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级教育管理中的“无为而治”策略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a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智慧于一身的诸葛亮,事必躬亲,到后来还是感叹“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他一死整个蜀国就失去了大脑,导致最终走向灭亡。而“一无所长”的刘邦,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管钱粮不如萧何,但由于他懂得放权、用人和培养人,所以得了天下。这就是“事必躬亲”和“无为而治”两种管理的典型例子。反观我们的班级管理:大多数班主任还是充当“保姆型”“警察型”的角色,管理的方法是要学生就范,是维持式的,注重教育者的“有为”——对学生的干预。这种学生管理观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无为而治”的管理观既是教育管理的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育管理的策略,其实质在于用教育者的“无为”来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下面谈谈我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尝试“无为而治”的一些策略。
  
  一、变“管控制度”为“快乐约定”,享受“自治”的快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不成管理。但是有了制度是不是就能管理好呢?这还得看制度是如何产生的:是教育管理者的一厢情愿,还是来自被教育者的共同意愿?只有一个人自己作出了选择,才会对这个选择负责,才会积极面对、认真理智行事。因此,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我首先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教学的合作伙伴和服务对象,为此,我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其次,管理制度由学生自主提出,并经全体表决通过后正式生效,使班级民主管理有章可循。然后是建立“成长档案袋”,把集体认可的公约纳入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进行多元、开放、科学的评价。由于班规、班纪是学生自己制定出来的,目标明确,自主自律性强,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规范”的约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必需,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靠自己,成长靠自己,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这样,就达到了“师无为而生自治”的境界。
  如,我刚接手的五(1)班的小张同学是一个“问题生”,十分好动,又喜欢搞恶作剧,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我犯愁了,因为很多同学都不喜欢与他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怕影响小组的成绩和进步。最后,好歹有一个小组决定接纳他为组员。在我的启迪下,该组同学与他签定了一个“快乐的约定”,其内容既有条约和目标,又有帮扶措施,还有激励机制。小张同学由于有了“快乐的约定”,进步很大,大家也渐渐喜欢上了他。这一做法在全班各个小组中得到了推广,效果特别好。
  
  二、变“包办问题”为“交付问题”,享受“无为”的轻松
  
  郭思乐教授说过:“有问题,找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提高分辨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自感自悟中懂得自省自治。因而,要想把班集体变成学生成长的沃土,就要把管理权和解决问题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潜在的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如在班中,我开展了给同伴写一句赠言、帮同伴解决一个难题(或一个成长心理问题)、为班集体做一件实事、协同班干部(或班主任)负责班里的一件工作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我是班级小主人”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和换位思考经过多次的反复,就能培养出可贵的主人翁精神,进而实现依靠学生的“有为”,而教师“无为”的目的。
  确实,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能充分展现,而我们也就能一次次收获惊喜。如,我校二(1)班的一节语文课,由于邓老师要参加一个研讨活动,当时没有其他老师可以顶课,邓老师犯难了。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去吧,新课的生字词不多,我们自己能学会,这节课就让我们自己学习课文吧。”让刚上二年级不久的学生自己学习新课,行吗?邓老师当时信心不大,但也只好试试。结果,回来一检查,发现效果出奇的好。班长得意地告诉了教师,他们是先把生字词找出来,自己读熟,小组长检查,交流识字方法,接着同桌之间进行朗读课文比赛,最后互相提问解答课文中相关的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适当放手,张扬了学生个性,使学生快乐、幸福成长。
  
  三、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发展”,享受“巧为” 的智慧
  
  “无为”教育艺术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让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为此,我常把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相关的活动中,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其基本模式是:案例(故事)引入—自主阅读—讲、谈、写并举—多元评价。为了使学生持久、积极向上地主动发展,我还特别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设置激励机制,营造激励的人际氛围。一是设置“群星栏”“你追我赶”“成长录”“我真幸福”等栏目,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并尽情展示自己的才智。二是开设班级日志、悄悄话信箱、班级博客和QQ群(一半以上学生家庭有电脑),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分享交流,引导发展。学生能从中得到同龄人的影响,完成自我疏导,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三是建设班级图书角,开设阅读指导课,举行读书交流会,开展“阅读之星”“读书迷”‘故事王”评比活动。这就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有意无意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如开展 “好习惯伴我成长”的教育活动。我首先通过动情地讲述名人成长的故事和自己上学时的小花絮,使故事走入学生心灵,触动其思想,使他们陷入深深的思考。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杰出小学生的30个学习细节》《哈佛家训》《感动中小学生的100个故事》《中国学生智慧故事全集》等励志故事,感悟其中蕴涵的道理。再后让学生谈感想,把自己成长的心路故事写出来。这样就有了小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后,在班级日志中写下的《班长,我错怪你了》;娇媚同学看到同学无心向学而写下的《同桌,我想对你说》;安娜同学照顾生病的奶奶后写下的《成长的感悟》;改变学习拖拉习惯的小力同学写出的《我长大了》;沉迷上网的述冲同学写出的《我真的控制不了自己吗》……在此过程中,“成长记录本”记下了他们的心路过程和成长的足迹。接下来,开展“比、学、帮、赶、超”等活动,使学生时刻准备着赶超他人,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不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
  正因为教育的“润物无声”和管理的“无为”,才使诸多不文明现象得到遏制,违反者受到教育,文明蔚然成风。同学们在批评教育他人时,自己也受到教育。
  叶澜教授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为了彰显学生生命的本色,激扬生命发展,“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中必将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湛江市东海区民安镇新民小学
  广东湛江 524081)
  责任编辑 谢光灵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学校化、智育化、成人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家庭教育中,培养子女如何做人的教育正日益淡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子女走进学校、走入社会过程中一系列不良现象的产生。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忽视对子女的“心灵教育”是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家庭教育只是为学校教育打基础,是学校智育的补充。这种误解和偏见,是家庭教育学校化、智育化的根源,其结果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一、课题的提出    儒雅的言谈举止、文明的礼仪形象、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公民的人格规范与道德标准,是社会精神文明的要素,是民族文化传统的象征,是国家治国教民的基础。良好的礼仪习惯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完善人格修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冼村小学是一所具有74年历史的老校。随着广州经济的腾飞、城市的拓展,学校所处的大环境——珠江新城已经成为大都市中心区的黄金
教育部:内地教师教育标准正酝酿出台    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教师教育标准》,预计教师的入职标准将有所提高,并确立“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在出席师范生免费教育与教师教育创新座谈会时证实了这一消息。袁贵仁表示,我国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的相关政策,在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逐步建立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和
一周的旅行即将结束。归途中,随手拿起刚买的《读者》翻了起来。其中《身份是最好的滋养》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父亲今年62岁了,种了一辈子田。父亲到城里来,他大大咧咧,进门时不喜欢脱鞋,我也顺水推舟,让父亲沾满泥土的鞋在客厅里到处留痕。  父亲是个农民,因为生活习惯和环境的不同,他对城里的生活是陌生的,或者说,他无法理解城市文明。  譬如,他的脑海中从来没有红绿灯、人行道
【摘要】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交流与往来不断深入,公共场所中的交通公示语也要进行国际化,对交通公示语进行汉英翻译,有助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播,方便外国友人的出行。目前,许多公示语的英译都存在问题,这会引起外国友人的误解,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在语用等效的翻译理论基础上,通过对公共场所的交通标语、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收集作为语料,对交通公示语中的英译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语用视角;交通
父亲节之后,北外副教授丁启阵建议中学课本中删去朱自清的《背影》,在网上引发了激烈争论。随后丁启阵发表了多篇文章以巩固自己的观点。丁启阵称,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朱自清的文风过于孱弱,所以《背影》的感动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表现。而且在近代的文学家中,朱自清的散文水平并不是最高的。  这是继事前几日首都师大某教授建议删除节选自《水浒传》中的课文名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又一学者抛出
【摘要】课堂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使英语课堂中开展的活动有效性更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探究如何从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两个方面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活动;问题设计  【作者简介】刘青芸,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外国语小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解释为:学科核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应用于初中英语这一需要记忆、口语及写作输出的学科教学中,其优势尤为明显。基于此,本文就初中英语课程借助思维导图为背景的教学实际展开讨论,围绕初中英语教学的多方面给出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建议,旨在为促进初中英语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教学;实际应用  【作者简介】蔡心怡(1991.04.02-),女,汉族,南京河西外国语学
据《辽宁日报》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叶嘉莹10月12日晚参加了南开大学举办的诗歌朗诵会。叶嘉莹教授认为,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绝,保持诗文吟诵的传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工作。叶教授说:“如果只是应付考试,只是写论文、敲一敲电脑,搜集很多资料,它与你的生命不发生真正的关系。可是吟诵就不一样。中国的语言,它有一种节奏,特别是诗歌的语言,它有平仄、格律、韵字,而声音能够感动人、打动人的心灵,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anguage, identity and culture with Stuart Hall’s notion. It discusses the distinctive languag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hina.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