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授课前的谋化、决策。备好课是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备课 授课 目的
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备课是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科学化、艺术化的处理过程,教师要做到运筹帷幄,就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一、备课是授课的基础
1.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并积累资料。
钻研教材包括研究教学大纲、教科书及有关辅助材料,一般要达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要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内容和概念,把每一个细节都弄清楚,否则不仅会闹笑话还会害学生。所谓透,就是要吃透教材并对教材进行仔细推敲,要了解每一章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了解整个教材组织结构,明确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搞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然后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出发,反复思考总结,力求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前后贯穿逐步深化等。所谓化,就是认真阅读教材、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熟悉教材,将教材与自己的知识融为一体,变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对教材熟读成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摆脱对现成教材的机械搬用和转述。钻研教材要钻进去,走出来。钻进去是为了领会教材精华,准确掌握内容,走出去就是能在讲课时深入浅出,灵活自如。此外还要阅读参考资料,加深理解,发现异同,拓宽知识视野。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思想情况及其爱好习惯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对象,而且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了解学生,备课时才能“量体裁衣”,讲课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削足适履”。我们应根据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巩固程度,确定教学的难点,分析学生的教学思维方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倾向,把学生的思想引到合乎逻辑的道路上去。
二、备课是授课前的谋划、决策
授课前的谋划工作就是要根据前面运筹的结果编写出授课提纲或教案,即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设计课堂授课程序等。
首先要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对教材做适当处理,哪些详讲,哪些略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分开讲或合起来讲等,都要仔细考虑,合理安排,必要时要对教材做些适当的增删取舍。
例如实习课,就要考虑前后课题的联系性和理论课与实习课有脱节现象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讲授的次序,例如电工实习课题《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的重点是安装,课题《常见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的重点是维修。如果按顺序讲解不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维修方法,那么应结合教材内容,把课题《常见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内容安排在课题《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与维修》中,使安装部分实践起来不呆板,并将安装中易发生的故障与错误结合起来讲,使问题迎刃而解。再如,在进行X62W万能铣床故障分析时由于工种差别,学生对车床复杂的机械运动与电气联系容易产生迷惑,在备课时就应采用各个击破的教学法,把复杂的电路图的控制部分分成三块,即主轴传动部分、工作台运转方向部分和快速进给部分,分三次做电路分析讲解,并在事前备课时,配制出各部分的电路模拟盘,等学生各部分都理解了,再对总图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在模拟盘和X62W万能铣床上进行故障模拟练习。采用这种方法与以前的备课讲解比较起来,备课虽麻烦但讲起来方便省力,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自如。实践证明,合理地对教材进行调整与安排是实现教学“事半功倍”的最佳方案。
三、备课教案要精细、切实、规范
编写教案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钻研教学大纲,目的在于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从而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钻研教科书,目的在于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理解整个教材的科学体系,明确重点章节与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通晓每一部分教材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阅读参考资料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加深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个结论、公式、定理、规则,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含义和来龙去脉的理解,积累资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内容结合起来,把教材变成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水平。要了解学生。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过程的认识主体。教学的最终结果,要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上。所以了解学生是备课过程中必须做好的工作。此工作应建立在平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等。要充分估计到学生掌握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会发生困难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还要估计到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反应等,把备教材和备学生结合起来,从而对教学做出正确的安排。教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书面教材变成学生可接受的口头教材,在备课时就要很得体地组织教材,如事实怎么叙述、概念怎样引出、规律怎样论证等,所以将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写成教案。
教师备课时,书写授课教案,即单元授课计划及具体授课教案,在制订课堂授课计划时要明确以下几点:本课题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题的主要内容、难点、重点、关键点等;教学方法,考虑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进度情况;巡回辅导情况;检查与总结。这些都要详细记录,教师要把这个过程看做是“精备”,它是备课工作中最为深入具体的一步。有了教案,教师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解。每背一遍课,都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进一步消化、领会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进行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因此备课与教案是授课的先决条件,一定要写好它。
四、备课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被书本或参考书牵着鼻子走。
2.备课时要有“实战感”,应提前两周准备。
3.教案应是教一遍、写一次,并要反复修改,绝不能重复使用老教案。
4.注意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补充。
综上所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实战前的运筹、谋划与决策。教师必须从认真备课做起,使自己的每堂课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 备课 授课 目的
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备课是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科学化、艺术化的处理过程,教师要做到运筹帷幄,就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一、备课是授课的基础
1.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并积累资料。
钻研教材包括研究教学大纲、教科书及有关辅助材料,一般要达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要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内容和概念,把每一个细节都弄清楚,否则不仅会闹笑话还会害学生。所谓透,就是要吃透教材并对教材进行仔细推敲,要了解每一章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了解整个教材组织结构,明确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搞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然后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出发,反复思考总结,力求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前后贯穿逐步深化等。所谓化,就是认真阅读教材、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熟悉教材,将教材与自己的知识融为一体,变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对教材熟读成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摆脱对现成教材的机械搬用和转述。钻研教材要钻进去,走出来。钻进去是为了领会教材精华,准确掌握内容,走出去就是能在讲课时深入浅出,灵活自如。此外还要阅读参考资料,加深理解,发现异同,拓宽知识视野。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思想情况及其爱好习惯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对象,而且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了解学生,备课时才能“量体裁衣”,讲课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削足适履”。我们应根据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巩固程度,确定教学的难点,分析学生的教学思维方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倾向,把学生的思想引到合乎逻辑的道路上去。
二、备课是授课前的谋划、决策
授课前的谋划工作就是要根据前面运筹的结果编写出授课提纲或教案,即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设计课堂授课程序等。
首先要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对教材做适当处理,哪些详讲,哪些略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分开讲或合起来讲等,都要仔细考虑,合理安排,必要时要对教材做些适当的增删取舍。
例如实习课,就要考虑前后课题的联系性和理论课与实习课有脱节现象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讲授的次序,例如电工实习课题《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的重点是安装,课题《常见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的重点是维修。如果按顺序讲解不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维修方法,那么应结合教材内容,把课题《常见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内容安排在课题《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与维修》中,使安装部分实践起来不呆板,并将安装中易发生的故障与错误结合起来讲,使问题迎刃而解。再如,在进行X62W万能铣床故障分析时由于工种差别,学生对车床复杂的机械运动与电气联系容易产生迷惑,在备课时就应采用各个击破的教学法,把复杂的电路图的控制部分分成三块,即主轴传动部分、工作台运转方向部分和快速进给部分,分三次做电路分析讲解,并在事前备课时,配制出各部分的电路模拟盘,等学生各部分都理解了,再对总图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在模拟盘和X62W万能铣床上进行故障模拟练习。采用这种方法与以前的备课讲解比较起来,备课虽麻烦但讲起来方便省力,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自如。实践证明,合理地对教材进行调整与安排是实现教学“事半功倍”的最佳方案。
三、备课教案要精细、切实、规范
编写教案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钻研教学大纲,目的在于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从而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钻研教科书,目的在于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理解整个教材的科学体系,明确重点章节与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通晓每一部分教材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阅读参考资料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加深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个结论、公式、定理、规则,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含义和来龙去脉的理解,积累资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内容结合起来,把教材变成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水平。要了解学生。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过程的认识主体。教学的最终结果,要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上。所以了解学生是备课过程中必须做好的工作。此工作应建立在平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等。要充分估计到学生掌握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会发生困难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还要估计到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反应等,把备教材和备学生结合起来,从而对教学做出正确的安排。教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书面教材变成学生可接受的口头教材,在备课时就要很得体地组织教材,如事实怎么叙述、概念怎样引出、规律怎样论证等,所以将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写成教案。
教师备课时,书写授课教案,即单元授课计划及具体授课教案,在制订课堂授课计划时要明确以下几点:本课题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题的主要内容、难点、重点、关键点等;教学方法,考虑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进度情况;巡回辅导情况;检查与总结。这些都要详细记录,教师要把这个过程看做是“精备”,它是备课工作中最为深入具体的一步。有了教案,教师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解。每背一遍课,都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进一步消化、领会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进行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因此备课与教案是授课的先决条件,一定要写好它。
四、备课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被书本或参考书牵着鼻子走。
2.备课时要有“实战感”,应提前两周准备。
3.教案应是教一遍、写一次,并要反复修改,绝不能重复使用老教案。
4.注意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补充。
综上所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实战前的运筹、谋划与决策。教师必须从认真备课做起,使自己的每堂课都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