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理人股票期权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试行这一制度。但关于其具体的会计处理规定却一直没有出台,包括初始确认。这远远落后于实际的需要。就试图对这方面包括的确认方式和确认时点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理人股票期权 负债观 权益观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320113-01
所谓经理人股票期权制(Executive Stock Options,简称ESO),指经公司股东大会同意,将预留或库存在公司中的已发行未公开上市的普通股股票(有些公司采取市场回购的方式买进公司股票)的认股权,授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科技骨干或有重大贡献的普通员工,藉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激励制度。股票期权制规定,上述人员可以在规定的时期,按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本企业股票。上述人员购买股票时的购买价格与实施购买时股票的市价之间的差距,形成购买者即期权所有者的期权收入,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思想源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美国的菲泽尔公司,为了避免公司主管们的现金薪酬被高额的所得税率“吃掉”,在雇员中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期权计划。但是当时这种制度并未显现出巨大的效应,直到90年代,随着美国股票市场的异常活跃,股票期权制度的财富效应与日俱增,该制度才风靡全球,并逐渐形成世界潮流。
我国自1993年起,已开始在深圳、上海、杭州、武汉等地试行企业“股份期权”的激励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在股份制企业中推行股票期权制度,将经理人员的薪酬与股东的长期权益联系起来,以避免高管阶层经营行为短期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进行企业股权方面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经营者和员工拥有股权,这也为我国股票期权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其呼声相比,其具体的会计处理规定却一直没有出台,包括初始确认。这远远落后与实际的需要。而本文就试图对这方面来进行探讨。
FASB在其第五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确认定义为“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确认包括以文字和数字来描述一个项目,其数额包括于财务报表合计数之内。”而且,“确认包括对项目事后发生变动或注销的确认。”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初始确认是它的第一个环节。初始确认是指当一项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并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时就应当予以记录,并计入财务报表。它是任何一个项目的第一次确认。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初始确认,其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和“何时”确认两个方面。
一、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方式
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方式,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有计入负债和计入权益两种观点。
(一)负债观。FASB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在现在承担的将在未来向其他主体交付资产或提供服务的责任,这种责任将引起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未来牺牲。”IASC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事项而承担的现有义务,这种义务的结算结果将会引起含有经济利益的企业资源的流出。”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作为一项负债,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负债产生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也就是说,只有当企业现在承担了源于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责任时,会计上才确认为负债。(2)被确认为负债的义务或责任是不能或很少可能回避的。(3)有的负债具有不确定性。虽然不是一切负债都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包括公平、推定义务和或有负债在内的一些负债项目的不确定性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或同时表现在几个方面:①数额的不确定,在较大的程度上是采用预计的办法。②收款人的不确定。③存在的不确定性。
(二)权益观。FASB在其六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财务报表要素》中将权益定义为:“在减去某一主体的负债后留剩在资产中所体现的剩余权益。”IASC在其《关于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权益定义为:“权益指企业的资产扣除企业全部负债后的剩余权益。”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将权益定义为:“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权益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的利润等。”而我国的会计制度中将权益定义为:“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权益一般具有以下几项特征:(1)权益缺乏解释性意义,偏向一个机制性概念。实质性定义具有解释性意义,因为它能解释被定义事物的本质及范围。而权益的实质很难说明,因而对权益采用了机制性定义。FASB、IAC以及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都是通过权益的原理或构成权益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间的关系来说明什么是权益的。(2)权益标志着可以从投资个体获得派给资产的权利。(3)权益不必也不能单独计量,权益计量要依据权益概念。(4)权益的变动必然受到与业主以外的交易或事项的影响。
(三)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特征。经理人股票期权是对公司经营者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经理人报酬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其计划的条款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经理人股票期权是一种激励制度。(2)经理人股票期权是经理人分享剩余索取权的一种方式。(3)经理人股票期权是一种看涨期权。(4)经理人股票期权是一种限制性股票期权。(5)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发行对象为雇员,而不是面向公众。
从我国的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实施来看,它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是否行权上不存在不确定性,经理人到期肯定行权,因为这已经成为他们报酬的一部分。但当经理人离职、退休、丧失行为能力或者死亡等意外事情发生的时候,经理人就不可能顺利的行权,所以它还是具有不确定性。
从以上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可以看出,把经理人股票期权归入负债是合适的,也是必要的。
二、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时点
在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时点上有两种选择,既可以是赠与日,也可以是行权日。由于本文是把经理人股票期权归入负债,所以在计量日的确认上倾向于前者。因为经理人股票期权是对经理人的一种激励,作为一种看涨期权,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赠与日和行权日之间的股票价格差价。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经理人股票期权是对经理人在这期间内的报酬。在与预提费用性质类似的情况下,采用与其一样的方式也是合理的。在具体的计量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内在价值法、公允价值法等方法。
作为一种新生制度的产物,经理人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实施还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关于股票来源与《公司法》的协调、购买股票期权的资金来源等方面。而只有把这些配套辅助条件做好,经理人股票期权在我国才能真正的顺利实施,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才有了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程玉民、王莹,谈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 会计之友,2006(7).
[2]高峰,浅议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经济师,2005.(8).
[3]袁艳红,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探讨,税务与经济,2007(2).
[关键词]经理人股票期权 负债观 权益观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320113-01
所谓经理人股票期权制(Executive Stock Options,简称ESO),指经公司股东大会同意,将预留或库存在公司中的已发行未公开上市的普通股股票(有些公司采取市场回购的方式买进公司股票)的认股权,授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科技骨干或有重大贡献的普通员工,藉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激励制度。股票期权制规定,上述人员可以在规定的时期,按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本企业股票。上述人员购买股票时的购买价格与实施购买时股票的市价之间的差距,形成购买者即期权所有者的期权收入,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思想源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美国的菲泽尔公司,为了避免公司主管们的现金薪酬被高额的所得税率“吃掉”,在雇员中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期权计划。但是当时这种制度并未显现出巨大的效应,直到90年代,随着美国股票市场的异常活跃,股票期权制度的财富效应与日俱增,该制度才风靡全球,并逐渐形成世界潮流。
我国自1993年起,已开始在深圳、上海、杭州、武汉等地试行企业“股份期权”的激励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在股份制企业中推行股票期权制度,将经理人员的薪酬与股东的长期权益联系起来,以避免高管阶层经营行为短期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进行企业股权方面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经营者和员工拥有股权,这也为我国股票期权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其呼声相比,其具体的会计处理规定却一直没有出台,包括初始确认。这远远落后与实际的需要。而本文就试图对这方面来进行探讨。
FASB在其第五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确认定义为“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确认包括以文字和数字来描述一个项目,其数额包括于财务报表合计数之内。”而且,“确认包括对项目事后发生变动或注销的确认。”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初始确认是它的第一个环节。初始确认是指当一项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并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时就应当予以记录,并计入财务报表。它是任何一个项目的第一次确认。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初始确认,其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和“何时”确认两个方面。
一、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方式
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方式,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有计入负债和计入权益两种观点。
(一)负债观。FASB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在现在承担的将在未来向其他主体交付资产或提供服务的责任,这种责任将引起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未来牺牲。”IASC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事项而承担的现有义务,这种义务的结算结果将会引起含有经济利益的企业资源的流出。”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作为一项负债,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负债产生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也就是说,只有当企业现在承担了源于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责任时,会计上才确认为负债。(2)被确认为负债的义务或责任是不能或很少可能回避的。(3)有的负债具有不确定性。虽然不是一切负债都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包括公平、推定义务和或有负债在内的一些负债项目的不确定性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或同时表现在几个方面:①数额的不确定,在较大的程度上是采用预计的办法。②收款人的不确定。③存在的不确定性。
(二)权益观。FASB在其六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财务报表要素》中将权益定义为:“在减去某一主体的负债后留剩在资产中所体现的剩余权益。”IASC在其《关于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权益定义为:“权益指企业的资产扣除企业全部负债后的剩余权益。”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将权益定义为:“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权益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的利润等。”而我国的会计制度中将权益定义为:“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权益一般具有以下几项特征:(1)权益缺乏解释性意义,偏向一个机制性概念。实质性定义具有解释性意义,因为它能解释被定义事物的本质及范围。而权益的实质很难说明,因而对权益采用了机制性定义。FASB、IAC以及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都是通过权益的原理或构成权益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间的关系来说明什么是权益的。(2)权益标志着可以从投资个体获得派给资产的权利。(3)权益不必也不能单独计量,权益计量要依据权益概念。(4)权益的变动必然受到与业主以外的交易或事项的影响。
(三)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特征。经理人股票期权是对公司经营者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经理人报酬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其计划的条款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经理人股票期权是一种激励制度。(2)经理人股票期权是经理人分享剩余索取权的一种方式。(3)经理人股票期权是一种看涨期权。(4)经理人股票期权是一种限制性股票期权。(5)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发行对象为雇员,而不是面向公众。
从我国的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实施来看,它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是否行权上不存在不确定性,经理人到期肯定行权,因为这已经成为他们报酬的一部分。但当经理人离职、退休、丧失行为能力或者死亡等意外事情发生的时候,经理人就不可能顺利的行权,所以它还是具有不确定性。
从以上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可以看出,把经理人股票期权归入负债是合适的,也是必要的。
二、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时点
在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时点上有两种选择,既可以是赠与日,也可以是行权日。由于本文是把经理人股票期权归入负债,所以在计量日的确认上倾向于前者。因为经理人股票期权是对经理人的一种激励,作为一种看涨期权,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赠与日和行权日之间的股票价格差价。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经理人股票期权是对经理人在这期间内的报酬。在与预提费用性质类似的情况下,采用与其一样的方式也是合理的。在具体的计量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内在价值法、公允价值法等方法。
作为一种新生制度的产物,经理人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实施还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关于股票来源与《公司法》的协调、购买股票期权的资金来源等方面。而只有把这些配套辅助条件做好,经理人股票期权在我国才能真正的顺利实施,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才有了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程玉民、王莹,谈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 会计之友,2006(7).
[2]高峰,浅议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经济师,2005.(8).
[3]袁艳红,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探讨,税务与经济,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