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感受!视觉形成鲜明的时空印象,学生能身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启发思维,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关键词:激发兴趣、拓展思维、提升技能
  中国分类号:TP37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強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地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地理解知识。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所以为了改变这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愿望,在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平台,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由点及面,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态到动态,使学生的感受!视觉形成鲜明的时空印象,动画技术,音像剪辑和粘贴组合技术,化静为动,学生能身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方式、速度的影响,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速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和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象;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象)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拓展思维,提升技能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启发思维,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这一知识。
  (二)知识技能在现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新课程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如:《时、分,24时记时》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从目前看来,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是计算机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每个小学数学老师都应该尽快掌握这种技术,并灵活加以应用,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因此,每一个教师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才能提高教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孙欣.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堂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02).
  [2] 易颖莉.浅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利弊及对策[J].中学理科教学研究,2006(5):87,91.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图片、声音的巧妙组合,使学生有了广阔的的审美空间。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激发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能力。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教学多样化。  关键词:多媒体 重点难点 知识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目的:研究稀土配合物柠檬酸镧([LaCit2]3-)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的影响,并通过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LaCit2]3-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用RPMI-1640培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学生就没有学习自觉性。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游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游戏;游戏化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
〔关键词〕农村学校;小班额教学;诞生;优势  【中图分类号】G627  农村学校小班额教学诞生记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农村青年劳动力大批走进城市,加之农村城镇化使得人口相对集中,这就催生了农村寄宿制学校,而一些相对偏僻分散的村庄由于离中心小学较远,加之学生年龄较小寄宿有实际困难,而校车接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短时期内无法实现,在此情况下农村学校小班额教学应运而生。  优
中图分类号:G6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园语言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平时的活动中,中班幼儿在语言区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集体面前表现的机会比较少,个别幼儿比较胆小,不敢在同伴面前表现;语言活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