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擦亮眼睛》是第七册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中的一课。课文从分析生活中的一些迷信现象入手,由“你相信这些吗?”到“戳穿鬼把戏”“相信科学,不迷信”,使学生从中了解迷信活动的危害,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树立从小抵制迷信思想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能相信科学,宣传科学。课文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引人深思的提示,触目惊心的事例,提醒我们从小擦亮眼睛,让成长不烦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鬼把戏,带领学生分析并探究存在的原因,在探究中了解其危害。
  2.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从小抵制迷信思想的观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能相信科学。
  3.自己不参加迷信活动,自觉宣传科学,让周围的人也不参加或不搞迷信活动。
  教学重点
  了解封建迷信的危害性,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听到或看到的事例,说说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准备FECL3、硫氰化钾、黄纸、木剑等。
  2.事先让学生课前调查周围有哪些骗人的鬼把戏。
  3.课件。
  设计理念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统一,对教材的三个版块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重新整合,以自主探究、对话交流、情景体验为主要载体,将学生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迷信现象中,通过认识现象、了解危害、戳穿把戏、抵制迷信等活动步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之在参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有效地使外部学习活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驱力,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巫婆治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也逐渐相信科学。但是在偏远、贫穷、落后的农村,仍然会发生这样的事。请看大屏幕。
  (视频:《巫婆治病》)
  1.从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孩子生病找巫婆看等)
  2.她是怎样给孩子治病的?(围着转几圈、拜神)
  3.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骗钱、让人相信她有法术)
  4.设想一下:孩子回去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病不会好,还可能会加重)
  5.看来你们并不相信巫婆的法术,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看录像,让学生看到巫婆治病的假象,了解这样做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面环节做好铺垫。】
  (二)实验:斩妖见血
  1.刚才片中的巫婆只是烧烧香、拜拜神,就说把孩子的病看好了。可有的巫婆为了证明自己有法术,还会说有妖魔鬼怪附在你身上,她来替你做法,她能“斩妖见血”,驱除妖魔。
  2.老师告诉你们,我也有这样的本事,你们信吗?
  今天我就来表演“斩妖见血”给你们看,你们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噢!
  (师演示:念咒语、施法、沾神水、成功。)
  3.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啊?(学生跟随老师念咒、施法、沾水。)
  4.有小组成功,也有不成功为什么?(奥秘在水中)
  5.看起来一样,但其实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水,另一个是硫氰化钾溶液。纸是用FECL3溶液浸泡过的,这两种物质碰到一起,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血红色。
  6.换一瓶试试,成功。
  7.你自己也能“斩妖见血”了,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
  (巫婆是骗人的,她没有真本事,只是耍了小把戏,迷信不能信,应该相信科学等)
  【设计意图:教师表演“斩妖见血”的过程中,故意模仿巫婆装神弄鬼的神态,迷惑学生的眼睛,引起学生的专注,激起学生想知道“斩妖见血”的真相。让学生自己尝试一下试验,在成功与失败中,让学生去猜测原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讲清原因,学生记忆更深,明白了所谓的“斩妖见血”只是一个简单的化学试验,斩妖见血完全是骗人的鬼把戏。】
  (三)身边的迷信活动
  1.在我们周围,有些人正在搞一些迷信活动,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明察秋毫。请看几幅画面。
  (点击出示 4幅图)
  你相信这些吗?
  分组讨论:信?不信?拿出你的理由和根据来。
  交流:
  天狗吃月——月食:天体的正常运动,导致太阳、地球、月亮在一条线上,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月亮;
  倒药渣 ——让别人带走自己的病魔,没有科学道理;
  眼皮跳 ——引起的原因是用眼过度,疲劳所致;
  星座、命运——没有科学道理,星座与命运前途没有关系,自己的前途靠个人的奋斗。
  2.除了上面看到的,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迷信活动呢?
   生交流: 算命、看相、看风水;迷信吉利数字 等。
  你相信吗?
  生交流:乌鸦叫灾,喜鹊叫喜,为什么不对?祭祀山神有用吗?炼丹药能让人长生不老吗?……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事例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周围的说法哪些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并引导学生讲清不相信的理由。学科学能消除心中的疑惑,解释现实中的迷信现象,同时激发学生爱学习,相信科学,用科学解决身边疑问的兴趣。】
  3.话说清明(重点讲解)
  A.清明节到祖坟前祭奠了吗?举手统计。
  清明是迷信吗?(不是,是节气)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是祭祀祖先,寄托哀思,是传统文化……点击出示。
  B.你们的清明节是怎么度过的?(上坟、烧纸钱、鞠躬、除草等)
  你们家烧的什么?(大纸、冥币、金元宝、锡泊等)
  烧了多少?
  C.追忆先人、祖先,这是清明节的目的,国家也把这一天定为法定的节日,这没有错!但是用烧钱化纸的方法来祭奠先人,这就是——(迷信)。
  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呢?(引起火灾、污染环境、不讲文明等)
  D.那么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文明祭祀、不烧纸钱,用鲜花、植树、放一曲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哀思)
  E.从2000年开始,就有了网上祭祀,今年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学校没有举行祭扫烈士墓活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样的方式,我们也来看一看。
  (点击出示: 扬州烈士陵园)
  (师生现场完成网上祭祀)
  F.网上祭祀有什么好处?(文明、新型、绿色环保、安全等)
  G.那么,以后清明节你们会如何做呢?
  (不烧纸钱,不搞迷信活动,开展网上祭祀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活动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其实迷信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参与其中。祭祀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方法,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现场演示网上祭祀,让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它的优点体会更深。】
  (四)剖析“算命”
  1.刚才同学也提到了算命,刚好这儿就有一位,人称“赛半仙”,
  (师讲故事:《赶考》
  是不是算命先生就有这样神奇的本领呢?为什么?
  2.点击出示:三个人赶考,可能出现几种情况?1、2、3、4种。
  3.出现其中的某一种情况,你想算命先生会怎么说?
  4.听了这个算命先生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算命先生是骗人的,靠耍小聪明,小花招等)
  5.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已经普及,电脑是万事通,现在流行电脑算命了。
  (点击出示“算命馆”,现场来找学生算一算,其余同学观看)
  算得准不准?有没有科学依据?
  6.电脑算命的程序是人为定下来的,看来电脑算命也不可信,这是现代的迷信。
  【设计意图:剖析算命先生的算命结论,让学生明白算命是骗人的,不能预知前途,只是迷惑人,从而骗人钱财。从古代人算命到现代的电脑算命,其实都是一样的,通过现场演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学生轻易地识破电脑算命的虚伪,让学生对迷信体会更深。】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相信科学 不迷信)
  2.邓小平爷爷也说过这样的话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邓小平
  (生齐读)
  (六)课外延伸
  1.每人设计一条“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宣传口号,全班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到社区向更多的人宣传。
  3.搜集有关迷信害人的事例。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注重课堂与课外结合的课程,在课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这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后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如到社区向更多的人宣传科学,等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江苏扬州225129)
  责任编辑 王清平
其他文献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anguage, identity and culture with Stuart Hall’s notion. It discusses the distinctive languag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hina.  【Key words
集智慧于一身的诸葛亮,事必躬亲,到后来还是感叹“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他一死整个蜀国就失去了大脑,导致最终走向灭亡。而“一无所长”的刘邦,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管钱粮不如萧何,但由于他懂得放权、用人和培养人,所以得了天下。这就是“事必躬亲”和“无为而治”两种管理的典型例子。反观我们的班级管理:大多数班主任还是充当“保姆型”“警察型”的角色,管理的方法是要学生就范,是维持式的,注重教育者的“
上虞市夏丏尊小学:    我校是以爱的教育首创者夏丏尊先生的名讳命名的学校,学校里有很多关于奉献、感恩的金子般的爱心故事。在追求将爱的教育与品德课堂紧密结合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讲故事、看故事,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喜闻乐见又极易接受的教育形式。    一、开发鲜活、生动的金爱心故事,让品德课堂充满本土的气息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材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而是“活的、直的、动的、用
【摘要】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隐性课程的概念定义为“在学校规定的传统英语学科课程之外,通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英语教育性环境和进程,包含传递给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的一切学习情景和组织形态的总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隐性课程的种类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隐性课程教
王泉根教授说:“‘青春期’是一片雷区,但不必害怕,做好准备,蹲下身来适时和孩子面对面,有效交流,所有棘手的问题不再棘手。”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多疑问和困惑,此时的他们渐渐开始变得难于沟通。教师应在这个时候设法洞悉原委,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引导他们从认识自身变化入手,明白这样的变化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应坦然面对,
博客的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是一群热爱生活、善于记录生活的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通俗地讲,班级博客就好像是班级的一本日记,这一本日记由班主任一人创建,师生共同撰写内容,记录班级中发生的大小事件,留下班级成长的精彩瞬间,架设师生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一、 班级博客是一本反映日常生活的师生日记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成长,在成长中我们也许会得到些什么,也许会失去些什么,但我们总会以一些特
人生的义务,  并无其他。  仅有的义务就是幸福。  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  偶然的,看到德国著名文学家赫尔曼·黑塞的这首诗,反反复复地诵读着,千回百转的心路一直延伸至刚刚工作的岁月。  那时刚踏入工作岗位,正是意气奋发、踌躇满志之际,我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期待同样令我热情沸腾的成绩。那时第一次教六年级,班中几个高个子男生已经需要我仰视,但他们虽个子高了,但孩子的性情却没变,上学吊儿郎当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并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就为跨文化交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各个国家的文化是存在差异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也有明显不同,若想保证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展开,交际者必须要对交际技巧、语言运用数量进行掌握,如此方使得沟通的有效性大幅提高。在对外语进行学习时,切不可只是针对语言、文化等知识展开学习,重点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使得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大
湖北南隅,隽水河畔,峻岭逶迤,诸山崇聚。崇阳,安静地躺伏在这块盆地里,生养着淳朴的子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就在五六年前,这里还跟许许多多的内地县域一样,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县城,县治仿佛一夜间扩大一倍,各级学校一时人满为患。对此,如何合理调配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有效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但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倍感挠头的问题,且无形中也成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羁
【摘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英语教师,在展开英语教学时需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进行高效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英语学习水平。互动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围绕着互动教学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小学高段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利用互动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