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度”课堂的教与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由多个环节、多个因素共同构建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若想高效,必须要兼顾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习方式、教学评价、创新教学的诸多方面,只有各方面都适度,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最大化。如何把握各方面,使之适度呢?下面,我就结合一些教学实践谈一谈课堂教与学的“度”。
  一、教学内容要有厚度
  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就课本上课本,而应该选择性地重组教材,设计教案,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厚度,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丰满,学生更加受益。厚度不仅仅指纵向的厚度,而是指三维度的厚度——长度更长(容量)、宽度更宽(知识面)、深度更深(拓展)。比如在教学设计环节上,老师们都会在教学新知前加上导入部分,同样也有老师会在课尾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设计成实践活动环节,这些都是增加课堂长度、宽度的做法,有了这些,课堂会更加生动,孩子们也更有兴趣。另外,适度地拓展教学内容可以使课堂深度更深,孩子们的知识更加丰富与立体。但,三维度的拓展一定要适度,切勿喧宾夺主。
  二、教学形式要有弧度
  课堂教学的形式不能单一,也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选择适度的教学形式帮助教学,比如有些课需要操作来体悟的,有些课需要合作交流来感悟的,有些课需要探究来领悟的……因此,教学形式要有弧度,有张有弛,方能相得益彰。
  三、教学策略要有高度
  课堂教学的策略如同立意,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进而行得远。教学策略是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策略,学习基础等设计出最适当的学习环节并加以调控,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力求使知识、技能与思想、经验达到并驾齐驱发展的高度。
  四、教学方法要有远度
  课堂教学的方法不要仅限于眼前,要像思想一样,可以帮助孩子延伸到远方,比如一题多解就秉承了这一思想,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沿途能看到不同路径的风景,而沿途呈现的不同风景又可以促进他们到达更远的远方。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蓝天木器加工厂有56个工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天能加工10张课桌或15张凳子。为了供应市场,必须1张课桌与2张方凳配成一套发货。怎样安排加工课桌和方凳的人数,才不会造成浪费,又能尽量满足供货?这题出现在方程单元中,我们可以先用方程教学,随后我们又认识比,我又将这题从工程问题的角度,结合比的知识及列表法重新讲解了遍,很明显,相隔两个月后的这种新解法更为孩子们所认可与喜爱。这里,不要怕浪费时间回头看某些问题,目的要让孩子有统领全局的眼光和谋略,如此一来,思路才能打开与畅通。再如,教学圆柱与圆锥体积后,我额外补充了卷筒纸有多长的知识,孩子们顺利解决了实心卷筒纸和空心卷筒纸的长度问题,同时也领悟到“等积变形”的含义,正因为如此,在面对陌生的拉面问题时,也能迅速抓住解题要领。因此,教学方法一定要有远度。
  五、创新教学要有常度
  创新教学要有长度,这就如同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只有将创新教学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才能更加富有生命力。比如,在认识比及黄金比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欣赏下生活中、建筑中、身体中的黄金比,还可以将这些生活问题进一步创新,比如:妈妈上身约长61.80cm,下身约长93.00cm她要穿约多少cm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例(精确到0.01)。这些创新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需品,也是孩子发展的营养品,因此创新教学要有常度。
  六、学习方式要有广度
  孩子的学习方式要有广度,不要局限在某一种方式中,学习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課外,但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是学习的一种渠道、方式。从孩子们写的小论文来看,有的写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的写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还有的写课堂中自己的感悟与感想……由此可见,知识来源的渠道不同,学习方式也不一样。
  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学习方式的一种,也要有广度。孩子们可以将知识、经验、心得等成果以手抄报、小论文等方式呈现出来,进而以点传播到线,辐射到面的范围推广,最终获得分享,获取知识受益。课堂上我讲了阿凡提给巴依老爷造羊圈的故事,课后就有孩子写出了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小故事;也有孩子抛开了故事情节,写出了感想颇深的小论文《一根绳子的启示》……这样的学习方式是课堂难以呈现,难以企及的,只有孩子内心真正领悟了,才能呈现出如此多样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对展示者来说是一种荣誉;对观赏者来说,是二次学习,也是一种榜样激励。
  七、教学评价要有温度
  比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就可以弹性布置,分层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也因此得到相应的评价。试想之,如果用一个标准进行评价的话,那么有些孩子永远得不到赞赏,就像“伸出的五指长短不一”,但各有各的用处,缺一补可。所以,我们对孩子的评价要宽容,要激励,让他觉得他能行!同时,每个孩子的擅长点也不一样,所以评价点也有多样化。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要有七“度”,使学生在有厚度的教学内容、有弧度的教学形式、有高度的教学策略、有远度的教学方法、有常度的创新教学中飞“渡”,从而竞“渡”有广度的学习方式、有温度的教学评价,也基于此,学生才能轻松地从知识学习过“渡”到技能、经验、思想的发展,老师也才能轻松地将学生摆“渡”到成功的彼岸。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预习,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孩子在上课前先独立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尝试性地去学习新课文,进行听说读写的自我实践,促使自己自觉探索,更加主动地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供人终生受用。”确实,预习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在起步阶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在课堂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课前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掌握预习方
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有内化为学生的个体行为,成为其自然的习惯才是真正的成功德育。量化式班级管理是德育内化的桥梁,通过一系列基于系统原理和心理学的措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逐渐将行为内化为他们个体的行为结构。量化式班级管理又称班级管理的数量统计法,是指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班级学生的运动状态,以求对班级的发展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将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指导学生写作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
随着新课标新要求的提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语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和重视。小学阶段的英语语感培养,重要的是从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积极情感入手,慢慢形成初步的语言感觉,为以后的语音、语调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掌握运用所學英语知识的能力。英语语感的提高,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语言知识感知力和自主学习力,语感的培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因此语感的培养也是贯穿于整个英语听说读
由于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手段。信息技术通过信息传播等方法已经起了重大改变。在广泛应用下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带给