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ulong1988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是在学习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的关键。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能画出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六串一并);能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能绘制U-I关系图像,(根据图像能比较电阻大小,求出电阻值)。强调电压和电阻是因,电流是果。
  内容看起来很少,本节还要花不少时间进行电流、电压、电阻以及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的复习。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学好“欧姆定律”。
  要做好两次演示实验,这为学生实验“伏安法测电阻”打下基础。并注意两次演示实验的异同,讲清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法,以及滑动变阻器在两个实验中作用的异同,以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感知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使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多因素问题,是一种有效的科学方法。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继第一节后对数据的分析归纳,通过用列表法、观察法、数学比例法、图象法、类比法、分析、综合与归纳等方法来对实验数据进行研究的一些科学方法。从而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最终培养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概括物理规律的一些能力。
  又通过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
  在教学中这一节可分为四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理解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三种书写格式),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可补充:有两个用电器的简单计算(注意强调用不同角码区分不同用电器)。为下节课讲串并联电阻关系作铺垫。
  第二课时通过欧姆定律的推导定量研究“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得出:
  串联电路:R=R1 R2
  并联电路:1/R=1/R1 1/R2
  第三课时运用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练习静态固定电路的相关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给学生解题思路、规范解题。
  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I=I1=I2
  ②电压:U=U1 U2
  ③电阻:R=R1 R2
  ④串联分压成正比,即
  U1:U2=R1:R2
  电阻变大分得的电压变大,电阻变小分得的电压变小。
  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I=I1 I2
  ②电压:U=U1=U2
  ③电阻:R=1/R1 1/R2
  ④并联分流成反比,即
  I1:I2=R2:R1
  电阻变大通过的电流变小,电阻变小通过的电压变大。
  第四课时运用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练习动态电路的相关计算。
  动态电路------由于开关的通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导致电路中的物理量发生变化的电路。
  简化电路的方法:
  1、电流表看成导线,电压表看成断路。
  2、短路和断路的电路可以去掉。
  3、闭合的开关看成导线
  解决变化电路问题的关键是把动态电路变成静态电路(电路的识别),可以把电流表简化成导线,将电压表简化成断开的或干脆拿掉。把闭合的开关看成导线,把被局部短路的用电器拿掉;把开关断开的支路去掉,来简化电路。画出每次变化后的等效电路图,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再根据有关的公式和规律去解题。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的电阻,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灯丝电阻变化的规律,并最终找到影响灯丝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多测几组数据,指明不能用平均法求电阻值(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用平均法求电阻值)。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导体的电阻大小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此外跟温度有关。这也为电功率中“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作了铺垫。
  第四节“欧姆定律及其安全用电”: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安全用电的常识,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再播放《安全用电》视频。
  节课从电压的高低、电阻的大小对用电安全的影响入手,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电学知识,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又提高在帮助他人时讲安全、讲规则、讲科学的意识。
  另外本节涉及电路故障(断路或短路),在教学中应加强练習,注意区分两者对电路造成的影响,以及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的变化。要求学生懂得一些简单的电路故障的问题,学会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了解短路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材中介绍了避雷针,使学生注意防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学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了解家庭电路中常见故障,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电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材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但是,有生产和生活中,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电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本节涉及电路故障(断路或短路),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注意区分两者对电路造成的影响,以及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的变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更多的方法,参与实践、在反思中得以提升。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必定会有我们可行的教学方法。我们就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教学是建构主义的创新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本文在针对高中物理实验在分析其探究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原则,并进一步阐述了其教学意义  关键词:物理实验 探究教学 高中物理  探究教学是建构主义的创新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摘要】新课程倡导建立共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它倡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深入的理解;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更倡导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学会合作。然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千篇一律的,也要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形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包括:课堂教学准备阶段的反思、课堂教学展开阶段的反思和课堂教学终结阶段的反思。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高中生物;应用  多年来,作者一直担任高中生物课教学工作,多次参加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生物教师的培训交流活动。在工作实践中作者深有感触,老师被培训、继续教育的形式弄的身心疲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换来的不佳的教学效
一、背景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一个初中生来说,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这部分内容,它属于无意义识记材料,学习中既枯燥又无实验,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记不住,易遗忘,学习效率不高,负担很重,学生学得很被动。作为教师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即采用“动作 - 图像 - 谐音”重编码记忆学习策略来教元素符号、化合价。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易记住,
期刊
本文就急倾斜矿体开采条件,结合云南省澜沧铅矿地下采矿方法,对人工混凝土顶板进行了变形地压和松散体压力分析计算。提出了人工混凝土顶板强度准则,并计算出结构参数,为采矿
廊坊市安次区码头镇干部王金章,在担任下派干部时,治理了一个又一个瘫痪村。他的事迹广为传播。在他的带动和鼓舞下,一大批下派干部深入到安次区8个乡镇的穷村、乱村,开始了
摘要:如何在重复中增前方案的可行性?方案的难度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合的难度,才能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中所需的资源要大众,易得;活动的过程要简练。如果有些活动的难度较大,可以将活动的过程分解,让每个小组成员完成每一个环节,以此降低难度,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的操作性强了,学生才能顺利完成,才能获得成就感,激发他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  关键词;可行性 激发兴趣  初中生带有儿童的特
_运川懊糊数十选择尔坪金矿的采M力厂〕11 地 质 期 页。、_。i。;。。,。;。,。。、。。- 。。IW—一jlkili钻机钻凿冻结砂主矿2]6 仆生技的赋存状态研究的怠义及方比11 人
教材简析  本框题是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对创建班集体的目标及其必要性做了简要介绍,其目的在于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使教学具有更大的实效性,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极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各班实际而有所突破。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青春期,学生对新集体的创建过程都有实际的经历和体验,渴望结识新同学并尽快地融入到新的班级中。但是,面
期刊
摘要:新任的青年辅导员富有活力,充满朝气,易于学生进行沟通,但却缺乏有效的工作积累,大一新生处于中学向大学转变的过渡期,学习目标缺失,自我认知片面,生活自理能力欠缺。青年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自身修养,多与大一新生进行沟通交流,加强适应性教育,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做好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青年辅导员 大一新生 教育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在高校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