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习题教学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lo1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与生活最接近的科学。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生活?这就需要不断搞好化学教学工作。然而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习题教学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化学计算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更是每位化学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对此,我谈一点在习题教学中的体会:
  一、扩散思维,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封闭的思维开阔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同时,当多种解题方法在头脑中凸现时,学生自然会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最佳方法,达到多中求快、多中求巧、多中求优的目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例如,向100g 25.2%的稀硝酸中加入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20.4g恰好完全反应,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题中涉及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常规解法是:写出方程式,由消耗的硝酸总量为(100×25.2%)g进行求解;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最终溶质为NaNO3,其中NO3-全都来自HNO3,利用守恒法,一步求出答案。如果没有一题多解的讲解,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将浪费很多时间。
  二、开动脑筋,一题多变
  中考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反映某个(些)题目被老师“猜中”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老师讲过嘛,可成绩揭晓后,傻眼了!显然,考试中的题实则是一个变题,但学生不加思考,照搬老师所讲的解法,结果必然出错。所以,教师在讲题时不能把思路局限于一个题目之内,要多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相同质量的CO2和CO中碳原子的个数比为多少?含相同质量氧元素的CO2和CO中碳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粗看起来,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实则有差异:一个告诉了的是物质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则是告诉物质中的某一元素的质量相等。已知条件不同,解法当然也就有差异了。
  三、更新观点,特题特解
  有些题跟常规题迥然不同,它立意新颖独特,乍一看缺少条件,无从下手,似乎“山重水复疑无路”了,但只要换一下脑筋,打破思维定势,就会找到特别的解题办法,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例如,现有C2H5OH蒸气和C2H6组成的混合气体,已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粗看无从下手,但仔细一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个定值,因而并不缺少条件,当然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灵活应变,新题新解
  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展,新题层出不穷,信息迁移题应运而生,现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主要题型。这类题突破了大纲的限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通过阅读题目给予的信息,理解、消化没有在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再运用它在新环境中解决题目中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利用信息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只要善于分析、能读懂信息,这类题的难度不大。
  五、自编习题,巩固提高
  对于重要的、常作考点的知识点,应引导学生自编习题,然后作答。学生自己动手编题,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对话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以提高。例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的反应:CO2+Ca(OH)2=CaCO3↓+H2O。这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总复习时可要求学生自己编题,让他们或思考或议论或奋笔疾书,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总之,化学教学能否取得好的成绩,习题教学非常关键。只有充分利用上述各题型的讲解,充分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融会贯通以后,才会达到“5×1>1×5”的效果,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才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题水平,才能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一次,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
期刊
摘要:学生作文要有特色,必然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情感真挚,二是形式新颖,三是语言鲜活。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学以致用、敢于尝试、大胆创新。  关键词:学生 作文 特色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有它鲜明的特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然,学生作文,也应如此。如果许多作文,千人一面,缺乏鲜活,没有特色,那就是作文教学的失败。积自己多年之实践经验,我认为,有特色的作文必备“情感真挚、形式新颖、语言鲜活”三大
期刊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着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
期刊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硬任务。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最大障碍是遗忘,要减轻识字负担,就必须根据人的记忆规律设计新的识字方法。每一个生字的教学,分析字形应从整体着眼,先整体感知轮廓,然后再用大部件分析字形的细节,最后再强调关键一笔。要坚持字的音、形、义相结合、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识字与听说读写相结合、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识字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缺乏持久性、稳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学习数学的通法。因此,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注意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现以锐角三角函数问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为例说明如下:  一、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就是把未知量用字母表示,再根据已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数学思想。  例1:如图1,在Rt△ABC中,∠B=30°,∠C=90°,点D在BC上,BD=60米,∠ADC=45°,求AC的长。 
期刊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再将这种主体能动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呢?  一、转变教师观念,以新课改的思想来指导教学  1、明确思想品德课教学目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同社会不同阶段是不同的。我们现在的初中教育,应该是用三个代
期刊
进入高中阶段,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共有古诗11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共有63篇,其中必读40篇,课外自读23篇。63篇在四分之一学期教完,这样表面看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但许多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所以在整个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都没有多大的激情,收获也不多,实在可惜。如何有效进行诗歌的教学呢?我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意以旧带新,新旧结合  根据教学要求,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初中必背古
期刊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一个功能健全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很多人在离开学校生活多年之后,仍然念念不忘当年那个班级,可见班集体与学生个体关系之密切,影响之深远。营造一个学风优良、蓬勃向上的班集体,让在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成
期刊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愈深,教育学生的效果也就愈好。因此在小学里,班主任要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出发,从多方面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对学生真挚的、博大的爱,去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如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缺乏爱心,必然是方法简单粗暴,批评多,耐心说服少;责怪多,关心体贴少。这样会使学生处在一个缺少爱心的环境中,不会关心和爱护他人,也不容易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期刊
说课是近年来教学交流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简捷有效的好方法。  一、什么是“说课”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同行或评委,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据,系统地说出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课前向听课教师介绍自己在课中将要怎么做,然后用课堂教学加以印证。从另一个角度讲,说课就是说教学指导思想、说大纲、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等方面,对物理课还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