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敖的笔墨官司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ming33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在网上看到李敖的一段文字:“今天是2000年5月11日,我把整整五年前由汪荣祖初稿,由我定稿的一篇《请勿乱评<蒋介石评传>》刊出在《李敖电子报》,做为我性好追杀的一次记录。这篇文章是回复香港《亚洲周刊》的,可以看出荣祖和我的功力和‘掌风’。”我是当年《亚洲周刊》那篇文章的作者。想不到事隔多年,以大师自许的李敖仍对此文耿耿于怀,想来那篇文章也并非毫无价值。
  1995年,我刚到香港不久,在《亚洲周刊》写社评“笔锋”专栏。有一天,总编辑邱立本拿来李敖新著《蒋介石评传》,让我写一篇书评。看到他自称此书“完全可做到每一件事都论定出结论的境界。纵使新史料出来,也只能更印證我们的结论正确,而不能推翻我们的结论”,我的期望值很高,结果大失所望。作者把蒋介石成败的原因,从早年发迹,到荡平群雄,以至为一国元首之内政外交,统统归结于他的“瑞元无赖”之特质。全书着力于要推倒以往台湾对蒋的“每一件事”所作的正面肯定结论。可是作者的否定结论也并无多少新意,在过去大陆对蒋的鞭挞中早已司空见惯,并且支持其结论的资料也多半是转自大陆的二手货。我的书评写得很不客气,其中最刺痛李敖的话也许是:“以李敖在蒋家统治下所受的迫害而论,他的任何愤激之言都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当我把《蒋介石评传》当做一本‘复仇之作’来读时,内心充满对他的同情。但是要说这是一部上乘的学术著作,凭着我的学术良心只能表示摇头。”邱立本还给这篇文章加了一个《李敖找上蒋介石复仇》的标题,更是火上浇油。
  几天后,李敖就给编辑部传来一篇回应文章,并在附言中称,全文字数和我的文章相等,发表时不许删减。文章以蒋介石是“一无是处的祸国殃民之徒”为不容置疑的定论,斥责我要求评价这位历史人物“既不能一边倒地歌功颂德,也不能一边倒地鞭挞诬损”,应该“公允得当,有功论功,有过记过”的说法,是“与史学专业有违”,“ 要嗤之以鼻”。通篇文章都是以势压人,实在不像是学术讨论。邱立本和编辑部同仁竭力怂恿我撰文反驳。倒是几位台湾友人知道此事后,劝我不必较真。他们告诉我,李敖是个极度自恋的人,曾经说过“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当我要找我崇拜的人的时候,我就照镜子。”因此,只要在文字上得罪了李敖,他一定会不依不饶、纠缠不休。我想他们的话也有道理。当时要养家活口,卖文谋生,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既然他是意气用事,不是学术争论,我又何必去浪费时间。况且,他是比我年长的名人,我只是区区一个小编辑,如今一篇小小的短文就挑起老先生的肝火,我也够本啦。
  原来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过了两年,高信疆出任《明报》编务总裁,成为我的顶头上司。那时候,我已调到《明报》担任主笔,负责撰写每天的社论和编两个版面的评论稿。信疆是李敖的挚友,是他和第一个妻子胡茵梦结婚的证婚人。他上任不久就约李敖给《明报》写专栏,每星期一篇。李敖的文章也确实脍炙人口,但这就令我有点为难。我几乎每个星期要打电话到台北李敖家中催稿,于是担心如果我自报家门,令他想起那篇文章,会不会不欢而散,并因此令高信疆难堪。差不多有一年,我们经常通话,李敖却始终不知道我是谁。尽管李敖的外表似乎狂傲不羁,但他在电话中给我的印象却非常谦和有礼。好在一年之后,高信疆离开了《明报》,李敖也停掉了在《明报》的专栏,我也就不必硬着头皮、隐名埋姓地和李敖打交道了。
  后来和信疆变成了几乎无话不谈的密友。我就把这段笔墨官司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信疆说李敖是个很重朋友情义的人,气度也大,话说完就算了,不会耿耿于怀的。将来我出面在台北让你们见见面,一笑泯恩仇。我答道,不必刻意去求,看机会,顺其自然。有一年,我去北京看望信疆,他告诉我说李敖患了癌症,下次你去台北,见个面吧。想不到还没等我有机会去台北,信疆就一病不起了。
李敖 图/本刊记者 大食
其他文献
1979年,大哥魏承彦从武汉《长江日报》社调到北京,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的秘书。他在北京上大学时就经人介绍从朴老学诗。60年代赵朴初讽刺赫鲁晓夫的散曲《某公三哭》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时脍炙人口。我开始研究佛学时入门书就是朴老的《佛学常识问答》。后来我结婚时,朴老还用行草抄了一首诗作为贺礼。其书法意境深远、翰墨飘逸,通篇观之如金石铺地,字字独立,上下呼应,意连笔不连,一气呵成。书与诗,
惊闻原马来西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逝世,内心难以平静。我与他缘吝一面,仅有一段“神交”,终成遗恨。现应《南方人物周刊》约请,翻检出下面这篇首发于吉隆波的旧作,旧文新发,略作说明;同时也向读者交待那段“神交”,以资纪念。  2004年夏天,我第一次去马来西亚时有一个心愿,想见见昔日马共的游击队老战士。《星洲日报》总编萧依钊女士很快联系上一群生活在马六甲的老战士,即在当地抗日烈士陵园有过一次愉快聚谈。返归
这大约是小S从著名主持人升级华人巨星后,栽得最狠的一次。8月,她老公许雅钧投资的高端面包品牌被查出使用多种人工香精,不久前还曾为此品牌站过台的小S,不得不出來面对公众,鞠躬道歉。之后,又有许氏父子等人疑似利用“香精案”套利,有“台湾巴菲特”之称的许父涉嫌违反“证交法”内线交易,两人皆被约谈,并被限制出境,恐遭7年以上刑责。再然后,又传她被丈夫家暴,《康熙来了》收视率暴跌,她痛失代言。  为了帮妹妹
2011年12月23 日6时9分34秒,韓寒发了一篇名为《谈革命》的博客。第一个发现它的可能是一个网名“冷娃”的人——至少他(她)是第一个留言评论成功的网友。“冷娃”先后评论了五条,第一句是“沙发”,第二句是抢到了沙发很感动,第三句是希望韩寒注意身体,第四句是再次表达自己的激动,第五句终于说到了正题:“将革命进行到底!”  次日傍晚时分,韩寒以罕有的勤奋,又贴出一篇博文,《说民主》。26日一大早,
有媒体报道河南周口“平坟复耕运动”的消息,第一句是这么写的:“被传为千年‘第一难事’的平坟工作,近来在河南周口市破题。”我吃了一惊:“平坟工作”竟然是“千年”来的政府的日常工作?历史上的政府也“十分重视”和“强力推进”平坟工作?历史上“坟墓和发展”的矛盾也像今天这么尖锐?  我不知道数千年来有哪个政府真干过这样的事情,除了在战争和军事的紧急情况下。我相信在土地私有的年代,政府不太方便做这样的事情。
在比尔·克林顿担任总统的1990年代,美国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克林顿夫妇到加油站加油,希拉里認出加油站老板是她的前男友,比尔于是戏谑说:幸亏你跟了我,否则你现在只是加油站的老板娘;希拉里对此说法嗤之以鼻:如果我当年选了他,他现在就是美国总统!  这个笑话最形象地反映了美国人对克林顿夫妇之间关系的看法:尽管老公是总统,但老婆才是那个话事的人。事实上,比尔·克林顿在总统竞选阶段和整个任期里,都毫不避嫌
“三公消费一定要控制住,但三公消费高不是茅台的错。” 针对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的《关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案,贵州省副省长慕德贵表态。  2012年3月,贵州茅台的股价再次突破200元关口。茅台酒的终端零售价已经接近两千元,还不一定能买到真货。  茅台酒并没有成为日常消费品,礼品和招待才是主要用途。在贵州省省委书记栗战书的眼里,茅台酒成了老百姓对三公消费不满的替罪羊。他认为政府采购茅台“无可
1979年8月1日,赞比亚卢萨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交谈  4月8日,“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去世。她是英国保守党的第一位女领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连任3届、任期长达11年,创英国战后历史记录。  尽管如此,撒切尔还是没能像丘吉尔一样,享受国葬的待遇。因为在英国,国葬一般仅限于一国之君以及储君,即使是备受国民爱戴的王太后和戴安娜王妃,也只获规格较低的“礼葬
一个半月前,新版《一吻定情》刚在日本播出第一集时,网络上对男主角的长相一片口诛笔伐之声。我看到最狠毒的一句是:长得像马云怎么好意思演偶像剧?!豆瓣评分一度只有一点几——要知道,《盛夏晚晴天》都有5.9分。  也难怪观众抗议,《一吻定情》原著是日本著名少女漫画,男主角入江直树号称IQ200,又高又帅,还是个富二代,在漫画里吃顿午饭都会引来全食堂女生围观。偏偏性格冷若冰霜,被一根筋的蠢笨平凡女主角相原
在尼泊尔的博卡拉,这座城市的基本格局是依费瓦湖鹅蛋般的形状起伏。每天早上,在云雾褪去的时间里,喜马拉雅山的金顶近在咫尺,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幸福。  尼泊尔的商业氛围很弱,在这个以手工业和棉麻制品闻名的国度,互联网仿佛多余。但这个小国的人民幸福指数一直排在世界前列,这让你有时候会心生怀疑,商业的变革究竟是带来还是带走了什么,但更多的时候你根本来不及怀疑,只能面对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因为工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