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学习场”的优化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ppc825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以“三维目标”为导向,使具有一定能量的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场” 因子发生交互作用,产生“场”效应.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优化学习动机的激活、优化学习兴趣的激发、优化立体交流的路径、优化多元评价的机制为“抓手”,可以使优化物理课堂“学习场”真正接“地气”、显“灵气”,产生事半功倍之效.
  物理课堂教学,其本质是物理教师、学生、物理教材、学习环境等“场” 因子发生交互作用,亦即“场”作用,通过各种学习媒介和富有情义的自主合作、探究体验、交流与评价等活动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效整合,形成类似于物理学中电场、磁场、引力场的——“学习场”, 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促、共进和双赢.
  物理课堂“学习场”,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这一特定“场域”中的内在需要、探究体验、能力提高和素养提升,十分重视师生的情感融通、对话交流和相互迎合,“发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生成有助于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场’.”“促进学生的自立与人格成长.”(钟启泉语)实现关系主义对实体主义的自由超越.优化物理课堂“学习场”,是物理新课程进入“深水区”的应然诉求.1优化学习动机的激活
  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动机是激活、维持和促进个体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动机的激活,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它是优化物理课堂“学习场”的基点.
  1.1巧设悬疑,诱发动机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陈献章语)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巧设悬疑,引导学生将自身需求由“隐性”转入“显性”,产生一种迫切解悬、释疑的心理冲动,诱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如在教学“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设置悬疑:河面上有一条小船,船头垂直指向对岸:
  (1)如果河水静止,小船具有一定的速度;
  (2)如果河水具有一定流速且关闭船的动力;
  (3)如果河水具有一定流速且船有一定的速度.小船的运动轨迹分别如何?在教学“摩擦力”时,设置悬疑: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大石块吗?1.2借助“三力”,强化动机
  推力是指促使学生内心自发产生学习的愿望和需求,它侧重强化学生的内部动机;拉力是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吸引力,压力是指客观现实对学习者的要求.拉力和压力可以迫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它们侧重强化学生的外部动机.
  如在教學“曲线运动”时,播放正在运行的过山车视频,学生会被惊悚、刺激的情景深深吸引,有的会迅速回忆其亲历,有的会想着以后亲自去感受(推力作用).
  提出问题:在高处,为什么过山车在轨道的下面不会掉下来?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拉力作用)再出示过山车运动轨道的物理模型,通过相关课堂训练予以强化.(压力作用)
  1.3自我实现,固化动机
  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可以彰显自我价值,挖掘自我潜能,优化自我德性,固化学习动机.自我实现只有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服务,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
  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针对有学生提出:马拉车前进马拉车的力应该大于车拉马的力.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消除迷思概念.在教学“天然放射现象”时,播放居里夫人寻找镭元素的视频片断,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其,感悟居里夫人无疆的大爱:“镭只是一种元素,它属于世界所有.”
  2优化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源”.“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皮亚杰语)“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杨振宁语)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优化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优化物理课堂“学习场”的支点.
  2.1动静结合,引发兴趣
  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独特优势,使物理课堂教学变“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变“被动”为“主动”,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乐于探究.
  如在教学“单摆”时,播放单摆摆动过程的视频或动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栩栩如生的画面,变无声为有声且动静结合,学生定会兴趣盎然、百看不厌.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系列物理趣味小实验、小论文评选、小发明展示以及自制实验器材、自主探究等活动,选准兴趣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2营造氛围,活化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宽松愉悦、情感融洽的物理课堂氛围,可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期望和求知激情,品享进步、成功的乐趣.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应有机融入态度、价值、伦理等要素.
  如在教学“超重与失重”时,设计随堂小实验:在适当宽度的纸带下面固定一个重锤并使其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不借助其它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向学生介绍有关物理学家的轶事、物理学史以及物理美等,瞄准兴趣点,活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间接的学习兴趣.
  2.3亲历体验,延伸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基于个人经验构建知识的过程.“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体验,因为自身体验最清楚也最容易得出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波利亚语)“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语)
  如在教学“自感”时,请一位学生作为导体连入设计的电路中(学生有点紧张),闭合开关(电源是两节干电池),该生毫无异感(有点放松),突然断开开关,该生瞬间有被电击的感觉(惊讶、恐惧).断电后回路中为什么会有很高的电压?这怎么可能呢?带着惊奇和疑惑,学生就会满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投入后续的学习.
其他文献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高效必须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重要的衡量和评价标准.为此,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切实做到“心中有学生”、“活动绕学生”、“设计为学生”,将“生本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借力“生本教育”实现教学高效发展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探究欲望学生对某个现象感兴趣了,自然会投入进去,学习效果自然最佳. 
下面就物理图象上面积、斜率解决物理问题的优越性,举例呈现,预期抛砖引玉.  1 图象上状态点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  例1 (2013江西鹰潭一中)电池甲和乙的电动势分别为E1、E2,且E1>E2,内阻分别为r1、r2,若用这两个电池单独向某一电阻R供电时,这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相同.若用电池甲、乙分别向另一个比R大的电阻R′供电,R′的电功率分别为P1、P2.则  A.电池的内阻r1>r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类学科,涵盖面非常广,理论性、逻辑性和生活性都非常强.人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物理又与科技存在密切联系.全面掌握物理知识,有助于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综合发展,有助于中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加强创新,加强趣味性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  1 深入挖掘教材,增强教材趣味性2 挖掘实验素材,增强实验趣味性3 联系日常生活,增强课堂趣味
在中学物理中,有许多求比的问题.有的同学在解答这类问题时,由于方法的原始,致使解题出错或解题速度缓慢.本文拟结合有关数学知识,例说求比的几种方法.  1 利用比例关系  在中学物理中,用于描述某些概念或规律的数学公式大都比较简单,有的甚至一眼就可以看出公式中所含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明确了物理量之间比例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比例关系直接构造出比例式,从而实现轻松求比.  2 利用最小公倍数
【教材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设计思路】。  重点讲解滑动摩擦力,对于滚动摩擦和静摩擦,静摩擦本节课抛开不讲,滚动摩擦在讨论如何减小摩擦力时,学生实验“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对滚动摩擦一带而过.这样重心就放在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这个实验上。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该实验存在两个
与小学生、初中生相比,多数中专生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问题的气氛也不够热烈,就是点名,有的也不愿回答,也不愿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春期显著的特征称为闭锁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求解是高中物理直线运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纲中规定的重点考查内容,高考题中经常涉及到此类问题的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求解思考角度多、求解方法多,若能选择最优的求解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讲解,既能开阔同学们的解题思维,又能让同学们熟练掌握位移的常见的求解方法.笔者在这一问题的讲解过程中采取“一题十解”的讲解方法,向同学们展示如何多角度思考该
关于情境教学,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希望“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无独有偶,在我们国家,“李吉林情境教学”主张“充分利用教师创设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和谐地统一起来”.虽然表述上有点差异,但在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力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悟、体验、
恩格斯说“人是环境中的人”,课堂是师生活动的生态环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设适应学生学习,有利用学生成长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地去参与课堂、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通过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我要学”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变“要
在全球竞争逐渐上升的大环境下,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而在我国学科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将STEM教育与高中物理教育融合,也成为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思路之一,象征着学科教育开始注重学科之间的关系.将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工程教育、数学教育与高中物理教育相交错,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EM教育,为探索物理单科教育向综合化教育的新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