设计了一位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要给儿女交学费的情景进行导入,设计了几个探究问题“家长准备存了2万元,专门做为学费,请问到什么地方存?”“到了存的地方不知道应该存哪种类型,请你帮忙。”“儿女同时上大学需要大笔钱,家长可以怎么解决?请你出主意”这样设计情境层层深入,学生在有趣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相关的知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他们对生活分析的能力。
2、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合作探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的例子在课堂中通过小品、演讲等形式进行再现,教学效果无疑是事半功倍的,让学生处在“学生在生活,乐在课堂,用在生活”的良性循环之中,学生这样才能感觉到政治不是空乏无用的说教,而是我们更好地生活的艺术,进而强化学生学习政治的动力。《消费及其类型》时,导入用“小明是买组装电脑还是品牌电脑,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来调动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在经济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讨论,又如:在讲解《价格变动的影响》时,用小品“家有儿女”来对生活中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进行再现,设计情境让学生对生活进行讨论分析,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创设角色情境,展现学生合作探究的活力
合作学习不仅指生生之间,还指师生之间、师师之间。例如在讲解《新时代的劳动者》,在学生掌握劳动的的含义、意义后,再出示国家促进就业的文件、劳动者就业和权利被侵害的图片,将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明白了“劳动者为什么要就业,怎样解决就业问题”;“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怎样维护劳动者权益”这样既避免了满堂灌,又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类角色情境的创设,通过角色的转换,使学生由知识的“受体”转而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为他们营造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等、民主、自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并让让学生在角色与角色之间进行知识与情感的交流,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使学生感受生活、分析生活,能够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产生深层的思考,为他们未来的深入探索积累情感体验。
二、运用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合作探究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但在教学和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誤区和问题。
第一,提倡情景教学不免会把教学情境多就认为是优质的课堂,有效地课堂,所以有的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材料很多,创设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太多,没有重点。因此要求创设的情境时必须目的明确、内容清晰,有一定的层次性。
第二,创设情境要求贴近学生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表现、体验、感悟。所以有的教师就将创设生活情境等同于多举例,使得创设的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验,脱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因此要求创设生活情境的事例要有目的性、发展性,格调要高雅。
第三,创设问题情境要求设计能层层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方法,所以,有的教师就将创设问题情景转变为“满堂问”。在这种情境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削弱了学生体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综上所述,情景设置必须经过教师精心的构思,既要求“境”与“情”的结合,能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情景之中,又要求“境”与“理”的统一,将教学与教育内容寓于情景,情、境之中蕴涵着“理”,使其具有深刻内涵,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才能使学生真正因体验而晓理、因感受而动情,将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群言堂,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中政治课标》
[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1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陈琦,张建伟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第4期,殷树祥
[4]《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李吉林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创设情境 合作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课标要求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小组、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学习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而是要以学生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教师怎样创设情境,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培养学生个体的独立自主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助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提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促进合作探究的常用方法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合作探究欲望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和需要,当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有力的动机。”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去创设问题情境,既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又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其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在讲《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时,根据本班学生多数是“留守”青少年,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过于溺爱,因此,教学时设计了一位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要给儿女交学费的情景进行导入,设计了几个探究问题“家长准备存了2万元,专门做为学费,请问到什么地方存?”“到了存的地方不知道应该存哪种类型,请你帮忙。”“儿女同时上大学需要大笔钱,家长可以怎么解决?请你出主意”这样设计情境层层深入,学生在有趣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相关的知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他们对生活分析的能力。
2、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合作探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的例子在课堂中通过小品、演讲等形式进行再现,教学效果无疑是事半功倍的,让学生处在“学生在生活,乐在课堂,用在生活”的良性循环之中,学生这样才能感觉到政治不是空乏无用的说教,而是我们更好地生活的艺术,进而强化学生学习政治的动力。《消费及其类型》时,导入用“小明是买组装电脑还是品牌电脑,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来调动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在经济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讨论,又如:在讲解《价格变动的影响》时,用小品“家有儿女”来对生活中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进行再现,设计情境让学生对生活进行讨论分析,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创设角色情境,展现学生合作探究的活力
合作学习不仅指生生之间,还指师生之间、师师之间。例如在讲解《新时代的劳动者》,在学生掌握劳动的的含义、意义后,再出示国家促进就业的文件、劳动者就业和权利被侵害的图片,将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明白了“劳动者为什么要就业,怎样解决就业问题”;“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怎样维护劳动者权益”这样既避免了满堂灌,又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类角色情境的创设,通过角色的转换,使学生由知识的“受体”转而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为他们营造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等、民主、自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并让让学生在角色与角色之间进行知识与情感的交流,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使学生感受生活、分析生活,能够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产生深层的思考,为他们未来的深入探索积累情感体验。
二、运用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合作探究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但在教学和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誤区和问题。
第一,提倡情景教学不免会把教学情境多就认为是优质的课堂,有效地课堂,所以有的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材料很多,创设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太多,没有重点。因此要求创设的情境时必须目的明确、内容清晰,有一定的层次性。
第二,创设情境要求贴近学生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表现、体验、感悟。所以有的教师就将创设生活情境等同于多举例,使得创设的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验,脱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因此要求创设生活情境的事例要有目的性、发展性,格调要高雅。
第三,创设问题情境要求设计能层层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方法,所以,有的教师就将创设问题情景转变为“满堂问”。在这种情境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削弱了学生体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综上所述,情景设置必须经过教师精心的构思,既要求“境”与“情”的结合,能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情景之中,又要求“境”与“理”的统一,将教学与教育内容寓于情景,情、境之中蕴涵着“理”,使其具有深刻内涵,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才能使学生真正因体验而晓理、因感受而动情,将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群言堂,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中政治课标》
[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1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陈琦,张建伟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第4期,殷树祥
[4]《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李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