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全球有3500万患自闭症的儿童,且以每年10%~14%的速度递增。人们把患自闭症的孩子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异常纯洁、漂亮,却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独自闪烁。
2010年10月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2010年世界街舞大赛中,9岁的华裔少年林俊宇以出色的表演击败了来自法国、芬兰、俄罗斯等国的高手,获得了此次大赛的银牌。让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这个活泼可爱、“舞”艺超群的孩子曾是“星星的孩子”,是父母用非凡的爱心和耐心,训练、引导他走出阴影,重获新生!
父母流泪,儿子很自闭?
2000年还在孕期时,刘芳就规划好了孩子的未来。她不想像有些父母那样要求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她认为跳舞和摄影是孩子必须要学的,因为跟艺术沾边的东西有助于培养高雅气质。
儿子林俊宇出生后,刘芳喜上眉梢。儿子快两岁了,只会叫“爸爸”,然而,当他叫“爸爸”时,他爸爸其实并不在身边。也就是说,孩子叫人完全是无意识的,并不是为了表达什么。他喜欢原地转圈,转多少圈头也不晕;另外,他跑步很快,跑的时候身体前倾很厉害,看似随时要摔倒,却总也摔不倒;他还经常一边跑一边笑,看上去特别开心。
刘芳感觉孩子有些异样,就和丈夫带孩子去了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后,孩子被确诊为患有自闭症。之前,刘芳听说过这个病,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可爱的儿子会和这个病有什么关系。但不能否认的是,从那天起,刘芳和丈夫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
对自闭症患者来说,他们对痛苦的体会也许并不强烈,但对他们的父母来说,痛苦则是刻骨铭心的。林俊宇从小爱笑,能持续笑上一分钟,即使爸爸妈妈和他讲话时也是如此。看着孩子无比开心的样子,刘芳几次难以控制,泪水哗哗地流淌,她实在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
看见妈妈流泪,林俊宇仍开心地大笑不止。自闭症患者在行为、语言、社会沟通方面存在障碍,他们的哭笑没有理由,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林俊宇亦如此。平时,他总是黏着妈妈寸步不离,并且不让爸妈以外的任何人抱。有人来家做客,林俊宇为了不跟陌生人说话,竟然连妈妈也不黏了,躲在自己房间里打死也不出来。有时,他的目光冷若冰霜,仿佛中了魔咒,即使爸爸妈妈近在咫尺,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刷牙,这么简单的事情,对林俊宇来说都难于上青天。他很敏感,对口腔里的任何触碰都会尖叫和反抗。为了让他接受和学会刷牙,刘芳不知费了多大的劲。林俊宇勉强接受了牙刷后,又常把牙膏吞到肚子里。为了能够让孩子正常生活,刘芳啃起了有关自闭症的专业书籍,凡看到有用的知识,都用本子记下来。“当今,许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特殊起来,而我却多想让自己的孩子和大家一样呀!”刘芳从心底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自闭症的有效方法。一些亲朋好友劝说刘芳夫妇:“趁年轻再生一个。至于林俊宇,只要将他养育成人就行,不要对他抱大的希望。”刘芳夫妇连连摇头,态度坚决地说:“我们既然已经为人父母,就要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一切。俊宇虽然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但我们一样会珍惜他,爱他!”
通过看书学习,刘芳知道,家长可以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自闭症患者的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方法有效果,但作用不会非常明显,因此缩短自闭症患者和社会的距离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工作。“再怎么苦、怎么难,我们也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刘芳夫妇暗下决心。
永不放弃,战胜自己就是王者
刘芳夫妇将林俊宇送到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评估,评估从模仿、知觉、大肌肉、小肌肉、手眼协调、社会认知理解及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等多方考查。结果出来后,刘芳夫妇有针对性地为孩子制订了一套教育方案。
首先,从调整孩子的行为开始,进行感觉综合训练和应用行为分析治疗。通过感觉综合训练促使孩子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动,让其心情放松,克服胆小、怕生心理,减轻紧张情绪;同时鼓励他多与别人交流,体会与人沟通的快乐。为此,刘芳每天都带林俊宇到人多的地方玩。如果他能主动跟陌生人打招呼,就会得到母亲的奖励。经过半年的训练,林俊宇慢慢觉得陌生人没那么可怕,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害羞心理。
其次,不间断地给孩子强化刺激,增强其信心。起初,林俊宇到哪儿都坐不住,上桌爬窗、东看西瞅的,像猴子一样,可他又很爱看表演。针对这一特点,刘芳有意识地领孩子看电影和文艺演出。刚开始,小俊宇到电影院,不是老老实实地坐下,而是进进出出好多遍。刘芳就告诉他,他的行为影响了其他观众,是不礼貌的,需要改正。
电影的精彩加上妈妈的劝说,慢慢地,小俊宇能够静坐的时间越来越长,四个月后他终于能安静地看完一部电影,而不随意离座了。在观影过程中,刘芳还鼓励儿子,假如现在换成你在上面表演,一定会比他们棒!“真的吗?”林俊宇不相信地问。刘芳坚定地说:“当然了。”妈妈的态度让林俊宇有了上台表演的欲望。
在孩子行为有所改变的同时,刘芳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语言训练与沟通训练,以提高林俊宇的认知理解、认知表达能力。
经过父母的苦心训练,两年后林俊宇终于从无意识的发音进步到主动说出内心的想法和要求,从鹦鹉学舌进步到整句表达。当孩子说出“我饿了,想吃饭”的时候,刘芳激动得热泪盈眶。
孩子开始逐渐摆脱自闭困扰,刘芳欣喜之余调整了训练方案,在突破学习障碍的同时,以开发潜能、学会学习、全面发展为重点。慢慢地,林俊宇能流利地读短文,记忆力也不断增强,特别是识字、看图说话能力大大加强。另外数学运算能力也加强了,能解决文字和图示应用题。
到5岁的时候,林俊宇已经渐渐走出自闭症的泥潭。为了更好地开发心智,刘芳找了很多机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让儿子更自信,更勇敢,并满足他的表演欲,刘芳送林俊宇上了一所艺术学校,学习摄影、公众讲话和表演。
2008年,艺术学校选送优秀学生去美国,参加在好莱坞举办的国际儿童才艺大赛“IPOP!”,其中有林俊宇。为了准备比赛中的舞蹈项目,刘芳又把孩子送到一所舞蹈培训机构学街舞。老师对林俊宇进行测试后,说林俊宇很有舞蹈天赋,建议一对一地学。从此,小俊宇便开始了严格的舞蹈训练。
林俊宇第一次接触街舞,就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街舞源于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其中的一个分支霹雳舞在美国火爆一时。随后这种劲爆舞蹈开始流行各国,特别是韩国政府,把街舞男孩当成提升国家形象、吸引外国游客的一种手段,而一些大公司在拍摄广告和举办重大活动时,也会用上街舞。
为了帮助孩子进步,刘芳找来许多美国霹雳舞的录像带。林俊宇很喜欢,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来一听到音乐响起,他就会兴奋地随着音乐摇摆不停。凭着不错的舞蹈天赋和对街舞的忘我训练,林俊宇进步神速。
几个月后,比赛临近,老师安排林俊宇在大赛前先在同学们面前表演一次。这是林俊宇的首次登台。给同学们表演的前一天,他死活不敢上台,甚至产生了放弃比赛的念头。刘芳夫妻意识到,这是孩子的第一道难关,只有勇敢地闯过去了,今后的路才好走。
于是,他们采用精神鼓励与物质刺激相结合的方法来鼓励孩子。刘芳认真地告诉儿子: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很多时候只要战胜了自己,相信自己能行,就可以把事情做好。然后,她在儿子书桌上留下一张纸,上有一行大字:“永不放弃,战胜自己,你就是王者!”父亲则用20元钱作为奖金实施物质刺激。
在父母的鼓励下,林俊宇决定豁出去了,终于答应上台表演。上台前,他还忐忑不安,谁知一旦真的上了台,他反倒不紧张了。听到下面同学爆发出的欢呼声,林俊宇特别激动。当他完成街舞的最后一个动作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霎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有了试演的铺垫,等到真的比赛来临时,林俊宇一点儿也不怯场,他发挥出色,赢得满堂喝彩。
参加2008年美国国际儿童才艺大赛时,林俊宇还不满7岁,却获得了5项比赛的10个大奖,因成绩优异,还另外获得了一个特别奖。此时,刘芳夫妇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仅不自闭了,反而比同龄孩子更优秀。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他淡定、从容,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也能友好地跟人打招呼、讲话。?
走出泥潭,自闭症儿童变身阳光少年
跳舞是件辛苦事,开始是父母推着林俊宇学,后来变成林俊宇主动要求学,再后来跳舞成了林俊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了。父母甚至“威胁”说,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不让他跳舞了。
林俊宇每天都上舞蹈课,回到家里,还要不断练习。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辛苦是可想而知的。林俊宇对跳舞非常专注,连他的舞蹈老师都不得不佩服,说教他跳舞,真是想歇口气的机会都没有。课间,老师让他喝点水,自己好歇歇。其他孩子都是喝完水后,玩一小会儿才回来。可林俊宇总是一喝完水,马上就对老师说:“开始吧。”
为了增强体能,刘芳经常带儿子跑步。在标准运动场上,林俊宇可以轻松地跑上十几圈,所以大强度的舞蹈训练,对林俊宇来说,并不很累。
林俊宇每天的日程排得很满。除了上学、学跳舞外,他还打篮球,很少有时间玩。但他喜欢这样的生活,从不抱怨。
在2010年世界街舞大赛上,林俊宇的舞蹈动作难度很大,但他驾驭轻松,表现出色。此次比赛,有芭蕾街舞、爵士街舞等,而林俊宇表演的街舞一枝独秀,美轮美奂,评委们都感到惊讶。
林俊宇说,他已经把当舞蹈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了。最近,他的语文老师让孩子们给父母写一封信,林俊宇在信中深情地写道:“感谢父母帮我实现了梦想,让我飞舞起来;我将永不放弃,继续前行!”
一个9岁的孩子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要的未来,这番认识难能可贵。
走出自闭泥潭后,林俊宇不但在舞蹈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非常有爱心、乐于助人。他就读的舞蹈学校,有几名学员有条件去参加国际比赛,但苦于资金不够。林俊宇得知后立刻捐了1000元,这是他在以往比赛中获得的奖金。而平时他自己花钱是很节省的,妈妈给他20元钱买玩具,他在商场里转了两个小时也没买。妈妈问他为什么,他说:“太贵了,看看就行了。”
同学们都说:“林俊宇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小气,对别人、对公益事业却很大方的人。”
从“星星的孩子”蜕变成一个阳光少年,林俊宇的经历验证了古人的话——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看来,对那些遭遇不幸的孩子来说,只要父母永不放弃,就有可能将孩子从厄运中解脱出来,培养成栋梁之才。
【编辑:杨子】
2010年10月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2010年世界街舞大赛中,9岁的华裔少年林俊宇以出色的表演击败了来自法国、芬兰、俄罗斯等国的高手,获得了此次大赛的银牌。让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这个活泼可爱、“舞”艺超群的孩子曾是“星星的孩子”,是父母用非凡的爱心和耐心,训练、引导他走出阴影,重获新生!
父母流泪,儿子很自闭?
2000年还在孕期时,刘芳就规划好了孩子的未来。她不想像有些父母那样要求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她认为跳舞和摄影是孩子必须要学的,因为跟艺术沾边的东西有助于培养高雅气质。
儿子林俊宇出生后,刘芳喜上眉梢。儿子快两岁了,只会叫“爸爸”,然而,当他叫“爸爸”时,他爸爸其实并不在身边。也就是说,孩子叫人完全是无意识的,并不是为了表达什么。他喜欢原地转圈,转多少圈头也不晕;另外,他跑步很快,跑的时候身体前倾很厉害,看似随时要摔倒,却总也摔不倒;他还经常一边跑一边笑,看上去特别开心。
刘芳感觉孩子有些异样,就和丈夫带孩子去了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后,孩子被确诊为患有自闭症。之前,刘芳听说过这个病,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可爱的儿子会和这个病有什么关系。但不能否认的是,从那天起,刘芳和丈夫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
对自闭症患者来说,他们对痛苦的体会也许并不强烈,但对他们的父母来说,痛苦则是刻骨铭心的。林俊宇从小爱笑,能持续笑上一分钟,即使爸爸妈妈和他讲话时也是如此。看着孩子无比开心的样子,刘芳几次难以控制,泪水哗哗地流淌,她实在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
看见妈妈流泪,林俊宇仍开心地大笑不止。自闭症患者在行为、语言、社会沟通方面存在障碍,他们的哭笑没有理由,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林俊宇亦如此。平时,他总是黏着妈妈寸步不离,并且不让爸妈以外的任何人抱。有人来家做客,林俊宇为了不跟陌生人说话,竟然连妈妈也不黏了,躲在自己房间里打死也不出来。有时,他的目光冷若冰霜,仿佛中了魔咒,即使爸爸妈妈近在咫尺,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刷牙,这么简单的事情,对林俊宇来说都难于上青天。他很敏感,对口腔里的任何触碰都会尖叫和反抗。为了让他接受和学会刷牙,刘芳不知费了多大的劲。林俊宇勉强接受了牙刷后,又常把牙膏吞到肚子里。为了能够让孩子正常生活,刘芳啃起了有关自闭症的专业书籍,凡看到有用的知识,都用本子记下来。“当今,许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特殊起来,而我却多想让自己的孩子和大家一样呀!”刘芳从心底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自闭症的有效方法。一些亲朋好友劝说刘芳夫妇:“趁年轻再生一个。至于林俊宇,只要将他养育成人就行,不要对他抱大的希望。”刘芳夫妇连连摇头,态度坚决地说:“我们既然已经为人父母,就要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一切。俊宇虽然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但我们一样会珍惜他,爱他!”
通过看书学习,刘芳知道,家长可以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自闭症患者的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方法有效果,但作用不会非常明显,因此缩短自闭症患者和社会的距离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工作。“再怎么苦、怎么难,我们也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刘芳夫妇暗下决心。
永不放弃,战胜自己就是王者
刘芳夫妇将林俊宇送到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评估,评估从模仿、知觉、大肌肉、小肌肉、手眼协调、社会认知理解及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等多方考查。结果出来后,刘芳夫妇有针对性地为孩子制订了一套教育方案。
首先,从调整孩子的行为开始,进行感觉综合训练和应用行为分析治疗。通过感觉综合训练促使孩子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动,让其心情放松,克服胆小、怕生心理,减轻紧张情绪;同时鼓励他多与别人交流,体会与人沟通的快乐。为此,刘芳每天都带林俊宇到人多的地方玩。如果他能主动跟陌生人打招呼,就会得到母亲的奖励。经过半年的训练,林俊宇慢慢觉得陌生人没那么可怕,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害羞心理。
其次,不间断地给孩子强化刺激,增强其信心。起初,林俊宇到哪儿都坐不住,上桌爬窗、东看西瞅的,像猴子一样,可他又很爱看表演。针对这一特点,刘芳有意识地领孩子看电影和文艺演出。刚开始,小俊宇到电影院,不是老老实实地坐下,而是进进出出好多遍。刘芳就告诉他,他的行为影响了其他观众,是不礼貌的,需要改正。
电影的精彩加上妈妈的劝说,慢慢地,小俊宇能够静坐的时间越来越长,四个月后他终于能安静地看完一部电影,而不随意离座了。在观影过程中,刘芳还鼓励儿子,假如现在换成你在上面表演,一定会比他们棒!“真的吗?”林俊宇不相信地问。刘芳坚定地说:“当然了。”妈妈的态度让林俊宇有了上台表演的欲望。
在孩子行为有所改变的同时,刘芳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语言训练与沟通训练,以提高林俊宇的认知理解、认知表达能力。
经过父母的苦心训练,两年后林俊宇终于从无意识的发音进步到主动说出内心的想法和要求,从鹦鹉学舌进步到整句表达。当孩子说出“我饿了,想吃饭”的时候,刘芳激动得热泪盈眶。
孩子开始逐渐摆脱自闭困扰,刘芳欣喜之余调整了训练方案,在突破学习障碍的同时,以开发潜能、学会学习、全面发展为重点。慢慢地,林俊宇能流利地读短文,记忆力也不断增强,特别是识字、看图说话能力大大加强。另外数学运算能力也加强了,能解决文字和图示应用题。
到5岁的时候,林俊宇已经渐渐走出自闭症的泥潭。为了更好地开发心智,刘芳找了很多机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让儿子更自信,更勇敢,并满足他的表演欲,刘芳送林俊宇上了一所艺术学校,学习摄影、公众讲话和表演。
2008年,艺术学校选送优秀学生去美国,参加在好莱坞举办的国际儿童才艺大赛“IPOP!”,其中有林俊宇。为了准备比赛中的舞蹈项目,刘芳又把孩子送到一所舞蹈培训机构学街舞。老师对林俊宇进行测试后,说林俊宇很有舞蹈天赋,建议一对一地学。从此,小俊宇便开始了严格的舞蹈训练。
林俊宇第一次接触街舞,就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街舞源于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其中的一个分支霹雳舞在美国火爆一时。随后这种劲爆舞蹈开始流行各国,特别是韩国政府,把街舞男孩当成提升国家形象、吸引外国游客的一种手段,而一些大公司在拍摄广告和举办重大活动时,也会用上街舞。
为了帮助孩子进步,刘芳找来许多美国霹雳舞的录像带。林俊宇很喜欢,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来一听到音乐响起,他就会兴奋地随着音乐摇摆不停。凭着不错的舞蹈天赋和对街舞的忘我训练,林俊宇进步神速。
几个月后,比赛临近,老师安排林俊宇在大赛前先在同学们面前表演一次。这是林俊宇的首次登台。给同学们表演的前一天,他死活不敢上台,甚至产生了放弃比赛的念头。刘芳夫妻意识到,这是孩子的第一道难关,只有勇敢地闯过去了,今后的路才好走。
于是,他们采用精神鼓励与物质刺激相结合的方法来鼓励孩子。刘芳认真地告诉儿子: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很多时候只要战胜了自己,相信自己能行,就可以把事情做好。然后,她在儿子书桌上留下一张纸,上有一行大字:“永不放弃,战胜自己,你就是王者!”父亲则用20元钱作为奖金实施物质刺激。
在父母的鼓励下,林俊宇决定豁出去了,终于答应上台表演。上台前,他还忐忑不安,谁知一旦真的上了台,他反倒不紧张了。听到下面同学爆发出的欢呼声,林俊宇特别激动。当他完成街舞的最后一个动作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霎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有了试演的铺垫,等到真的比赛来临时,林俊宇一点儿也不怯场,他发挥出色,赢得满堂喝彩。
参加2008年美国国际儿童才艺大赛时,林俊宇还不满7岁,却获得了5项比赛的10个大奖,因成绩优异,还另外获得了一个特别奖。此时,刘芳夫妇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仅不自闭了,反而比同龄孩子更优秀。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他淡定、从容,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也能友好地跟人打招呼、讲话。?
走出泥潭,自闭症儿童变身阳光少年
跳舞是件辛苦事,开始是父母推着林俊宇学,后来变成林俊宇主动要求学,再后来跳舞成了林俊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了。父母甚至“威胁”说,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不让他跳舞了。
林俊宇每天都上舞蹈课,回到家里,还要不断练习。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辛苦是可想而知的。林俊宇对跳舞非常专注,连他的舞蹈老师都不得不佩服,说教他跳舞,真是想歇口气的机会都没有。课间,老师让他喝点水,自己好歇歇。其他孩子都是喝完水后,玩一小会儿才回来。可林俊宇总是一喝完水,马上就对老师说:“开始吧。”
为了增强体能,刘芳经常带儿子跑步。在标准运动场上,林俊宇可以轻松地跑上十几圈,所以大强度的舞蹈训练,对林俊宇来说,并不很累。
林俊宇每天的日程排得很满。除了上学、学跳舞外,他还打篮球,很少有时间玩。但他喜欢这样的生活,从不抱怨。
在2010年世界街舞大赛上,林俊宇的舞蹈动作难度很大,但他驾驭轻松,表现出色。此次比赛,有芭蕾街舞、爵士街舞等,而林俊宇表演的街舞一枝独秀,美轮美奂,评委们都感到惊讶。
林俊宇说,他已经把当舞蹈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了。最近,他的语文老师让孩子们给父母写一封信,林俊宇在信中深情地写道:“感谢父母帮我实现了梦想,让我飞舞起来;我将永不放弃,继续前行!”
一个9岁的孩子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要的未来,这番认识难能可贵。
走出自闭泥潭后,林俊宇不但在舞蹈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非常有爱心、乐于助人。他就读的舞蹈学校,有几名学员有条件去参加国际比赛,但苦于资金不够。林俊宇得知后立刻捐了1000元,这是他在以往比赛中获得的奖金。而平时他自己花钱是很节省的,妈妈给他20元钱买玩具,他在商场里转了两个小时也没买。妈妈问他为什么,他说:“太贵了,看看就行了。”
同学们都说:“林俊宇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小气,对别人、对公益事业却很大方的人。”
从“星星的孩子”蜕变成一个阳光少年,林俊宇的经历验证了古人的话——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看来,对那些遭遇不幸的孩子来说,只要父母永不放弃,就有可能将孩子从厄运中解脱出来,培养成栋梁之才。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