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串教学,魅力无穷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of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认识词串,是在一次低年级老师的课堂上。那天,那位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识字6》: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表面看来,这好像是几行排列整齐、毫不相干的词儿,一节课听下来就发现它们其实是联系紧密、语义相关的,是词语的串联,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那样。后来我发现,苏教版每一单元的“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原来就是一首成语歌。如三年级下册练习5中的8个成语,内容与前面的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有关,描绘了“沙漠之舟”骆驼的精神。韵脚为“i”,押韵合辙,结构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原来,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识字”板块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把一些语义相关的词语串连成几行,我们称它为“词串”。要知道这串冰糖葫芦可跟一颗颗山楂球儿不一样,一颗颗山楂球儿串起来,再蘸上冰糖,不仅味道更加可口,而且还增加了文化附加值,成为北京春节庙会上的一道风景线。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何时,词串教学,就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受词串识字的启发,教师们试着将阅读课文中的词语和意境构筑词串,把“词串”引入第一课时的生字新词教学。我听过很多这样的课,自己也经常在教学中如此尝试、运用,发现词串既能形成意境,帮助理解词语,感悟文本,读起来又琅琅入口,卓有成效。
  一、词串教学,促进理解词义
  有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多费口舌去讲解,学生就能理解,而有些诃语的意思很难“言传”,只可意会。用这样的词语组成的词串不仅要让学生会认读,而且要读出词串的韵味,从而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词串教学的最大特色。《雾凇》一课中可以组成这样两串词语:“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寒风吹拂;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银松雪柳、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你们能够通过朗读来表达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第一组词语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你的朗读已经让老师感到要穿上羊毛衫了,谁还能读得让大家感受到要穿上棉袄呢?”第二组词语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读得越来越美。这样的词串朗读,能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抓住关键词语作深情的朗读,在美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还有一些词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展现词语的意象,领会词语的意思。如《黄河的主人》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词串:“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惊涛骇浪;胆战心惊、提心吊胆、谈笑风生;专心致志、破浪前行、如履平地”。学生会读后作进一步的指导:“在读这三组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随着学生对自己脑海中相应画面的描述,这三组词语的意思实际上也就被描述出来了。然后让学生想象着画面朗读这三组词语,就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气势。
  二、词串教学,帮助积累词汇
  词串是把某些相关联的词语串联起来的,有时是意思相近的一串词语,这不仅便于学生在比较中辨析词语之间在意思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而且还可以根据语言环境拓展词语,丰富词汇的表达。看到过这样一个教学设计:教者在教《水上飞机》一课时出示词串“求救、救援、救护”,在初步理解后作这样的拓展:“表达救援意思的还有什么词语?去拯救并医治危险的病人可以用哪一个相关的词语?去解救别人危急的事情又可以用哪一个相关的词语?”这样一引导,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地理解了“救助”“救治”“救急”等词语。
  在泰兴市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研讨活动观摩课上,我校成建华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里面虽然没有大量难理解的词,但有不少昆虫、与农业活动、农作物有关的词,成老师就把它们罗列成三组。学以致用,我在教《九寨沟》一文时就效仿了此法。课文介绍九寨沟的五彩池时运用了 “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两个词语,首先,让学生根据这两个词语想象五彩池的美丽,在描述中体会词义。接着,让学生说说颜色这么丰富的五彩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呢?在教《李时珍夜宿古寺》时设计了一组关于中草药的词串:胭脂草、刀豆子、金银花、鸡肠草、鹅肠草。然后,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回忆平时生活中见到的一些常见的中草药。这样在拓展中丰富了词汇,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
  三、词串教学,提高说话能力
  从课文中选择出来的词语构成的词串总是与课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相联系的,因而这样的词串就容易形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启发学生利用这些词语联系起来说一段话,有利于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基础上进行语句表达的训练,这样的词语学习已经上升到了词语的运用层次。在泰兴市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研讨活动观摩课上,陆季凤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一课,就抓住了课文中成语较多的现象,先让学生划出成语并理解,同时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上一两个成语说几句话,这一设计将词语学习与感知文本内容有机融合,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为进一步学课文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四、词串教学,概括主要内容
  《新课标》要求中高年级的学生“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叙事性作品中,了解事件梗概”,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善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教者另辟蹊径,巧妙地让学生达到目标。而词串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三年级有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在教这一课时,设计了“脚掌、睫毛、疙瘩;委屈、疼爱、自豪”两组词串,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词语后,利用词串的提示说说课文的大意,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这让学生体会到抓住关键词语就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又紧扣“委屈”一词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想想是什么使小骆驼感到委屈?再依据第一组词串让学生描述小骆驼外形的难看,体会小骆驼委屈的心理。
  高年级的课文相对来说含义深刻些,更难把握文章的主旨,而借助词串则可以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变得水到渠成。如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教学时,先请学生反复诵读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四字词语:家境贫寒、博览群书、鸿篇巨制、化为乌有、茶饭不思、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然后让他们根据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当学生看着词串侃侃而谈时,我相信学生已经掌握了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重要方法。   五、词串教学,理清文章脉络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经说过:“论文有脉络,千古著不诬。”人身脉络是人的命脉,文章脉络是文章的生命线。若学生能抓住文章的脉络,对于理解课文就会起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小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找出文章的线索。若教师直接讲解,又未免太枯燥了。有经验的教师便把脉络与词串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他的文章《我看第一课时》中说扫除字词障碍也需教师的教学智慧,并不是逐字逐句地讲解。他教学《二泉映月》时,便出示以下三组词串: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壁、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经历坎坷、热爱音乐、向往光明;委婉绵延、升腾跌宕、步步高昂、舒缓起伏、恬静激荡。老师分别请三位学生读这三组词语,然后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第一列写月光的美丽,第二列写阿炳的坎坷经历,第三列写《二泉映月》曲调的变化。接着,老师要求大家按照这三方面的内容用心去读课文,遵循这三条线索用心去品文字,深入体味阿炳的生活和情感。有了这三条线索在前方“照明”,学生学起来便游刃有余了。
  如此,我在教《九寨沟》一文时就按照优美景色和珍稀动物两类设计词串;教《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时按照古寺的破败和李时珍察访药材的艰辛来设计词串;教《大江保卫战》一文时,将表现险情的与战士英勇抗洪的词分成两组……这种词串教学,既有助于理解词义,还能读出形象,读出味道,为下面感知文本,梳理层次作铺垫,可谓一举多得。
  六、词串教学,感悟语文之美
  词串教学,一定要读,而且要诵读。诵读也是朗读,不过它跟朗读相比,还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即所谓“熟读成诵”。古人早就说过:读书就像吃水果,囫囵吞下去,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必须细细地咀嚼,品一品,尝一尝,滋味自然知道。我们常说,要读出味儿来,就是这个意思。二是更注重体验品味,感情投入。要“声像同步”,即所谓“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中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或是一个优美的情境,或是一个幽雅的意境,或是一个生动场景等。三是更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要知道,声调也是一支无形的“笔”,也可以绘形绘色。不过它不是用线条、色彩,而是用声调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这样,学生在诵读词串时,就会感受到词串的鲜明节奏所带来的意境美、韵律美和音乐美,就会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的优美,他们的精神世界会得到陶冶和熏陶。
  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词串教学,让词串教学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田上绽开朵朵美丽的花朵。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护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护理工作将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对患者病疾护理的模式转变人文关怀护理的模式。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护理人才已经成为提升护理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为加强中职卫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中职护理专业随机抽取三个班级共182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结果表明,中职卫护生现状对人文素质教育极为不利。加强人文素质的护理教育应该成为护理教育领域中
【摘 要】古人讲:静能养性、静能生智。课堂是师生交往的场所,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科学概念的建立、规律的领悟和应用、学科知识的系统建构无不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深思、沉思、静思。  【关键词】静读 静思 静练  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新课程理念也逐步植根于教师头脑中。在许多课堂特别是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上,教师们几乎使尽浑身解数,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游戏竞赛,层出不穷,学生的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进行数学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呢?这就成了我们小学数学老师积极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提高 小学数学 教学质量 途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学会用数学去思考与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创新,但是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仅仅追求潮流,追求个性,但是教学的效率依然得不到提高。如何才能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呢,下面我们重点从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引言  《礼记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高效课堂之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掀起一场课改大风潮,并取得显著成效,应该说和它的教育理念更契合了教育的规律,把学生真正推向了主人翁的位置,把课堂彻底还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然而,作为教师,要想全身心投入到高效课堂这场重大改革中来,并取得一定的实际性成效,首先就应该从改变自身开始,摈弃旧模式,开创高
期刊
呀!有贼光顾啦!有贼光顾啦!  发生什么事了?  姑娘别慌,把事情经过说说,咱可以帮你报警。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开展创新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运用什么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是我们数学老师要去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 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在我们农村学校,一些思想守旧的老师在开展
一、主体教育思想的萌芽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我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点,引起教育学界的一场大讨论,形成了主体教育思想。在近20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研究主体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必须确立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高扬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发展,对原有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