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916579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它的理念与整本书阅读高度契合。主题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整合,而整本书有着众多的线索可供整合;“主题学习的特点是围绕某个相对集中、独立的主题开展学习”,整本书内容包罗万象,在阅读中,必然要抓住它的核心价值,一书一得,在“得”中适当兼顾其他。
  每本书的核心价值是不同的。怎样抓住整本书的核心价值进行主题式学习呢?本文选择《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作为主题式学习内容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知道鲁智深曾经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等。学生熟悉这些故事情节,益处在于更有兴趣阅读自己熟悉的情节;但也会因为先入为主的一些观念,妨碍对人物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深入的思考。在这样的学情下,教师不能简单地重复学生已知的知识,而应在他们已知处探寻未知,发现作者隐含在书中的深层意义。
  一、筛选与整合:充分利用回目的作用
  访问与检索是指在整本书中“查找一条或多条信息”。《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它的回目是最有效的访问与检索的工具。回目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独有的艺术形式,讲求对仗、精练,概括了小说每一章节的内容,蕴含着作者欲说而未说的信息,既有预叙作用,又有画外音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教学价值。
  先让学生翻阅回目页,找主要写鲁智深的回目,他们很容易找到三至八回和十七、九十九回。因为在这八个回目中,不是有鲁智深的名字,就是有鲁智深的绰号。第五十八和第五十九回目中没有关于鲁智深的显性信息,学生从回目很难筛选出来。这时,教师可让学生速读这两章,按照其他八个回目的特点,修改回目,如“鲁智深助打青州,众兄弟同归水泊”“智深救人陷囹圄,宋江率兵闹华山”等。
  通过筛选和修改回目,学生对鲁智深在整本书中的地位和影响就有了大致了解。他是书中的重要人物,全书一百回,以他为主的就占了十回。他又是线索式的人物,原著开头最精彩处是由他拳打镇关西开始的,接着其他英雄人物纷纷出场;中间救桃花山,斗呼延灼,打青州城,带领众兄弟上梁山,壮大梁山的实力;结尾处他一禅杖打翻方腊,梁山伟业就此建立,最后就是英雄人物凄惨收场。可以说他串起了整本书,书中重要人物或多或少都和他有关系。
  面对回目中隐含的庞杂信息,教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或层面筛选关键信息,概括主要故事情节。可以地点为线索进行筛选和概括。鲁智深主要到了八个地方,笔者选择其中五个,让学生根据回目的特点筛选和概括。
  渭州:救金翠莲,打镇关西。
  桃花村:救刘小姐,打小霸王。
  瓦罐寺:救众僧侣,杀两强贼。
  相国寺:义救豹子头,落草二龙山。
  华州:救九纹龙,陷死囚牢。
  学生从这五处可以看出鲁智深一路都在救人,救的是被欺凌的弱者,为了他们,弄得自己丢官弃家,一次次上演“末路狂奔”;他一路也在打人,打的是作恶的人,他只问是非不问利害,率性而为,急人之难。可以根据人物与鲁智深的交往,重新编排回目:鲁智深与金老父女——恩重如山,鲁智深与智真长老——见性成佛,鲁智深与林冲——情真义重,鲁智深与史进——肝胆相照,鲁智深与贺太守——铮铮铁骨……也可以根据时间梳理,根据主要事件梳理,根据人物身份的变化梳理,甚至根据专家学者的评语梳理。学生分小组从不同角度梳理情节,在任务驱动下,群策群力,交流展示,他们对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就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他们的理性判断打下基础。
  二、比较和探究:识得人物真面目
  明末的金圣叹曾这样评价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金圣叹说的“四遇”并不全对,比如“遇酒便吃”,已经饿了几天肚子的鲁智深在瓦罐寺面对丘小乙的邀请没有吃;在华州,他說“史家兄弟不在这里,酒是一滴不吃”;还有林冲被押往沧州途中,鲁智深一路追随保护,也是滴酒未吃。鲁智深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吃酒,在兄弟受苦受难之时不吃酒,说明他虽率性鲁莽,却很有分寸。武松景阳冈打虎之前吃酒,醉打蒋门神之前吃酒,所到之处都少不了吃酒,酒成了武松自我表现的道具。吃酒的背后是他的自我欣赏和极度自负。林冲与陆谦吃酒,对方的暗藏祸心让我们心惊;与鲁智深吃酒,他胸藏的郁闷让我们心伤;他也常常独自吃酒,聊慰寂寞。一个有英雄素质的人,却总是想做一个温顺的良民,用酒麻醉自己,消磨自己。吃酒的不同,反映出英雄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个性,在比较中学生更能感受到鲁智深的可贵。
  再看“遇事便做”。金圣叹所说的“事”是不平之事。鲁智深一生的精彩华章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金老父女,可以拿条凳子,坐上四个小时,对性急鲁莽之人何等不易。救下林冲后,他说:“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做事何等坚决彻底。当听到史进有难,一刻也不愿等,一把戒刀,一条禅杖,直奔华州府。虽千万人吾往矣,又是何等的勇气和气魄。在桃花村,面对五七百贼寇,他“死也不走”,提了禅杖,大踏步出到打麦场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林冲遇到不平事是“不做”,武松遇到不平事则是无原则地做,李逵遇到不平事是随性而做。通过比较,学生探究出鲁智深与其他英雄人物的不同个性,对其认知由脸谱化转为个体化。
  “遇酒便吃,遇事便做”由教师带领学生比较探究,“遇弱便扶,遇硬便打”可让学生采取结构化对话的方式进行讨论,由扶到放。结构化对话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观点加证据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认知。学生之间不互相驳斥,不以赢为目的,搁置争议,平等交流,通过相互对话不断修正和丰富自己的观点。在对话中,有学生说“遇弱便扶”对鲁智深来说是“标配”,对李逵来说是“高配”,对宋江来说是“选配”。“遇硬便打”,各位英雄打的方式也不相同,林冲是技术型打法,李逵是无赖式打法,武松是表演型打法,燕青是混合式打法,而鲁智深则是金刚怒目式打法,打得惊艳,打得痛快。学生的阅读不能只聚焦“是什么”,还应聚焦“为什么”。学生探究之后,教师可追问:这些不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英雄观?当前社会需要怎样的英雄?教师通过问题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培养其逻辑判断与理性思维能力。   三、反思与评价:对人物进行理性判断
  整本书内容庞杂,学生评论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教师针对这种现象要把立人作为核心价值追求,让学生的反思和评价合乎公共价值取向,不仅能理性对待他人的评价,也能理性给出自己的评价。课堂上,可让学生先讨论他人的评论,激荡自己的思维,观照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最终形成理性判断。
  书中智真长老评价鲁智深:“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施耐庵在“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章中把鲁智深排在天罡星第十三位,尊号为“天孤星”。这是作者对鲁智深的评价。金圣叹曾这样评价鲁智深:“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王学泰认为“一百零八将中,能够‘为他的’大约只有鲁智深一人”,鲁智深是“一百零八将中真正的侠客”。也有人评价他是“粗卤急躁,蛮横无礼,有着酒、色、财、气等种种缺陷”的人物。以上评论,学生是赞同还是反对,是部分赞同还是部分反对,(部分)赞同或(部分)反对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又该怎样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呢?教师须引领学生进行合理的怀疑,开展有思考力的讨论,形成合乎公共价值取向的理性判断。
  比如,学生对鲁智深的尊号为“天孤星”不甚理解。翻阅书中其他人物的尊号,宋江是“天魁星”,魁意为“为首的,居第一位的”,很贴合宋江在梁山的地位。吴用是“天机星”,机意为“机敏、机智”,也适合吴用军师的身份。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孤”在鲁智深身上的体现。孤是“单独、孤独”之意。鲁智深在大部分时间里扮演的是“孤胆英雄”的角色。在渭州,独自挑战镇关西;在桃花村,一人挑战整座桃花山的山贼;在瓦罐寺,一人强打崔道成和丘小乙;在野猪林,又是单身救下林冲……另外,他在精神层面也是“曲高和寡”的。梁山好汉大多豪爽、粗鲁、勇猛,做过杀人劫舍的勾当,而鲁智深豪爽中有柔情,粗鲁中有机警,勇猛中有谋略,一生没做过伤天害理之事,这在一群“强盗”中甚是难得。
  反思别人的反思,评价别人的评价,是给学生自己的反思和评价设置台阶,减小难度,促使他们理性思考。接下来,学生先以“我喜欢(不喜欢)鲁智深——,因为他——”的形式说一段话,再从“观点、诠释和依据”三方面写一篇评价鲁智深的小论文,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判断。
  整本书的主题学习在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学生观照全书,宏观感知,就会有“整”的意识:整本书的主题式学习内容聚焦,学生在细节处深耕细作,前后勾连,比较探究,就能直达整本书的核心价值。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在质疑中深入思考,在比较中发展高阶思维,在合作交流中推动精神成長,真正发挥了整本书的育人功能。
其他文献
【教学缘起】  自2008年起,名著阅读成为江苏省文科生的高考加试内容,2009年开始计入总分,因此,名著阅读已成为文科生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课时紧、内容多的缘故,一般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然而,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小说的自主阅读兴趣,远远超过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主要原因是,鲁迅小说语义丰富,主题含蓄深刻,不易看懂。  笔者忖度,学生之所以有上述想
书名:科技哲学十五讲  作者:林德宏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4-2月  ISBN:9787301081112  定价:35.00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同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同样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正因为如此,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正负效应,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林德宏的《科
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不仅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素养价值并未完全体现出来。《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一书以严密的逻辑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涉及的古典诗歌进行了赋予生命的分析。  第一,琢磨字词,品鉴诗意。  古典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练,用简短的语言叙述表达诗人的不同情怀。这与诗人在创作中反复推敲字词是分不开的。读者在
“生命”是鲁迅用一生诠释的一个基本概念。他从人生的寂寞与残缺中过滤出对生命的真知灼见。坚毅地奔走在现代中国的旷野之中,给世人展示他那天马行空的精神襟怀和蔚为大观的生命气象。在那荒芜、黑暗、冷硬的世界里,鲁迅如拔地而起的大树,坚决捍卫自我尊严和自由意志,呼唤个体尊严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他以瘦弱的生命之躯,发起对外部黑暗和罪恶势力的挑战。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指出:“觉醒人的个体尊严,激活人的个体生命意识,这
台湾国中教育会考于2014年5月首次启动,取代了原有的基础学力测试。作为台湾初中毕业生学力检定的机制,它一方面强化了十二年基本教育免试入学措施,一方面也缓解了学生分分计较的竞争压力,无论从政府的教育责任、学生和家长了解学习成效的权利、高中学校了解学生先备知能的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实质性的功能。  虽然试卷的结构与原来基础学力测试相差不大,却更突出了教育会考的等级评价。2014年教育会考后至少有75%
一、“大单元教学”与文本解读  “大单元教学”是崔允漷教授提出来的适应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理念。在他看来:“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这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識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1]也就是说,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大单元设计”
清朝著名的学者、历史学家、汉学家钱大昕先生,在历史上的成就非常高,被许多学者,诸如王引之、阮元、段玉裁、凌延堪等公推为“一代儒宗”;不仅如此,钱大昕在史学、文字音韵训诂学、金石、诗文等领域均成就卓著。其渊博与专精也使得他被誉为一位“于儒者应有之艺,无弗习,无弗精”的学者。他也是“乾嘉考据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笔者在开展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钱大昕《说文》学理论及其实践研究”(项目编号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重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与语文课有限的课时、语文老师有限的精力形成鲜明对比。且一旦把握不好尺度,语文课也就容易上成“政治课”“历史课”,甚至“科学课”。尤其是教材中比例较大的史传类课文,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
1.张世平——在求真路上砥砺前行  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交往的频密,科学技术飞跃,自媒体时代到来了,人们的表达需求日益迫切,社会生活对于语文能力愈发重视,语文能力在综合素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对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助推作用,国民语言文字能力和应用水平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也进一步突出。在此情况下,真语文当仁不让,利用语
书名:教师成长之路:高中语文生态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反思  作者:罗华勇  出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ISBN:9787564357061  定价:78元  构建高中语文生态有效课堂是现阶段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改革的热点问题,对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推动教学改革均有重要意义。  《教师成长之路:高中语文生态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反思》一书是贵州省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