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d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课堂“主宰作用”,显然教师的这种作用,对于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是极端不利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课堂角色由“演员”向“导演”转变,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改革;创新;思考
  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理性地分析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优势和劣势;力求扬长避短,理性地思考各种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力求学生群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创新性地思考合作性学习在课堂上的运作形式,力求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这些理性的思考将有利于我们继续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一、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全面讲解”成为教学的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由此可见,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应当先是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通过课前的精心设计,构建出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计划、任务、活动等,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计划安排”之中。通过课堂组织学生自学活动,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开展课堂互评活动,引导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积极和深入思考,解答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梳理思路形成结论,帮助学生构建个体认知系统等,都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方式。由此可见,教师放弃“全面讲解”,并非无法显示其重要的作用。
  当然,无论课堂改革怎样进行,教师的“讲解”作用都是无法完全舍弃的,关键在于该不该“讲解”。所谓“该讲”,是说学生有“惑”,教师则应“解”。否则, 就不该讲。至于该讲多少时间,则应根据问题的难易,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由此看来,发现学生认知的迷惑,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教师一人面向全班施教的,无论是讲解个体的问题,还是解答整体的问题,都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统一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学习是以“班”为“主要学习单位”的。这种大单位的学习形式使每个学生获得“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是相对较少的,教师为了尽快地得到正确的应答,增加了优生的参与机会,可同时冷落了中下游学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越少,教学信息的反馈量则越少,教师客观地判断教学效果的准确率则越低,教师及时地矫正学生认知错误、弥补知识缺陷的效果就越差。由此可知,为什么大班级授课学生知识缺陷如此之多,长期积累,必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由于相当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得到教师指导的机会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自信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这种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弊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确实是值得研究解决的问题。在班级授课的现实条件下,如何改变以“班”为“主要学习单位”的学习形式值得深思。
  在实施“个人自主学习,组内合作建构”的教学模式中,积极地采用以“合作学习小组”为“主要学习单位”的学习形式,大量地增加了学生的参与量,创建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课堂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学生自学和小组内合作交流中完成的;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结论是在小组内达成共识的;学习中的疑惑和问题,是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的;班内的展示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进行的;学习上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所以学习小组是一个完成学习任务、参与班级教学活动、相互帮教的共同体。
  怎样最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怎样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怎样最有利于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服务方式,教师的教学服务应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准则。所以,借助新课改的东风,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应当是一個极好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崔允漷,张 华.为了解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传感器测量身体活动数据相结合来研究教学交往行为。研究表明,教学交往能力是教学的关键,与个体的专注程度和成长有关,教学效率基于班级的流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科学属于重要的素质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文章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并探究了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与其他学科不同,小学科学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学科探究能力与科学精神,从而更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是“蜀纸之乡”,依据劳动生产动作,逐步形成、创编了民族传统体育文艺项目《纸乡秧歌》。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吸取动作精髓,将其引入小学体育活动之中,开发和利
摘 要:数学知识抽象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图形与几何”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文章作者就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进行了分析,以此和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一、让学生体会抽象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每个图形都会有相匹配的实物,几何图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实物中发展而
摘 要:固定资产管理作为整个资产管理中的相对薄弱环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增强各行业发展动力与活力,提升其科学化、合理化的经济效益,已然成为个行业管理所需迫切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当中所存突出问题作以分析,提出与之对应的有效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管理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固定资产;问题;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具有更新快、移动多、品种繁多及价值高等特点,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内容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技术性很强的重大课题。文章依据马克思主义认知论、思想政治教育学渗透原理系统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内容,强调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人生观、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渗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渗透;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1;H319 文献
没有豪言壮语,只是脚踏实地专注于做好本职工作。提起安技环保部安全监察员王工,在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偌大的厂区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以勤奋、执著与钻研著称
一、激励机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国内众多高职院校生源朝着多样化趋势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在面对复杂社会环境之时应变能力低下、文化功底薄弱化等问题。而激励机制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过程中能够调动广大师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识的信念与激情,激励机制融入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过程中,能够使各项活动方向明确化、行为方式规范化
经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二司同意,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于2008年7月6日至10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今年第一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共110人。
教育以学生为本,一是构建生本课程,二是开展生本教学。生本课程,即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构建生本课程的基本原则有:追求学生发展的完整性;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立足学校课程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