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视角看学校科普讲座的策划要领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普讲座是学校进行科普教育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教育形式。从现代传播学的视角,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方面,重新审视学校科普讲座的策划要领,以促其在传承中发展和创新,提升科学传播效果。
  科普讲座讲座策划传播学科普讲座一直是学校最常见的科普教育形式之一。然而,随着通信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师生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方式大大增多,严重冲击了科普讲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如何提高师生对科普讲座的兴趣呢?这有必要从现代传播学的视角,从作为传播基本要素的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等方面,重新审视科普讲座的策划要领,以促其在传承中发展和创新,提升科学传播效果。
  一、传播主体:谁来传播
  传播主体是科学传播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主讲人是讲座中的传播主体,是影响讲座效果的关键因素。
  学校科普讲座在主讲人选择方面至少应考虑以下三方面:一是学识的科学性、专业性,这主要是对主讲人在专业背景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考虑条件。二是语言的通俗性、生动性,这是对主讲人语言使用技巧方面的要求,讲座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形式,讲座语言既不是典型的书面语,也不是典型的口语,要求语言表达上专业性与通俗性做到完美结合。三是情感、气质的亲和力、感染力,这主要考虑的是对主讲人形象风度方面的要求,要求能很好地与师生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合作互动、达成共识的氛围,精神饱满,能很好地综合运用姿态、动作、手势及神情等方式表达对话题不同的解读。
  二、传播对象:向谁传播
  任何科学传播都必须关注自身的传播对象,否则就是无的放矢。学校科普讲座必须重视受众需求的分析与研究,对于师生对不同科学话题的关注程度,应做调研分析,充分了解听众的兴趣点有利于更好地为受众“量身定做”策划出受欢迎的科普讲座选题。比如,对于小学和初中学生而言,关注的选题依次是动物学、航天天文、公共安全、信息技术,以及社会热点和科技大事件,在今后选题策划中应有所侧重。
  三、传播内容:传播什么
  传播内容是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是科学传播的重要要素。传播内容体现在讲座上便是选题策划这一重要环节。
  学校科普讲座的选题,一是应体现科学性,必须具有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二是选题要有时代性,体现科技发展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的影响,特别是结合社会重大事件和广为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反映出高度的时代特征。三是主题与师生之间的适切性,讲座面向的是广大师生,而不是少数群体,选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整体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满足更多师生的需求,提高科普覆盖面。
  四、传播媒介:如何传播
  传播媒介是承载和传播科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是连接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的“通道”,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传播媒介体现在科普讲座上便是如何通过讲座的过程或者说讲座本身的形式创新更好地进行传播科学。
  传播方式和途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的总体效果,传统讲座遭到信息时代冲击后,其弊端也渐渐突出,必须从讲座自身形式的创新上找突破点。一是引入“对话”“访谈”,特别针对跨学科或争议性较大的主题,可以邀请两位或多位主讲人,增强对话和互动交流,拓展师生的視域。二是融入更多辅助形式,在保证以演讲为主要形式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科学实验的表演、科技产品的展示及科普影片的播放等形式,共同服务于讲座主题的解读。三是做好后续传播资源搭建,讲座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场受益师生总是有限的,学校的科普讲座资源也应该通过多种“通道”扩大受益群体,如可以采用录像、音视频的方式进行反复使用,利用信息技术将线下与线上实现同步,增加讲座的互动性,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数据、视频点播等网络传播手段将讲座资源进行推广,将一次性的现场活动与持续性的科普资源相结合,实现科普效果最大化。
  总之,作为一种传统的科学传播活动形式,学校科普讲座只有结合学校教育特点和师生兴趣,着力从科学传播本身的基本要素方面把握策划要领,才能更好在传承中做出创新,让“老”的科普形式同样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任福君,翟杰全.科技传播与普及教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任福君,翟杰全.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是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对话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作用,课堂气氛得到活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对话教学 策略  一、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特点  (一)平等性  教学中平等意识的缺失或表面化,必将导致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灌输式”教学。它的显著特征是: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细致地讲,学生虔诚地听;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思维的办法,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成绩。  历史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特征、规律、起因及发展的理解,与历史教学的思维能力有着紧密关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为重要。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
目的:观察枸杞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的作用。方法:用100%浓度枸杞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然后检测小鼠抗体产生能力,特异玫瑰花结形成细胞检测(SRFC)、血清IgG检测。结果:用药组以上
摘要: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顺应学生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极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美术 美术欣赏 欣赏习惯 欣赏特征  一、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賞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
目的:制备一种方便实用,疗效确切的纯中药散剂,观察该药对口腔、胃溃疡等疾病的疗效.方法:以黄柏、芦荟、白及为主药制成愈疡止血散,用于临床.结果: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4.6%.结
参麦注射液(以下简称SM)由中药人参、麦冬经科学方法提出加工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它是目前急诊用药,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几年来,国内对其大量实验研究论证了它的药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