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在课堂上飞扬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bss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首届华东地区“苏派”教学高层论坛,以“不拘一格地教”为主题组织了语文、数学、科学的教学观摩活动。上海市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史加祥(2011年全国科学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姜向阳(特级教师),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胡海涛(特级教师),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曾宝俊(特级教师),这四位名师的科学课堂,根据同一主题“空气”,围绕空气的核心概念,从不同的知识点,选择适合自己教学特长的方法,组织了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科学探究活动。本栏目将分两期刊出四位名师的课堂节录与思考,并邀请了科学论坛主持人、特级教师张洪鸣进行点评。本期推出的是史加祥、曾宝俊两位老师的课例及评析。
  我常常梦想着这样的课堂:老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话题,动手动脑,情智共振,童心飞扬。我一直在探索、尝试这样的课堂。这一次执教《热空气》一课就是这样的一次尝试。
  “热空气”这个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儿陌生,然而,生日蜡烛和热气球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因而我的课就这样开始——
  师:史老师从上海过来,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玩儿的东西,看看老师带了什么?
  生(齐,兴奋地):蜡烛、打火机。
  师:谁来告诉我,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蜡烛?
  生:生日的时候。
  生:停电的时候。
  ……
  师:今天我们要围绕蜡烛来开始研究。会点吗?
  “会点吗?”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一问,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日蜡烛容易勾起他们的兴奋劲儿,兴奋的时候孩子就会忘乎所以,而此时让学生回顾点蜡烛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训练的是他们的一种理性思维。
  【教学片段】
  让学生点燃蜡烛,观察蜡烛。
  师:来,哪位小科学家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生:蜡烛火焰越烧越高了。
  生:蜡烛点得越久,油就越多。
  ……
  生:把手放在上面会很烫的。
  师(面对全班):蜡烛点燃了,手放在上面会怎样?
  生:热(烫)。
  师:谁能告诉我,火是烫的,可是我离火那么远,怎么还能感觉到热呢?
  生:有热气。
  师:蜡烛周围有没有东西?
  生:有!
  师:什么?
  生:空气。
  师:我的手放在旁边感觉到热,是什么东西变热了?
  生:空气。
  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热空气。(板书课题)
  师:我们手放在边上也感觉到热了,放在上面也感觉到热了。但要研究热空气,能不能就这么把手放在边上感受?最好能够有什么东西把这些热空气装起来是吧?谁有办法?
  生:拿袋子来装。
  ……
  师:反正不管什么办法,你得找个容器,把热空气装进去就可以了,是吧?我们生活当中最最常用的是什么?(出示塑料袋)
  从观察蜡烛火焰开始到发现热空气,再到用塑料袋装热空气来研究,这其中有着一种必然性。实际上,这个过程也暗含着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生活中的现象→对现象观察→产生问题→寻找产生现象的原因。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收集相关的信息,进行汇总研究。可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用塑料袋收集热空气远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其中一定会伴随危险、失误,而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并非一帆风顺也是科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被烫到,我特意做了一个塑料圆筒(似“烟囱”)帮助学生收集热空气。但大部分学生的实验结果令人沮丧:有的塑料袋并没有飘起来,有的塑料袋被热空气烫了一个洞,缩成一团。不过这种失败的体验是必需的,科学探索的路途中常常伴随着失败和懊恼,但同时也伴随着希望和惊喜。
  我让学生们回顾自己的操作——
  师:哪个小组来告诉大家,刚才你抓到热空气了没有?
  生:没有。袋子烧焦了……
  师:为什么?刚才说袋子已经离它很远了。袋子真离它远吗?我刚才看到很多小组是这样的(示范学生错误的做法),怎么样可以离它(火苗)更远?
  生:提起来。
  学生重新做实验,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在喊:热气球!热气球!几个小组的塑料袋慢慢飞起来了,学生们欢欣雀跃、欢呼鼓掌。我想,这一刻学生们心里唯有热气球,他们还知道热空气真的能够使气球上升,因为这个知识是在他们手指尖上诞生的,而这种由失败转而细心操作,调整行为、品尝成功的体验一定也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烙下了印记。
  【教学片段】
  师:玩了这么长时间,开心吗?
  生(齐):开心!
  师:光开心不行。科学家不能光开心是不是?你得说说刚刚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问题,谁能告诉我,你有没有装到热空气?
  生(众喊):装到了。
  师:谁来告诉我,你为什么说你那个袋子里已经装到热空气了?(这个问题很关键,这是在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将现象和本质联系在一起。)
  生:因为那些空气都是装在袋子里的,它会慢慢地拱大,所以会装到。
  师:哦,他看到了,那个塑料袋在慢慢变大。说明里面已经有空气装进去了。然后,我还看到有同学手在摸,你摸这个袋子感觉怎么样?
  生:很热。
  师:说明这个袋子里是不是热空气?
  生(齐):是。
  生:就是火把气给烧热了,塑料袋就会像热气球一样,往上飘。
  师:哦,他已经在联系生活,像热气球一样。我们刚刚说这个袋子飘上去了。再想想,到底只是袋子飘上去了,还是什么东西上去了?
  生(齐):热空气。
  师:好。是不是所有的小组塑料袋都飘起来了?
  生:不是。
  师:那为什么有些小组的就没有飘起来呢?
  生:袋子被烧坏了。
  生:因为袋子烧热了,稍微有一点点缩小,所以热空气散掉了一部分。
  师:哦,还是被烫掉了,是吧?问题是,你是不是刚把袋子套上去,它就“哗”飞掉了?
  生:不是!
  师:那什么情况下它才飞掉的?
  生:烧了很久了。
  师:一会儿行吗?
  生:不行!必须在上面套很久,里面热空气多了,你一放手,它才会飘上去。
  师:也就是说,里面只有一点点热空气,它能不能飘起来?
  生:不行!
  师:哎,只有一点点不行的,里面要有很多很多热空气,才能把袋子飘起来,飞上去。
  在这一个环节里,我通过一组问题,让学生们回顾自己的操作,梳理自己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大多热衷于做(动手),而很少去关注指导动手的思考。学生盲目而躁动的操作占主导地位,而科学家理性而细致的操作占主导地位,让天然的科学家(孩童)变成真正的科学家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
  这一堂课最让我感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各种信息不断进入他们的头脑,支配他们的行为,主导他们的思想,再加上孩童本身的顽劣天性,使他们不断和外部世界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想,学生幼年的一些探索,会在他成年之后某一不经意的时刻,突然间爆发出来,也许那个时候,世界运行的轨迹会随之而改变。谁能说,这不是教育的结果呢?看着学生们欢呼,看着学生们兴奋,我的心也随之飞扬起来。是啊,在这样一个童心飞扬的课堂里,老师的心怎么会不飞扬呢?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就业难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了,帮助大学生从学生生涯到职业生涯转变的职业指导工作成为我国高等教
反思式思维主要是通过记录一些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作课后反思,它能够对教材、教学计划的实施及完成情况、学生的吸收与掌握情况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在教改中开拓思路,从而提高
【摘 要】由于有些小学英语教师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浅显和表面,对一些新概念产生了误读与曲解,致使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拔苗助长的做法、形式主义的现象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在语音教学、策略渗透、学生自评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 语音教学 学习策略 学生自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颁布并实施已一年多,它对小学英
本文通过探讨国内高职院校外贸英语专业双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如双语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及考核评价体系等,力求探索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双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背景趋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竞争也更为激烈。通过设计问卷,对我校(中)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就业影响因素、就业意向和择业标准、学生对就业
在非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学生急待提高的语言技能。议论文是大学英语四级测试中一种常见的体裁,出现的频率很高,但由于许多学生
目前,我国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对此,我们要加强舆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搞好统筹规划;完善职教体系,掌握职教规律.此外,还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