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莆田市非高危人群丙型病毒肝炎感染的有关问题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5-2014年莆田市疾病控制中心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数据及2012-2015年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1055例丙肝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2005-2011年本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后升幅趋于平稳,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感染者主要分布在40~60岁这一年龄段,患者职业主要为农民,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莆田市一些沿海区县存在较高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临床上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知率,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 丙型病毒性肝炎; 感染; 预防措施
Analysis of High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with No High Risk Factors and Disease Prevention/HE Xiong-zhi,QIU Rong-xian,HUANG Qing-hua,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5):065-068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HCV infection with no high risk factors from Putian and researched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We analyzed the databases of HCV infection obtained from the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of Putian during 2005 and 2014 and the 1055 clinical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utian University during 2012 and 2015.Result:The prevalence of HCV infection of Putian was obviously increase between 2005 and 2011, and then,the trend was leveled off.The prevalence of HCV infection with females was higher than males.The age of HCV-infected patients in this study was mainly between 40-60 years old.The profession of HCV infection almost was peasa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age between the chronic hepatitis C,liver cirrhosis and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0.01).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of HCV infection of Putian coastal regions is high which would cause enough attention from clinically and the national related department. More publicity should carry out for populace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the perceive and take timely treatment of the HCV infection.
【Key words】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Disease pre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Hospital of Putian College,Putian 351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5.016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經血液等途径传播,慢性化程度较为严重,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产生严重的健康损害,现已成为全球也包括中国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2.8%[1-3]。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4]。2006年本院对莆田市某村庄进行丙型肝炎调查,结果显示该村庄抗-HCV阳性率高达28.86%,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另外一些沿海村庄也存在较高的感染率,而莆田市中心血站提供数据显示,2004-2006年莆田市义务献血者的抗-HCV阳性率仅为0.22%[5]。为了进一步对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以便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研究调取莆田市疾病控制中心2005-2014年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数据,结合2012-2015年莆田學院附属医院住院的1055例丙肝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有关问题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为制定丙型肝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取2005-2014年疫情资料源自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住院病例资料源自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2012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慢性丙肝患者1055例。慢性丙型肝炎诊断符合2004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6]。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试剂与仪器 住院病例抗-HCV 检测采用抗-HCV(ELISA) 第三代试剂盒;生化仪为Beckman AU5800;HCV RNA定量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RT-PCR),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公司产品,仪器是Roche公司light cycle全自动PCR仪。HCV基因测序由艾迪康公司完成,仪器由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提供。
1.3 研究方法 对2005-2014年慢性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的年龄、性别、区域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对住院病例参考相关资料设计调查表,采集流行病学资料。基本资料如包括:被调查者年龄、性别、工作生活情况、献/输血史、静脉滥用药物史、各种手术史以及胃、肠镜检查、牙科治疗等,筛查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采集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置-80 ℃冰箱中备用,对丙肝抗体阳性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基因分型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5-2014年莆田市累计疫情报告丙型肝炎病例6516例, 2005-2011年本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后升幅趋于平稳,2005年101例,2006年178例,2007年254例,2008年476例,2009年604例,2010年610例,2011年828例,2012年1134例,2013年1157例,2014年1174例,见图1。
2.2 疫情报告患者所在区县分布 2005-2014年莆田市各县区丙型肝炎疫情报告情况,秀屿区与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报告率较高,其中城厢区120例,涵江区162例,荔城区258例,湄洲岛管委会309例,仙游县1038例,湄洲湾北岸管委会1528例,秀屿区3101例,见图2。
2.3 疫情报告患者年龄、性别分布 2005-2014年莆田市各县区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中,男性2668例(40.95%),女性3848例(59.05%)。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报告人数主要集中在40岁以后的年龄组,40~60岁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85.73%,见图3。
2.4 疫情报告患者职业分布 在患者职业中,以农民(5267例,80.83%)、渔民(211例,3.23%)、家务及待业(471例,7.22%)为主,三者占总病例数的91.30%,见表1。
2.5 住院患者基本情況 1055例住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男性406例(38.48%),女性649例(61.52%),患者年龄5~101岁,平均 (58.70±14.08) 岁,体重40~140 kg,平均(61.74±10.30)kg,手术史
36例(3.41%),其中明确输血史19例(1.80%),共128例(12.13%)有临床症状,多为乏力、食欲差、腹胀等非特征性表现,于本科发现者580例(54.99%),外科发现212例(20.09%),其他科室263例(24.93%),其中慢性丙型肝炎858例,年龄(57.08±14.18)岁;肝硬化101例,年龄(64.96±10.75)岁,原发性肝癌96例,年龄(68.25±9.95)岁,三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6 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情况 1055例患者均检查肝功能,患者肝功能损害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其中总胆红素两倍正常值以下者995例(94.31%),谷丙转氨酶两倍正常值以下677例(64.17%),谷草转氨酶两倍正常值以下654例(61.99%)。其中检测出HCV-RNA阳性751例(71.18%),HCV-RNA均值为(5.08±1.37)lgIU/mL,其中446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见表2、3。
2.7 丙型肝炎患者家庭聚集情况 丙型病毒性肝炎能够通过血液、性、母婴等途径感染,对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抗-HCV阳性者有明显家庭聚集现象,≥2人抗-HCV阳性的家庭有 54个,其中2人抗-HCV阳性的家庭有41个,3人抗-HCV阳性的家庭11个,4人阳性的家庭有2个。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丙肝防治工作已扎实稳步开展起来,但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大量丙肝患者存在,丙肝聚集性疫情已多次发生,部分成为公共卫生事件[7]。本院感染性疾病科于2006 年始发现莆田市沿海几个村庄丙型肝炎远远高于世界及全国平均水平,感染者多集中在本市的秀屿区与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后的年龄组,性别以女性为主,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对上述县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丙肝筛查,应尽发现患者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仅少数的患者有临床症状,多为乏力、食欲差、腹胀等非特征性表现,患者肝功能损害大多正常或轻度异常,相当大部分是因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8-9]。丙型肝炎患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状况,如何减少家庭内传播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丙型肝炎为血源性传播性疾病,但在本院的患者中,有手术史(3.41%)及明确输血史者(1.80%)少见,感染与职业献血、输血、输血制品、静脉滥用药物关系不明显,基本可排除這些感染的高危因素存在,因此莆田市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不是很明确。经过长期的调查发现,在2000年以前,当地农村卫生所长期存在共用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器械的情况,医疗器械的消毒并不规范,这可能是导致莆田市部分村庄丙型肝炎高发感染的主要原因[10-11]。
丙肝的预防尚无疫苗可用,目前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感染HCV的患者[12]。鉴于莆田市丙型肝炎感染者为非高危人群,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途径不是很明确,莆田市的丙肝的防治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实现。 3.1 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工作 加强检测、诊断和报告,提升疫情监测质量;加强丙肝规范化治疗,降低丙肝病死率;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区县级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使其逐步具备开展丙肝核酸检测的能力;我市丙型肝炎患者的感染者多数是农民,经济状况较差,政府有关部门可加大力度推动和完善保障政策,减轻丙肝患者医疗负担,通过对丙型肝炎现症患者的有效治疗和治愈,实现“治疗即预防”策略;加强丙肝聚集性疫情预警及处置工作,及时发现和科学处理聚集性疫情[13-14]。
3.2 切断丙型肝炎传播途径 丙肝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以经血传播、经性传播、母婴传播为主,三种传播途径中,又以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血液安全管理,减少丙肝医源性传播,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开展集中整治,严格基层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准入标准,特别要严控不安全注射问题;严厉打击无照无证行医等违法行为;加强医疗机构透析设备、肠镜、胃镜、手术器械、牙科器械等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规范注射、静脉输液、侵入性诊断治疗等医疗行为,降低医源性传播风险[15-16]。
3.3 保护易感人群 由于丙肝目前没有疫苗,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主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等工作来减少丙肝传播[17-18]。目前,公众对丙肝的知晓度相当低,大众及重点人群对丙肝防治的认识严重不足,所以在预防丙肝方面,宣传教育工作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大众和媒体,特别在丙肝疫情较为严重地区,以普及丙肝可防可治愈知识为核心内容,宣传丙肝传播危险因素,提倡自我保护[19-21]。相关部门可适时向社会公布我国丙肝流行状况,引导舆论媒体和群众正确认识我国丙肝流行状况,避免聚集性事件出现可能导致的恐慌心理。
综上所述,在丙型肝炎的防治上,由于政府部门的重视,医院感染控制、血液安全管理、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目前促使HCV传播的危险因素仍然可能长期存在,这就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做好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关键控制环节的同时,制定完善丙肝防治规划或行动计划,并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各项能力建设和督导检查,提高对丙肝的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Mohd Hanafiah K,Groeger J,Flaxman A D,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new estimates of age-specific antibody to HCV seroprevalence[J].Hepatology,2013,57(4):1333-1342.
[2] Lavanchy D.The global burden of hepatitis C[J].Liver Int,2009,29(Suppl 1):74-81.
[3]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uidelines for the screening,care and treatment of persons with hepatitis infection[S].2014.ISBN:9789241548755
[4]陈圆生,李黎,崔富强,等.中国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9):888-891.
[5]林国贤,黄庆华,刘福星,等.莆田市某村庄丙型肝炎高发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实驗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13(4):409-414.
[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194-198.
[7]吴家兵,龚磊,王爱红,等.2004-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1):965-967.
[8]窦晓光,丁洋.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新策略探讨[J].传染病信息,2016,29(2):71-73.
[9]刘继旭,罗安云,王明桃,等.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1):87-89.
[10]刘雷,张连生,汤恒,等.湖北省2004-201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732-734.
[11]袁素娥,李映兰.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处理与追踪随访[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6):428-430.
[12]陈新月,任姗.《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解读[J].北京医学,2015,37(12):1186-1188.
[13]杨刚,沈红燕.余杭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0):1027-1028.
[14]陆明霞,黄莉芳.张家港市乙型和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301-2303.
[15]葛琳,王岚,丁正伟,等.中国2010-2012年丙型肝炎哨點5类监测人群HCV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11):812-815.
[16]郭永豪,范军星,王哲,等.河南省一起丙型肝炎疫情的血清学调查和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3(7):722-725.
[17]栾博,卢欣荣,邓立权,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丙型肝炎患者对丙型肝炎的认知现状[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3):168-171.
[18]何保昌,高小叶,何斐,等.医务人员及医学生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2):277-279.
[19]蔡蓉,陈跃,范刚.2004-2013年淮安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4,30(24):3601-3603.
[20]吴田勇,曾庆,于萌,等.2004-2012年中国丙型肝炎报告数据ARIMA模型及其趋势预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5):705-709.
[21]刘同中,马鑫,刘万里,等.新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3):4237-4239.
(收稿日期:2016-11-01) (本文编辑:程旭然)
【关键词】 丙型病毒性肝炎; 感染; 预防措施
Analysis of High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with No High Risk Factors and Disease Prevention/HE Xiong-zhi,QIU Rong-xian,HUANG Qing-hua,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5):065-068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HCV infection with no high risk factors from Putian and researched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We analyzed the databases of HCV infection obtained from the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of Putian during 2005 and 2014 and the 1055 clinical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utian University during 2012 and 2015.Result:The prevalence of HCV infection of Putian was obviously increase between 2005 and 2011, and then,the trend was leveled off.The prevalence of HCV infection with females was higher than males.The age of HCV-infected patients in this study was mainly between 40-60 years old.The profession of HCV infection almost was peasa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age between the chronic hepatitis C,liver cirrhosis and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0.01).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of HCV infection of Putian coastal regions is high which would cause enough attention from clinically and the national related department. More publicity should carry out for populace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the perceive and take timely treatment of the HCV infection.
【Key words】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Disease pre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Hospital of Putian College,Putian 351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5.016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經血液等途径传播,慢性化程度较为严重,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产生严重的健康损害,现已成为全球也包括中国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2.8%[1-3]。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4]。2006年本院对莆田市某村庄进行丙型肝炎调查,结果显示该村庄抗-HCV阳性率高达28.86%,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另外一些沿海村庄也存在较高的感染率,而莆田市中心血站提供数据显示,2004-2006年莆田市义务献血者的抗-HCV阳性率仅为0.22%[5]。为了进一步对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以便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研究调取莆田市疾病控制中心2005-2014年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数据,结合2012-2015年莆田學院附属医院住院的1055例丙肝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有关问题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为制定丙型肝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取2005-2014年疫情资料源自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住院病例资料源自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2012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慢性丙肝患者1055例。慢性丙型肝炎诊断符合2004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6]。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试剂与仪器 住院病例抗-HCV 检测采用抗-HCV(ELISA) 第三代试剂盒;生化仪为Beckman AU5800;HCV RNA定量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RT-PCR),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公司产品,仪器是Roche公司light cycle全自动PCR仪。HCV基因测序由艾迪康公司完成,仪器由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提供。
1.3 研究方法 对2005-2014年慢性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的年龄、性别、区域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对住院病例参考相关资料设计调查表,采集流行病学资料。基本资料如包括:被调查者年龄、性别、工作生活情况、献/输血史、静脉滥用药物史、各种手术史以及胃、肠镜检查、牙科治疗等,筛查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采集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置-80 ℃冰箱中备用,对丙肝抗体阳性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基因分型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5-2014年莆田市累计疫情报告丙型肝炎病例6516例, 2005-2011年本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后升幅趋于平稳,2005年101例,2006年178例,2007年254例,2008年476例,2009年604例,2010年610例,2011年828例,2012年1134例,2013年1157例,2014年1174例,见图1。
2.2 疫情报告患者所在区县分布 2005-2014年莆田市各县区丙型肝炎疫情报告情况,秀屿区与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报告率较高,其中城厢区120例,涵江区162例,荔城区258例,湄洲岛管委会309例,仙游县1038例,湄洲湾北岸管委会1528例,秀屿区3101例,见图2。
2.3 疫情报告患者年龄、性别分布 2005-2014年莆田市各县区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中,男性2668例(40.95%),女性3848例(59.05%)。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报告人数主要集中在40岁以后的年龄组,40~60岁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85.73%,见图3。
2.4 疫情报告患者职业分布 在患者职业中,以农民(5267例,80.83%)、渔民(211例,3.23%)、家务及待业(471例,7.22%)为主,三者占总病例数的91.30%,见表1。
2.5 住院患者基本情況 1055例住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男性406例(38.48%),女性649例(61.52%),患者年龄5~101岁,平均 (58.70±14.08) 岁,体重40~140 kg,平均(61.74±10.30)kg,手术史
36例(3.41%),其中明确输血史19例(1.80%),共128例(12.13%)有临床症状,多为乏力、食欲差、腹胀等非特征性表现,于本科发现者580例(54.99%),外科发现212例(20.09%),其他科室263例(24.93%),其中慢性丙型肝炎858例,年龄(57.08±14.18)岁;肝硬化101例,年龄(64.96±10.75)岁,原发性肝癌96例,年龄(68.25±9.95)岁,三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6 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情况 1055例患者均检查肝功能,患者肝功能损害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其中总胆红素两倍正常值以下者995例(94.31%),谷丙转氨酶两倍正常值以下677例(64.17%),谷草转氨酶两倍正常值以下654例(61.99%)。其中检测出HCV-RNA阳性751例(71.18%),HCV-RNA均值为(5.08±1.37)lgIU/mL,其中446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见表2、3。
2.7 丙型肝炎患者家庭聚集情况 丙型病毒性肝炎能够通过血液、性、母婴等途径感染,对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抗-HCV阳性者有明显家庭聚集现象,≥2人抗-HCV阳性的家庭有 54个,其中2人抗-HCV阳性的家庭有41个,3人抗-HCV阳性的家庭11个,4人阳性的家庭有2个。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丙肝防治工作已扎实稳步开展起来,但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大量丙肝患者存在,丙肝聚集性疫情已多次发生,部分成为公共卫生事件[7]。本院感染性疾病科于2006 年始发现莆田市沿海几个村庄丙型肝炎远远高于世界及全国平均水平,感染者多集中在本市的秀屿区与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后的年龄组,性别以女性为主,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对上述县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丙肝筛查,应尽发现患者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仅少数的患者有临床症状,多为乏力、食欲差、腹胀等非特征性表现,患者肝功能损害大多正常或轻度异常,相当大部分是因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8-9]。丙型肝炎患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状况,如何减少家庭内传播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丙型肝炎为血源性传播性疾病,但在本院的患者中,有手术史(3.41%)及明确输血史者(1.80%)少见,感染与职业献血、输血、输血制品、静脉滥用药物关系不明显,基本可排除這些感染的高危因素存在,因此莆田市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不是很明确。经过长期的调查发现,在2000年以前,当地农村卫生所长期存在共用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器械的情况,医疗器械的消毒并不规范,这可能是导致莆田市部分村庄丙型肝炎高发感染的主要原因[10-11]。
丙肝的预防尚无疫苗可用,目前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感染HCV的患者[12]。鉴于莆田市丙型肝炎感染者为非高危人群,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途径不是很明确,莆田市的丙肝的防治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实现。 3.1 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工作 加强检测、诊断和报告,提升疫情监测质量;加强丙肝规范化治疗,降低丙肝病死率;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区县级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使其逐步具备开展丙肝核酸检测的能力;我市丙型肝炎患者的感染者多数是农民,经济状况较差,政府有关部门可加大力度推动和完善保障政策,减轻丙肝患者医疗负担,通过对丙型肝炎现症患者的有效治疗和治愈,实现“治疗即预防”策略;加强丙肝聚集性疫情预警及处置工作,及时发现和科学处理聚集性疫情[13-14]。
3.2 切断丙型肝炎传播途径 丙肝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以经血传播、经性传播、母婴传播为主,三种传播途径中,又以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血液安全管理,减少丙肝医源性传播,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开展集中整治,严格基层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准入标准,特别要严控不安全注射问题;严厉打击无照无证行医等违法行为;加强医疗机构透析设备、肠镜、胃镜、手术器械、牙科器械等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规范注射、静脉输液、侵入性诊断治疗等医疗行为,降低医源性传播风险[15-16]。
3.3 保护易感人群 由于丙肝目前没有疫苗,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主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等工作来减少丙肝传播[17-18]。目前,公众对丙肝的知晓度相当低,大众及重点人群对丙肝防治的认识严重不足,所以在预防丙肝方面,宣传教育工作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大众和媒体,特别在丙肝疫情较为严重地区,以普及丙肝可防可治愈知识为核心内容,宣传丙肝传播危险因素,提倡自我保护[19-21]。相关部门可适时向社会公布我国丙肝流行状况,引导舆论媒体和群众正确认识我国丙肝流行状况,避免聚集性事件出现可能导致的恐慌心理。
综上所述,在丙型肝炎的防治上,由于政府部门的重视,医院感染控制、血液安全管理、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目前促使HCV传播的危险因素仍然可能长期存在,这就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做好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关键控制环节的同时,制定完善丙肝防治规划或行动计划,并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各项能力建设和督导检查,提高对丙肝的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Mohd Hanafiah K,Groeger J,Flaxman A D,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new estimates of age-specific antibody to HCV seroprevalence[J].Hepatology,2013,57(4):1333-1342.
[2] Lavanchy D.The global burden of hepatitis C[J].Liver Int,2009,29(Suppl 1):74-81.
[3]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uidelines for the screening,care and treatment of persons with hepatitis infection[S].2014.ISBN:9789241548755
[4]陈圆生,李黎,崔富强,等.中国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9):888-891.
[5]林国贤,黄庆华,刘福星,等.莆田市某村庄丙型肝炎高发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实驗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13(4):409-414.
[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194-198.
[7]吴家兵,龚磊,王爱红,等.2004-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1):965-967.
[8]窦晓光,丁洋.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新策略探讨[J].传染病信息,2016,29(2):71-73.
[9]刘继旭,罗安云,王明桃,等.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1):87-89.
[10]刘雷,张连生,汤恒,等.湖北省2004-201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732-734.
[11]袁素娥,李映兰.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处理与追踪随访[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6):428-430.
[12]陈新月,任姗.《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解读[J].北京医学,2015,37(12):1186-1188.
[13]杨刚,沈红燕.余杭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0):1027-1028.
[14]陆明霞,黄莉芳.张家港市乙型和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301-2303.
[15]葛琳,王岚,丁正伟,等.中国2010-2012年丙型肝炎哨點5类监测人群HCV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11):812-815.
[16]郭永豪,范军星,王哲,等.河南省一起丙型肝炎疫情的血清学调查和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3(7):722-725.
[17]栾博,卢欣荣,邓立权,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丙型肝炎患者对丙型肝炎的认知现状[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3):168-171.
[18]何保昌,高小叶,何斐,等.医务人员及医学生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2):277-279.
[19]蔡蓉,陈跃,范刚.2004-2013年淮安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4,30(24):3601-3603.
[20]吴田勇,曾庆,于萌,等.2004-2012年中国丙型肝炎报告数据ARIMA模型及其趋势预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5):705-709.
[21]刘同中,马鑫,刘万里,等.新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3):4237-4239.
(收稿日期:2016-11-01) (本文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