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手段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198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赏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审美、鉴赏能力,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对古诗词的学习有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手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本文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和特点,介绍了鉴赏教学的有效手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0-056-1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代表,因其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情感真挚,一直流传至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往教学模式下,关注的是字、词、句的翻译和解释,忽视了古诗词的整体内涵,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手段。
  一、判断诗词类别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分析题目可以了解诗词的类型和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第一,题目中含有古迹名、古人名、咏怀等要素,一般属于怀古诗,作者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要么抨击社会现实,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的不满;要么感慨个人际遇,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自身功业无成的无奈。第二,题目采用“赠、咏、赞 物象”的形式,一般属于咏物诗,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出对人事的评价、对生活的思考。第三,题目中出现“军”、“征”、“塞”等字眼,或者使用乐府旧题,一般属于边塞战争诗,例如《凉州词》、《关山月》、《从军行》,作者要么表达建功立业的心理,要么突出战争的惨烈,或者报国无门的愤恨。第四,题目中含有“送”、“别”字眼,一般属于送别诗,例如《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现出离别时的不舍,突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了解创作背景
  诗词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完成的,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必须先了解創作背景。以李清照的《武陵春》为例,单纯理解诗句内容,无法体会作者的“愁”是从何而来;或者错误认为只是独居女性的闲愁,和国家命运变化无关。实际上,结合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当时北宋被金灭亡,李清照和丈夫经历了国破家亡,生活处于颠沛流离中。创作《武陵春》时,丈夫病故,家中藏书文物焚毁,李清照一人居住在浙江金华,于53岁写下该诗词。了解创作背景后再看这首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反映的是李清照的现实生活,愁中既有孤身飘零之愁,又有国破家亡之愁,而不单单是闲愁。如此,有利于拉近作者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三、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古诗词由于生涩难懂,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音频,继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词句一开始直接罗列出9个景物意象,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教师可以播放类似的视频文件,或者采用图画 背景音乐的形式,呈现出作者描述的情景,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目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作为点睛之笔,渗透着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出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如此教学,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四、反复诵读品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古诗词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多朗读、多背诵,一方面丰富积累基础知识,为诗词鉴赏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提升诗词品味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到早春时节,乱花、浅草相互映衬的生机意境,感受动静结合的美丽图画。而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理解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既包含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五、尝试创新改写
  对古诗词进行改写,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前提是学生对诗词的内容非常熟悉,对作者情感把握到位。以杜甫的《望岳》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磅礴,赞美了祖国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攀顶峰的雄心气概。对此,有学生尝试改写为“待临绝山顶,一目扫千山”,和原诗句相比,在气势上明显不足。对此,可以将“临”字改为“攀”字,既突出了泰山的陡峭,又表达出不畏艰险的精神,更加贴近作者的心境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对古诗词进行创新改写,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将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到诗句中,不断提升鉴赏能力,而不是一时兴起,单纯为了应付而改写。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的一项文化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是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文中从判断诗词类别、了解创作背景、应用信息技术、反复诵读品味、尝试创新改写五个方面,介绍了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手段,希望为实际教学活动提供经验借鉴,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廖丽燕.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中外交流,2018,33:134-135.
  [2]王东霞.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初探[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3:88.
  [3]陈朝霞.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3.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生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了解自我现状和未来职业的基础上,確定职业和修养发展目标,制定相应规划,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条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完善自我,积极应对升学和就业,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培养高中生初步的生涯意识和生涯能力,做好未来人生的准备,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原则,以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以便为新高考改革的选科选课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高考;
摘要: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轨迹,在这种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许多院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纷纷采用了诸如直播教学及其他一些网络辅助手段来展开远程的在线课程,以求弥补现有缺憾来追赶原有教学进度。这期间,许多教师通过不断的尝试、研究与实践,能够发现在网络中所蕴含的、强大的教育价值。鉴于此,教师不妨尝试在后续教学中仍然延续这种智能价值,将之与面授的课堂教学相整合,全力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摘 要:众所周知,微习作就是将写作的笔触、写作的角度聚焦到一个镜头、一个画面、一个寫作方法……抓住细微之处,从而达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然而,我们实践发现,除了将写作方法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之外,还需要将这些零散的微习作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循序渐进,方能到达水到渠成的那一天。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思考,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微习作;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更为丰富并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对于生活应当有一定的用处,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也就导致了初中地理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地理识图能力开始,同时,现代地理信息主要是通过直观的图像展示的,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识图能力的培养是最为基本的能力,接下来,将进一步分析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识图能力培养现状,并提出一
摘要: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悄然而至,高中数学教学更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抓住课堂,抓好课堂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围绕核心素养设置问题情境,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理论架构、过程架构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长条件;创设现状;基本架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99  高中数学核心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使初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学生语文素养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关注点。中华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识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同时有效地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承担了增强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而且还要求师生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具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单纯是一门应用型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辅助学科,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现代化教学的基础,是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信息化技术潜能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求知欲,以此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H319.3;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
摘 要: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践行导入环节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英语教学本身的特征着重阐述落实课堂导入环节的具体措施,以便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9-066-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线性化地向学生灌输理论与知识点会使学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师生学习共同体”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教学领域中师生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师生学习共同体”理念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习、教学相长,如果能被合理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对于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本文从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价值出发,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在地图学习、实践体验、情境创设
摘要:当校際人员流动成为一种常态,人的管理难题也便日益突显。管理者只有充分发挥智慧,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才能让老师工作“上心”。  关键词:引领;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06-1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推进以及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实施,校际人员流动已成为一种常态,校内教师结构已从过去的相对单一变得复杂。我校是一所有着七十多年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