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整合,有效的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过去,我们在科学活动教学中,一般都采用教师提问、讲解,或者幼儿实验操作,但是这一切都是在老师控制下的,孩子们学得被动,学得肤浅。要改变这种局面,这就需要我们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媒体相继进入我们的教育中。幻灯、投影、电视、计算机、白板……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中。那么如何有效地将二者结合呢?在我园信息技术课题开展的同时,我们以总课题目标为指引,明确效度、挖掘深度、拓宽广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策略研究。
  一、了解整合优势,明确整合的效度。
  目前,多媒体技术与幼儿园科学课程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要想进行有效的整合,第一步首先要充分了解二者整合对于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优势,明确整合的效度。
  1.以兴趣导入,吸引注意。
  孩子对动画片情有独钟,是因为它直观、动感,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科学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幼儿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科学活动《蒲公英的旅行》,当蒲公英随风飘动的动画一出现,孩子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随着背景图片的不断移动,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想说想表达,很快地进入活动中去。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死板、抽象的概念变为色彩丰富、主题鲜明的画面,这样孩子能愉快地、轻松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效率。
  2.由重点切入,真实再现。
  科学活动中的一些科学性知识比较生硬,让孩子难以理解消化。而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能使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如科学活动《小水滴旅行记》,通过富有童趣的课件,形象生动地让孩子们感知了雨的形成过程,以此解开他们的种种疑问,初步理解了抽象的“雨的形成原理”,这样就提高了幼儿掌握知识的效率。
  3.由技术拓展,展开想象。
  科学活动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发现某种需要和矛盾,从而进行大胆假设,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使问题获得解决。而幼儿本身经验的匮乏会常常阻碍孩子发挥想象。这时我们便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揭示出来,使幼儿置身其中。如科学活动《怎样喝到水》中,我们利用课件,由“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导入,引出问题:怎样才能喝到水。孩子们沉浸在设置的情景中,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用探索实践来印证自己的想法。同时,结合了水的流动性和量的守恒等原理,让幼儿观看相关的科学视频,来丰富幼儿的认知,进一步调动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4.由画面引导,化繁为简。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科学探索过程及结果简洁化、直观化,同时也节约了教师对于繁杂内容的讲解所占用的时间,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实践。比如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哪儿去了》,知识点比较繁杂,幼儿思路容易混淆。利用多媒体的画面处理技术,可以把垃圾被人们通过多种方法处理或者再利用的场景直观地展现出来,使那些原来需要教师费尽口舌讲解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关键之处可以调整画面比例和演示速度,从而提高幼儿的内化效率。
  二、利用整合优势,挖掘整合深度。
  明确整合的优势后,我们便从活动的各个环节着手,利用这些优势,从充满趣味的导入、新颖的教学手段、有效的作品评价等环节着手,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探索,充分挖掘了整合的深度。
  1.趣味的开始,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精心设计好“开端”,使幼儿从活动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孩子学习新知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幼儿学习实际,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巧妙运用制作而成的动画,促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引导幼儿“认识竹笋”的活动中,由于环境限制,现实生活中无法给予幼儿亲自走入竹林、认识竹笋这样的条件。这时,我们在活动开始环节,便播放有关竹林春笋的录像。当幼儿看到一大片竹林里,冒出一支支嫩嫩的竹笋,便迫切地想了解、想探究竹笋到底是怎样的。这样就取得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2.动态的图像,丰富科学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幼儿主动探索理解、主动掌握。可由于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缺乏,幼儿总有“启而不发”、“思维受堵”的时候。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图像素材,可以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幼儿思维融合在一起,从而帮助幼儿有效掌握重难点,增强理解力。如:科学活动《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幼儿的观察是随机的,构建的知识是零碎的、松散的。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我们把这些知识点完整地串联起来。我们在植物生长变化的照片制作成PPT,利用动态的图片展示方式播放。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回忆了自己种植植物每一时间段的情况,使幼儿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了完整、正确的认知,并丰富了其科学知识经验。
  3.及时的反馈,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信息辅助教学其本身的特点就给教学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其中不同的交互方式,设计一个个玄关,并预设好反馈,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探索。如《可爱的蜗牛》活动中,在研究“蜗牛爱吃什么”这个问题上,我们设计了一个“喂食”环节:画面上一排蝌蚪,一排食物,幼儿可以根据已知的经验,一个个移上去喂,蜗牛喜欢吃的可以停在那儿不返回,不喜欢吃的随便怎么喂也会退回原位。这样一来,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便知道了蜗牛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这样设计,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增强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因为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三、发挥整合资源,拓宽整合广度
  1.跨越时空,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
  我们都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来源于周围生活,但现在的幼儿求知欲更加旺盛,他们渴望去海底寻宝,到外星球探险,一切新鲜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就能突破时空界限,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扩大了幼儿的认知范围,从而拓宽科学教育内容的广度。
  如活动中一幼儿兴致勃勃地与大伙介绍自己去海洋公园的所见所闻,孩子们都被那神秘的海洋世界深深吸引。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上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利用网络视频、网络图片组织了《美丽的海洋世界》、《大鲨鱼探秘》、《有用的海洋宝藏》等一系列有关海洋世界的科学活动。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分析直观地了解了海洋环境,并认识了多种海洋动物,自主探索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大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2.自主探究,拓宽教学方法的广度。
  传统的课件仅能“欣赏”,不能让孩子自主参与,而把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到科学活动中,就能弥补了这一缺点。因为网络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想象。网络科技有助于幼儿实现学习体验上的自主性,从而拓宽了教学方法的广度。
  如认识鸟类时,我们不可能让形形色色的鸟都与孩子们有亲密接触。而利用网络技术,我们可以在一次活动中让孩子们见到成百上千种形态各异的鸟,并且聆听到其美妙婉转、各不相同的叫声。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查看、研究,真正实现了自主体验式的学习。
  3.有效解疑,拓宽延伸活动的广度。
  在许多教学活动设计中,最后一部分往往是延伸活动。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或者轻视这一环节。我们设计延伸活动,应关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和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延伸活动最好的内容。但是有时又怕孩子们的问题让老师措手不及,而利用网络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如科学活动《冬眠的动物》,小朋友通过收集的材料了解了动物的各种过冬方式。活动结束时有孩子提出“大树是怎样过冬的呢?”如此一来,孩子们纷纷提问:“为什么到冬天叶子会脱落?蔬菜为什么要盖上暖棚?”这些都是科学性很强的内容。于是延伸活动中,我们就上网与孩子们一起搜索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孩子们直观生动地了解了相关科学内容,解决了他们的疑惑。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为孩子们解疑,从而有效地拓宽延伸活动的广度。
  以上是我们对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一些认识和实践体会,相信在不断的研究中,这种新型的整合课程模式会越来越完善,从而让孩子们学习更有成效。
其他文献
我非常喜欢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数人喜爱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似青丝暮成雪。”只是,若无杜甫少年时的壮游,怎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满怀?若无李白的少年壮游,中国文学史上怕又少了一颗璀璨的明星。若无李煜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又怎写得出“问君能有几
摘 要: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一直不断地训练学生写作文,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一直无法提高或提高不快。作者结合自己的一堂写作公开课,阐述了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写作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 英语写作教学 公开课 激趣方法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作为听、说、读、写四大语言技能之一的写作,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一项要求较高的语言输出能力的体现。某些老师采取的方式是在课堂结束时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课后完成,等作业
摘 要: 本文从与学生接触的相识、相知、相处、相惜四个阶段总结了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做法与技巧。结合心理学效应,采取心理策略使班级管理更加有效、轻松。第一阶段服众心理,树立班主任的威信;第二阶段崇拜心理,使学生更加悦纳你;第三阶段善用刺猬法则,做到“密者疏之,疏者密之”;第四阶段合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鼓励及赞美学生,达到感情上的升华,使班级管理目标多维度地实现。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相识 相知
摘 要: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优化教学预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出现的差错资源,实现精彩生成。同时,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教师的引领。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预设 引领  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是成功、高效地达到预期教学结果,最大限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它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因此,我们要注重精心预设
摘 要: 作者结合各门基础数学课程的特点,以数学建模为平台,将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思想、完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努力探索培养能力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数学建模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1221”新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理论和应用相互联系并紧密结合。高职数学作为高职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
摘 要: 在当今就业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会环境下,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生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加强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大势所趋,让中职语文课堂更彰显生命活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中职生 口语交际能力 能力训练  中职学生作为服务、销售和生产行业未来主力军,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决定其就业、生存发展、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条件之一。只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
摘 要: 本文以人教版、西師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数学史的插入年级、侧重点和呈现方式出发对两个版本教科书中的数学史进行比较,得出两版本教科书数学史的编写特点,以期为小学数学教科书相关数学文化内容的编写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学史 小学数学教科书 比较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李文林教授提出:不了解数学
摘 要: 本文以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对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阅读真题 Text 4 进行个案分析,探讨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分析中的运用,旨在为考生提供一种新的阅读技巧,帮助考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并完成阅读题目。  关键词: 主位推进模式 语篇分析 英语阅读理解  一、引言  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
摘 要: 针对现有可视化教学演示系统底层代码已经被封装好、不适合算法演示等不足,基于VC和Open-CV,引入一种可在效果图像、算法和关键代码三个层次实现可视化的教学模式,包括PPT图片或动画演示、验证深化演示、引导验证演示三个子模式,能满足演示、修改、钻研等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可视化教学模式 教学有效性  1.引言  20
摘 要: 本文从导入的设计、教学流程的设计、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堂习题的设计四个方面分析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计。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性设计 公开课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思考并在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而集体磨课是进行有效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