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和操作中学习数学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节数学味很浓的探索实践活动课。本节课通过把一定数量的珠子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弄清楚同一个数字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出来的数就不同。这个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玩的心理,设计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玩法”, 让学生从“玩”中发现了规律,悟出了数学道理。
  一、创境引入,发现问题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淘气的小珠子带着它的好朋友数位表一起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课件出示:数位表)数位表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你知道它的哪些秘密?
  生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生2:每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
  师:看,淘气的小珠子动起来了。(课件演示)它跳到了个位上,表示多少呢?
  生(异口同声):1。
  师:它又跳到了十位上,又表示多少呢?
  生(齐答):10。
  师:怎么同样一个珠子,一会儿表示1,一会儿又表示10呢?
  生3:这个珠子摆在十位就表示10,摆在个位就表示1。
  师:说得真好,一个珠子就能表示两个数,那么2颗、3颗、4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摆一摆、想一想,看看这里到底有些什么秘密!
  (教师板书课题。)
  反思:好的引入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新课伊始,笔者就给小朋友带来了小珠子的动画。淘气可爱的小珠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小珠子的跳跃,孩子们的思维也活跃起来,初步感知了“位值”这个抽象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 ,探究规律
  1.初次摆,示范引领
  师:老师手里也有两颗珠子,你们能摆出不同的数吗?(一生上台试摆)表示多少?(20)谁能帮小珠子搬个家,表示比20小的数呢?
  生1:把十位上的一颗珠子搬到个位上去,表示11。
  生2:再把十位上的一颗珠子挪到个位上,表示2。
  师:这样小珠子在数位表上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数。
  反思:通过这一“摆”、一“挪”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而且给学生作了有序的操作示范。学生感知了每个小珠子摆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再次体验到位值的重要性。
  2.再次摆,探索规律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摆一摆?请你拿出3颗珠子在数位表上摆一摆,并把每次摆的数记下来。比一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摆,然后汇报摆法。)
  生1:30、21。
  生2:12、3、21。
  生3:12、21、30、12、3。
  师:在刚才摆的时候,有的同学漏掉了几个数,有的又摆重复了,浪费了不少的时间,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摆的时候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呢?
  (小组讨论:一生介绍方法,一生演示摆法。)
  小结:先把珠子都放在一个数位上,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往另一个数位上挪,直到挪完为止。
  师生共同把3颗珠子的摆法及所摆出的数字展示出来。
  师:看,这些数字宝宝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咱们的课堂上,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这些数字宝宝的哪些小秘密?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每个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合起来都是3。
  3.第三次摆,猜测验证
  师: 那4颗珠子又能摆出哪些数呢?谁能大胆地猜一猜?请你按照刚才不漏掉、不重复的方法摆一摆,并完成下表。
  汇报小结:摆出的数比珠子数多1。
  师:那5颗珠子能摆出几个数字?(6个),摆出的第一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
  (生猜想,师板书:5、14、23、32、41、50或50、41、32、23、14、5。
  学生再自己动手摆一摆验证一下。)
  4.类推,应用
  师:这次不动手摆,请你直接写出9颗珠子能摆出哪些数?
  在小组内完成汇总表。
  仔细观察汇总表,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
  反思:通过有序地摆,再到探索发现所摆数字的规律,是逐步引导学生在有序操作的基础上学会有序思考,实现了具体表象向抽象的飞跃。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通过你们的努力,发现了摆珠子中的这么多规律,利用这些规律还能帮我们解决不少的问题呢!想不想挑战一下?
  1.说一说:7、16、34、43、52、61、70这几个数是怎样摆出来的?
  2.找出6颗棋子不可以摆出的数:6、24、15、34、42、51、33。
  3.我们一起再来玩一个猜年龄的小游戏。
  师:奶奶今年的年龄可以用7个圆片来表示。你们猜:奶奶今年可能是多少岁?奶奶今年最大是多少岁?老师也想让你们猜猜我的年龄:老师今年的年龄正好也可以用7个圆片来表示。你们猜:老师今年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
  生1:34。
  生2:43。
  师:老师今年的年龄,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1,老师今年多少岁?
  生(异口同声):34岁。
  反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谈谈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请同学们课后用10、11、12甚至更多的珠子摆一摆,看看它们会不会也是这样的规律呢?相信通过摆一摆,你一定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
  【整体反思】
  本节课以动手摆学具为主线,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
  1.在游戏活动中乐学。“玩”是孩子的天性。本节课是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数位表上摆数,从而發现所摆数字及它们之间的规律,并获得一定的数学思想。这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玩”的活动,如摆一摆、记一记、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等,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更为成功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
  2.在有序操作中会思。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如第一次活动:用2个珠子摆数,初步感受“位值”。第二次活动:用3个珠子摆数并探讨有序的摆法,学会有序思考。第三次活动:学生用4个珠子、5个珠子摆数,先猜测再验证,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层层递进,之后再增加难度直接想9颗棋子能够摆出哪些数,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产生。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价值!
  3.在应用规律中爱学。巩固练习既联系了生活,又有拓展延伸。从一组组数据、一张张图片、一次次猜想中,让学生既受感染又受教育,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整节课教师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序操作、有序思考,逐层深入,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乐园,成就了精彩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谷城县粉阳路小学)
其他文献
手持M16A1步枪的美军队员,该枪加装有M4A消声器人体工程学实验室的参选消声器  为了给美军提供消声器,美国陆军的人体工程学实验室(HEL)首先推出了HELM2消声器。HELM2是一种试验性的消声器,安装在M16步枪上使用。消声器长14英寸(356mm),内部装有24个消声碗和1个膨胀腔。  之后,在1966年5月,美国陆军越南分部(USARV,UnitedStatesArmy,Vietnam)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得以落地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学习,必须追根溯源,找到深度学习的源头——文本,只有深度解读文本,才能让深度学习变成有源之水。此文所谈文本,是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范本,即教材选编的文章。本文以《猫》一文的文本解读为例,浅谈如何对文本进行有深度的解读,从而获取深度学习的源头活水。  一、基于文章体式解读文本,实现“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阶段的一个难点,历年教学这个内容都要超出计划的课时数。即便这样,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不好、掌握不好、运用不好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笔者列举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以期对比、发现、提升。  归纳法教学模式:  一、情境引入,积累经验  生1:(4 10)×25=350。  生2:4×25 10×25=350。  师:你能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吗?  生1:我先算一共卖出几个篮球
课程整合的本意在于将教学中零星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成意义丰富的整体,完成课程的意义化、内化、类化、简化。然而,现实中的课程整合往往只关注到其简化的一面:无论是从学科之间重复的内容切入,依据学段教学安排,调整教学顺序,以实现跨学科课程整合,还是从学科单元主题入手,将学科之间主题相近的单元整合,按照课程标准,分层次进行设计与训练,抑或是从设计开发校本课程出发,通过课题式、课例式等项目推进,有效地实现
“综合与实践”活动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正确诠释该课程的内涵?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四个关注”,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诠释该课程的内涵,实现“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  一、关注问题——实施“综合与实践”的载体  “综合与实践”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综合与实践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组织学生实验、观察,让学生经历发现、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从而能够数学地表达和思维。当然,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承载数学知识结构的“实物原型”必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思维特征的直观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存在矛盾,数学教学需要有意识借助实物直观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语言。因此,要依据实物直观外部形状、内部结构等对比演示,多层次、多角度观察、操作、想象、对比,从静态到动态、从直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是戏剧的突出特征之一,它能让戏剧的矛盾冲突更激烈,文本结构更紧凑,文本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笔者以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陈毅市长》《一厘米》)为例,具体谈谈。  一、利用巧合,读懂矛盾冲突  戏剧的矛盾冲突通常被称为戏剧冲突,它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戏剧理论中有
管建刚  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首届教学名师,苏州教育名家,2008 年度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自2005 年以来,管建刚先后出版了《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我的作文评改舉隅》《教师成长的秘密》《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一线表扬学》《管建刚和他的阅读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主要是想让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的全过程,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感受价值”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画图整理信息的价值,并产生使用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进而形成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  下面,我就如何在教学中突破本课重点,谈谈磨课历程。  应用题
“数学成语”一课是湖北“余振兴名师工作室”开发的“趣味数学”课程中的一节种子课,其特点如下: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教者依据数学中的“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将本课学习划分为“数字、符号中的成语”“图形中的成语”“算式中的成语”及“概率中的成语”几个部分,既考虑到数学与成语的完整链接,同时也注意到学习的层次性,设计较科学有效。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看一看、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