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例谈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学生的管理和心理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难题。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班主任要分析其心理特点,找出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其改掉不良习惯。班主任应当积极主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的转化工作,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其对于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学习的需要。就班主任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心理的转化工作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试做探讨。
  关键词:心理教育;班主任工作;心理转化
  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会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学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和进行心理咨询来实施心理教育,这无疑是学校加强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但笔者认为,若能充分发挥学校各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教育的积极性,不失为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途径和一种方式。下面笔者结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案例:吴某(小吴),女,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父亲,某中学数学教师;母亲,某中学出纳。开学初,学习情况正常,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开朗活跃。但慢慢地出现厌学心理,从不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的关系不和谐,后来甚至与同学打架。
  一、原因分析
  经过与小吴交谈,了解到其父母在南方工作,她从小就与外祖父、外祖母在北方生活,直到初中一年级才转学到南方,回到父母身边。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因为语言障碍,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小吴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并不顺畅,进而出现摩擦和冲突。由于所在的学校是重点中学,学习竞争激烈,一两次考试成绩的退步,令她自信心大减;而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对她寄予很高的期望,因其成绩退步而加以训斥。与同学及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业上的沉重压力,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因一件小事,就与同学“大动干戈”。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笔者认识到,如果家长和教师对其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越片面,对身边的人或事就会越感到不满,最终将导致自我孤立,直至不可挽救。
  二、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引导其家长改变教育方式,杜绝给予小吴不良的刺激。
  笔者认识到造成小吴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之一在于家庭。因此,笔者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不良刺激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极大地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和教师应坚持积极暗示、正面教育为主,多从积极的方面去观察孩子,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让孩子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除了正面引导外,必要的批评和惩罚也是需要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好的方法。不使用有伤自尊的语言去刺激孩子,也避免采取赌气式或阴阳怪调的言辞来挖苦孩子,而是讲道理,析利弊,调动自我改正、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并加强引导和督促,了解孩子的心理反应,发现进步就及时强化,发现问题症结就弄清原因,再改变方法教育。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小吴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按时交作业。
  第二步: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小吴还不大愿意跟笔者交谈,笔者去家访,她总回避,或是一问三不答。笔者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里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笔者便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同班同学知道这种情况后,主动在放学后陪她聊天,给她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笔者了解到小吴极喜欢写日记,就指导她写好日记,引导她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这样有助于她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与此同时,笔者透过日记这扇反映她心理的“窗口”,及时了解她的心理状态,及时给她施以“心理按摩”,即细致温暖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她较快地振作起来,重新树立生活与学习的信心。她很爱读书,文学底蕴深厚,作文很有文采。笔者就利用一次作文评讲课,把她的作文当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声情并茂地朗读。结果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笔者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使她重新融入班集体中。
  三、从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一)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优劣,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尤其甚少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教学工作的成效,有时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二)我们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青少年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学生的许多心理沖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人忽视,视而不见,置若罔问,以致不少学生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确自己是青少年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教学方法与作业形式较为单一。若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则应立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将情景法贯穿教学的始终,并注重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运用在教學过程中,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摘 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关键要有好的途径,可以阅读经典故事、优秀作文,也可以阅读同学的作文,有了积累,写作就会顺理成章。此外,还可以参照学生感兴趣的作文比赛,手抄报、黑板报评比活动等。在评讲作文时,让学生朗读、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同学的作文,增强学生信心,发挥榜样作文作用,让学生增强习作兴趣。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提升途径  农村小学生
摘 要:阅读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为他们今后大量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从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小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阅读”教育等方面着手,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段;阅读能力;教学方法  一、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以激发
摘 要:自从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笔者在教学过程和不断改进反思的过程中,探讨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模式:搭建情景,融入趣味;利用教具,实践探索;设计游戏,寓教于乐;教师让位,学生主导。希望通过采取以上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
摘 要:根据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基于核心素养背景,采取设计问题情境、一题多解、重视解题细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发散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习惯。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问题教学  数学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一些数学知识以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到了共享经济当中,而且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可
摘 要: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对于小学美术学科而言,信息技术进入美术课堂,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大大地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实现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基于此,笔者提出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情境;融入信息技术,提高动手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造思维;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家校共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
摘 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文章对情境教学法的定义和意义进行概括性的阐述,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了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性和可行性。笔者认为开展情景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具体教学应用为:通过实物,创设直观情境;创设活动场景,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关键词: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课堂实践  一、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教材内
摘 要:热身运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行为之一,教师在体育课前要进行部分组织低强度的准备运动。学生对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准备活动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所达到的热身效果也不充分,容易在体育课堂中造成身体损伤。实践课堂采用动态思维热身,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动状态,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和灵敏性,既达到运动热身的目的,又体现了创新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动态思维热身;小学体育;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