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965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的义务,
  并无其他。
  仅有的义务就是幸福。
  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
  偶然的,看到德国著名文学家赫尔曼·黑塞的这首诗,反反复复地诵读着,千回百转的心路一直延伸至刚刚工作的岁月。
  那时刚踏入工作岗位,正是意气奋发、踌躇满志之际,我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期待同样令我热情沸腾的成绩。那时第一次教六年级,班中几个高个子男生已经需要我仰视,但他们虽个子高了,但孩子的性情却没变,上学吊儿郎当,放学生龙活虎,成绩总是在及格与不及格之间徘徊。这可急煞了我,于是我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开始了我的“补课工程”。于是乎,下课后孩子们失去了往日游戏的乐趣,放学后他们也不能再准时回家。我花足了心思琢磨各类题型,竭尽了力量挤占课余时间,辅导、督促他们练习、背诵。每每回家的时候,月芽已升,星星已亮。就这样,学生成绩开始突飞猛进,在同年级班中遥遥领先。有一天,我照例给学生补完课后匆匆蹬上自行车,可自行车“扑突、扑突”地踯躅不前。下车一看,后胎没气了,我只好推着车艰难地往回赶。第二天下班回家时,我留心了一下车后胎,发现又没气了,但轮胎完好无损,只是气帽不翼而飞。疑问久久盘桓在脑际,心像被鼓槌猛地敲了一下,我立马意识到这是备受我“关爱”的那群学生所为,于是“伤害”被委屈无限放大,如磐石般重重地压在我心头。我没有查找肇事者。在迅速结束我的“补课工程”之后,我的车胎也不再被“关照”。
  不久后,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天鹅请教企鹅怎么才能保温。企鹅说:皮要厚。企鹅请教天鹅怎样才能飞翔。天鹅说:要有毛。后来——天鹅变成了企鹅,因为皮厚了就不长毛了。企鹅变成了天鹅,因为长毛了皮就变薄了。看来皮毛是不能兼得的。是企鹅就飞不上天,是天鹅就耐不了寒。故事说选择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我掩卷沉思:师生的幸福也可以选择吗?
  我们常常尽心尽力为孩子做好一切,说是为了孩子,但满足的却是自己。在我们下定决心一切都要为了孩子好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阻碍了孩子的发展。这样的教育就像人体中的盲肠,从医生的眼光看,连着盲肠的部位一旦出现问题,总是坚决地切除,不用商量。联想到我的“补课工程”和我频频漏气的车胎,我幡然醒悟:质的损失是不能用量来弥补的。西方哲人说得好:教育如果不是深入到灵魂深处,就不能在灵魂中生根成长。教育孩子,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在自我觉醒和外界影响力的推动下,我开始吸纳课改理念,聆听窗外声音,观摩名师课堂,关注专家讲学。
  喜欢魏书生,缘于他用实践论证教育是可以享受的。魏老师不只一次地说过,“也许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条是胜过他们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头禅:“商量商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领导总是命令下属去完成什么,教师总是指挥学生去从事什么,家长总是强求子女去服从什么。命令也好,指挥也好,强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确的因素,但殊不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也是莫测的。你的命令,他或许要抗命;你的指挥,他或许要逆行;你的强求,他或许要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工作方式,对人平等,遇事商量,那么心的琴弦就会弹奏和鸣,情的声波就会引发共振。在魏老师看来,学生学习就是享受来了。这样的接受教育是幸福的。
  喜欢王菘舟,缘于他诗意的课堂无处不飞花。王老师激情的朗诵,灵动、睿智的评价,一招一式,无不显示出功底的深厚,眼角眉梢,无不散发着唐诗宋词的韵味。王老师的话看似平淡,却句句玄奥,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王老师的课,看似家常,却声声召唤,荡漾着情感的波澜。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如品饮甘露般沁人心脾,又似心随剑走般潇洒写意。这样的课堂学习是幸福的。
  喜欢窦桂梅,缘于她对教育事业的澎湃激情。作为一线岗位上的校长,毋庸置疑,窦老师的工作是忙碌而繁重的,如此匆匆的她哪来的那么多旺盛的精力呢?用她自己的话说首先是性格的因素,其次是对教育的执著。可在我看来,她的执著才是她充满激情的重要因素。她对教学的执著,对读书的执着,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让她变得越来越有深度,让她变得魅力四射。如她所说:“岁月可以使我们的容颜变老,但教育的生命活力应该使自己的激情和思想永远年轻。”这样的工作生涯是幸福的。
  多年后,我仍时常回忆起那件令人耿耿于怀的车胎事件,也终于明了和释怀: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孩子的天赋各有不同,一个只能接受完美的人,他看到的总是残缺,所以,总会受到残缺的伤害。相反,一个能欣赏残缺的人,看到的都是美,因为他能从残缺中看到美,所以,这世间反而无处不美。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所以有了教育的一方天地。原来教师可以选择幸福地教,学生可以享受幸福地学。
  春风来过,风过无痕,但花儿会把风的问候藏在蕊里;春雨来过,润物无声,但嫩芽会把雨的滋润刻在成长的印记里,成长的幸福就这样荡漾。
  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
  
  责任编辑 余志全
其他文献
父亲节之后,北外副教授丁启阵建议中学课本中删去朱自清的《背影》,在网上引发了激烈争论。随后丁启阵发表了多篇文章以巩固自己的观点。丁启阵称,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朱自清的文风过于孱弱,所以《背影》的感动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表现。而且在近代的文学家中,朱自清的散文水平并不是最高的。  这是继事前几日首都师大某教授建议删除节选自《水浒传》中的课文名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又一学者抛出
【摘要】课堂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使英语课堂中开展的活动有效性更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探究如何从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两个方面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活动;问题设计  【作者简介】刘青芸,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外国语小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解释为:学科核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应用于初中英语这一需要记忆、口语及写作输出的学科教学中,其优势尤为明显。基于此,本文就初中英语课程借助思维导图为背景的教学实际展开讨论,围绕初中英语教学的多方面给出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建议,旨在为促进初中英语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教学;实际应用  【作者简介】蔡心怡(1991.04.02-),女,汉族,南京河西外国语学
据《辽宁日报》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叶嘉莹10月12日晚参加了南开大学举办的诗歌朗诵会。叶嘉莹教授认为,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绝,保持诗文吟诵的传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工作。叶教授说:“如果只是应付考试,只是写论文、敲一敲电脑,搜集很多资料,它与你的生命不发生真正的关系。可是吟诵就不一样。中国的语言,它有一种节奏,特别是诗歌的语言,它有平仄、格律、韵字,而声音能够感动人、打动人的心灵,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anguage, identity and culture with Stuart Hall’s notion. It discusses the distinctive languag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hina.  【Key words
集智慧于一身的诸葛亮,事必躬亲,到后来还是感叹“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他一死整个蜀国就失去了大脑,导致最终走向灭亡。而“一无所长”的刘邦,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管钱粮不如萧何,但由于他懂得放权、用人和培养人,所以得了天下。这就是“事必躬亲”和“无为而治”两种管理的典型例子。反观我们的班级管理:大多数班主任还是充当“保姆型”“警察型”的角色,管理的方法是要学生就范,是维持式的,注重教育者的“
上虞市夏丏尊小学:    我校是以爱的教育首创者夏丏尊先生的名讳命名的学校,学校里有很多关于奉献、感恩的金子般的爱心故事。在追求将爱的教育与品德课堂紧密结合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讲故事、看故事,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喜闻乐见又极易接受的教育形式。    一、开发鲜活、生动的金爱心故事,让品德课堂充满本土的气息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材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而是“活的、直的、动的、用
【摘要】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隐性课程的概念定义为“在学校规定的传统英语学科课程之外,通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英语教育性环境和进程,包含传递给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的一切学习情景和组织形态的总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隐性课程的种类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隐性课程教
王泉根教授说:“‘青春期’是一片雷区,但不必害怕,做好准备,蹲下身来适时和孩子面对面,有效交流,所有棘手的问题不再棘手。”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多疑问和困惑,此时的他们渐渐开始变得难于沟通。教师应在这个时候设法洞悉原委,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引导他们从认识自身变化入手,明白这样的变化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应坦然面对,
博客的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是一群热爱生活、善于记录生活的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通俗地讲,班级博客就好像是班级的一本日记,这一本日记由班主任一人创建,师生共同撰写内容,记录班级中发生的大小事件,留下班级成长的精彩瞬间,架设师生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一、 班级博客是一本反映日常生活的师生日记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成长,在成长中我们也许会得到些什么,也许会失去些什么,但我们总会以一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