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需要教师本身要具备创新意识;其次,要注重创新思维的要素,既全面发展又突出重点;最后,要精心设计,增强活动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在实施策略时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文本中创造性思维资源,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规律和方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设计新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语文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29-01
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在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型教学的特征是开放、自主、探究、合作,它的实现要依靠学生的动态的活动。活动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中有丰富的可以进行创新教育的资源,而课内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本文就探索如何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式教学为切入点,在课堂有效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 活动式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点
1.1 教师创新精神的关键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要有创造性的教师。著名教授叶澜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只有教师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设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的情境,才能为学生提供激发学生兴趣、包含创造性思维规律的问题和活动方式。
1.2 根据创造思维的要素,既全面发展又突出重点
创造思维的要素是彼此互相配合,每个要素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对于创造性突破来说,有的要素起的作用更大一些(甚至起关键性作用),有的要素起的作用相对小一些,但是每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注意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结构,又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来突出相对重要的要素。通过研究,我认为初中学生训练重点应该依次为发散思维、形象思维、辨证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
1.3 精心设计,增强活动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创造性的活动设计是充分挖掘课内课外语文资源,寻找教材中的活动因素,针对不同特点和水平的学生,创设出适宜的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和活动措施。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活动流于形式,更多的是在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看似活跃的表象下其实是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活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应增强活动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每一次活动都有其对应的创造思维目标,坚决摒弃华而不实的低效的活动形式。
2 课堂活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2.1 根据语文课程文本中创造性思维的资源,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规律和方式
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源于作家创造性的思维。在设计课内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揭示作家创造过程,使学生在以讨论、探究为主的活动中深入到作家的思想之中,体察作家创新的思路,在实例的剖析中掌握创新思维的规律和方式。
以培养发散思维为例:发散思维包括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这样的例子在语文课程中不胜枚举。学习杜牧的诗歌《赤壁》时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小组讨论题目:诗在论赤壁之战时,对魏、蜀、吴的倾向如何。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后认识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是典型的逆向思维的例子,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引起议论,反映出杜牧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
2.2 在对课程文本资源的拓展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教材中的文本是静态的,在教学中应当以文本为依托,注重其生成性和开放性。对文本延伸拓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以丰富活泼的活动为教学形式更能使学生兴趣高涨、思维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
下面以说明文的教学为例。说明文教学历来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我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活动中进行教学作为突破口。在《向沙漠进军》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军事战役”的活动。战役双方为红方人类和蓝方沙漠,红方分为“侦察连、突击队、参谋部、指挥部”四个小组。“侦察连”负责搜集敌方的现状和主要武器;“突击队”负责侦察最新的治理沙漠的措施;“参谋部”负责汇总、研究各种治理方式提供给指挥部;“指挥部”负责研究分析各种资料,在多种方案中比较其可行性和投入与回报的比率,选取最优组合。蓝方主要列举本方的优势和可利用性。学生经过充分地准备后在课堂上自由阐述,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其思维之新奇令人叹服不已。这种活动既将课文的知识加以利用,又跳出课文用新视野、新研究成果对原有问题重新加以审视,从而获得创造性的发现。
2.3 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引入新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打开自主创新的大门
以写作教学为例。写作虽然是学生的主动创作,应该凝聚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是普遍存在的情况。怎样使学生的灵动之气飞扬起来呢?我设计了活动型的写作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堂上我要求每个学生在纸上写一个自己拟的富有创意的作文题目贴在教室内,大家在浏览完所有的题目后选择一个别人出的作文题目,并在该纸上签上名字,最后看谁的作文题目下签的名字最多就作为此次活动的优胜者。在活动中学生的热情高涨,拟出的作文题目异彩纷呈,有《假如我是一只兔子,来生我要做……》《国王街13号》《一个美国大兵在伊拉克》《三八的遐想》《借我一双红舞鞋》等等。学生在拟题目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因此,基本没有重复的题目;在挑选题目时品头论足、为别人新奇的创意拍案叫绝;在写作过程中文思如泉涌;在评优胜者时请胜者为大家讲述题目构思,使大家认识到联想和想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整个活动中一直迸发着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也达到创新意识训练的目的。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听说训练中创设情境可以锻练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述和敏锐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创新意识培养的一种方式。我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开展了“人才招聘会”的活动,将全体学生分为招聘方和应聘方,再各自分为若干个小组。招聘方自由选择公司名称,拟出招聘职位和要求,设计面试题目。应聘方挑选应聘职位,拟写个性化简历和准备面试时的一分钟简介。在课堂活动中,应聘的同学在简历的编写和制作上表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风格各异,各具匠心。招聘方提出的各种面试问题也考虑到能力的考察,有些近似于刁钻的问题却内含技巧。这样的活动深得学生的喜爱,而教师在学生完全自主的活动中既放开了以往课堂上所掌握的话语权获得了“轻松”,又真正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化。
创新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趋势。通过探索语文课堂活动的课型如何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可以丰富创新教育的研究,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29-01
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在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型教学的特征是开放、自主、探究、合作,它的实现要依靠学生的动态的活动。活动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中有丰富的可以进行创新教育的资源,而课内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本文就探索如何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式教学为切入点,在课堂有效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 活动式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点
1.1 教师创新精神的关键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要有创造性的教师。著名教授叶澜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只有教师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设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的情境,才能为学生提供激发学生兴趣、包含创造性思维规律的问题和活动方式。
1.2 根据创造思维的要素,既全面发展又突出重点
创造思维的要素是彼此互相配合,每个要素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对于创造性突破来说,有的要素起的作用更大一些(甚至起关键性作用),有的要素起的作用相对小一些,但是每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注意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结构,又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来突出相对重要的要素。通过研究,我认为初中学生训练重点应该依次为发散思维、形象思维、辨证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
1.3 精心设计,增强活动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创造性的活动设计是充分挖掘课内课外语文资源,寻找教材中的活动因素,针对不同特点和水平的学生,创设出适宜的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和活动措施。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活动流于形式,更多的是在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看似活跃的表象下其实是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活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应增强活动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每一次活动都有其对应的创造思维目标,坚决摒弃华而不实的低效的活动形式。
2 课堂活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2.1 根据语文课程文本中创造性思维的资源,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规律和方式
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源于作家创造性的思维。在设计课内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揭示作家创造过程,使学生在以讨论、探究为主的活动中深入到作家的思想之中,体察作家创新的思路,在实例的剖析中掌握创新思维的规律和方式。
以培养发散思维为例:发散思维包括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这样的例子在语文课程中不胜枚举。学习杜牧的诗歌《赤壁》时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小组讨论题目:诗在论赤壁之战时,对魏、蜀、吴的倾向如何。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后认识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是典型的逆向思维的例子,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引起议论,反映出杜牧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
2.2 在对课程文本资源的拓展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教材中的文本是静态的,在教学中应当以文本为依托,注重其生成性和开放性。对文本延伸拓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以丰富活泼的活动为教学形式更能使学生兴趣高涨、思维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
下面以说明文的教学为例。说明文教学历来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我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活动中进行教学作为突破口。在《向沙漠进军》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军事战役”的活动。战役双方为红方人类和蓝方沙漠,红方分为“侦察连、突击队、参谋部、指挥部”四个小组。“侦察连”负责搜集敌方的现状和主要武器;“突击队”负责侦察最新的治理沙漠的措施;“参谋部”负责汇总、研究各种治理方式提供给指挥部;“指挥部”负责研究分析各种资料,在多种方案中比较其可行性和投入与回报的比率,选取最优组合。蓝方主要列举本方的优势和可利用性。学生经过充分地准备后在课堂上自由阐述,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其思维之新奇令人叹服不已。这种活动既将课文的知识加以利用,又跳出课文用新视野、新研究成果对原有问题重新加以审视,从而获得创造性的发现。
2.3 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引入新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打开自主创新的大门
以写作教学为例。写作虽然是学生的主动创作,应该凝聚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是普遍存在的情况。怎样使学生的灵动之气飞扬起来呢?我设计了活动型的写作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堂上我要求每个学生在纸上写一个自己拟的富有创意的作文题目贴在教室内,大家在浏览完所有的题目后选择一个别人出的作文题目,并在该纸上签上名字,最后看谁的作文题目下签的名字最多就作为此次活动的优胜者。在活动中学生的热情高涨,拟出的作文题目异彩纷呈,有《假如我是一只兔子,来生我要做……》《国王街13号》《一个美国大兵在伊拉克》《三八的遐想》《借我一双红舞鞋》等等。学生在拟题目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因此,基本没有重复的题目;在挑选题目时品头论足、为别人新奇的创意拍案叫绝;在写作过程中文思如泉涌;在评优胜者时请胜者为大家讲述题目构思,使大家认识到联想和想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整个活动中一直迸发着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也达到创新意识训练的目的。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听说训练中创设情境可以锻练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述和敏锐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创新意识培养的一种方式。我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开展了“人才招聘会”的活动,将全体学生分为招聘方和应聘方,再各自分为若干个小组。招聘方自由选择公司名称,拟出招聘职位和要求,设计面试题目。应聘方挑选应聘职位,拟写个性化简历和准备面试时的一分钟简介。在课堂活动中,应聘的同学在简历的编写和制作上表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风格各异,各具匠心。招聘方提出的各种面试问题也考虑到能力的考察,有些近似于刁钻的问题却内含技巧。这样的活动深得学生的喜爱,而教师在学生完全自主的活动中既放开了以往课堂上所掌握的话语权获得了“轻松”,又真正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化。
创新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趋势。通过探索语文课堂活动的课型如何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可以丰富创新教育的研究,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较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