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dboy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的学习与应用过程充满探索与创造,观察、实践、猜测等模式已经成为人们发展数学、应用数学的主要策略。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表达、交流,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主动开展探究。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时,教师请学生列举一个数,并快速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2、5整除。秘密何在呢?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再往下进行的探究活动,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很好了。又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出示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马上就会举起手: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学了它有什么用?为什么商不变?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既然是商不变,那一定是在除法里,除法里还有被除数和除数,那么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不变?这和以前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难学不难学?整节课的内容一下子变丰富了,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跃跃欲试,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贴近生活。
  二、有效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
  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规律的过程。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加强探究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有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在学生探究出结论后,完全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拓展。而有些较难的内容,经过研究实例、提出猜想、检验猜想后,就不必让学生进行论证,或者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例证或不完全归纳。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我们不应该要求学生都达到同样的水平,应该考虑使探究活动有一个阶梯,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我们只有真正把握住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才能做好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拓展空间,充分挖掘学生探究的资源
  挖掘教材中可供探究的资源。教材中处处含有探究的内容,需要教师认真去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组织学生探究,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如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可以这样安排学生探究:先给每个学生发三组小木棒,其中一组可以组成三角形,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的长度,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分别用这三组木棒摆三角形,并分别量出每根木棒的长度。最后,教师把学生量得的三组木棒长度分别列在黑板上,并就此提出“请你用一个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条件”的问题。这时,学生一般会在能够组成三角形的那组数据里寻找关系式。有的会提出两根木棒长度的积大于第三根木棒的长度的关系式,有的会提出两根木棒长度的商与第三根的长度比较。不管学生用哪种方式,教师都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引导他们进行筛选,最后只剩下所要得到的结论。这种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故意出错引发探究。故意出错是激疑、制造矛盾以达到引发思考的一种方式,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出错,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例如,教师问:“4.5是1.5的几倍?”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4.5是1.5的3倍”,紧接着故意再写“4.5是1.5的倍数”。下面有学生窃窃私语,大胆的学生举手表示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通过讨论,学生跟教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道歉”。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教师的一番“斗争”,最后战胜教师,明白数学中“几倍”和“倍数”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开放、立体的教育视野和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以鼓励,让他们从课本走进生活、开拓生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展现自我的空间。
其他文献
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很多学生心中是没底的。批阅学生的作文.经常会发现大多数学生语言单调平淡,空话较多。为了让学生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对一个带休眠期的反应扩散模型建立了Lyapunov泛函,由此得到了其常数平衡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编者按:  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时代呼唤研究型教师,教育需要研究型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与需要,是教育实践自身发展的要求。作为校长,应当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护航。本期《管理视窗》的这3篇文章就体现了校长的这一职能。    神七问天,实现了我国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千年梦想,举国欢庆。而堪称教育神舟飞船的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蹒跚走过了近六个年头,却依然难以腾飞,离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还有
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究教育规律,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要学会“研究”,成为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教师是有主见的人,善于动脑的人,在错综复杂的教育改革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而有思想的学生,才会是自由独立的人。要成为研究型教师,一方面需要教师的自身努力,同时,校长也应该在建设研究型教师群体方面发挥其自身职能。  其一,校
随着“淡化知识教学”的理念成为时髦,思想品德知识教学目标的地位在诸多教师心中每况愈下。新课标下如何进行知识教学的问题一度也曾困扰过我,为此我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自主学习探究,并对新课标下如何把握知识教学目标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深度整合思想品德知识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在知识整合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点:  1.关爱学生个体,挖掘蕴涵在德育知识点中最能震撼学生心灵的理念
管理是助推学校持续发展的“金钥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动力”。基于这样的认识.三门峡市教育系统启动了以“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为标志,着力推进学校实现内涵发
作文一直是困扰师生的大难题,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真正改进教师手工作坊式的批改方法。为了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近年来,我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命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一点很重要。而写作热情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接触与理解,它是写作的内部驱动力。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在命题时我就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