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谈“先写后教”(下)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iu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建刚
  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首届教学名师,苏州教育名家,2008 年度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自2005 年以来,管建刚先后出版了《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我的作文评改舉隅》《教师成长的秘密》《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一线表扬学》《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等近20本专著。
  问:管老师,您为什么不上“作前指导课”而上“作后讲评课”,您的作后讲评课是怎么上的?
  一
  我的作后讲评课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欣赏。不少作家谈到语文老师对自己在写作方面的影响时,不是谈老师的训练,而是谈老师的赞美。要在有限的讲评课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抓句子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因为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办得到,所以人人都有可能得到欣赏。欣赏过程中,大家一起读好句子,一起喊作者的名字,能让小作者感受到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学生喊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着下次能喊自己的名字。每一次期盼,都会在他们心里播下“我要写出精彩”的思想种子。
  第二个环节:挑刺。语言是作文的外衣,老师要梳理出学生语言上的共性问题,并指导他们改正。比如病句,老师不要发现一个病句就要求学生改,而要具有“类”的意识。学生作文经常出现的病句有“的”病、“我”病、“长着”病、“心想”病、“关联词”病、“连词”病、“今天”病、“时间”病、“记得有一次”病、“然后”病、“就”病等。这些病,以病例集中的方式呈现,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这就是集体授课制下的教学优势。老师研读学生的作文时要具备“整体观”(把全体学生的作文看作一个整体),并凭借着经验耐心地读,细致地挑,这样才能准确地号出病来。
  第三个环节:指导或训练。提供给学生借鉴的指导点、训练点如果来自课文或其他名家之手,学生会有畏惧感,而如果来自同伴的作文中,学生则会有认同感,认为自己“跳一跳”也能达到。指导点和训练点也可以来自学生作文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讲评时,把这样的地方挑出来,指导全班学生一起改,改好的学生有胜利的喜悦,改不好的学生看到了从不好到好的过程,也就懂得了“好”是怎么回事。
  二
  作后讲评课,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要正确。“母爱是温暖的阳光,给我们温暖与明亮;母爱是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是……”“童年是一个漂流瓶,它装载着我许多美好的愿望。童年是一本日记,它记录着我许多难忘的回忆。翻开一页日记,取出一个回忆,让我和你一起分享。”这些不是学生自己的话,而是可以在不同作文中反复用的套话,如果老师认为这样的话好,那就糟了。欣赏要正确,这是个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出了差错,往往是大问题。
  第二,要浅白。作文课上,老师说“写作能提升你的人格”,“抓住读者的心灵和眼球”。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上面的话如果改成“作文写好了,你的人气指数就高了,你的粉丝就多了”,“作文写好了,给身边的人看,他们说好看了,那才是真好”,学生不仅能懂,而且还喜欢听。老师的本领在于用浅白的、适合儿童的话讲清作文知识。把论文里、教参上的学术语言转化为小孩子一听就明白的话,是老师的语言基本功。
  第三,要归类。欣赏学生作文里的语言要有归类的意识。“时代感”的语言,“幽默感”的语言,“含蓄感”的语言,“娱乐感”的语言……一类一类地出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给语言挑刺也要有归类意识,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第四,要少。学生一次作文中的“病”或许会有六个、八个、十个,甚至更多,但老师每次最好只讲一个,多了学生顾不过来。这就好比一个极度虚弱的病人,身体上的毛病很多,但医生不能什么都治,而要先治最重、最急的病,然后循序渐进,逐步治疗其他的病。
  第五,要小。寻找训练点好比从电脑存储盘里寻找文件,要从根目录到子目录到“孙子”目录,一级一级地搜索。究竟小到哪一级,要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和接受能力而定。训练点小了,才能教得透。这个“透”,不可能不请自来,而要设计。我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欣赏,出示学生作文中好的写法;(2)病例,出示学生作文中缺少这类写法导致的缺憾;(3)示范,看老师怎么改,看刚欣赏的小作者怎么改;(4)练习,出示病例或营造情境,进行片段练习;(5)巩固,可以朗读巩固,也可以小结巩固。
  第六,要生动。作文讲评要力求生动。比如:想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悬念”,可以组织他们看一段有强烈悬念的微视频;想让学生知道什么叫“特写”,可以组织他们看一个电影特写镜头;想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剪裁”,可以出示一块布、一件衣服的图片,告诉他们“事情到作文”的剪裁就相当于“布到衣服”的剪裁;想让学生理解“中心”与“选材”的关系,可以出示一个杯子、一点盐、一瓶矿泉水,告诉他们盐溶化在水里,虽然看不到盐了,可盐就在里面,而中心好比盐,水好比故事,中心融化在故事里,似乎看不到中心了,但读者一品就明白。
  第七,要打通课文。用学过的课文佐证、巩固作文知识点和训练点,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环境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课文里有;选材、构思、语言对称美、段落匀称美,课文里也有。如果学生作文的开头套话、空话多,就引导他们读一读《师恩难忘》和《水》的开头。学生一读就能明白,文章的开头要干凈、简单,不能拖沓。
  第八,要预设。上面谈到的情况都是老师基于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评,这是不是说作后讲评课,老师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呢?不是的,作后讲评课,老师的预设同样重要。比如:以《记一次争吵》(或“争论、辩论、讨论”等)为题的作文,问题一般出现在写好人物对话上;以《记一次家务劳动》为题的作文,问题一般出现在动作描写粗糙上;以“学做盲人,体验盲人生活”为话题的作文,问题一般出现在心理描写上,等等。教师如果想进行相应的训练,从确定作文主题时就要开始预设。   第九,要敢讲。不少老师总要问学生,这个句子好在哪里,那个句子有什么问题。学生说不到点子上,老师急,学生也急。学生的作文知识还不丰富,遇到需要讲的知识,老师要敢于大胆地讲。这不是灌输,而是本领。
  第十,要欣赏。我说作后讲评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也许会给老师们一个错觉,认为只有这个环节才要欣赏。不是的,作文讲评时,欣赏无处不在。“挑刺”前,欣赏没有“刺”的句子;“挑刺”后,再欣赏没有“刺”的句子;“训练点”从学生作文的优点中引出,也是欣赏。欣赏是作文讲评课的主旋律。写作的辛苦远高于阅读。迷上阅读不一定要夸,迷上作文一定要夸。你表扬A同学,B同学、C同学也会倾听,因为A同学是他们的熟人。充满欣赏的课堂,教师格外亲切,学生心理格外安全。人,只有在心理安全的情况下,才可能呈现主动、愉悦、创造的学习状态。
  附带说一下,批改学生作文时,语文老师要学会适当偷懒。比如:(1)批一半。这次批男生的,让女生一起评,下次批女生的,让男生一起评;这次批前三排矮个子的,下次批后三排高个子的。(2)批一段。解决“开头”病,就主要批开头;解决“结尾”病,就主要批结尾;主讲“外貌描写”,就批外貌描写。(3)批一点。欣赏“时代感”的语言,就主要看这方面的语言;治疗“关联词”病,就主要看有关联词的句子。(4)批一篇。批一篇最好的作文,大家一起来学习;批一篇问题最多的作文,大家一起来帮忙修改; 批一篇中等文,大家一起夸优点,补缺点。
  三
  儿童作文应该像大自然中的树一样自由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是樟树就长成樟树,是榆树就长成榆树。强迫树往这边长,不能往那边长,这里要粗一点,那里要细一点,这里要弯一点,那里要直一点,结果会让树失去本性,变得千树一面。强迫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和格式写整齐划一的作文,结果也必然会让学生的作文失去本性,千文一面。當学生说的不是自己想说的话,表的不是自己想表的情时,作文里的笑是机械的,泪是机械的,妩与媚也是机械的。
  大师格罗培斯往地上撒草籽,任游人踩出一条条路来,于是闻名世界的迪士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诞生了。从学生作文出发的练就如格罗培斯任由游人在草坪上踩踏,它看似无序,实则是依從学生作文的内在需要的无序之序。格罗培斯说得好,等游人踩出一条路来,需要的时间会更多一些,然而,我愿意。行走在自己踩出的这条路上,我也想说,“我愿意”。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其他文献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摘苹果》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联系情境,合理估算  联系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必要性,建立估算的意识。选择合适的计数单位是小学低段数感建立的阶段性目标,把两位数看作与之接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是常见的方法。  教材中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
《鬣狗之路》一片是以加拿大军队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为背景的,展现了一支现代化的职业军队与装备训练都非常落后的武装力量之间的较量。片中的塔利班武装人员仍然装备着标志性武器AK系列枪械,还出现了使用82mm无后坐力炮攻击瑞恩等人所在房屋的镜头(不过,影片的翻译者显然没有搞清楚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的区别,将其翻译成了迫击炮)。而加拿大军队作为一支以西方标准装备起来的军队,其武器装备也基本上是美式的。不过,加
诵读法是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体悟到语言的节奏美、韵律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感悟到文言文的人文内涵。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文言文诵读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反复吟诵,读通文律  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这句话指
手持M16A1步枪的美军队员,该枪加装有M4A消声器人体工程学实验室的参选消声器  为了给美军提供消声器,美国陆军的人体工程学实验室(HEL)首先推出了HELM2消声器。HELM2是一种试验性的消声器,安装在M16步枪上使用。消声器长14英寸(356mm),内部装有24个消声碗和1个膨胀腔。  之后,在1966年5月,美国陆军越南分部(USARV,UnitedStatesArmy,Vietnam)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得以落地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学习,必须追根溯源,找到深度学习的源头——文本,只有深度解读文本,才能让深度学习变成有源之水。此文所谈文本,是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范本,即教材选编的文章。本文以《猫》一文的文本解读为例,浅谈如何对文本进行有深度的解读,从而获取深度学习的源头活水。  一、基于文章体式解读文本,实现“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阶段的一个难点,历年教学这个内容都要超出计划的课时数。即便这样,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不好、掌握不好、运用不好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笔者列举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以期对比、发现、提升。  归纳法教学模式:  一、情境引入,积累经验  生1:(4 10)×25=350。  生2:4×25 10×25=350。  师:你能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吗?  生1:我先算一共卖出几个篮球
课程整合的本意在于将教学中零星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成意义丰富的整体,完成课程的意义化、内化、类化、简化。然而,现实中的课程整合往往只关注到其简化的一面:无论是从学科之间重复的内容切入,依据学段教学安排,调整教学顺序,以实现跨学科课程整合,还是从学科单元主题入手,将学科之间主题相近的单元整合,按照课程标准,分层次进行设计与训练,抑或是从设计开发校本课程出发,通过课题式、课例式等项目推进,有效地实现
“综合与实践”活动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正确诠释该课程的内涵?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四个关注”,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诠释该课程的内涵,实现“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  一、关注问题——实施“综合与实践”的载体  “综合与实践”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综合与实践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组织学生实验、观察,让学生经历发现、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从而能够数学地表达和思维。当然,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承载数学知识结构的“实物原型”必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思维特征的直观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存在矛盾,数学教学需要有意识借助实物直观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语言。因此,要依据实物直观外部形状、内部结构等对比演示,多层次、多角度观察、操作、想象、对比,从静态到动态、从直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是戏剧的突出特征之一,它能让戏剧的矛盾冲突更激烈,文本结构更紧凑,文本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笔者以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陈毅市长》《一厘米》)为例,具体谈谈。  一、利用巧合,读懂矛盾冲突  戏剧的矛盾冲突通常被称为戏剧冲突,它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戏剧理论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