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建刚
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首届教学名师,苏州教育名家,2008 年度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自2005 年以来,管建刚先后出版了《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我的作文评改舉隅》《教师成长的秘密》《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一线表扬学》《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等近20本专著。
问:管老师,您为什么不上“作前指导课”而上“作后讲评课”,您的作后讲评课是怎么上的?
一
我的作后讲评课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欣赏。不少作家谈到语文老师对自己在写作方面的影响时,不是谈老师的训练,而是谈老师的赞美。要在有限的讲评课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抓句子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因为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办得到,所以人人都有可能得到欣赏。欣赏过程中,大家一起读好句子,一起喊作者的名字,能让小作者感受到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学生喊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着下次能喊自己的名字。每一次期盼,都会在他们心里播下“我要写出精彩”的思想种子。
第二个环节:挑刺。语言是作文的外衣,老师要梳理出学生语言上的共性问题,并指导他们改正。比如病句,老师不要发现一个病句就要求学生改,而要具有“类”的意识。学生作文经常出现的病句有“的”病、“我”病、“长着”病、“心想”病、“关联词”病、“连词”病、“今天”病、“时间”病、“记得有一次”病、“然后”病、“就”病等。这些病,以病例集中的方式呈现,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这就是集体授课制下的教学优势。老师研读学生的作文时要具备“整体观”(把全体学生的作文看作一个整体),并凭借着经验耐心地读,细致地挑,这样才能准确地号出病来。
第三个环节:指导或训练。提供给学生借鉴的指导点、训练点如果来自课文或其他名家之手,学生会有畏惧感,而如果来自同伴的作文中,学生则会有认同感,认为自己“跳一跳”也能达到。指导点和训练点也可以来自学生作文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讲评时,把这样的地方挑出来,指导全班学生一起改,改好的学生有胜利的喜悦,改不好的学生看到了从不好到好的过程,也就懂得了“好”是怎么回事。
二
作后讲评课,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要正确。“母爱是温暖的阳光,给我们温暖与明亮;母爱是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是……”“童年是一个漂流瓶,它装载着我许多美好的愿望。童年是一本日记,它记录着我许多难忘的回忆。翻开一页日记,取出一个回忆,让我和你一起分享。”这些不是学生自己的话,而是可以在不同作文中反复用的套话,如果老师认为这样的话好,那就糟了。欣赏要正确,这是个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出了差错,往往是大问题。
第二,要浅白。作文课上,老师说“写作能提升你的人格”,“抓住读者的心灵和眼球”。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上面的话如果改成“作文写好了,你的人气指数就高了,你的粉丝就多了”,“作文写好了,给身边的人看,他们说好看了,那才是真好”,学生不仅能懂,而且还喜欢听。老师的本领在于用浅白的、适合儿童的话讲清作文知识。把论文里、教参上的学术语言转化为小孩子一听就明白的话,是老师的语言基本功。
第三,要归类。欣赏学生作文里的语言要有归类的意识。“时代感”的语言,“幽默感”的语言,“含蓄感”的语言,“娱乐感”的语言……一类一类地出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给语言挑刺也要有归类意识,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第四,要少。学生一次作文中的“病”或许会有六个、八个、十个,甚至更多,但老师每次最好只讲一个,多了学生顾不过来。这就好比一个极度虚弱的病人,身体上的毛病很多,但医生不能什么都治,而要先治最重、最急的病,然后循序渐进,逐步治疗其他的病。
第五,要小。寻找训练点好比从电脑存储盘里寻找文件,要从根目录到子目录到“孙子”目录,一级一级地搜索。究竟小到哪一级,要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和接受能力而定。训练点小了,才能教得透。这个“透”,不可能不请自来,而要设计。我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欣赏,出示学生作文中好的写法;(2)病例,出示学生作文中缺少这类写法导致的缺憾;(3)示范,看老师怎么改,看刚欣赏的小作者怎么改;(4)练习,出示病例或营造情境,进行片段练习;(5)巩固,可以朗读巩固,也可以小结巩固。
第六,要生动。作文讲评要力求生动。比如:想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悬念”,可以组织他们看一段有强烈悬念的微视频;想让学生知道什么叫“特写”,可以组织他们看一个电影特写镜头;想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剪裁”,可以出示一块布、一件衣服的图片,告诉他们“事情到作文”的剪裁就相当于“布到衣服”的剪裁;想让学生理解“中心”与“选材”的关系,可以出示一个杯子、一点盐、一瓶矿泉水,告诉他们盐溶化在水里,虽然看不到盐了,可盐就在里面,而中心好比盐,水好比故事,中心融化在故事里,似乎看不到中心了,但读者一品就明白。
第七,要打通课文。用学过的课文佐证、巩固作文知识点和训练点,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环境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课文里有;选材、构思、语言对称美、段落匀称美,课文里也有。如果学生作文的开头套话、空话多,就引导他们读一读《师恩难忘》和《水》的开头。学生一读就能明白,文章的开头要干凈、简单,不能拖沓。
第八,要预设。上面谈到的情况都是老师基于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评,这是不是说作后讲评课,老师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呢?不是的,作后讲评课,老师的预设同样重要。比如:以《记一次争吵》(或“争论、辩论、讨论”等)为题的作文,问题一般出现在写好人物对话上;以《记一次家务劳动》为题的作文,问题一般出现在动作描写粗糙上;以“学做盲人,体验盲人生活”为话题的作文,问题一般出现在心理描写上,等等。教师如果想进行相应的训练,从确定作文主题时就要开始预设。 第九,要敢讲。不少老师总要问学生,这个句子好在哪里,那个句子有什么问题。学生说不到点子上,老师急,学生也急。学生的作文知识还不丰富,遇到需要讲的知识,老师要敢于大胆地讲。这不是灌输,而是本领。
第十,要欣赏。我说作后讲评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也许会给老师们一个错觉,认为只有这个环节才要欣赏。不是的,作文讲评时,欣赏无处不在。“挑刺”前,欣赏没有“刺”的句子;“挑刺”后,再欣赏没有“刺”的句子;“训练点”从学生作文的优点中引出,也是欣赏。欣赏是作文讲评课的主旋律。写作的辛苦远高于阅读。迷上阅读不一定要夸,迷上作文一定要夸。你表扬A同学,B同学、C同学也会倾听,因为A同学是他们的熟人。充满欣赏的课堂,教师格外亲切,学生心理格外安全。人,只有在心理安全的情况下,才可能呈现主动、愉悦、创造的学习状态。
附带说一下,批改学生作文时,语文老师要学会适当偷懒。比如:(1)批一半。这次批男生的,让女生一起评,下次批女生的,让男生一起评;这次批前三排矮个子的,下次批后三排高个子的。(2)批一段。解决“开头”病,就主要批开头;解决“结尾”病,就主要批结尾;主讲“外貌描写”,就批外貌描写。(3)批一点。欣赏“时代感”的语言,就主要看这方面的语言;治疗“关联词”病,就主要看有关联词的句子。(4)批一篇。批一篇最好的作文,大家一起来学习;批一篇问题最多的作文,大家一起来帮忙修改; 批一篇中等文,大家一起夸优点,补缺点。
三
儿童作文应该像大自然中的树一样自由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是樟树就长成樟树,是榆树就长成榆树。强迫树往这边长,不能往那边长,这里要粗一点,那里要细一点,这里要弯一点,那里要直一点,结果会让树失去本性,变得千树一面。强迫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和格式写整齐划一的作文,结果也必然会让学生的作文失去本性,千文一面。當学生说的不是自己想说的话,表的不是自己想表的情时,作文里的笑是机械的,泪是机械的,妩与媚也是机械的。
大师格罗培斯往地上撒草籽,任游人踩出一条条路来,于是闻名世界的迪士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诞生了。从学生作文出发的练就如格罗培斯任由游人在草坪上踩踏,它看似无序,实则是依從学生作文的内在需要的无序之序。格罗培斯说得好,等游人踩出一条路来,需要的时间会更多一些,然而,我愿意。行走在自己踩出的这条路上,我也想说,“我愿意”。
责任编辑 姜楚华
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首届教学名师,苏州教育名家,2008 年度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自2005 年以来,管建刚先后出版了《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我的作文评改舉隅》《教师成长的秘密》《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一线表扬学》《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等近20本专著。
问:管老师,您为什么不上“作前指导课”而上“作后讲评课”,您的作后讲评课是怎么上的?
一
我的作后讲评课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欣赏。不少作家谈到语文老师对自己在写作方面的影响时,不是谈老师的训练,而是谈老师的赞美。要在有限的讲评课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抓句子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因为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办得到,所以人人都有可能得到欣赏。欣赏过程中,大家一起读好句子,一起喊作者的名字,能让小作者感受到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学生喊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着下次能喊自己的名字。每一次期盼,都会在他们心里播下“我要写出精彩”的思想种子。
第二个环节:挑刺。语言是作文的外衣,老师要梳理出学生语言上的共性问题,并指导他们改正。比如病句,老师不要发现一个病句就要求学生改,而要具有“类”的意识。学生作文经常出现的病句有“的”病、“我”病、“长着”病、“心想”病、“关联词”病、“连词”病、“今天”病、“时间”病、“记得有一次”病、“然后”病、“就”病等。这些病,以病例集中的方式呈现,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这就是集体授课制下的教学优势。老师研读学生的作文时要具备“整体观”(把全体学生的作文看作一个整体),并凭借着经验耐心地读,细致地挑,这样才能准确地号出病来。
第三个环节:指导或训练。提供给学生借鉴的指导点、训练点如果来自课文或其他名家之手,学生会有畏惧感,而如果来自同伴的作文中,学生则会有认同感,认为自己“跳一跳”也能达到。指导点和训练点也可以来自学生作文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讲评时,把这样的地方挑出来,指导全班学生一起改,改好的学生有胜利的喜悦,改不好的学生看到了从不好到好的过程,也就懂得了“好”是怎么回事。
二
作后讲评课,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要正确。“母爱是温暖的阳光,给我们温暖与明亮;母爱是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是……”“童年是一个漂流瓶,它装载着我许多美好的愿望。童年是一本日记,它记录着我许多难忘的回忆。翻开一页日记,取出一个回忆,让我和你一起分享。”这些不是学生自己的话,而是可以在不同作文中反复用的套话,如果老师认为这样的话好,那就糟了。欣赏要正确,这是个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出了差错,往往是大问题。
第二,要浅白。作文课上,老师说“写作能提升你的人格”,“抓住读者的心灵和眼球”。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上面的话如果改成“作文写好了,你的人气指数就高了,你的粉丝就多了”,“作文写好了,给身边的人看,他们说好看了,那才是真好”,学生不仅能懂,而且还喜欢听。老师的本领在于用浅白的、适合儿童的话讲清作文知识。把论文里、教参上的学术语言转化为小孩子一听就明白的话,是老师的语言基本功。
第三,要归类。欣赏学生作文里的语言要有归类的意识。“时代感”的语言,“幽默感”的语言,“含蓄感”的语言,“娱乐感”的语言……一类一类地出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给语言挑刺也要有归类意识,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第四,要少。学生一次作文中的“病”或许会有六个、八个、十个,甚至更多,但老师每次最好只讲一个,多了学生顾不过来。这就好比一个极度虚弱的病人,身体上的毛病很多,但医生不能什么都治,而要先治最重、最急的病,然后循序渐进,逐步治疗其他的病。
第五,要小。寻找训练点好比从电脑存储盘里寻找文件,要从根目录到子目录到“孙子”目录,一级一级地搜索。究竟小到哪一级,要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和接受能力而定。训练点小了,才能教得透。这个“透”,不可能不请自来,而要设计。我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欣赏,出示学生作文中好的写法;(2)病例,出示学生作文中缺少这类写法导致的缺憾;(3)示范,看老师怎么改,看刚欣赏的小作者怎么改;(4)练习,出示病例或营造情境,进行片段练习;(5)巩固,可以朗读巩固,也可以小结巩固。
第六,要生动。作文讲评要力求生动。比如:想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悬念”,可以组织他们看一段有强烈悬念的微视频;想让学生知道什么叫“特写”,可以组织他们看一个电影特写镜头;想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剪裁”,可以出示一块布、一件衣服的图片,告诉他们“事情到作文”的剪裁就相当于“布到衣服”的剪裁;想让学生理解“中心”与“选材”的关系,可以出示一个杯子、一点盐、一瓶矿泉水,告诉他们盐溶化在水里,虽然看不到盐了,可盐就在里面,而中心好比盐,水好比故事,中心融化在故事里,似乎看不到中心了,但读者一品就明白。
第七,要打通课文。用学过的课文佐证、巩固作文知识点和训练点,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环境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课文里有;选材、构思、语言对称美、段落匀称美,课文里也有。如果学生作文的开头套话、空话多,就引导他们读一读《师恩难忘》和《水》的开头。学生一读就能明白,文章的开头要干凈、简单,不能拖沓。
第八,要预设。上面谈到的情况都是老师基于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评,这是不是说作后讲评课,老师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呢?不是的,作后讲评课,老师的预设同样重要。比如:以《记一次争吵》(或“争论、辩论、讨论”等)为题的作文,问题一般出现在写好人物对话上;以《记一次家务劳动》为题的作文,问题一般出现在动作描写粗糙上;以“学做盲人,体验盲人生活”为话题的作文,问题一般出现在心理描写上,等等。教师如果想进行相应的训练,从确定作文主题时就要开始预设。 第九,要敢讲。不少老师总要问学生,这个句子好在哪里,那个句子有什么问题。学生说不到点子上,老师急,学生也急。学生的作文知识还不丰富,遇到需要讲的知识,老师要敢于大胆地讲。这不是灌输,而是本领。
第十,要欣赏。我说作后讲评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也许会给老师们一个错觉,认为只有这个环节才要欣赏。不是的,作文讲评时,欣赏无处不在。“挑刺”前,欣赏没有“刺”的句子;“挑刺”后,再欣赏没有“刺”的句子;“训练点”从学生作文的优点中引出,也是欣赏。欣赏是作文讲评课的主旋律。写作的辛苦远高于阅读。迷上阅读不一定要夸,迷上作文一定要夸。你表扬A同学,B同学、C同学也会倾听,因为A同学是他们的熟人。充满欣赏的课堂,教师格外亲切,学生心理格外安全。人,只有在心理安全的情况下,才可能呈现主动、愉悦、创造的学习状态。
附带说一下,批改学生作文时,语文老师要学会适当偷懒。比如:(1)批一半。这次批男生的,让女生一起评,下次批女生的,让男生一起评;这次批前三排矮个子的,下次批后三排高个子的。(2)批一段。解决“开头”病,就主要批开头;解决“结尾”病,就主要批结尾;主讲“外貌描写”,就批外貌描写。(3)批一点。欣赏“时代感”的语言,就主要看这方面的语言;治疗“关联词”病,就主要看有关联词的句子。(4)批一篇。批一篇最好的作文,大家一起来学习;批一篇问题最多的作文,大家一起来帮忙修改; 批一篇中等文,大家一起夸优点,补缺点。
三
儿童作文应该像大自然中的树一样自由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是樟树就长成樟树,是榆树就长成榆树。强迫树往这边长,不能往那边长,这里要粗一点,那里要细一点,这里要弯一点,那里要直一点,结果会让树失去本性,变得千树一面。强迫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和格式写整齐划一的作文,结果也必然会让学生的作文失去本性,千文一面。當学生说的不是自己想说的话,表的不是自己想表的情时,作文里的笑是机械的,泪是机械的,妩与媚也是机械的。
大师格罗培斯往地上撒草籽,任游人踩出一条条路来,于是闻名世界的迪士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诞生了。从学生作文出发的练就如格罗培斯任由游人在草坪上踩踏,它看似无序,实则是依從学生作文的内在需要的无序之序。格罗培斯说得好,等游人踩出一条路来,需要的时间会更多一些,然而,我愿意。行走在自己踩出的这条路上,我也想说,“我愿意”。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