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关于《动能动能定理》一节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 :中学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lov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问题引领的任务驱动的方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内容设置为具体的情境问题,以问题驱动促使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节课创设、模拟各种不同的情境,推导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的表达式,从而得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从单过程到多过程,从直线到曲线、从恒力到变力,目的是让学生感悟运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和适用的广泛性;注重学生参与过程,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取知 The problem-driven task-driven approach refers to the teacher in class to set the contents of this lesson as a specific context to problem-driven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enable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this lesson to create, simulate a variety of different situations, derive the expression of external work done on the object, and thus come to the kinetic energy and kinetic energy theorem expression.From the single process to multiple processes, From straight to the curve, from constant force to variable force, 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perceive the use of kinetic theorems superiority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extensiv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explore, find and access to knowledge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设计思路】。  重点讲解滑动摩擦力,对于滚动摩擦和静摩擦,静摩擦本节课抛开不讲,滚动摩擦在讨论如何减小摩擦力时,学生实验“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对滚动摩擦一带而过.这样重心就放在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这个实验上。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该实验存在两个
与小学生、初中生相比,多数中专生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问题的气氛也不够热烈,就是点名,有的也不愿回答,也不愿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春期显著的特征称为闭锁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求解是高中物理直线运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纲中规定的重点考查内容,高考题中经常涉及到此类问题的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求解思考角度多、求解方法多,若能选择最优的求解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讲解,既能开阔同学们的解题思维,又能让同学们熟练掌握位移的常见的求解方法.笔者在这一问题的讲解过程中采取“一题十解”的讲解方法,向同学们展示如何多角度思考该
关于情境教学,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希望“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无独有偶,在我们国家,“李吉林情境教学”主张“充分利用教师创设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和谐地统一起来”.虽然表述上有点差异,但在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力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悟、体验、
恩格斯说“人是环境中的人”,课堂是师生活动的生态环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设适应学生学习,有利用学生成长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地去参与课堂、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通过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我要学”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变“要
在全球竞争逐渐上升的大环境下,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而在我国学科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将STEM教育与高中物理教育融合,也成为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思路之一,象征着学科教育开始注重学科之间的关系.将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工程教育、数学教育与高中物理教育相交错,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EM教育,为探索物理单科教育向综合化教育的新模
期刊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以“三维目标”为导向,使具有一定能量的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场” 因子发生交互作用,产生“场”效应.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优化学习动机的激活、优化学习兴趣的激发、优化立体交流的路径、优化多元评价的机制为“抓手”,可以使优化物理课堂“学习场”真正接“地气”、显“灵气”,产生事半功倍之效.  物理课堂教学,其本质是物理教师、学生、物理教材、学习环境等“场” 因子发生交互作用,亦即“
期刊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违背,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学生考试考得好,我们教师有必要对复习课进行研讨.笔者认为发挥好教师的作用和定位好教师的角色相当重要,具体到复习课的各个环节.  1 引入课题评析与改进 复习课的导入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相当重要.精彩的导入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处于兴奋之中,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揭示学习目标,使学
例谈《互感和自感》的教學设计
期刊
课堂展示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而展示内容则是决定展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那么在课堂上应该如何选择展示内容呢?  1 展示内容要有全面性2 展示内容要有互动性。  展示是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质疑辩析,而不是统一结论、对对答案,要防止展示成为教师“满堂灌”的变种——“学生灌”.为了让展示更有效,教师可将要展示的核心问题加以分解,层层落实,让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