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tl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创新能力是指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能量。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潜在的心理能量主要是靠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加以体现。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改进教法,探索出一条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途径。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设悬念,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有着强烈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的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学生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取巧设悬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悬念是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做沪教版化学上册P60“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烧杯B中滴入3mL—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设计如下问题:(1)能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你如何解释?(2)用大烧杯罩住的目的是什么?(3)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实验证明微粒在运动?实验时学生观察到A烧杯中的液体慢慢变成红色,这强烈的视觉刺激和美感,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真实情感,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参式,既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又激发了创新意识。
  二、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化学教科书(旧教材)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化学教科书(新教材)的本质区别是:旧教材不仅呈现出知识情景,而且也给出了此情景下的结论,学生的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记忆,以及训练等方式获得的;而新教材只是通过图、表、交流与讨论、联想与启示、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练习与实践等方式呈现出知识情景。学习时,要求学生像科学家发明创造那样,通过实验、讨论交流、资料查阅、网上浏览、社会调查等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情景,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强发散性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工程”。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在获取前人经验的同时,常常产生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进而试图去探索,这种求异的探索知识的心理,在化学方面加以引导,常表现为思维的发散性。由此可见,教师要多注意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鼓励“标新立异”,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认,而要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绝不能挫伤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如启发诱导、探究实验、实践活动、多媒体演示等引导他们发展思维、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
  四、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按照皮亚杰的认识论观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即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进行提取、加工、理解、重组、吸收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主体在中介(教师或伙伴)的帮助下,独立自主地作构建性的学习方能有效实现,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不能把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告诉学生,而要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与构建。例如,在探究铁器生锈的条件时,先启发学生提出下列三个假设:(1)铁器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器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水与铁发生了化学反应;(3)铁器生锈是水、空气中的氧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假设,再引导学生设计下列三个实验探究:①在一支干燥的试管中,放一根洁净的铁钉,并用橡皮塞塞紧;②在另一支试管中注入一定量刚煮沸过的水,往水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铁钉浸没在水中),在水面上加一些植物油,塞上橡皮塞;③在第三支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往水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铁钉一大半浸没在水中,一小半露在水面上);一周后可观察到第①、②试管中的铁钉都不生锈,而第③支试管中的铁钉生了锈,并且在铁钉与水、空气交界处锈得最厉害。根据分析,学生很容易得出假设(3)是正确的,即铁器生锈是水、空气中的氧气共同对铁作用的结果,进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空气中的氧气接触。通过这样的层层分析,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问题探究的思路,教给了学生问题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培养人才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要我们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培养。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其中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保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关键,但在化学教学中仅仅关注这几个方面是不够的,它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其他文献
公司作为国内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运作规范、市场形象良好的企业,近年来董事会持续推动公司治理的完善,不断提升董事会运作水平,凭借科学高效的董事会治理能力,骄人的业绩表现、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及成熟的公司治理获得资本市场好评。  五粮液建立了党组织和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董事会决策作用、监事会监督作用、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中,董事会董事8人(独立董事3人)
巴班斯基说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如果没有学生一定程度上自己参加的活动。如果没有学生一定程度上自己参加的活动,教学的最优化是不可思议的”。“探究式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操作技能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
期刊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逢十”诞辰举行的纪念活动,既是一种政治仪式,更是对孙中山的历史记忆.大众传媒采取了多种表达方式:新闻报道唤醒民众记忆;时人回忆增添记忆的
目前,我国大多数电力施工企业都引进了绩效管理模式,并且也得到了员工的普遍认可,但从整体上看,绩效管理水平并不高,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
有媒体披露,某省下派了4名扶贫干部到村里,他们到村第一天就要求村里给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将茅厕改为卫生间,4人吃饭用的碗筷要单独摆放,还要安装无线网,购置桶装矿泉水……扶
期刊
从2014版日本《防卫白皮书》的统计来看,日本自卫队兵力仅有25万人,似乎只是一支很普通的军事力量.分析人士认为,除现有军事实力外,更强大的日本军力还雪藏于工业生产、装备
摘 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爆发、大数据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农村民办高中主要是学困生居多,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迫在眉睫。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化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农村 民办 学困生 转化 爱心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先天的体质、智力等因素,也有后
结合实际,对企业政工管理的创新方式进行总结分析,首先详细分析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其次,指出当前管理方式存在的难点问题,最后,根据问题现状给出个人的看法,
“小升初”三科联赛成绩下来后,女儿阳阳很不开心地跑回家中,一进屋就嘟囔起来:“妈妈,这次的成绩纯属意外!英语向来是我的强项,可我只得了85分,怎么可能?还有语文,我每次考
期刊
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都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培育新市场主体.独角兽企业就是这样一种具有时代标志性的新市场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