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RIMA模型与3 σ准则的取水异常检测方法

来源 :水利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ca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取水预测数据的准确性,针对现有部分取水数据异常且难以进行人工判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RIMA模型与3σ 准则的取水异常检测方法.分析每个取水点每年的日取水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使用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和高斯分布的3σ 准则判断日取水量是否为异常值;通过时间序列分解算法分析异常值附近取水点的趋势,判断异常值附近是否存在其他未检测出的异常值,给出异常值的参考修正值.对所提模型在带异常标签的通用时间序列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通过评价指标混淆矩阵验证模型可行性,并将模型在真实水利部门取水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可有效检测取水数据中的异常值并修正其值,对取水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改进取用水的采集方法,提高取水监测数据的质量.
其他文献
为解决干旱扬水灌区地下水环境状态受多因素耦合影响而难以定量化描述的难题,以甘肃省景电一期灌区为例,基于灌区多级地下水水文驱动主导因素构建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M-AHP和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指标赋权.通过最小二乘法优化组合权重模型得到指标综合权重,将评价矩阵与综合权重矩阵相乘得到综合评价云模型.最终以云数字特征的形式对研究区2009年、2014年及2018年的地下水环境风险状态进行了可视化表达.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时期地下水环境风险状态综合评价云分别为R2009=(0.7751,0.0342,0.
为了研究水利工程事件的风险状态,引入了机器学习中的因子分解机模型对水利工程事件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状态进行分析.以修订的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中的风险因素作为事件数据分析指标,采用因子分解机(FM)理论,并利用数据库对因子分解机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建立了风险因素交叉情况下的风险状态分析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确定风险因素之间交叉项因素的关系并能够表达事件整体的风险状态.结果 表明:利用数据库对因子分解机模型进行训练,能够较好地解决风险因素交叉项计算问题,计算出事件交叉项之间的关系,得出与水利工程相匹
针对水利舆情及业务工作对互联网舆情大数据的需求,研究利用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基于多模态智能分析架构,采用知识图谱、信息萃取、价值识别等手段,开展信息价值点、敏感点、关键点、发酵点的发现及标引和提取,建设水利舆情大数据分析平台.平台运行有效地推动舆情工作及水利业务工作的融合,扩大水利舆情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验证水利业务系统利用互联网维度数据途径的可行性,打开互联网维度数据与水利业务数据叠加的发展空间,提升舆情大数据的价值密度,可为水利部门户网站、河(湖)长制管理、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大数据分析等业务系统
为改善上海市河道水环境,针对现有河湖水质存在的问题,依靠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汇聚各类水质相关数据,开展数据整合与分析,推出河道水质变化三级报警预警,建立相应业务处置机制和流程,探索河湖水质智能化应用,重点研究河湖水质数据监测、变化趋势分析、波动报警预警、整改处置和结果反馈等5个环节闭环管理.通过河湖水质智能应用研究,并在上海市河长制办公室工作平台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水务专题中进行实际应用.实际应用表明:河湖水质智能应用可有效发挥作用,强化对河湖水质恶化等问题的持续跟踪和有效监督,提高河湖水质治理效率,推
滑坡变形切线角预警模型可以实现准确的过程化变形预警,但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基于滑坡匀速变形阶段的变形速率进行计算.对于匀速变形速率呈阶段性变化的折线型滑坡,目前还难以动态自动识别匀速变形速率并及时调整,对滑坡变形的自动化预警较为不利.为解决折线型滑坡匀速变形速率的动态调整难题,提出了基于切线角预警的滑坡匀速变形速率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无量纲变形动态判识值γ对变形数据进行实时判定,通过判识方法实现滑坡匀速变形速率的自动调整,从而对滑坡变形切线角预警模型进行自动修正.同时,通过典型滑坡变形数据的实例应用进行了验证,
为在长江大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中形成智慧管控新模式,提升长江大保护沿线城市排水系统运行效率,从智慧水务标准发展现状和长江大保护政策背景出发,根据长江大保护水环境治理业务应用和智慧水务技术要点,提出“智慧+水环境”标准体系建设路径,构建长江大保护智慧水务标准体系框架.标准体系框架将标准分为政策法规及基础、通用、专用标准4类,每类别下分为2个层级.同时在基础和通用标准中提出针对大保护业务定制化标准规范的建设思路,以弥补目前智慧水务标准顶层设计缺失和部分领域规范空白.提出的标准体系框架能够指导长江大保护智
采用低热和中热水泥配制二级配常态混凝土和大坝四级配混凝土,并对低热、中热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比较,为低热水泥在大坝主体结构混凝土中的全面应用提供了依据.项目采用宏观性能研究和亚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低热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形性能和绝热温升,以及低热水泥-粉煤灰浆体的亚微观结构.结果 表明,低热水泥与不同品种骨料的相容性良好、均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水工混凝土.低热水泥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增长率高的特点,其干缩值较中热水泥混凝土略低,自生体积变形与中热水泥混凝土相当,可显著降低混凝土的早龄
长江大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长江大保护工作城市水系统复杂多样、参与方众多、工程建设难度大、运维周期长等特点,在分析国内外智慧水务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梳理总结智慧水务特征,并从战略、业务、管控3个层面分析长江大保护实施过程中的智慧水务需求,明确智慧水务建设目标,深入剖析长江大保护智慧水务工作中面临的顶层规划缺失、各参与方整合程度低、业务主导能力不足、监测数据质量难以保证、数据孤岛、碎片化管理等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明确实施路径和预期效益,为探索长江大保护组织、管理和运营的新模式,提升长江大保护项目、运
为了分析管网漏损影响要素和供水管网不可避免漏失水量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及对应关系,建立适用于我国不可避免漏失水量的确定方法.通过采集、筛选实际管网的漏损统计数据,对独立计量区域(DMA)展开夜间最小流量分析,并分析研究区域内管网的影响因素,将管龄、管材、用户数量及管网压力设定为相关影响参数.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经过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并对优化前后二者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结果对比分析.最终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于不同DMA进行漏损分析.结果 显示,优化后的BP神
为了探寻不同滴灌定额对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对比分析不同灌溉量下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空间分布及玉米地上部的变化特征.试验于2014-2016年进行,共设置4个处理方案:滴灌4200 m3/hm2、4800 m3/hm2、5400 m3/hm2和6000 m3/hm2,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玉米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变化.研究表明根系长度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滴灌玉米的主要根系分布范围为水平0~ 25 cm、垂直0~15 cm的椭圆形范围内,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