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擦亮眼睛》是第七册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中的一课。课文从分析生活中的一些迷信现象入手,由“你相信这些吗?”到“戳穿鬼把戏”“相信科学,不迷信”,使学生从中了解迷信活动的危害,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树立从小抵制迷信思想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能相信科学,宣传科学。课文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引人深思的提示,触目惊心的事例,提醒我们从小擦亮眼睛,让成长不烦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鬼把戏,带领学生分析并探究存在的原因,在探究中了解其危害。
2.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从小抵制迷信思想的观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能相信科学。
3.自己不参加迷信活动,自觉宣传科学,让周围的人也不参加或不搞迷信活动。
教学重点
了解封建迷信的危害性,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听到或看到的事例,说说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准备FECL3、硫氰化钾、黄纸、木剑等。
2.事先让学生课前调查周围有哪些骗人的鬼把戏。
3.课件。
设计理念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统一,对教材的三个版块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重新整合,以自主探究、对话交流、情景体验为主要载体,将学生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迷信现象中,通过认识现象、了解危害、戳穿把戏、抵制迷信等活动步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之在参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有效地使外部学习活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驱力,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巫婆治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也逐渐相信科学。但是在偏远、贫穷、落后的农村,仍然会发生这样的事。请看大屏幕。
(视频:《巫婆治病》)
1.从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孩子生病找巫婆看等)
2.她是怎样给孩子治病的?(围着转几圈、拜神)
3.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骗钱、让人相信她有法术)
4.设想一下:孩子回去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病不会好,还可能会加重)
5.看来你们并不相信巫婆的法术,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看录像,让学生看到巫婆治病的假象,了解这样做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面环节做好铺垫。】
(二)实验:斩妖见血
1.刚才片中的巫婆只是烧烧香、拜拜神,就说把孩子的病看好了。可有的巫婆为了证明自己有法术,还会说有妖魔鬼怪附在你身上,她来替你做法,她能“斩妖见血”,驱除妖魔。
2.老师告诉你们,我也有这样的本事,你们信吗?
今天我就来表演“斩妖见血”给你们看,你们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噢!
(师演示:念咒语、施法、沾神水、成功。)
3.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啊?(学生跟随老师念咒、施法、沾水。)
4.有小组成功,也有不成功为什么?(奥秘在水中)
5.看起来一样,但其实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水,另一个是硫氰化钾溶液。纸是用FECL3溶液浸泡过的,这两种物质碰到一起,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血红色。
6.换一瓶试试,成功。
7.你自己也能“斩妖见血”了,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
(巫婆是骗人的,她没有真本事,只是耍了小把戏,迷信不能信,应该相信科学等)
【设计意图:教师表演“斩妖见血”的过程中,故意模仿巫婆装神弄鬼的神态,迷惑学生的眼睛,引起学生的专注,激起学生想知道“斩妖见血”的真相。让学生自己尝试一下试验,在成功与失败中,让学生去猜测原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讲清原因,学生记忆更深,明白了所谓的“斩妖见血”只是一个简单的化学试验,斩妖见血完全是骗人的鬼把戏。】
(三)身边的迷信活动
1.在我们周围,有些人正在搞一些迷信活动,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明察秋毫。请看几幅画面。
(点击出示 4幅图)
你相信这些吗?
分组讨论:信?不信?拿出你的理由和根据来。
交流:
天狗吃月——月食:天体的正常运动,导致太阳、地球、月亮在一条线上,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月亮;
倒药渣 ——让别人带走自己的病魔,没有科学道理;
眼皮跳 ——引起的原因是用眼过度,疲劳所致;
星座、命运——没有科学道理,星座与命运前途没有关系,自己的前途靠个人的奋斗。
2.除了上面看到的,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迷信活动呢?
生交流: 算命、看相、看风水;迷信吉利数字 等。
你相信吗?
生交流:乌鸦叫灾,喜鹊叫喜,为什么不对?祭祀山神有用吗?炼丹药能让人长生不老吗?……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事例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周围的说法哪些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并引导学生讲清不相信的理由。学科学能消除心中的疑惑,解释现实中的迷信现象,同时激发学生爱学习,相信科学,用科学解决身边疑问的兴趣。】
3.话说清明(重点讲解)
A.清明节到祖坟前祭奠了吗?举手统计。
清明是迷信吗?(不是,是节气)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是祭祀祖先,寄托哀思,是传统文化……点击出示。
B.你们的清明节是怎么度过的?(上坟、烧纸钱、鞠躬、除草等)
你们家烧的什么?(大纸、冥币、金元宝、锡泊等)
烧了多少?
C.追忆先人、祖先,这是清明节的目的,国家也把这一天定为法定的节日,这没有错!但是用烧钱化纸的方法来祭奠先人,这就是——(迷信)。
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呢?(引起火灾、污染环境、不讲文明等)
D.那么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文明祭祀、不烧纸钱,用鲜花、植树、放一曲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哀思)
E.从2000年开始,就有了网上祭祀,今年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学校没有举行祭扫烈士墓活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样的方式,我们也来看一看。
(点击出示: 扬州烈士陵园)
(师生现场完成网上祭祀)
F.网上祭祀有什么好处?(文明、新型、绿色环保、安全等)
G.那么,以后清明节你们会如何做呢?
(不烧纸钱,不搞迷信活动,开展网上祭祀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活动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其实迷信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参与其中。祭祀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方法,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现场演示网上祭祀,让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它的优点体会更深。】
(四)剖析“算命”
1.刚才同学也提到了算命,刚好这儿就有一位,人称“赛半仙”,
(师讲故事:《赶考》
是不是算命先生就有这样神奇的本领呢?为什么?
2.点击出示:三个人赶考,可能出现几种情况?1、2、3、4种。
3.出现其中的某一种情况,你想算命先生会怎么说?
4.听了这个算命先生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算命先生是骗人的,靠耍小聪明,小花招等)
5.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已经普及,电脑是万事通,现在流行电脑算命了。
(点击出示“算命馆”,现场来找学生算一算,其余同学观看)
算得准不准?有没有科学依据?
6.电脑算命的程序是人为定下来的,看来电脑算命也不可信,这是现代的迷信。
【设计意图:剖析算命先生的算命结论,让学生明白算命是骗人的,不能预知前途,只是迷惑人,从而骗人钱财。从古代人算命到现代的电脑算命,其实都是一样的,通过现场演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学生轻易地识破电脑算命的虚伪,让学生对迷信体会更深。】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相信科学 不迷信)
2.邓小平爷爷也说过这样的话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邓小平
(生齐读)
(六)课外延伸
1.每人设计一条“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宣传口号,全班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到社区向更多的人宣传。
3.搜集有关迷信害人的事例。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注重课堂与课外结合的课程,在课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这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后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如到社区向更多的人宣传科学,等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江苏扬州225129)
责任编辑 王清平
《擦亮眼睛》是第七册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中的一课。课文从分析生活中的一些迷信现象入手,由“你相信这些吗?”到“戳穿鬼把戏”“相信科学,不迷信”,使学生从中了解迷信活动的危害,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树立从小抵制迷信思想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能相信科学,宣传科学。课文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引人深思的提示,触目惊心的事例,提醒我们从小擦亮眼睛,让成长不烦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鬼把戏,带领学生分析并探究存在的原因,在探究中了解其危害。
2.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从小抵制迷信思想的观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能相信科学。
3.自己不参加迷信活动,自觉宣传科学,让周围的人也不参加或不搞迷信活动。
教学重点
了解封建迷信的危害性,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听到或看到的事例,说说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准备FECL3、硫氰化钾、黄纸、木剑等。
2.事先让学生课前调查周围有哪些骗人的鬼把戏。
3.课件。
设计理念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统一,对教材的三个版块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重新整合,以自主探究、对话交流、情景体验为主要载体,将学生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迷信现象中,通过认识现象、了解危害、戳穿把戏、抵制迷信等活动步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之在参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有效地使外部学习活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驱力,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巫婆治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也逐渐相信科学。但是在偏远、贫穷、落后的农村,仍然会发生这样的事。请看大屏幕。
(视频:《巫婆治病》)
1.从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孩子生病找巫婆看等)
2.她是怎样给孩子治病的?(围着转几圈、拜神)
3.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骗钱、让人相信她有法术)
4.设想一下:孩子回去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病不会好,还可能会加重)
5.看来你们并不相信巫婆的法术,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看录像,让学生看到巫婆治病的假象,了解这样做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面环节做好铺垫。】
(二)实验:斩妖见血
1.刚才片中的巫婆只是烧烧香、拜拜神,就说把孩子的病看好了。可有的巫婆为了证明自己有法术,还会说有妖魔鬼怪附在你身上,她来替你做法,她能“斩妖见血”,驱除妖魔。
2.老师告诉你们,我也有这样的本事,你们信吗?
今天我就来表演“斩妖见血”给你们看,你们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噢!
(师演示:念咒语、施法、沾神水、成功。)
3.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啊?(学生跟随老师念咒、施法、沾水。)
4.有小组成功,也有不成功为什么?(奥秘在水中)
5.看起来一样,但其实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水,另一个是硫氰化钾溶液。纸是用FECL3溶液浸泡过的,这两种物质碰到一起,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血红色。
6.换一瓶试试,成功。
7.你自己也能“斩妖见血”了,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
(巫婆是骗人的,她没有真本事,只是耍了小把戏,迷信不能信,应该相信科学等)
【设计意图:教师表演“斩妖见血”的过程中,故意模仿巫婆装神弄鬼的神态,迷惑学生的眼睛,引起学生的专注,激起学生想知道“斩妖见血”的真相。让学生自己尝试一下试验,在成功与失败中,让学生去猜测原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讲清原因,学生记忆更深,明白了所谓的“斩妖见血”只是一个简单的化学试验,斩妖见血完全是骗人的鬼把戏。】
(三)身边的迷信活动
1.在我们周围,有些人正在搞一些迷信活动,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明察秋毫。请看几幅画面。
(点击出示 4幅图)
你相信这些吗?
分组讨论:信?不信?拿出你的理由和根据来。
交流:
天狗吃月——月食:天体的正常运动,导致太阳、地球、月亮在一条线上,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月亮;
倒药渣 ——让别人带走自己的病魔,没有科学道理;
眼皮跳 ——引起的原因是用眼过度,疲劳所致;
星座、命运——没有科学道理,星座与命运前途没有关系,自己的前途靠个人的奋斗。
2.除了上面看到的,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迷信活动呢?
生交流: 算命、看相、看风水;迷信吉利数字 等。
你相信吗?
生交流:乌鸦叫灾,喜鹊叫喜,为什么不对?祭祀山神有用吗?炼丹药能让人长生不老吗?……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事例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周围的说法哪些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并引导学生讲清不相信的理由。学科学能消除心中的疑惑,解释现实中的迷信现象,同时激发学生爱学习,相信科学,用科学解决身边疑问的兴趣。】
3.话说清明(重点讲解)
A.清明节到祖坟前祭奠了吗?举手统计。
清明是迷信吗?(不是,是节气)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是祭祀祖先,寄托哀思,是传统文化……点击出示。
B.你们的清明节是怎么度过的?(上坟、烧纸钱、鞠躬、除草等)
你们家烧的什么?(大纸、冥币、金元宝、锡泊等)
烧了多少?
C.追忆先人、祖先,这是清明节的目的,国家也把这一天定为法定的节日,这没有错!但是用烧钱化纸的方法来祭奠先人,这就是——(迷信)。
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呢?(引起火灾、污染环境、不讲文明等)
D.那么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文明祭祀、不烧纸钱,用鲜花、植树、放一曲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哀思)
E.从2000年开始,就有了网上祭祀,今年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学校没有举行祭扫烈士墓活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样的方式,我们也来看一看。
(点击出示: 扬州烈士陵园)
(师生现场完成网上祭祀)
F.网上祭祀有什么好处?(文明、新型、绿色环保、安全等)
G.那么,以后清明节你们会如何做呢?
(不烧纸钱,不搞迷信活动,开展网上祭祀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活动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其实迷信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参与其中。祭祀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方法,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现场演示网上祭祀,让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它的优点体会更深。】
(四)剖析“算命”
1.刚才同学也提到了算命,刚好这儿就有一位,人称“赛半仙”,
(师讲故事:《赶考》
是不是算命先生就有这样神奇的本领呢?为什么?
2.点击出示:三个人赶考,可能出现几种情况?1、2、3、4种。
3.出现其中的某一种情况,你想算命先生会怎么说?
4.听了这个算命先生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算命先生是骗人的,靠耍小聪明,小花招等)
5.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已经普及,电脑是万事通,现在流行电脑算命了。
(点击出示“算命馆”,现场来找学生算一算,其余同学观看)
算得准不准?有没有科学依据?
6.电脑算命的程序是人为定下来的,看来电脑算命也不可信,这是现代的迷信。
【设计意图:剖析算命先生的算命结论,让学生明白算命是骗人的,不能预知前途,只是迷惑人,从而骗人钱财。从古代人算命到现代的电脑算命,其实都是一样的,通过现场演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学生轻易地识破电脑算命的虚伪,让学生对迷信体会更深。】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相信科学 不迷信)
2.邓小平爷爷也说过这样的话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邓小平
(生齐读)
(六)课外延伸
1.每人设计一条“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宣传口号,全班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到社区向更多的人宣传。
3.搜集有关迷信害人的事例。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注重课堂与课外结合的课程,在课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这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后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如到社区向更多的人宣传科学,等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江苏扬州225129)
责任编辑 王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