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问题犹如是数学科的心脏”,好的问题能够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和增强思考的动力。因此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然而数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问题”这一切入点,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发现、提出、理解问题,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等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束缚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一些突出问题
1.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
人的思维作为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一个较高级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离不开言语的发展,也离不开他们的经验与实践活动。小学生要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熟悉数学概念,掌握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解决自身遇到的一些问题。然而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比较低,他们的智力水平仍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逻辑思维比较薄弱,他们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加上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以致对问题的判断常带有具体性或者片面性,于是对理解题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比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局部,难于产生全面的认识,目的性也不够明确。比如在教学《乘法》一课中,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课本上的插图,并向学生设问: 同学们,你看到图片中有什么?有很多同学答道:有山峰、云朵、草地……他们很多没有发觉到关键的信息,对图片中小动物及数量便忽略了。可是在现行的小学数学课本中,“解决问题”已经不再是以纯文本的叙述了,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编排课本,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往往一看到此类问题时,审题能力比较差的现象就暴露出来了,容易出现看不懂题意,或者审题不够全面的问题。
3.小学生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标认为,小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需要結合所学知识,才能真正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清晰,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解题方法,因为很多小学生主要是依靠大量机械性的反复练习,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解决问题时还是以感性经验为主,解决问题的思路仍然比较模糊,还没有真正弄清、学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1.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在低年级时候往往是以直观思维或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小学生有时通过语言文字难以理解课本中传授的间接经验,然而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操作有关数字的教学内容,就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思维水平和经验出发,积极营造学生动手操作的平台,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供认识上的支持。比如在教学有关《5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准备小木棒,组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数小木棒的形式,就能够较为直观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让学生现场数一数班级中有几个同学?某某同学坐在在第几组或第几行?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数的基数和感悟序数的意义。这样学生不仅较快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有助于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2.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作为支撑,还需要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以及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作为保证。因此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当非常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及时教给学生审题的一些有效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这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让他们通过读题,进一步明确题意,为下一步思考问题作好准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明确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引导学生要读懂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认真细心读准。比如有这样的一类问题:“判断下列题目错误的要改正”。对于此类问题,有的同学往往没有看完题目就开始做题了,仅做了判断这部分,而没有完成下一个任务“改正”。其次,在审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形成细心推敲、耐心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要善于抓住题目的重点或关键的字词,才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要领。
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到解决问题的要领,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才有助于能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坚决不能把目光仅放在学生获得题目的答案这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适当对学生加强数学解题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才能进一步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猜测能否用任意三根小棒来围成三角形,再让学生动手尝试操作,以验证他们对自己的猜想。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实验结果有所不同,这样就与刚才的思维产生了冲突,从而内心会产生出一个数学问题“为什么有的不能围成,有的能围成呢?”,学生们经过实践得出了一个结论:当较短两条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就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只有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更加深刻感悟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倡导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大力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层次、习惯、模式等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尝试、猜测。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答案虽然是相同的,但是其过程或办法未必是千篇一律。既然现实生活是这样,那么源于生活的数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设计一些开放型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比如在学生学完《2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买玩具车”的情境:玩具车的价格如下,玩具赛车3元、玩具轿车5元,玩具吉普车6元、玩具卡车8元、玩具消防车9元、玩具客车10元。小亮花20元钱买了几辆玩具车,他买的是哪几辆?用数学式子表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激发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从小学低年级起就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具体教学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探索数学的应用价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存盼.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文理导航,2017(3).
[2]王元.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然而数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问题”这一切入点,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发现、提出、理解问题,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等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束缚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一些突出问题
1.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
人的思维作为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一个较高级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离不开言语的发展,也离不开他们的经验与实践活动。小学生要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熟悉数学概念,掌握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解决自身遇到的一些问题。然而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比较低,他们的智力水平仍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逻辑思维比较薄弱,他们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加上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以致对问题的判断常带有具体性或者片面性,于是对理解题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比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局部,难于产生全面的认识,目的性也不够明确。比如在教学《乘法》一课中,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课本上的插图,并向学生设问: 同学们,你看到图片中有什么?有很多同学答道:有山峰、云朵、草地……他们很多没有发觉到关键的信息,对图片中小动物及数量便忽略了。可是在现行的小学数学课本中,“解决问题”已经不再是以纯文本的叙述了,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编排课本,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往往一看到此类问题时,审题能力比较差的现象就暴露出来了,容易出现看不懂题意,或者审题不够全面的问题。
3.小学生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标认为,小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需要結合所学知识,才能真正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清晰,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解题方法,因为很多小学生主要是依靠大量机械性的反复练习,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解决问题时还是以感性经验为主,解决问题的思路仍然比较模糊,还没有真正弄清、学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1.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在低年级时候往往是以直观思维或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小学生有时通过语言文字难以理解课本中传授的间接经验,然而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操作有关数字的教学内容,就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思维水平和经验出发,积极营造学生动手操作的平台,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供认识上的支持。比如在教学有关《5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准备小木棒,组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数小木棒的形式,就能够较为直观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让学生现场数一数班级中有几个同学?某某同学坐在在第几组或第几行?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数的基数和感悟序数的意义。这样学生不仅较快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有助于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2.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作为支撑,还需要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以及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作为保证。因此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当非常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及时教给学生审题的一些有效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这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让他们通过读题,进一步明确题意,为下一步思考问题作好准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明确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引导学生要读懂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认真细心读准。比如有这样的一类问题:“判断下列题目错误的要改正”。对于此类问题,有的同学往往没有看完题目就开始做题了,仅做了判断这部分,而没有完成下一个任务“改正”。其次,在审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形成细心推敲、耐心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要善于抓住题目的重点或关键的字词,才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要领。
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到解决问题的要领,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才有助于能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坚决不能把目光仅放在学生获得题目的答案这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适当对学生加强数学解题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才能进一步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猜测能否用任意三根小棒来围成三角形,再让学生动手尝试操作,以验证他们对自己的猜想。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实验结果有所不同,这样就与刚才的思维产生了冲突,从而内心会产生出一个数学问题“为什么有的不能围成,有的能围成呢?”,学生们经过实践得出了一个结论:当较短两条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就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只有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更加深刻感悟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倡导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大力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层次、习惯、模式等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尝试、猜测。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答案虽然是相同的,但是其过程或办法未必是千篇一律。既然现实生活是这样,那么源于生活的数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设计一些开放型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比如在学生学完《2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买玩具车”的情境:玩具车的价格如下,玩具赛车3元、玩具轿车5元,玩具吉普车6元、玩具卡车8元、玩具消防车9元、玩具客车10元。小亮花20元钱买了几辆玩具车,他买的是哪几辆?用数学式子表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激发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从小学低年级起就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具体教学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探索数学的应用价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存盼.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文理导航,2017(3).
[2]王元.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