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若莱新洒不陈之香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5日,午夜钟声敲过十二下,以产地法国博若莱命名的葡萄酒“新酒”乘坐当日第一班法航Z机飞往全球各地,“博若莱新酒节”让世界各地约有1.6亿瓶新酒被消费。“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如同一场宏大的弥撒为人所期待。”里昂名厨保罗·伯贵司评价说。
  
  独特的酿造技艺
  
  与陈年酒酿不同,博若莱新酒(BeaujolaisNouveau)是位年轻鲜活的妙龄少女,并非名贵,但以其醇美的芳香、丰富的果味和轻柔的单宁受宠全球。
  白汁黑嘉美葡萄是酿造博若莱新酒的唯一品种,酿造过程中,葡萄最多只经过4到5天的短暂浸渍。若早3小时抽出,新酒过于清淡无色;但浸渍超过标准时间3小时,新酒又有艰涩的单宁味。
  二氧化碳浸渍法可谓博若莱的专利。通常,红酒在发酵前要将葡萄轻压后破皮,让汁液流出,然后连皮带籽进行发酵。但博若莱的酿酒师则将完好的整串葡萄放进密封罐,注满二氧化碳气体,待葡萄自身小规模发酵后,才将葡萄捣碎。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使发酵过程中的酒不被氧化,最终酿造出的酒汁新鲜清爽、夹带果味、单宁量低,“新酒”由此得名。
  
  饮用新酒的态度
  抛弃过去饮用厚实、高单宁红酒的主观感觉(例如波尔多)。否则会失望甚至排斥;
  新酒酒体呈淡红宝石色,与一般红酒相比属淡酒,因此在适度冰镇后饮用更加可口;
  品赏焦点应将味觉放在“果香”与“新鲜”两方面;
  新酒不耐久存,最好在三个月的产期内喝完;
  最后一个友情提醒:“新酒”虽甜,贪杯也容易醉哦。
  
  
  负负得正的历史
  谁能想到,品种低劣的葡萄与土壤不佳的产地会形成绝配。
  14世纪,为了重振法国王朝上等好酒的美誉,菲利普公爵于1395年颁布禁令,将被视为劣等葡萄的嘉美品种从勃艮第地区全面铲除,规定只能在土壤贫瘠的博若莱地区栽种,因此,博若莱地区98%的酒以嘉美葡萄酿制而成。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博若莱似乎只能存活于勃艮第的荣耀里。
  二战时期,戴高乐将军来到博若莱村,品尝了一款“酒龄越年轻越好喝”的葡萄酒。回到巴黎后,将军念念不忘美酒,对当时到访的西德总统阿登纳说:“法德和解了,我请你去喝‘新酒’。”
  渐渐地,博若莱新酒的消费对象冲出了里昂和博若莱地区,钟爱它的巴黎人和演艺圈人士越来越多,博若莱的记忆藏进了保罗·西涅克的印象派画中,“博若莱新酒到了!”的时尚语汇还被荷内·法雷写成了小说标题。600年后的今天,“博若莱新酒”绝地大翻身,漂洋过海走进世界各个角落,成为葡萄酒市场的翘楚。
  而今,为避免有人在新酒全球上市前偷抢先机,法国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博若莱要依法定时间上市,否则每瓶将被罚款150欧元。
其他文献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要设法充分发挥上司的长处,这非常重要。  但是我却很少看见哪位管理者注意如何管理上司的课题。他们也许会说:“管理下属我没什么困难,可是我如何能管理我的上司呢?”管理上司其实不难,但只有有效的管理者才能了解这里面的奥妙就在于运用上司的长处。  在具体做法上,当然应该谨慎小心。实际上,如果上级主管的能力不够,下属是通常无法爬升上去的。如果有一天,上司因为成绩不佳而调职了,继任者也往
私家菜 深宅大院内的私家厨师,怀揣高深莫测的秘制菜谱。不仅满足大户人家的肠胃,更是可藉以一表金贵身份的鲜香招牌。“沈公馆的张厨子”、“周府的谭厨子”,被用来偶尔出借、分享或者让渡,曾经是流通在旧上海滩名利场中的社交筹码。大约是2004年开始,私房菜又红了。上海得天独厚。老洋房加私家菜的组合,曾经是旧式上海某个阶层独有的虚荣,现在,它以同样的道理试图伺候永不满足的食客。它“私”,宣称自家珍藏,独此一
“新国货崛起”这个逐渐升温的词汇印证了“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转变。十几年前,提到国产品牌,人们往往想到“价廉质差”,甚至山寨横行,即便“Made in China”风靡全球,很多人仍然迷信外国货。最近几年,这种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科技创新上,中国品牌在不少领域已具有领先优势,如高铁、网络通信等高技术领域和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全新业态;而在质量提升上,“新国货”的成就也有目共睹,据统计,我国
1964年东京奥运首次使用电视传送,2000年悉尼奥运突出了数字移动通信技术,2008年的北京肯定是宽带奥运    这是一张不苟言笑的脸庞,双目炯炯有神。那张左边“迎接奥运”,右边显示“CNC”——中国网通标志的名片,赫然了他的身份: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奥运总指挥部总指挥。  而在网络的世界里,关于他的搜索,只有一份连籍贯都没写上的简历:  赵继东,1951年出生,1975年从上海
作为一个国际性难题,非法移民和偷渡现象几乎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非洲黑奴贩卖史。  据国际移民组织(IOM)的保守估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5亿移民,其中3000万属于非法移民。走私非法移民丰厚的利润几乎可以与走私毒品相提并论,每年贩运偷渡客的全球贸易额高达40亿美元。  偷渡难除,中国亦然。它深深植根于人的逐利和谋取富足生活的本能,兼以大小人蛇组织早已编织好的黑色产业链条,同时,也不排除当地多
十年前祷告香港顺利过渡    每一个到香港的人都会来到太平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港的美丽景色。这让我想起,10年前,我也同样站在这里,进行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十年过去了,虽然眼前的景色依旧,但是每个人都清楚香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而身处这改变核心的就是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曾荫权先生。在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他在百忙中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而地点就选择在前港督府,也是现在香港政府的礼宾府。 
10年前,批评家们宣布了密特朗时代的结束,可这位前总统依然令法国人着迷。曾经与他共同走过的人怎样看待这个人物?他在历史上、在人们的记忆中到底留下了怎样的痕迹?  第二个7年任期结束时,密特朗走到了生命的黄昏。他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垮了,他本人说:“让历史来裁决我吧。”密特朗逝世10周年之际,见证人的时间所剩无多,有关他的书籍、纪录片、研讨会像雪崩一样问世。仿佛谈论他就能填补他留下的空白,仿佛他曾占据的
在英国历史上,有一个人物得过且过不作为,却误打误撞地开创了英国盛世,他就是英国国王乔治一世。  稀里糊涂当上英王  乔治一世并不是英国人。1660年,乔治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汉诺威,他是布伦瑞克-吕讷堡公爵和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的长子。索菲娅是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1698年,父亲去世,乔治继任公爵爵位以及神圣羅马帝国选帝侯。  在乔治接管父亲的公国不久,英国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威廉王子去世
我们很被动  阿辛    一位北大女生给我讲过一桩令她时隔多年仍忿忿不平的公交车事件。说若干年前她正疲惫地坐在开往校区的公交车上,忽然售票员在“上车请买票”的吆喝后面又加了一句,“哪位乘客请给外宾让个座,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令人绝倒的是上来的是个虎背熊腰的壮小伙子,背了个麻袋似的登山包……  不过售票员在我儿时树立起来的是光辉形象。他们发动人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一声令下,莫敢不从,俨然管理着一车
官场历来不乏喜欢吹捧的人。当下属时,以吹捧领导为能事;做领导时,以享受吹捧为乐事。吹捧之风盛行时,看似上下同欲,皆大欢喜,其实对领导者而言,吹捧之中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郭远生,就很不幸地受了吹捧之害。2019年1月,郭远生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5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7版刊发的相关剖析报道,专门提到郭远生“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