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更精彩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th5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读者?我不停地问,不停地想……
  亲爱的读者,当您打开2006年的第一期报纸,一定会惊喜地发现:《计算机世界》改版了!是的,自1980年创刊以来,《计算机世界》在风起云涌的IT时代中之所以能一直勇立潮头,最为重要的就是在准确把握读者需求和产业变化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求变。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当今这个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为读者提供更权威、更实用的信息内容;在当今这个信息总量过剩、“速食文化”流行的时代,如何为读者创造更具价值、更精彩的阅读体验。
  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谨慎把握。为此,我们首先认真听取并研究了读者的需求。2005年,《计算机世界》读者俱乐部的相关活动一直在积极展开,我们的众多热心读者将仔细阅读每期报纸后的感想、建议及时反馈给报社,成为编辑记者们的良师益友。同时,我们专门组织了有数千位读者参加的系统性的读者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广大读者非常关注报道内容的实用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建议加强评论和深度报道。
  同时,我们密切关注报刊市场的发展变化。根据央视市场研究机构“2005年中国商务人士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报纸在商务人士中的日到达率为91.7% ,接近电视(92.2%),远高于互联网(45.5%)。这充分说明,虽然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手段逐步转向网络和手机等其他媒介形式,但报纸仍然是商务人士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此外,我们及时跟踪借鉴国外相关同类主流媒体的创新做法。通过对国外相关主流IT媒体的比较与研究发现,国外报纸杂志化趋势明显、观点和评论性文章分量较重、软件产品及应用相关内容比重很大、典型案例分析深入到位。
  一直以来,《计算机世界》谨记自己的使命和定位:推动信息科技,改变工作生活,做信息科技的知识之源。作为信息技术领域权威综合媒体,《计算机世界》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一直是读者获取信息技术相关信息的首选媒体,发挥了强大的舆论导向作用。
  正是基于这些调研分析的结果和思考,我们感到:读者的需求在变化,市场的潮流在变化,《计算机世界》要顺势而变、引领潮流。2006年,《计算机世界》秉承26年一贯的创新精神,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办报理念,在提高读者阅读享受(保持全彩色印刷)、方便读者携带(保持国际流行开本)的基础上,遵循“以应用为主导、以技术为主线、以产业为基础”的报道原则,将报纸改版成《新闻与评论》、《技术与应用》、《产品与市场》三大版块,每本内容更丰富、特色更鲜明,更加强化深度、可读性和实用性。
  其中,《新闻与评论》版旨在帮助读者洞察信息技术领域的新闻信息及产业大势,设立了重点栏目“政策法规/标准”、“每周评论”、“热点”、“独家报道”、“论坛”等,并为读者奉上精心策划的独家观点评论和深度报道,力求让读者全面、深入地把握IT产业发展的深刻背景与未来趋势。《技术与应用》版旨在帮助读者把握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趋势,以达到正确应用的目的,设立了重点栏目“应用调查”、“CIO方法”、“技术专题”、“方案评析”、“应用构建”、“实用技术”等,将为读者提供丰富实用的前沿技术和有借鉴价值的方案案例。《产品与市场》版旨在帮助读者及时了解产品市场最新动态,把握产业链变化和产品市场特性,以利于合理地选购适用的产品,设立了重点栏目“市场焦点”、“新品体验”、“产品主题”、“横向评测”、“价格研究”、“渠道营销”、“通信市场”、“CSO与信息安全”等。三大版块各有侧重,又有机结合,以满足读者对IT领域产业、技术、产品、市场等相关信息的全方位需求,使读者和用户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工作效率及竞争能力。
  全新改版,倾力奉献。本期我们精心组织了一组新年展望的特稿:本期《新闻与评论》版广泛采访业内专家、企业高管、知名研究机构分析师、知名CIO、全球媒体人、知名人力资源专家,征询他们对2006年信息产业的分析、判断和预期,以《2006年信息产业路线图》的新颖形式,为读者的2006之旅导航。本期《技术与应用》版精心策划的《2006年技术与应用主流判断》,用24个版的篇幅,从技术预测、应用展望、行业研究的不同角度,对2006年的主流技术、行业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本期《产品与市场》版展望2006年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产品与市场走向,总结提炼成15个预期,以章回体小说《丙戌风云》的形式,展现了一幅产品市场风云变幻的生动画卷。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对2006年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发展脉络、产品市场动向、应用发展趋势等方方面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判断,相信会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迎接和把握2006年的挑战与机遇。从总体上看,《计算机世界》所重点关注和服务的信息技术领域,2006年仍然是一个快速发展、充满机会的活跃领域。《计算机世界》将继续发挥强大的舆论导向作用,助力中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看时光飞逝,我回首从前……想要说声谢谢你,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亲爱的读者,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计算机世界》的忠实与厚爱,更感谢您与《计算机世界》一起携手走进崭新的2006年!您对《计算机世界》的信赖与支持是我们不断超越、创新前行的原动力,我们将精采精编、精益求精,为您创造更精彩的阅读体验!
其他文献
兵器简介:鞭是短兵器的一种,起源比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很盛行,但是却很少见到出土文物。鞭有单双软硬之分,但是现在普遍所见都是软鞭。软鞭用时抽开鞭头,套索于腕,猛力一抽,鞭即挺直,可用其击、笞、勾、缚,善用者常可胜敌人之刀剑,一击而可拖拉敌颈或腿,使其倒地。   评选理由:鞭的由来与锏相同,惟戬必双用,鞭则有单双软硬之分,但是现在普遍所见都是软鞭。鞭要求演习者在身法上转折圆活,刚柔合度;步伐轻捷
本报讯 5月10日,思科在北京宣布成立思科系统(中国)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全面支持本地用户的需求。   思科系统(中国)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思科系统集团公司全资拥有的子公司。新公司整合了原思科中国技术服务支持部、高级服务支持部和服务销售部,在业务上直接隶属于思科亚太区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部。   据悉,思科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业务地区设立了5家服务公司,包括美国、日本、印度、中国等。思科中国服务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因此从来没有新闻贫瘠的年代。发展一日千里、变化日新月异的ICT产业,更是重要新闻迭出的领域。时至岁末,我们遴选出2007年国内十大新闻,想必它们在您的记忆中也还留有印迹吧!(新闻排序不分先后)  1.英特尔大连建厂笃定中国  3月26日,英特尔宣布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立一个生产300毫米(12英寸)晶圆的工厂。这一工厂(英特尔Fab 68号厂)是英特尔在亚洲的第一个芯片生产厂,
3月初,南京电信因为对使用BT下载的用户采取新的流量管理办法,被3名用户告上了法庭;无独有偶,北京某宽带服务商宣布,将会对BT下载进行控制,如果因为使用BT下载导致网络堵塞,则可能封闭该网络设备的BT数据端口,此举在网民中引起很大争议。3月26日,针对运营商在宽带业务上以“按流量收费”的方式限制 BT下载,天津网通、天津铁通等几家宽带运营商均对媒体表示,未接到总部通知,目前不会推出“按流量收费”。
第一种:“爱立信、中兴通讯”模式   日前新闻媒体再度炒作爱立信和中兴通讯合作TD-SCDMA完整方案,其实该事情在2005年两者达成战略合作时已有定论。爱立信OEM中兴通讯基站部分,而在核心网积极研发,共同搭建TD-SCDMA方案。      第二种:“西门子、华为”模式   在外国公司中,西门子是较早在TD-SCDMA领域发力的公司,2005年该公司更是与华为公司合资建立实体公司,开发TD-S
他声称自己看不懂IT,却是把SOHO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真正带进中国的第一人;   他撰写的博客在新浪网企业家博客中遥遥领先,点击量突破100万,并结集成中国第一本畅销的博客书《我这半辈子》;   他经常是IT新产品最早的使用者,着迷于iPod、高档数码相机和手写电脑;   他是众多IT厂商产品代言的“明星”,索尼、三星、LG、汉王、摩托罗拉、诺基亚……   “我曾经对马云、吴鹰说有些看不懂IT。”1
芯片巨头英特尔行动起来,似乎预示着数字家庭艰难地走过玩概念阶段,加速进入市场化。那些豪赌数字家庭的玩家们也随之从“闭门铸剑”到 “亮剑时刻”。剑出鞘,争斗激。闪联、e家佳、DLNA三大标准的博弈、AMD和英特尔针尖对麦芒的较量、PC厂商和家电厂商的对垒,盛大为“内容称王”而孤注一掷,这一切都将使得2006年数字家庭市场充满刀光剑影。   “在CES上,数字家庭似乎已经完全成熟了。”近日,一位参观了
优度宽频在独家买断《夜宴》网络发行权并大获成功之后,将推出王晶涉黑影片《卧虎》,倾力打造“网络院线”概念。这种对影视内容的整合方式,能否解决视频领域面临的版权和模式困境?   2006年互联网领域最火的话题无疑是视频。这个2005年才开始在中国兴起的行业,因为有了更多企业的加入、更多风险投资的进入而急速升温。   据艾瑞的统计,2005年中国的网络视频用户占中国网民的29%,2006年这一比例会升
把ERP装到口袋里    本报讯 2005年12月中旬,浪潮宣布,其两个月前推出的浪潮ERP企业级移动商务平台产品已经在天士力集团、张裕葡萄酒、江苏雪豹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取得成功部署和实施应用,移动企业信息化也从新鲜概念成为有成熟案例的成熟解决方案。目前,浪潮ERP所有企业级应用软件都实现了移动功能,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连入企业的浪潮ERP系统、浪潮CRM系统、浪潮协同办公系统等所有管理系统中
移动方案解决中心走遍中国,传播技术和方案,第一时间满足客户需求。   “惠普会把这个卡车的形式坚持下去!”“惠普卡车”——移动解决方案中心的倡导者——中国惠普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市场总监陈晓燕女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05年7月28日,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启动移动解决方案中心。惠普移动解决方案中心以特种卡车为载体,深入中国信息化建设第一线,为的是与当地用户进行零距离接触和沟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